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馬瑾倩)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被認為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到來的機遇。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認為,科技革命帶來的產業變革可能導致人才素質與產業需求不匹配,加劇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矛盾。
就此她建議,擴大義務教育范圍,提高職業教育地位,發展開放靈活的教育,適應人工智能時代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小學教育縮短到5年,將高中納入義務教育范圍
“據預測,現在入學的孩子,60%以上未來要從事目前不存在的職業和工種。而我國第一階段的職業教育分流從初中就已經開始。”賀丹表示,這導致部分學生很早便失去了學習興趣,社會上已形成上職業學校的孩子都是“差生”的刻板印象。
而較早進入勞動力市場,只能進入部分低技能崗位。“據預測,這些崗位被替代率可能高達70%。”賀丹表示,這類勞動者退出原崗位后,很難轉崗到新技術創造的崗位中。
就此,賀丹建議,縮短基礎教育年限,擴大義務教育范圍。將小學教育年限由6年縮短到5年,將高中納入義務教育范圍。強化基礎教育中的通識教育,使每一個勞動者都有適應未來工作調整的基本能力,減少技術變革給勞動力市場帶來的震蕩。
她表示,通過強制性義務教育避免低齡勞動力過早進入勞動力市場,為提升學生創新性創造條件,同時加大人工智能等科技素養教育。在高中階段職普比大體相當的條件下,調整后的義務教育財政負擔僅比目前增長約5%。
改善生源質量,加強高等職業院校建設
賀丹表示,近年來,技能勞動者的求人倍率(崗位數與求職人數的比)在1.5:1以上,高級技工的求人倍率達到2:1以上,供需矛盾比較突出。
“一直以來,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滯后。職業院校建設投入不足,缺乏像‘雙一流’高校建設這樣的戰略規劃,老師職級設定和待遇不高,學生入學選拔模式單一,生源質量大大遜于同級其他學校。一些職業院校追求專升本,職業院校與普通高等院校的定位有趨同的傾向。”賀丹說。
賀丹建議,進一步改革高考方式,逐步擴大高等職業院校自主招生范圍,改善生源質量。推進學業水平考試+競爭性高考的入學選拔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升學選擇。
同時,深入推進“雙高計劃”落地,加強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在高等及以上教育階段,實行更加完善的彈性學制,延長彈性學時,使學生在校學習和社會實踐的轉換更加靈活。
“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企業具有廣泛采用人工智能的內在需求,但一般難以承擔技改成本,希望國家用于職業技能提升的1000億失業保險基金,能更多補貼企業開展在職培訓和轉崗培訓。”賀丹同時建議,加快構建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產學研用結合的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體系,構建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體系。
國家教育投入向基礎研究學科傾斜
此外,賀丹認為人工智能應用開發端的火熱與基礎學科研究清冷之間存在明顯矛盾。
隨著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各類高校形成開辦相關應用開發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熱潮。“人工智能本身具有多學科綜合、高度復雜的特征,既需要在關鍵核心技術和前沿學科上加快推進,更需加強數學、物理、生物、化學等基礎理論研究的支撐。”
她認為,隨著我國在科技研發方面越來越逼近世界前沿,逐步超越學習模仿階段,基礎理論研究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國家教育投入要實現由向應用技術研發學科傾斜到向基礎研究學科傾斜的重大轉變。
新京報記者 馬瑾倩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全國政協委員賀丹:建議小學教育年限縮短到5年,將高中納入義務教育范圍
2020-05-26?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