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資料庫 > 他山之石 > 閱讀信息
非政府組織(NGO)與獨聯體國家的“顏色革命”
點擊:  作者:潘英明 徐紅林    來源:環球視野  發布時間:2015-05-29 21:39:15

   

1.jpg

 

新聞鏈接:中新網524日電 據外媒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新法案,該法例允許當局檢控外國的非政府組織(NGO)或者在國家安全層面上被認定為“不受歡迎”的外國公司。據報道,為非政府組織工作的個人可能面臨罰款或最高六年監禁。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Interfax)指,這個規定是適用于那些被認為是對“俄羅斯的憲制秩序基礎、國防力量與安全”構成威脅的組織。

  本文原載《文教資料》,對西方非政府組織與蘇聯解體后獨聯體國家的顏色革命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梳理。原文如下:

 

  顏色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 以聯合國為代表的大量政府間國際組織應運而生。這些組織在維護世界和平, 促進全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社會事務的紛繁復雜, 特別是隨著西方國家的市場經濟和公民社會的發展, 一些民間團體要求人們自愿組織起來保衛和捍衛一些易受損害的權益, 通過集體行動, 掀起社會變革和扭轉政治大方向的熱情大為高漲, 各類非政府組織如雨后春筍紛紛建立起來。一些非政府組織在維護基本人權, 推動環境保護等方面充當牛耳, 功不可沒。但是,近年來不少西方和親西方的非政府組織已經成為西方國家推廣其民主價值觀的重要工具, 破壞了一些國家的社會安定。

 

一、非政府組織在獨聯體國家的發展和現狀

 

  1991年蘇聯解體, 原各加盟共和國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建國之初, 聲明與蘇聯舊體制徹底決裂, 走自己的民主發展道路, 以盡快融入西方陣營主導的世界體系, 成為獨聯體國家的共同選擇。為了獲得西方世界特別是美國的政治支持和經濟援助, 獨聯體國家放松了對非政府組織的監管, 允許西方國家各類非政府組織在其境內活動。冷戰結束后, 歐亞大陸成為美國的關注焦點。布熱津斯基在《大棋局》告誡美國當局控制歐亞大陸的極端重要性。因此, 原蘇聯地區就成為美國的重要戰略區域。在該地區推行西方民主不僅可以有效地遏制俄羅斯的歐亞帝國企圖, 獲取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氣能源, 而且還可以有效地打擊恐怖主義。基于這些考慮, 在獨聯體國家又為非政府組織大開方便之門, 西方的非政府組織大舉進軍獨聯體國家, 同時, 獨聯體國家本土的各類非政府在西方的資助下也紛紛建立起來。在“顏色革命”中發揮獨特作用的索羅斯基金會1990年就開始在投棋布子: 1990年在烏克蘭創建國際復興基金會, 大搞民主滲透; 1993, 選中有“中亞民主島”之稱的吉爾吉斯斯坦, 重點支持該國的獨立媒體,并以衛生、教育等領域為突破口迅速擴大影響; 1994年進軍格魯吉亞, 目前除在首都第比利斯設有“國際索羅斯科教計劃”中心等四地大機構外, 還在全國四個地方設有分支機構??索羅斯基金會只是西方非政府進軍獨聯體的一個縮影。

蘇聯解體后, 為了促進獨聯體國家盡快向民主和自由市場經濟過渡, 199112月到20006, 美國總共向后蘇聯國家提供了約73億美元的無償援助, 其中提供給各國中央政府的不足1/4, 3/4都是提供給這些國家的私有企業以及非政府組織和獨立媒體等民間機構。正是得到了西方的大力資助,獨聯體國家的非政府組織得到了空前發展。據俄羅斯有關部門統計,截止到200511月在俄羅斯境內共計有45萬個各類非政府組織、非盈利性社會組織在從事各類活動,其中有許多是國外資助的各類基金會, 形形色色非政府組織的分支機構, 以及外國人在俄羅斯注冊的社會團體。①其他獨聯體國家都有類似的情況。

 

二、非政府組織在獨聯體國家推動“顏色革命”的手段

 

  1.推動體制改造, 為“革命”創造制度條件

 

  原蘇聯經濟上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 國家統籌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一切經濟活動, 一定程度上阻斷了公民個人謀求財產的途徑。獨聯體國家是從蘇聯的母腹中出生的嬰兒, 獨立之初保留了原有的制度特征。西方看來, 獨聯體地區只有實行自由的市場經濟制度, 西方的民主價值觀才會有生長的適宜土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 公民作為獨立的經濟個體參與市場競爭, 政府對經濟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每個人的切身利益, 無疑, 公民的政治參與熱情和民主觀念將大大增強。

  蘇聯坍塌后, 獨聯體國家繼承了原有的政治體制, 名義上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立, 實則總統高度專權。客觀地說, 這些國家獨立之初, 經濟凋敝、社會動蕩, 強化總統的權力有利于國家的獨立穩定和發展; 但另一方面, 權力高度集中容易導致權力異化, 滋生腐敗, 不利于公民參與政治民主進程, 更不利于反對派上臺執政。

獨聯體國家獨立伊始, 西方國家為了使這些國家的政治經濟改革不發生逆轉, 向這些國家提供大量的經濟援助。這些援助大部分是提供給這些國家的私有企業以及非政府組織和獨立媒體等民間機構的, 意在以經濟私有化和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等手段在社會基層營造市場經濟氛圍。同時西方的非政府組織也為獨聯體國家的經濟私有化出謀劃策, 俄羅斯接受了哈佛大學J·薩克斯教授小組的建議, 實行了計劃經濟向自由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休克療法”。在各類非政府組織的積極推動下, 大部分獨聯體國家經濟上實現了私有化。私有化政策導致了這些國家經濟下滑,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的嚴重后果,造成了人民的思想混亂, 民眾對當局產生不滿, 萌芽了改變政治現實的想法。不少西方國家的非政府組織積極配合政府, 對獨聯體國家急需的經濟援助都附以苛刻的政治條件。索羅斯基金會和歐亞基金會都把經濟援助和這些國家的政治體制改革掛鉤。在國際和本土各類非政府組織的積極推動下, 獨聯體國家的政治改革朝著西方期望的方向發展。20032, 吉爾吉斯斯坦議會通過修憲, 總統將部分的權力轉交給議會和政府, 今后, 政府組成、總理和所有內閣的成員任免均需議會同意。議會實際成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 20053, 吉舉行總統大選, 新議會不承認選舉結果, 才發生了阿卡耶夫總統流亡俄羅斯的“黃色革命”。其他不少獨聯體國家政治體制改革基本上都在向強議會、弱總統方向發展。總之, 非政府組織積極推動獨聯體國家的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造, 為“顏色革命”創造制度條件。

 

  2.支持反對派, 為“革命”提供政治力量

 

在蘇聯時期, 反對中央集權, 要求捍衛公民民主自由權利的異己分子早已有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俄羅斯作家索爾仁尼琴就因不滿蘇共當局, 發表反政府言論而流亡美國。獨聯體國家獨立后, 為了表明自己是民主國家, 允許有不同政見的反對派存在。但獨聯體國家當局大部分都是原蘇聯的政治人物, 擁有反對派無可企及的政治經濟優勢和社會影響力, 反對派在不借助外力的情況下, 缺少資金支持和民主斗爭的經驗是很難發動企圖改變國家顏色的革命的。非政府組織正是看到了這一點, 大肆資助獨聯體國家的反對派。美國白宮發言人鮑徹在2004123日說,“美國民主基金會”僅2003年和2004,就花費了6500萬美元資助烏克蘭的反對派。當時“橙色”派別的競選帳戶源源不斷收到來自美國的資金, 其中包括“歐亞基金會”135萬美元,“福特基金會”150萬美元,“自由論壇”95萬美元。②非政府組織還積極向反對派傳授民主斗爭的經驗和方法技巧。格魯吉亞總統薩卡舍維利就曾是美國大學的高才生, 在美國接受了系統的民主斗爭的方法技巧培訓。在獨聯體國家非政府通過舉辦各種培訓班, 培養了一大批接受西方民主價值觀、富有政治斗爭經驗的“顏色革命”的骨干分子, 為“革命”成功發動準備了政治力量。

 

  3.贏得普通民眾好感, 為“革命”準備政治心理

 

金融大鱷索羅斯在回憶錄中這樣說道:“革命”不應被引向防御工事, 不應該在街道上, 而應該在平民的思想里。③獨聯體國家都處在社會的轉型時期, 普通民眾的生活大都相當困難, 特別是在中亞地區, 不少國家的貧困人口達到總人口的50%, 在吉爾吉斯斯坦更是高達65%, 全國農村一半地區用不上干凈的自來水, 醫療條件很差, 大部分農村醫院缺醫少藥,學校缺少資金支持, 老師待遇降低, 失學兒童增多??各種非政府組織正是從關系普通民眾日常生活的衛生、文化、教育為突破口迅速擴大影響。他們在所在國家積極開辦醫院、學校,資助生活上有困難的民眾。在實施援助計劃的同時, 非政府更多地向獨聯體國家民眾灌輸西方民主價值觀。在莫斯科不少大學, 索羅斯基金會不惜向校方提供大筆資金, 為大學生增加傳授西方民主和價值觀念的課程。此外, 非政府組織還對獨聯體國家的內政外交進行抨擊, 以影響民眾的政治心理。由于蘇聯長期一元化的政治統治, 普通民眾缺少西方民主的經驗, 對西方的民主的認識是直觀、淺層和非理性的, 再加上國內的政治經濟民主和宗教矛盾, 他們容易產生對西方民主的迷夢, 在非政府組織的極力鼓動下, 產生了企圖改變現狀, 進行社會革命和社會改革的政治訴求。

 

  4.新聞媒體推波助瀾, 為“革命”營造輿論環境

 

俄語中有句諺語——“誰給錢, 誰就有權點歌”。點歌者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 唱歌者是西方和親西方的一些媒體、學者和政治勢力。它們唱的是西方世界的贊歌和獨聯體國家的悲歌。上世紀90年代, 獨聯體國家的新聞理論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開始推重西方早期的自由主義新聞觀。從那時起, 西方國家就開始掌握獨聯體國家的新聞輿論導向。第一種是西方媒體在獨聯體境內建立分支機構, 第二種是資助建立親西方的獨立媒體。新聞媒體這些非政府組織一方面向獨聯體國家傳播西方的民主價值觀, 以動搖這些國家的意識形態和文化根基, 另一方面對所在國的民主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權狀況大肆攻擊, 制造和傳播一些虛假新聞, 丑化所在國當局形象。吉爾吉斯斯坦大選之前, 吉爾吉斯斯坦開放研究所下屬的獨立媒體和出版印刷機構, 積極報道阿卡耶夫總統及其家族腐敗的情況, 在民眾中破壞阿卡耶夫的威信, 為反對派上臺提供有利的社會輿論環境。在格魯吉亞的“玫瑰革命”中, 親西方的媒體對該國的民眾進行反政府煽動, 對西方支持的薩卡舍維利大加贊賞, 給反對派以輿論支持, 從而幫助“玫瑰”派順利上臺。新聞媒體作為“第四權力”在獨聯體國家的“顏色革命”中積極配合西方國家, 為反對派的“革命”成功營造了絕佳的輿論環境。

 

  5.組織街頭政治, 掀起“顏色革命”

 

非政府組織在在獨聯體地區做好“革命”的準備以后, 抓住有利條件, 正式掀起“顏色革命”。反觀在格魯吉亞、烏克蘭和吉爾吉斯斯坦發生的三場“革命”, 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 先是執政黨贏得總統大選, 隨后反對派對選舉結果不予以承認并組織支持者發動街頭游行示威, 向執政當局逼宮, 直至重新進行選舉, 反對派成功上臺。非政府組織在這一進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烏克蘭的“橙色革命”中很多參加街頭政治的民眾并不是對現當局不滿或者根本不關心政治, 而是由于生活困難, 參加街頭游行示威每天可以從索羅斯基金會等非政府組織獲得幾美元的“工資”。吉爾吉斯斯坦議會選舉之前, 索羅斯基金會早早安排骨干到當地觀選, 特別是到南部反對派勢力強大的地區, 在隨后阿卡耶夫順利當選后, 就積極組織當地民眾走上街頭進行游行示威, 公開要求總統下臺。獨聯體國家當局大都執政根基不牢, 在非政府組織挾“民意”, 組織街頭政治時, 危機管理能力的脆弱, 迫于國際國內的雙重壓力, 只能將國家政權拱手相讓。

 

三、獨聯體國家的對策和對中國的啟示

 

  面對反對派發動“顏色革命”頻頻得手的殘酷現實, 一些獨聯體國家提高了對非政府組織的警惕, 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監管措施。俄羅斯國家杜馬20051123日第三次審議并正式通過了非政府組織管理的法案, 從法律層面規范了非政府組織的活動; 烏茲別克斯坦在發生安集延騷亂后, 卡里莫夫總統下令將一些參與事件的外國非政府組織驅逐出境, 對本土親西方的非政府組織進行整頓和解散; 白俄羅斯政府加強對獨立新聞媒體的控制, 禁止傳播反政府的言論。當前獨聯體國家的非政府組織的活動受到了很大限制, 推動“顏色革命”的能力也大為削弱。

當前中國與西方世界保持了較好的國家關系, 但中國作為唯一的社會主義大國, 與西方在意識形態上的根本差異, 決定了中國與西方的矛盾是結構性的。中國是有著核武器的大國, 西方不可能像對待弱小國家一樣企圖通過一場戰爭, 而只能通過滲透、顛覆的和平演變戰略來改變中國的顏色。當前國際社會的高度開放,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與西方的互動必然更加頻繁。西方的各類非政府組織紛紛進入中國,其中一些在幫助中國解決衛生、環境、教育等社會公共服務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由于這些非政府組織的西方政治理念和自身的利益追求, 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西方推行民主價值觀的有力工具。因此,應該從獨聯體國家防范“顏色革命”的做法中獲得一些有益啟示。

 

第一, 加快對非政府組織管理的立法工作, 從法律層面加強對境內外各種非政府組織的登記、注冊和運行的監管工作。

 

第二, 對已有的非政府組織因勢利導,趨利避害, 同時對那些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本土非政府組織, 給予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 增強它們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戰斗力。

 

第三, 加強對新聞媒體的管理, 嚴格控制各種反華言論的傳播; 最后, 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 增強他們對各類非政府組織的是非分辨能力,提高他們的政治心理素質。

 

  注釋:

  ①顧曉鳴《. 俄立法打擊民間組織嚴防‘顏色革命’》.載《東方早報》, 20051125.

  ②www.qianlong.com/2006- 06- 19.

  ③新華網《. 美國索羅斯基金會資助獨聯體國家的顏色革命》.2005310.

責任編輯:昆侖俠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