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一些幼兒園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學生家長的個人信息。在這些信息填報中,難免暴露家長的經濟狀況、社會職位等個人信息,引發家長的焦慮和質疑。近幾年,類似“摸家底”事件屢見不鮮,引發社會熱議。有的做得比較“委婉”,讓孩子畫家里車子的車標,側面了解孩子的家庭經濟情況。有的則較為直白,直接讓家長填表,標明自己的工作單位。甚至有的要求家長提供工資流水,作為入園的必需材料,否則不準就讀。一些幼兒園動輒摸家底因“財”施教的做法,是教育功利化的一種表現,是嚴重跑偏的教育理念。對于此類現象,應多方發力,標本兼治,徹底解決當前學前教育領域存在的難題。
國家應積極引導,加強對幼兒園辦園的監督。雖然目前我國學前教育還未納入義務教育的范疇,但國家非常重視學前教育的發展。可以用《義務教育法》來保障孩子的受教育權。打破戶籍壁壘,將依附于戶籍上的教育不公剝離下來,促進教育資源的公平合理分配。對學前教育加大投入,同時鼓勵民間資本投入。確保教育公平、社會公平、消除特權,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
幼兒園作為幼兒教育的主體,應該遵規守紀,平等地面向社會公眾。不管出于多么堂皇的理由,對教育設限,將孩子因家庭出身分為三六九等,都是極其短視的行為。將優質教育資源給予,將大多數普通孩子拒之門外,破壞了社會公平,顛覆了“有教無類”的邏輯。幼兒園應遵守國家法律、嚴格執行國家教育政策,確保學前教育的健康發展。不要讓孩子過早感受社會的“貧富分化”,不要開列名目繁多的科目來綁架孩子和家長。
家長作為幼兒的監護人,必須理性對待孩子的成長發展。切勿迷信“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強制性“揠苗助長”,讓幼兒承擔超出這個階段的學習任務。更不應該強行占據、壟斷優質教育資源,悖離體制精神。幼兒發展的最主要任務就是學習與同伴交流,鍛煉自理能力,家長應做到多陪伴、多關心,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切勿使孩子從小感染“攀比”、“拼爹”的不良思想。注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培育孩子的特長興趣,發揮孩子的潛在優勢,使孩子得以茁壯成長。
作者:薛川 工作單位:河北省泊頭市審計局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