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中國軍事文化講壇邀請著名軍事專家、國防大學教授徐焰少將,以《甲午戰爭——今天我們應該怎樣祭奠》為題作了精彩授課。解放軍原副總參謀長張黎上將、總政治部原副主任唐天標上將、總后勤部原政委張文臺上將、軍事科學院原院長鄭申俠上將、國防大學原政委趙可銘上將、總后勤部原副部長孫志強中將、總裝備部原副部長李元正中將參加聽課。
圖為張黎。
中新網6月13日電 中國軍事文化講壇邀請著名軍事專家、國防大學教授徐焰少將,13日在北京遠望樓以《甲午戰爭——今天我們應該怎樣祭奠》為題作了精彩授課,受到聽眾熱烈歡迎。解放軍原副總參謀長張黎上將、總政治部原副主任唐天標上將、總后勤部原政委張文臺上將、軍事科學院原院長鄭申俠上將、國防大學原政委趙可銘上將、總后勤部原副部長孫志強中將、總裝備部原副部長李元正中將,大唐電信董事長兼總裁真才基、國家安全總局原副局長趙鐵錘等軍地領導出席活動,來自黨政軍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400多名各界人士參加聽課。中國軍事文化研究會總顧問唐天標上將為徐焰少將頒發了中國軍事文化講壇主講人證書。
這是中國軍事文化講壇舉辦的第二期講座。講壇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時候,邀請專家再次回顧甲午戰爭,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歷史是現實的根源。甲午戰爭是一場深刻改變兩個國家命運的戰爭,對這場戰爭疑問的解答,構成了我們民族進步的階梯。對甲午戰爭的反思,也將成為一個長遠的話題。通過深入研究甲午時期中日兩國的成敗得失,有利于我們從較為宏大的歷史視角來冷靜客觀地認清甲午戰爭,認識70年前的抗日戰爭,有利于銘記歷史,警示未來,進一步增強國人的憂患意識,提振民族精神。
徐焰少將從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全面分析了中日現代化進程的差異,對甲午戰史和中日關系演變進一步作了深刻回顧和剖析反思。他指出,一個社會的現代化應表現為理性化水平,回顧甲午戰爭,應將其放在中國和日本近現代歷史的進程中來審視,力戒狹隘單向的思維方式和簡單的悲情意識。中國通過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的民族進步,其中也包含著向敵國日本學習的成果。覺醒起來的中國人主動學習世界各民族的一切長處,包括自己對手的長處,才能走向強國之路。在新的形勢下,回顧甲午戰爭的歷史,展望中日關系的歷史走向,不難看出,只有中國越來越強大,日方最終才能端正心態,中日關系才能走上正常的軌道。講座結束后,現場聽眾爭相提問,與徐焰少將進行了熱情交流。
徐焰少將是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軍事科學學會歷史分會副秘書長,榮獲“全軍優秀教師”稱號和“全軍杰出科技人才獎”,曾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日本防衛大學擔任訪問學者,出版著作20余部,部分作品被譯成日文、英文出版,產生重大國際影響,特別是在軍事歷史和軍事思想方面造詣頗深,對甲午戰爭有著深刻研究。
5月16日,講壇邀請國防大學著名教授金一南少將,以“關于國家安全戰略的若干問題”為題,在中國軍事文化講壇開講,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責任編輯:中國夢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