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資料庫 > 其他綜合 > 閱讀信息
這個五月初五:“爸”氣十足
點擊:  作者: 五當山    來源:求是網  發布時間:2015-06-21 16:01:45

 

10.jpg

 

  編者按:今年的父親節與端午節緊緊相連,讓充滿愛國主義的傳統節日又多了十足的孝順氛圍。你也許還依稀記得“我爸是......”的霸氣口號,你也許還記得“教子莫為做官而讀書”的傳世家訓。父親對我們的影響既潛移默化,又影響至深。本期五當山帶大家一起看看古往今來父親們的教子“絕招”。

 

  曹操:官二代教育的歷史典范

 

  史載,曹操一生至少共有子女32個,其中兒子25個,女兒7個。25個兒子中有9個早薨(包括神童曹沖也就13歲即英年早逝),長大成人的有16個兒子。曹操的幾個兒子也很了得,嫡出的曹丕“博聞強識,才藝兼備”;嫡出的曹植才高八斗,嫡出的曹彰武藝超群;早夭的曹沖據說五六歲的時候就達到成人的智力……這些都跟曹操重視家庭教育分不開。

 

  曹操教育孩子目標明確。他要培養的是治國平天下的萬乘之才。在他的心目中,孫權是孩子們的榜樣,史有“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一說。為了激勵孩子發憤學習,他曾頒布《諸兒令》:“兒雖小時見愛,而長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兒子亦不欲有所私。”意思是說,兒子們小的時候,我都喜歡,但是長大了,我會量才而用,說到做到。對部下,我不偏心,對你們,我也公正,唯才是舉,最有才能的人,才配當我的接班人。

 

  為實現既定的教育目標,曹操充分利用手中特權,整合優化教育資源,為兒子們選擇配備了最好的老師。曹操為兒子們選擇老師的標準是:德行堂堂正正、深明法度,就像邢颙他們那樣的人。邢颙,先被曹操點名去輔佐他相當看好的曹植,但是曹植才高氣傲,任性而行,飲酒不節,不愛聽邢颙嘮叨,兩人比較疏遠。曹丕做了太子后,邢颙又被曹操選派當了曹丕的老師。除了邢颙,曹操還派了“秉德純懿,志行忠方”、“國之重寶”的邴原和他本人很敬重的張范去輔佐曹丕,曹操很客氣地對他們說,我的兒子不成材,怕他難走正路,想請你們去匡正勸勉他。

 

  諸葛亮:教育子女儉以養德

 

  三國時期西蜀丞相諸葛亮一生忠心輔佐劉備、劉禪兩代帝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晚年得子,取名瞻,字思遠,希望自己的兒子“志存高遠”。諸葛亮非常喜愛自己的這個小兒子,但同時又對他的成長充滿了擔憂。他在給其兄諸葛瑾的信中曾說道:“諸葛瞻今年八歲了,十分聰慧可愛,但我又擔心他過于早熟, 最后成不了大器!”可見,諸葛亮十分重視子女的早期教育問題。

 

  諸葛亮雖高居相位,卻一生儉樸,他曾經在給后主劉禪的上表中說道:“我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此外別無積蓄,而這些也足夠家人使用的了。我保證在我死后,家里家外都不會留有多余的財產,不辜負陛下對我的厚恩。”諸葛亮親自履行著自己“儉以養德”的做人準則,希望子孫后代成為擁有遠大理 想、勤學儉樸的有為之人。

 

  古往今來,很多名人政要都選擇以書信的形式教育子女。諸葛亮就在《誡子書》中寫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教子有方的教育名家:蘇洵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這副對聯說的是蘇洵和他的兩個兒子:蘇軾,蘇轍。蘇洵是唐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他的散文曾達到了“下筆頃刻即千言”的境界,被世人廣為傳頌。殊不知,這位文學大家也是一位教子有方的教育名家。

 

  相傳蘇洵的兩個兒子蘇軾、蘇轍小時候非常頑皮,不思學習,貪圖玩樂。蘇洵經常教育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然而這樣和風細雨式的說服教育收效甚微。盡管如此,蘇洵并未采用“棍棒”教育的方式,不是對孩子進行強制教育,而是從孩子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入手,積極引導,誘其入門。

 

  每當孩子玩耍打鬧時,蘇洵就躲在他們能看得見的一個角落里看書,聚精會神,神采飛揚。當孩子們圍過來時,他又將所讀之書“藏”起來。孩子們發現了父親的這個“怪現象”,以為他瞞著他們看什么好書,便趁父親不在家時,將書“偷”出來,漸漸地,他們也把讀書當成了一種樂趣,從而駛入了成才的正軌。以至于后來,蘇洵和他的兩個兒子蘇軾、蘇轍并駕齊驅,被世人稱為“三蘇”,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成為中國文壇上不多見的奇特景觀。

 

  蘇軾、蘇轍之所以才識卓異、震古爍今,看來與其良好的家教不無關系,蘇洵育子成人成才的方法在今天仍值得我們家長和老師學習與借鑒。


  曾國藩的教子秘訣:首要讀書明理,學會做人

 

        曾國藩是我國近代史上一位十分有影響力的人物,不僅學識淵博、文武兼備、位列三公及拜相封侯,教育孩子也別具一格、卓有成效。100多年來,他的子孫中沒有一個紈绔子弟,個個都很成器。兒子曾紀澤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家,孫子曾廣鈞是一位極有才華的詩人,曾孫曾昭掄和曾約農分別為杰出的學者和教育家。

 

  縱觀曾國藩的著述和書信,可以看出他的育兒秘訣。

 

  1 是讀書明理、學會做人。

 

  讀書不在于做官,而在于明事理。當官是一個時期的事,而做人則是一輩子的事。職位的高低取決于別人,而學問的多寡則完全取決于自己。一個人要想將來有所作為,就得有深廣的學識和過硬的本領。學識和本領從哪里來?當然靠讀書了。因此,曾國藩對孩子從小就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讓孩子們喜歡讀書、樂于讀書。他要求孩子讀書應該古今中外廣泛涉獵,并從書中學會做人的道理,從小立志,做一個有益于國家、有益于社會的人。

 

  2是艱苦樸素、勤儉持家

 

  雖然曾國藩身居高位、家境殷實,但他對孩子的要求十分嚴格,從不嬌慣放縱、養尊處優。曾國藩認為玉不磨不成器,人不磨不成才。他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就生活在鄉下,并且要求飯菜不能太豐盛、衣著不能太華麗及門上不準掛相府的牌匾。孩子出門要盡量走路,不得坐轎子;穿衣喝茶一類小事一律自己動手,不得使喚仆人;考試前后,不得拜訪考官……曾國藩通過這樣的方式磨礪孩子的意志,讓他們懂得勤儉持家,未來的美好生活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

 

  3三是與人為善、寬以待人

 

  曾國藩認為,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就得學會尊重別人。他教育孩子與人相處要和善友好,能讓人時且讓人,能容人處且容人,對于別人的錯誤要寬容大度,不過分要求他人,盡可能地為他人提供方便、予以幫助。懂得尊重他人、關心他人、理解他人及包容他人,方能成為一個受人歡迎、受人敬仰的人。

 

  4是以孝為先、以和為貴

 

  百善孝為先,孝乃為人之本。如果一個人不懂得反哺,不懂得感恩,即使是學富五車或有經天緯地之才,那又有何用呢?和乃興家、興國之本。國是大家,家是小家,和睦共處,則萬事興隆。因此,曾國藩對孩子從小就要求做到這些。

 

  5是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無論哪一個方面,曾國藩總是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凡是曾國藩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他從不要求孩子做到。對于孩子身上存在的缺點和不足,他不是以父親的威嚴加以訓斥和指責,而是身體力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改變孩子,以達到教育的目的。


  毛爺爺和陳爺爺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誰叫你是毛澤東的兒子!”毛澤東不僅是“治國平天下”的歷史巨人,在教育子女方面也不失為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以高風亮節的言傳身教影響著他的后人及其身后的幾代人。

 

  1946年春,毛岸英從莫斯科回到延安。毛澤東對他說:你在蘇聯的大學畢業了,這很好,但你還需要上一個大學,就是勞動大學。我已請好了一位老師,他是陜甘寧邊區的特等勞動英雄吳滿有,種莊稼的學問很深,你就上他那里學習吧。

 

  臨行前,毛澤東把自己穿了幾年的一套粗布衣服送給他,叮嚀說:什么時候有了你自己勞動的果實,老師和鄉親們滿意了,你就可以畢業回來了。毛岸英背上行李,步行去了30里外的勞動大學吳家棗園。

 

  金秋時節,毛岸英背上自己生產的小米回到了延安。曾經的洋學生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陜北后生,毛岸英不僅學到了農活技術,更重要的是他了解了農村,熟悉了農民,培養了同勞動人民的感情。

 

  到西柏坡后,毛岸英和劉思齊倆人都被分配到農村搞土改,工作上的接觸使倆人產生了感情。后來岸英提出結婚要求,毛澤東不同意,因為解放區婚姻法規定男滿20歲、女滿18歲才能結婚,岸英雖已26歲,但劉思齊還差幾個月才到18歲。岸英有點不服氣地辯解說:“歲數不到結婚的人多著呢。”毛澤東則嚴厲地說:“誰叫你是毛澤東的兒子!”

 

  朝鮮戰爭爆發后,毛澤東提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在出兵朝鮮時,毛澤東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兒子,江青和一些老同志力勸毛澤東不要讓岸英到朝鮮,但毛澤東毅然堅持,并嚴肅地說:“誰讓他是毛澤東的兒子?他不去誰去?”毅然決然地把岸英送到了炮火連天的戰場。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毛澤東的兩個女兒李敏和李訥都出生于抗日戰爭時期的延安。“敏”與“訥”則出于《論語》中的“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從給女兒起的名字中,可以體會出毛澤東是希望自己的女兒長大要做多干實事、少說空話的人。就是對這兩個愛女,毛澤東也絲毫不溺愛。

 

  李敏和李訥考上大學后,吃住都在學校里,與大家一樣睡上下鋪,吃清淡的菜,一樣擠公共汽車,只有周末才回一趟家。由于學校離家遠,衛士們擔心女孩子走夜路不安全,便瞞著毛澤東派車去接。毛澤東得知此事后,嚴厲批評了衛士們。衛士們爭辯:“天太黑,女孩子走夜路不安全……”毛澤東便厲聲說道:“別人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別人的孩子能自己回家,我的孩子為什么就不行?”不管衛士們如何爭辯,毛澤東不容置疑地命令:“不許接,說過就要照辦。”

 

  小編語:你爸是李剛又怎樣!人家爸爸還是毛澤東呢!你看看人家!!!(掀桌子)


  陳云教育子女:“讀好書”、“做好人”

 

       陳云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他的兩條基本原則就是“讀好書”和“做好人”。

 

  1970年,陳云的女兒陳偉華在北京遠郊懷柔縣的一個山區公社當鄉村教師。有一次,她給父親寫信報告說,已經在開始閱讀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導師的書籍。眼見孩子一天天的成長,特別是開始學會主動找一些富有教益的書來看,令陳云壓抑不住內心的喜悅,他提筆寫到:“南南(陳偉華的小名),12月8日的信爸爸收到,我萬分歡喜。”在信中,陳云還鼓勵到,“你雖然已開始工作,但還年輕,堅持下去,是可以學到一些東西的。時間有限,每天要擠時間學。”同時,還諄諄囑咐女兒,要注意保持,越是艱苦的環境,越能磨練人,越要堅持下去。

 

  不久,陳偉華回家探望父母,話題很快又轉到了讀書一事上。陳云對女兒講,為了能夠真正理解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的系統的理論,最好先閱讀有關他們的傳記,了解當時的社會狀況、時代背景,然后再由淺入深,閱讀原著。另外,還要注意讀書的方法,要勤作好筆記,要善于思考、分析。學習不僅要有計劃,更要有毅力,千萬不能三心二意的。同時閱讀的范圍要比較廣一些,要通過學習來開拓視野,豐富知識。

 

  陳云告訴女兒,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水平發展很快,新生事物不斷涌現。一個人要跟上時代并能有所作為,除了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頭腦外,還要多了解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歷史和發展情況,多掌握一些專業技術知識,學有所長,努力成為一位德才兼備的有用之才。為此,陳云還專門挑選了一本《世界知識年鑒》送給女兒。

 

  陳云還問陳偉華:“現在都讀了什么書?”當陳偉華告訴父親,她學習了《共產黨宣言》時,陳云接著問到,“那么,這本書的核心是什么?”“消滅私有制!”回答得非常干脆利落。對此回答,從陳云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他很滿意,這說明孩子讀書有深度、有思考。

 

  小編語:1970年陳偉華23歲。你23歲的時候在忙著干什么?算了……想想也是徒增傷心……(被自己的老爹pia飛太空遨游中)

 

  劉少奇:對兒女的嚴格教育從不搞特殊

 

        劉少奇不僅是一位偉大的共產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同時也是一位慈愛有加的父親。劉少奇一生有九個兒女,雖然出生的時代環境不同,年齡差異很大,但無論是在戎馬倥傯的戰爭年代,還是在春風拂面的和平時期,他總是十分關心兒女的教育,嚴格要求他們的健康成長。

 

  1二兒子劉允若

 

  1955年,劉少奇的二兒子劉允若在蘇聯學飛機無線電儀表專業。他覺得自己的興趣在文學,又和同學們的關系搞得不好,鬧著要轉學。他寫信給父親,希望得到父親的支持。接到劉允若的信,劉少奇一連給他回了好幾封長信,除和他交談學習興趣問題外,著重批評了他搞不好關系、鬧轉學的錯誤思想,并把情況告訴了駐蘇大使館,請大使館人員批評教育他。

 

  劉少奇聯系平時允若談話時流露出的思想,還說:“你總以為你自己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人家都對不起你,你卻沒有對不起別人;你沒有替別人著想,卻要別人為你著想;你不肯為別人有所犧牲,卻要別人為你有所犧牲;你不去理別人,卻要別人來理你。這是一種什么態度呢?……這是一種個人主義!而個人主義是一種資產階級思想。只有集體主義才是無產階級思想。你必須拋棄個人主義,接受集體主義。……經常注意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一有錯誤立即改正,否則不會成為一個真正對人民有用的人,大學白上!”

 

  對于允若想轉學其他專業的問題,劉少奇在回信中列舉了孫中山、魯迅和毛澤東為例說:“孫中山原來是學醫的,并不妨害他后來成為偉大的政治家;魯迅原來也是學醫的,并不妨害他后來成為偉大的文學家;毛主席原來是學教育的,并不妨害他成為我們的領袖。其他這樣的例子還很多。如果你是有創造才能的,你現在學完你的專業,難道會妨害你將來去干別的什么嗎?”

 

  2留蘇女兒劉愛琴

 

  1949年6月,劉少奇帶領中共代表團前往蘇聯莫斯科與蘇共進行談判,商量建國事宜。在談判期間,劉少奇見到了10年未見面的允斌、愛琴兄妹。此時倆人均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在莫斯科通訊學校求學期間,愛琴與西班牙籍的費爾南多深深相戀了。在劉少奇到莫斯科以后,愛琴便把和費爾南多相愛的經過告訴了父親,期望得到父親的贊許。但是,劉少奇為了愛琴將來能夠順利學成回國,參加祖國建設,對愛琴的戀情沒有同意,并讓她搬到公寓和他一起住。

 

  本著教育好女兒的目的,劉少奇一改往日的和藹,嚴肅地對愛琴說:“愛兒,中國現在西班牙文的翻譯還少得很,你自己做他的翻譯,那你個人又怎么能為黨工作呢?又怎么能一心一意從事社會主義建設呢?你首先應該考慮黨和國家的利益。”最后女兒覺得父親說的是對的。何時何事都應該考慮黨和國家的利益,這不正是父親做人的基本準則嗎?盡管難以了卻與費爾南多的感情,劉愛琴還是跟隨父親劉少奇登上了返回祖國的火車。

 

  3三兒子劉丁

 

  對待三兒子劉丁的讀書也是如此。劉丁初中畢業后,雖然經過積極的努力,但還是沒有如愿考入高中。這時,有些好心的同志,想利用劉少奇的名義去學校講情,希望給予照顧。劉少奇知道后,專門為這件事情開了個有兒女和身邊工作人員參加的家庭會議。劉少奇說:“你們在外面無論是上學還是工作,都不要填父母的真實姓名,為的就是怕人家不好管理,搞特殊照顧。今天,丁丁沒有考上高中,有人想打我的旗號去活動,好像高干兒女就一定得上高中、大學,不管是考得上考不上;參加工作就一定當干部,不管有沒有能力。為什么高干兒女就不能當工人、農民、解放軍戰士?我再次聲明,我的兒女絕不能搞特殊。”

 

  習仲勛:家風之嚴“不近人情”習仲勛長期擔任黨和國家領導職務,在工作上他實事求是、公正無私、作風嚴謹、清正廉明,在家庭生活中他既是一位充滿愛心又體貼入微的好丈夫,又是一位和藹慈祥而又家訓嚴厲的好父親。

 

  習仲勛教育孩子從小節儉

 

  習仲勛注意教育孩子從小養成節儉的良好生活習慣,他言傳身教,從點滴做起。他經常用“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言教育孩子,吃飯時掉在桌上的米粒都要撿起來吃掉,一丁點也不浪費,吃到最后還要掰一塊饅頭把碗碟上的菜汁擦干凈。這種無聲的教育,使孩子們都養成了不浪費一粒糧食的好習慣。孩子們的衣服和鞋襪大都是“接力”著穿,大的穿舊了,再讓小的穿。

 

  為了讓孩子養成獨立的生活習慣,習仲勛讓齊橋橋、習安安、習近平、習遠平姐弟四人都在八一小學寄宿上學,每周回家一次,都是他們自己乘公共汽車上下學,習仲勛從來沒有用自己的車接過他們。孩子們除伙食費和乘坐公共汽車費用外,幾乎不給零用錢。有時孩子們吃冰棍花了錢,就沒有足夠的錢乘坐公共汽車,只好走路回家。路遠累得走不動了,齊橋橋就拉著弟弟妹妹的手,堅持走到下一站再坐車,為的是省錢。

 

  習仲勛教育女兒要“夾著尾巴做人”

 

  女兒乾平“文化大革命”前畢業于外交學院,學的是法語,分配到《國際商報》工作。一九八三年,王光英籌建光大公司,有意調她去工作。習仲勛聞知后,當面謝絕了王光英的好意,他說:“還是不要調她去好。你這個光大公司名氣大,眾目睽睽,別人的孩子能去,我的孩子不能去!”后來他將此事告訴了乾平,女兒委屈地說:我是學外語的,到光大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為祖國的改革開放做點事情,有什么不好?習仲勛嚴肅地說,人只要有才能,在哪里都可以發揮作用,就怕你沒有本事。你是習仲勛的女兒,就要“夾著尾巴做人”。

 

  乾平繼續留在《國際商報》工作,后來出了幾次國。飯時燃起“戰火”,女兒頂撞說,我是記者,我是學外文的,出國是工作需要。習仲勛忽地站了起來,把筷子一摔,高聲說道,哪有那么多的工作需要?不要什么行為都加上工作的名義!直到女兒表示今后不再隨便出去,要踏踏實實工作后,他才消了氣。


  習仲勛不止一次寫給孩子們:“雪中送炭惟吾愿。”

 

  習遠平在《父親往事》中寫到:“少兒時,父親就教育我們說:對人,要做“雪中送炭”的事情。他還不止一次寫給孩子們:“雪中送炭惟吾愿。”“雪中送炭”的待人情懷不但貫穿了他自己的一生,也從小給我們子女樹立了一生待人的準則。

 

  縱觀父親一生,在黨內生活非正常期間,歷經冤屈、坎坷、磨難,卻從來無怨無悔、顧全大局,一生都在“雪中送炭”。該謙讓的,他謙讓了;該忍耐的,他忍耐了;該承擔的,他承擔了;該挺身而出時,他都挺身而出了。他由衷地說:“我這個人呀,一輩子沒整過人。”

 

  人所共知,在黨成長的漫長歲月中,無論是在“左”的或“右”的錯誤發生時,“沒整過人”,就是在人一生最艱難的時刻幫了人。在那些蒙冤歲月里,父親對污蔑不實的所謂“問題”,能攬過來的就堅決攬過來,寧可一個人承擔責任,也絕不牽連他人。他說:“我身上的芝麻,放在別人身上就是西瓜;別人身上的西瓜,放在我身上就是芝麻。”許多人聽了這話落淚。“沒整過人”應該是他老人家一生中做過的最重要的“雪中送炭”的事情。”

 

  (綜合人民網、搜狐網、三門峽日報)

 

責任編輯:中國夢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