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5日-星期一
10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發布《關于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推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走深走實。
《意見》從完善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健全職業發展體系和維護勞動經濟權益等九方面提出27條措施,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力爭到2035年,培養造就2000名左右大國工匠、10000名左右省級工匠、50000名左右市級工匠,以培養更多大國工匠和各級工匠人才為引領,帶動一流產業技術工人隊伍建設,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撐。
“《意見》中提出的提高產業工人經濟收入等舉措,是符合時代發展要求、順應產業工人期待的重大舉措,將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激發產業工人的熱情和創造力
產業工人是工人階級的主體力量,是創造社會財富的中堅力量,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骨干力量。《意見》指出,要加大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健全產業工人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培養急需人才。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產業的發展,許多傳統行業都在重塑,對產業工人的技能要求也在不斷提升。產業工人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以適應現代化生產的需求。例如,在智能制造領域,產業工人需要掌握先進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以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王鵬認為,此外,現代生產往往要求產業工人具備多種技能,以適應不同崗位的需求。因此,產業工人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成為一崗多能的復合型人才。“這要求他們不僅精通本職工作,還要具備一定的跨崗位、跨領域的工作能力。”
同時,產業工人作為制造強國建設的重要力量,需要注重職業道德和工匠精神的培養。他們應該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對待工作認真負責、精益求精。對此,此次出臺《意見》也作出相關要求。
《意見》指出,暢通產業工人向上發展通道,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注重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培育和職業道德養成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把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納入黨管人才總體安排統籌考慮,支持各地將急需緊缺技能人才納入人才引進目錄。深入實施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提質擴面行動。健全“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表示,“《意見》中提出的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的收入分配原則,以及探索對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和股權激勵等舉措,無疑是對產業工人勞動價值的充分肯定和尊重,也是對他們辛勤付出的合理回報。這些舉措的出臺,將極大地激發產業工人的工作熱情和創造力,推動他們不斷提升技能水平,為國家的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讓產業工人有為又有位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而制造業的強盛,離不開工匠精神,離不開一支技藝精湛、精益求精的產業工人隊伍。
在完善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方面,《意見》指出,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堅持以教促產、以產助教、產教融合、產學合作,培育一批行業領先的產教融合型企業,打造一批核心課程、優質教材、教師團隊、實踐項目。實施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支持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兼任職業學校實習實訓教師。提升辦學條件和教學能力,創建一批具有較高國際化水平的職業學校。
在維護勞動經濟權益方面,《意見》指出,提高產業工人經濟收入。堅持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進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產業工人工資決定、合理增長、支付保障機制,健全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多措并舉推動企業建立健全基于崗位價值、能力素質、創新創造、業績貢獻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為重點開展工資集體協商,探索對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和股權激勵等。指導有條件的地區發布分職業(工種、崗位)、分技能等級的工資價位信息。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產業工人正是制造業的中堅力量,他們的素質和能力直接關系到制造業的發展水平和競爭力。因此,提高產業工人的經濟收入,不僅是對他們個人價值的認可,更是對制造業發展的有力支撐。同時,這些舉措的出臺也將進一步推動產業升級和轉型,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袁帥認為,提高產業工人經濟收入的舉措一旦實施,將帶來一系列積極的影響:
一方面,這將有助于提升產業工人的社會地位和認同感,使他們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另一方面,這也將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產業工人的隊伍中來,為制造業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同時,隨著產業工人經濟收入的提高,他們的消費能力也將得到增強,這將進一步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的持續增長。
提升產業工人技能水平
一流的產業離不開一流的技術工人,在王鵬看來,當前,產業工人提升技術、技能水平還存在一些堵點和難點:
一是培訓機制不全。不少企業現有面向產業工人的職業培訓方式相對老舊,項目類型也較為傳統,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這導致產業工人在接受培訓時難以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和技能。
二是經費投入不夠。企業對于產業工人投入的教育培訓經費明顯不足,真正投入到一線基層產業工人身上的更是稀少。這使得產業工人缺乏足夠的學習資源和機會來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三是主體意識不強。一些產業工人對自己的職業發展缺乏明確的規劃和目標,對技能提升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他們可能更關注眼前的經濟利益,而忽視了長遠的發展機會和潛力。
四是評價方式單調。企業對于產業工人技能素質提升的評價方式往往過于單一,缺乏科學性和公正性。這導致產業工人在技能提升方面的積極性和動力受到抑制。
五是社會認知偏見。長期以來,社會上對產業工人的認知存在偏見,認為他們從事的是低端、體力勞動。這種偏見影響了產業工人的社會地位和職業發展機會,也阻礙了他們技能水平的提升。
對于產業工人在提升技術技能水平過程中面臨的堵點和難點,袁帥認為,政府應出臺更多支持產業工人技能提升的政策措施,如提供培訓補貼、稅收優惠等。加強對企業的監管和指導,推動企業落實技能提升和人才培養責任。發揮社會組織和行業協會作用,鼓勵社會組織和行業協會積極參與產業工人技能提升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和咨詢服務。組織開展技能競賽、技能交流活動,激發產業工人的學習熱情和創新能力。加大對產業工人技能提升重要性的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對產業工人的認可和尊重。
此外,企業應建立健全的培訓機制,包括新員工入職培訓、崗位技能培訓、職業發展培訓等。引入先進的培訓方法和工具,如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提高培訓效果。設立技能獎勵制度,對技能水平高、工作表現優秀的產業工人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提供晉升機會和職業發展路徑,讓產業工人看到自己在企業中的發展前景。
“通過加強職業教育與培訓、完善培訓機制和激勵機制、優化人才環境、加強人才流動和引進以及綜合措施的實施,可以有效解決產業工人在提升技術技能水平過程中面臨的堵點和難點問題。”袁帥表示。
中國工業報記者 左宗鑫;來源:中國工業報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2000!10000!50000!中共中央、國務院重磅發布→
2024-10-23?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