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抗日神劇里,華北地區,無論我軍還是鬼子,都是大魚大肉,一個個吃得白白胖胖,別說我們的“八路軍”白白胖胖,女干部也描眉打鬢,頭發都不忘了離子燙,可這真是抗戰的歷史真相嗎?
鬼子不是靠耍酷就能攆走的,抗戰更不是少爺小姐打贏的
正好去年我通讀了晉察冀抗日老干部姚雪森的《征程四部曲》,作為冀魯豫抗日老干部的孫子,我發現兩位老人家的回憶,驚人的相似,那就是“艱難”二字。不展開說了,僅僅從飲食上說說咱們的浴血堅持有多難?
這些“土里土氣”的鄉親們,才是華北抗戰的英雄
八路軍的吃食,就是發霉的小米飯、黑硬的窩窩頭,下飯的咸菜和辣椒都沒有,有時熟飯都沒,能遇到小河溝把小米泡軟了吃就很不錯了。一次戰斗,把偽軍給攆走了,大家看到偽軍吃剩下,撒得到處都是小米飯,燒焦的鍋巴,興奮得不得了,感覺跟過年似的,遂大快朵頤。
本該上學的年紀,小八路軍卻要肩負起民族興亡的重任
后來被從主力給精簡下來,“精兵簡政”,學過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那時我黨我軍都太窮了,要跟鬼子拼命,但是根據地老百姓負擔不起那么多抗日軍隊,沒辦法只能忍痛精簡,找地方上想飯轍,跟鬼子漢奸貼身肉搏,蹲在你們的城邊村口,冷不防咬你一口,這是虎口拔牙、刀頭舔血的買賣。好處是不吃咱們自己的,把負擔甩給鬼子漢奸,饒是如此,每有新同志加入,吃頓大餐,也不過炒豆腐和炒豆芽,兩碗面條和二兩酒,可這比根據地的伙食,還是好太多了!
世界著名的頂尖外科醫生白求恩跟我們吃一樣的抗日飯
鬼子也強不到那里去,我常說日本法西斯是low逼帝國主義,那么個島國,那么點資源,要在整個東亞,后來又生撲東南亞,人財物力都跟不上,在華北又處處跑冒滴漏,我們的抗日軍民跟他們打麻雀戰,靈巧牛皮糖,今天捅你一刀,明天踹你一腳,每天損失不大,可積累下來就驚人了。于是鬼子的吃食也顯出日暮西山的捉襟見肘,黃色飯團(估計也是小米)、四塊酸甜咸菜和兩塊咸魚。
以戰養戰的鬼子,在華北也捉襟見肘,連大米飯都很難吃上了
漢奸呢,能吃個雞蛋就是大餐了,為了一枚雞蛋,也許你想不到,就有人當漢奸,給鬼子當密探,這還不在少數。
鬼子難,我們更難,但我們有我們勝利的秘訣,兩個字:堅持!一個字,熬!
注意墻上的標語,有錯字有漏字,但中國人的骨氣是絕不含糊的
1942年秋天,元氏縣抗日政府在曠村(今屬河北省石家莊市)召開全縣干部大會。與會人員大都“便秘”,吃黑豆、糠麩和樹葉子吃的。會還沒有散,不少人就坐立不安,會議無法正常進行。縣長吳秋只好“對癥下藥”,號召大家開展一次“互助拉屎”活動。男女分開,自愿結對,大家都撅屁股拉屎,你幫我挖,我幫你掏,一點兒一點兒往外掏大便。所用的器械呢,就地取材,木棍、鑰匙、筷子等,也有干脆用手指頭的,只要是一頭光滑的都可以用。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這“車頭”就是我們那時的黨,這才是人民戰爭的基礎
事后,一首快板書很快流傳開來:“抗日戰爭真是難,拉屎如過鬼門關。吳縣長,真是沾,拉不下屎來(號召)用鑰匙剜。黨政軍民同甘苦,日本鬼子早完蛋!”
臟兮兮的制服下面是抗日的赤誠之心
這就是鮮活的歷史真實,今人也許覺得尷尬,某些作家要是表現出來一定是黑化,但我卻看到了濃濃的革命樂觀主義,再苦,那時那人那黨也堅持,堅持著帶領群眾走向光明,不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誓不罷休!
那時那黨那人,不服不行。
那時那人那黨
但我還想說的是,我們學習歷史,并非只是作為談資,更重要的還是要學習那時的精氣神,做好我們手頭的工作。就像我的這爿公眾號,努力做下去,相信會有更多的朋友喜歡和傳播,影響更多的朋友去了解被公知,被抗日神劇,遮蔽許久的歷史真相。
本文原載微信公眾號“黨人碑的熟人茶館”,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