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國版“520聲明”提出全面遏制中國
50年前的5月20日,毛主席在《人民日報》上發表著名的“520聲明”,發出號召:“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 50年后,也在5月20日這一天,美國政府發表了一份聲明,題目是《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方針》,正式承認美國幾十年的中國“接觸”政策失敗,宣稱美國要轉向全面遏制中國。
【 《美國對中國戰略方針》PDF版文件截圖】
從美國版“520聲明”的題目就可以看出,這份聲明是指導美國今后對華戰略的綱領性文件;從內容看,這是對2017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和2018年《美國國防戰略報告》中開始確立的對華遏制戰略的深化和細化。美國政府選擇在5月20日這一天發表,很難說只是巧合。美國對中美關系的重新定位在《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中已經確定了,中國被美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美國把中美關系也隨之定性為大國競爭關系。這一次聲明繼續堅持了對中國的這一定位,而且在“競爭者”前面加上了“強大”的定語,以強調全面遏制中國的緊迫性。這份聲明關于美國對華政策從過去的反思到今后的主張邏輯是這樣完成的:開頭先反思美國近幾十年的對中國的“接觸”政策已經失敗,認為“在過去的20多年里,改革已經放緩、停滯或者倒退”,據此認定美國與北京保持接觸除了象征性和裝飾性之外“沒有任何價值”,得出最后結論:“靜悄悄的外交努力證明徒勞無功,美國將公開增加(對中國的)壓力。”對美國表達的意思翻譯一下:現在的美國政府認為,以前想通過“接觸”政策誘導中國“和平演變”變成下一個蘇聯的目標,已經不可期待或者來不及等待了,因為中國已經成為“強大的競爭者”,美國要改變“和平演變”為主的對華戰略,改為外部施壓為主的方式全面遏制中國。美國打算用一切可能的手段遏制中國,這就是美國正在實行的對華戰略總方針。對華貿易戰、科技戰還有后來的金融戰,都是美國這一戰略框架的組成部分,這已經是美國的國策。美國這幾年的對華大動作,都不是特朗普的一時興起,而是整個戰略的一部分,正在挨個實施。貿易戰達不到既定效果,就用科技戰;科技戰不行就會用金融戰。金融戰不行,美國會考慮熱戰,但直接的軍事戰爭很難搞,因為中國有強大的核保護傘,但美國很可能會集結日本的軍事力量,打臺灣牌。當美國手段用盡之后,依然不能遏制中國,那么美國就不得不接受中國崛起的事實。這就是中美決戰大概的“路線圖”。新中國成立后前三十年,美國對中國主要是遏制加封鎖。后三十多年,美國以“接觸”戰略為主。從2017年開始,美國對中國完成重新定位,要重新走回遏制為主的老路。
二、美國有沒有對中國進行全面遏制的可能
美國政府肯定想對中國進行全面遏制,這會令人聯想到一個舊名詞:冷戰。美國的全面遏制約等于冷戰。美國現在不乏固守冷戰思維的政客,特朗普政府就使用了很多這樣的人。特朗普本人在5月14日,接受福克斯商業臺采訪時,就對中國發出這樣的威脅,稱美國“可以切斷整個對華關系”。問題不在于美國政府有沒有這樣的想法,而是美國還有沒有針對中國進行全面遏制也就是發動新“冷戰”的能力和條件。美國對中國進行全面遏制,也就是中美完全脫鉤,會不會發生,這是最近一個很熱門的問題,也是一個讓很多國人焦慮的問題。對美國會不會跟中國全面脫鉤,國內也是眾說紛紜、見仁見智。我的看法是:中美部分脫鉤已經在實施,中美完全脫鉤不可能。因為完全脫鉤不可能,中美也不可能形成跟蘇美那樣的冷戰局面。理由是:不是美國不想這么做,而是美國現在不具備實施全面脫鉤,發動新“冷戰”的實力和條件。
在“冷戰”之前,當時的世界已經客觀存在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的對立,兩個陣營之間實行兩套意識形態、兩套社會制度、兩套安全體系、兩套貨幣體系、兩套貿易體系、兩套規則體系甚至兩套標準體系。更重要的經濟因素是社會主義陣營實行計劃經濟,資本主義世界實行市場經濟。兩個經濟圈之間雖然也有一些貿易交流,但整體是相對獨立的。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體制的不同,給兩大陣營之間自動設立了一個隔離層。正因為這樣的相對獨立性本就存在,所以美國聯合其他西方國家發動冷戰,技術難度并不高,對資本造成的損失并不大。資本為了應對社會主義對自己的威脅,為了長遠利益,可以承受因為冷戰帶來的一些眼前利益損失。
二戰之后,原來的歐洲國家元氣大傷,需要重建,美國本土遠離戰爭,反而大發戰爭財,收割原來屬于其他列強的戰略利益,成為最大贏家,歐洲國家需要美國的資金。在安全方面,歐洲國家因為要面對蘇聯的強大軍事壓力,需要美國的軍事保護,北約就為實現這樣的目的。這些情況,都決定歐洲只能跟隨美國的腳步,加入到冷戰體系,沒有別的選擇。同時,當時的歐洲國家跟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聯系不多,加入冷戰承受的損失不大,而且歐洲國家比美國更擔心來自社會主義的紅色革命壓力。這些因素都決定了,美國可以輕松的調動歐洲國家,參與對蘇聯的冷戰。至于日本,那是美國的殖民地,更沒有選擇。現在美國既不具備當初發動冷戰那樣的實力條件,又不具備實施全面脫鉤的其他條件。現在,并不存在這樣的一個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的對立;中國跟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也并非是當年的那種性質的沖突;中國與西方之間不存在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對立,因為中國也已經實行市場經濟體制;中國跟美國主要是中國崛起與美國要繼續保持世界大國地位之間的矛盾,是兩個國家利益之間的利益沖突。當然,透過美國表面的國家利益,更深層次的沖突是,中國的強大因為不是美國的資本所能控制的,所以,中國的崛起會讓美國的這些資本感覺到恐懼。但與之前的冷戰不同,資本雖然對中國的未來有一種恐懼,但美國資本對來自中國的現實利益又無法割舍。因為中國已經深度融入西方的規則體系中,中美之間的經貿往來已經非常廣泛,美國資本在中國的現實利益已經非常大。這還是直接能看得見的利益,還有一些更加隱秘但卻更大的利益,更讓美國無法真正完全脫鉤中國。美國資本切斷跟中國經濟體的聯系,意味著什么?意味著美元地位的不穩甚至坍塌。美元對控制美國的資本而言,雖不是利益的全部,但一定是最重要的利益。保護美元地位,可以說是美軍的最重要存在價值。冷戰之后,美國發動或參與的幾次戰爭,比如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都跟維護美元地位有莫大關系。美元對于控制美國的資本如此重要,美元卻離不開中國的制造能力。美元地位有一個公開的基石是石油以美元結算,但還有一個比較隱蔽的基石是東亞的工業制造能力。石油結算并不能單獨撐起美元現在的地位,因為人類不只是需要能源,還需要各種工業產品。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業國家,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業體系,中國很多細分領域的產能不僅僅是世界第一,而且占到世界總量的一半。如果美國要跟中國完全脫鉤,那么美元在短時間內去哪重新找到一個替代中國的“世界工廠”繼續撐起自己的地位?這樣的“世界工廠”替代者沒有現成的,短時間內也不可能打造成功。如果要再花幾十年才能形成一個新的“世界工廠”,對美國遏制中國還有作用嗎?黃瓜菜都涼透了,美國遏制中國的時間窗口只能以年計算了。事實上,世界上根本就不可能找到第二個跟中國這樣具有同等規模的市場潛力和高素質勞動力的國家。印度雖然人口規模和中國相當,但是勞動力素質能跟中國比嗎?“世界工廠”之所以是中國而不是印度等其他國家,這是有選擇必然性的。資本不是傻子,一定是選擇成本和效率綜合最高的地方重構產業鏈。環顧世界,已經找不到比中國更合適的國家承擔“世界制造業中心”的國家了。等到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大規模使用之后,勞動力規模對于制造業的重要性才可能會下降,但中國又在5G領域領先,5G是信息時代的基礎設施,其他國家還是暫時看不到替代中國的可能性。總之,全面脫鉤不可能,這對于美國資本的現實利益是不可承受之重。美國經濟因為去工業化離不開中國,歐洲經濟也因為去工業化離不開中國。而歐洲跟中國之間,不存在美國對中國那么多的結構性沖突。美國有全球利益,部分利益跟中國的國家利益沖突,歐洲這方面跟中國的利益沖突要小得多,這種沖突主要是表現在中國產業升級會對歐洲占據優勢的一些產業形成競爭壓力,同時歐洲也不具備美國那樣的遏制中國的能力,歐洲在中國現在最薄弱的芯片領域優勢并不大。歐洲只有和美國聯手才能對中國形成壓力,但這又要付出失去中國市場的危險。歐洲在中國的市場利益很大,德國大眾、歐洲空客離開中國的市場都不可想象。歐洲現有的優勢產業大多也離不開中國的產業鏈配套。中國和歐洲距離遙遠,沒有直接的地緣政治利益沖突。歐洲現在也不用擔心來自中國的意識形態壓力,因為中國現在本來就不進行意識形態輸出。你說歐洲干嘛要跟美國進行一場美國自己都沒有把握的冷戰?日本、韓國,更離不開中國。歐洲都不愿意參與,他們更不會愿意自己綁上美國的對華全面遏制戰車,中國這么大的市場可是“真香”。綜上所述,美國對中國全面脫鉤不可能,全面遏制和冷戰不可行。
三、美國資本從自身利益考慮也不會全面脫鉤
美國在金融等服務業領域,保持對中國的貿易順差,利潤又極其豐厚。美國一方面限制對中國的科技出口,又一方面致力于推動中國金融市場開放。通過發動金融戰收割中國財富是美國夢寐以求的目標,美國對這個目標的熱望僅次于“和平演變”成功。即便是貿易領域,美國全面脫鉤的可能性也不大。美國自己已經去工業化,一個40%無法拿出400美元應急款的美國人民的日常消費離開物廉價美的中國商品,經濟承受能力有多大?同時,美國自己保留的一些制造業也離不開中國的產業鏈配套供應。教育領域,美國不舍得脫鉤,否則,美國怎么繼續培植“精神美國人”呢?醫療領域是美國對華出口的重要領域,美國不舍得脫鉤。美國的對華脫鉤是精心選擇的。脫鉤對美國有利,或者至少是脫鉤對中國造成的傷害更大的領域,才會被美國列入脫鉤的名單。這樣的領域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切斷中國高科技產業供應鏈的環節,二是中國產能過剩而美國又有可替代性進口國的商品。前者通過切斷產業鏈供應某些環節的方式,后者通過提高關稅以及非關稅壁壘的方式。
四、美國對中國進行部分脫鉤對中國未必就是壞事
辯證法認為,好事與壞事是相對,又可以根據一定的條件相互轉化的。美國對中國進行選擇性脫鉤,短期內對中國肯定是不利因素;但如果中國能夠積極應對,是可以創造壞事變好事的轉化條件的。另一方面,美國這種選擇性脫鉤,短期內看似對美國有利,但長期對美國未必是好事。我們之前的文章也對此進行過分析。美國的選擇性脫鉤,本身就是美國在自己主導的體系內,無法繼續揮灑自如、逐步陷入戰略被動的表現,是美國的孤注一擲,是美國的一次賭博。更重要的是,通過切斷產業鏈的方式圍堵中國的頭部企業,這表面是美國的戰術進攻,實際上是美國的戰略退卻。美國切斷產業鏈,美國自己的企業也承受著短期的經濟損失以及長期的戰略損失。因為切斷自己與中國的產業鏈,但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業國家同時又有最完整的產業鏈配套體系,比如在手機領域,世界上最大的手機產量是中國企業提供的,自外于中國的產業鏈,也就等于孤立自己。對美國更不利的地方在于,制裁華為升級,意味著美國僅憑自己控制的產業鏈環節已經無法遏制華為,不得不脅迫其他國家的供應商加入到美國的制裁陣營中,但這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行為。任何一個頭腦清醒的供應商都不想失去中國這樣的大市場,即便要不情愿的配合美國,也會加速自己的去美國化過程。美國脅迫配合自己的供應商越多,全世界去美國化的速度也會越快。美國一時的戰術得勢,是用美國長期的戰略失勢作為代價的。換句話說,美國是在賭國運,而且賭贏的機會還不大。只能給中國造成經濟的損失,但無法遏制中國戰略層面的崛起。以對華為的制裁為例,目標主要是針對5G。5月21日,美國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P. Barr)在“5G一體化及開放網絡(ION)的全球首席技術官圓桌會議”發表了以下聲明:美國和我們的合作伙伴正與中國展開緊急競爭,以在全球開發和建設5G基礎設施。我們的國家安全以及我們的自由民主價值觀在世界各地的蓬勃發展都取決于我們在競爭中的勝利。未來的5G網絡將成為全球基礎設施的關鍵部分,即全球經濟的中樞神經系統。不幸的是,中國正在抓住決定性的5G優勢。如果中國贏得5G競賽,地緣政治、經濟和國家安全后果將是驚人的。華為的5G不會因為美國的制裁升級而受太大影響,世界最大的5G市場需求在中國,中國的基站數量要占到全世界的一半以上。美國制裁華為升級,中國為支持華為當然會提高華為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華為的5G垮不了,美國制裁華為的戰略目的就會落空。給華為手機等非核心產業造成的市場損失,華為可以承受,還可以通過努力在幾年后恢復。美國這種做法對中國形成的戰略被動比較有限。美國通過關閉供應鏈的方式,并不能實現其戰略目的。美國又不舍得金融切斷跟中國的聯系(一般也承受不起這樣的代價),美國熱戰又要面對核力量平衡的制約。特朗普政府在這個時候宣布要對中國全面遏制,而現在能打出的真正能夠對中國形成威脅性的牌又不多。說到底,美國已經不具備全面遏制中國的能力和條件。所以,美國對中國只有重點遏制的能力,雖然喊著要對中國進行全面遏制,但這更多是針對中國的心理戰,是一種戰略訛詐手段。現在的美國多么像1947年的國民黨?
五、對付美國的"520聲明"陰謀,運用毛主席“520聲明”思想進行破解
毛主席“520聲明”雖然篇幅只有1000多字,但蘊含的思想極其豐富而深刻,核心思想到現在都沒過時。
1、“520聲明”對當時的世界格局和走勢做出了基本判斷:“新的世界大戰的危險依然存在,各國人民必須有所準備。”
這一點用于分析現在的世界局勢也是成立的。美國為了自己的世界地位,確實存在著發動世界大戰的想法,只是采取了科技戰和金融戰的形式。
2、“尼克松政府內外交困,國內一片混亂,在世界上非常孤立。”
這一點也適用于形容現在的特朗普政府。美國國內現在的公共衛生危機還在繼續,因為美國不斷的任性“退群”,搞“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外交政策,美國確實比較孤立。在5月19日,美國要利用世衛組織會議孤立和圍攻中國的圖謀遭到了失敗。美國通過澳大利亞提出的針對中國的議案,并沒有列入大會議程,歐洲提出的議案并沒有跟著美國的節奏。針對中國的“獨立調查”議題沒有得到會議的響應,操作的“臺灣議題”無人理會。大會一致通過的決議,反映了中國和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共同意愿。美國的孤立在大會上得到充分體現,所以才有了會后特朗普發給世界衛生組織表示要永久“斷供”資金的信,表達了特朗普政府氣急敗壞的心態。在世衛組織會議上的慘敗,是美國正處于孤立的一個寫照,說明特朗普政府的那一套不得人心,特朗普的孤立主義政策成功地把美國孤立。用內外交困形容現在特朗普政府的處境,是完全恰當的。
3、“美帝國主義看起來是個龐然大物,其實是紙老虎,正在垂死掙扎。現在世界上究竟誰怕誰?不是.....世界各國人民怕美帝國主義,而是美帝國主義怕世界各國人民,一有風吹草動,它就驚慌失措”。
美國現在在國內搞恐怖主義,對世界搞孤立主義和恐嚇政策,看起來不可一世,但這是美國的“垂死掙扎”,美國政客的狂妄其實是源于焦慮。美國制裁華為,是因為害怕華為。美國制裁中國,是因為害怕中國。
4、“無數事實證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弱國能夠打敗強國,小國能夠打敗大國。小國人民只要敢于起來斗爭,敢于拿起武器,掌握自己國家的命運,就一定能夠戰勝大國的侵略。這是一條歷史的規律。正義的事業總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持......”
這一條尤其適合于分析現在的美國和中國。中國提出合作共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道多助;美國繼續唯我獨尊、弱肉強食的外交政策,失道寡助,這一點已經在世衛組織會議上得到了充分地體現。美國看上去張牙舞爪不可一世無所顧忌,但失敗會一次又一次地不斷教育美國懂得人生。中國相對于美國是還是弱國,我們只要秉持正義,堅持正義,敢于斗爭,得道多助,就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戰勝美國這暫時的強國,這是“歷史的規律”。毛主席的戰略思想和策略戰術,最適合于以弱勝強,也最適用于應對美國的遏制政策,解決對抗性矛盾。當年以中國比現在弱得多實力以及和美國相比更大的實力差距,都沒有膽怯過、退縮過,以毛主席的戰略戰術對付美國的圍堵和威脅,在“520聲明”發表后一年多時間,尼克松就來中國進行訪問,跟中國緩和關系,開始對中國進行“接觸”政策,中國的國際環境有了改善的條件。毛主席的“520聲明”提醒我們,不要對美國心存幻想,不要對美國心存恐懼,不要為美國的訛詐政策嚇倒,不要為一時的困難影響了自己的必勝信念。2、團結和聯合最大多數,孤立美國為首的極少數,在短時間內改變力量的對比。
1、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用好社會主義的體制優勢,縮小貧富差距,貫徹共同富裕的原則,貫徹群眾路線。2、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為主,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在思想上清算“造不如買”的錯誤思想。3、清算美國對華輸出的價值觀,清理美國在中國的代理人。
4、提高對美國進行核威懾的標準,視需要增加核威懾能力。
實行毛主席的戰略戰術,美國通過“接觸”戰略不能實現的目標,通過遏制政策也一樣不能實現。“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
勝利一定是屬于我們的!這是歷史規律。實力相對弱不是中國輸給美國的條件,不堅持毛主席的正確戰略戰術,才是我們實現以弱勝強的最大阻礙。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明人明察”)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