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宏甲在他的《走向鄉村振興》一書中,對于在畢節市脫貧攻堅的過程中,黨組織的領辦作用描寫得相當詳細,也很生動。比如,他在書里提到,中國絕大多數農村都是一個自然村里建設一個黨支部。但在畢節,他們把支部建在村民組上。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創舉。
在畢節,雖然在自然村里,人口多少有很大的不同。人口多的也是一個村,人口少的也可以是一個村。如果是人口多的一個村里,如果只有一個黨支部,那在脫貧攻堅過程中,任務是很繁重的。更重要的是,即使有的自然村人口并不太多,但村民居住分散,分布在山里各個地方。那么只有一個黨支部,要跑遍全村各家各戶,那也是很繁忙和勞累的。
把黨支部建在村民組上,就可以解決村民居住分散,而支部管不過來的問題。他們根據黨章的規定,三個黨員就可以成立一個支部。這樣一來,在村民組上建立黨的支部,就有了明確的組織規定。支部建在村民組上,黨的工作精力會更為集中,了解到的情況或者問題也會更為具體、更為詳細,那么解決這些問題,克服相關困難,也就更能有的放矢。
畢節市委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在市委機關的很多干部,甚至可以說是大部分干部都放到了基層農村里去。作家王宏甲問市委的負責干部,你們為什么把那么多干部都放到下面去,有那么多工作要做嗎?負責同志回答說,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要鍛煉干部。
聽到這個說法,我感覺到這個觀點很有辯證法。我們過去只是知道,貧困戶要脫貧,確實需要大量干部下到基層,去做很多很復雜很困難的工作。因此,沒有干部下到基層,脫貧工作是不可能做好的。但畢節市委還提到了鍛煉干部的問題,這是我過去從來沒有考慮到的。
是啊,我們要實行全面從嚴治黨,各級黨員干部的鍛煉實在是太重要了。我們的干部,特別是機關里的干部,有些在領導崗位上的干部,還有可能是從基層上一路走過來的。但有更多的機關里的辦事人員,他們大多數很可能就是出了校門,就走進了機關門。他們對基層也不是說完全一無所知,但是他們由于過去沒有深入到基層一線,很多情況了解得不深不透,對于基層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了解得也是很膚淺的。如果這樣的干部以后會被提拔到領導崗位上,那么在他們的履歷中,就缺乏在基層的歷練。這對他們將來的工作,將來的發展都是不利的。
而且,這樣的青年干部,在機關里待的時間長了,又沒有下到基層里工作一段時間的經歷,很可能會對基層的艱苦環境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困難有某種畏難情緒,甚至有某種畏懼心理。這樣的時間越長,他們就可能越不愿意去基層。時間一長,他們身上的驕妖二氣一定會有所增長,而長此以往,這樣的干部既不可能對基層群眾產生親近的感情,更有可能與基層群眾產生較大的隔閡。這樣的干部不可能不犯官僚主義的錯誤。
即使在全國范圍內,我們的脫貧工作已經基本完成了。但是在進一步推廣鄉村振興的工作中,我想,仍然需要大批干部走到農村,走向基層。這種干部下基層的工作將是一個長期的工作。
畢節市的實踐告訴我們,干部真的走下去了,那種原來存在青年干部身上的某種怕苦畏難的情緒就能夠得到改變。但是,他們在通過在基層工作的實踐中,也越是能夠體會到,這樣的實踐對于他們的成長將會帶來多么大的好處。
可能有人會說,畢節市在脫貧攻堅的工作中,能夠抽調那么多干部下到基層,這是不是說明我們的黨政機關,冗員過多,人浮于事?這種現象難道不會給政府財政帶來巨大的負擔嗎?實事求是地說,這樣的問題肯定是存在著的。而且,曾經也有不少青年干部會通過各種關系,都拼命向政府各部門機關時擠,希望在機關里找到輕閑的工作。這種現象的存在也不是一年兩年了。雖然我們經常也提出要精兵簡政,但在實際做法上,總是不太令人滿意。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上說,黨政機關的工作有一個特點,就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且不說這樣的設計是不是合理,但我們有許多工作又不得不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達到上下的溝通。而且,有些青年干部也不太愿意到基層工作,他們中有的人寧可在機關里混著打發日子。因為在他們看來,在基層工作又苦又累,沒有什么個人的好處。
畢節市委在脫貧攻堅的工作中,把這么多干部放到基層,要求他們為脫貧工作付出很大的努力。有些青年干部身上的毛病,就有可能在這樣的脫貧工作中有所減少。他們在這項很有意義的工作中看到自己工作的價值,他們就可能愿意在這樣的工作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愿意發揮自己的力量。這種下基層的情況發生得多了,他們到基層的時間也多了,他們就可能逐漸減少甚至消除原來要下基層的某種畏懼心理。
現在真正留在基層工作的青年干部不是多了,而是遠遠不夠。畢節市委在脫貧工作中的這個經驗,也有助于動員更多的青年干部到基層去任職,這樣就有可能減少機關中人員冗多,人浮于事的現象。如果把更多的青年干部安排到基層任職工作,那么基層的力量得到充實,我們在各方面的工作,特別是在鄉村振興工作上就能產生更大和更多的力量。
多年前,我們有不少黨政機關,安排中青年干部去國外學習,接受培訓。從某種角度上說,這樣的培訓對于讓我們的干部開拓視野,了解世界是有好處的。當然,也需要防范西方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對受培訓干部的侵蝕。
同時,我們更要認識到,我們的干部的能力和素質,以及眼界,更需要從他們對我們這個國家自身的觀察和實踐中增長能力與才干。他們首先要真正地了解我們自己這個國家,了解我們這個國家自己的人民,了解我們的人民之所想所需所愿。這才是年輕干部們最需要的學習和培訓。
這種培養干部的方式,對于我們全面從嚴治黨也是一種重要的組成部分。這種方式也是教育青年黨員和青年干部永遠不要脫離群眾,永遠保持與群眾的密切聯系的重要途徑。
在中國實現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我們確實需要大力推行畢節市委的這種對青年干部進行使用和培訓的方法,在工作中使青年干部得到鍛煉,得到成長。那種從家門到校門,再從校門到機關門的“三門”干部,再也不要繼續產生了。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北航老胡之閑話”微信公眾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