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理論、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描繪“中國夢”、提出“四個全面”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開辟“一帶一路”新局面、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集體智慧,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之作,其精髓就是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本身凸顯了馬克思主義的優秀理論品質,需要我們認真學習,深入細致的研究和實踐。
一,國學貫穿了中國人活學活用馬克思主義的全過程
近代史上,帝國主義列強瓜分舊中國,孫中山先生帶領同盟會、國民黨的仁人志士發動辛亥革命,推翻腐敗無能的滿清王朝,出生入死地拼搏著千方百計把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模式移植到中國,殷切期望民主革命能夠救世濟民,然而事與愿違,適得其反,引來了袁世凱為代表的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中國向何處去呢?毛澤東說得好,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從此以后,誕生了中國共產黨,中國的局面煥然一新。
毛澤東思想是中國人民救苦救難的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代表著中國人怎么樣學習應用馬克思主義,開展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精神風貌。在表達毛澤東思想的文章里面,毛澤東分析日本侵略中國的問題時引用了“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的老子文化辯證法,特別是拿著愚公移山的中國文化典故,來深入淺出的闡明人民必勝的道理。毛澤東以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成語“實事求是”,來概括中國共產黨人活學活用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方法,把列寧主義強調指出的“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具體解決”原則,僅僅是以中國文化的四個字“實事求是”就深得真諦,令人嘆為觀止。
因此,毛澤東思想在抗日戰爭時期,根據中國具體實際和馬列主義相結合的方法論,把“實事求是”確立為中央黨校、陜北公學(即現在北京的中國人民大學、和仍然留在陜北革命圣地的延安大學)的“校訓”,要求共產黨人率領老百姓開展革命活動時一定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勢利導地開辟了中國特色的革命發展道路(工農武裝割據)。特別是毛澤東在延安整風運動中大力推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工作作風,堅定不移的糾正政治野心家康生別有用心地背離“實事求是”路線圖、把延安整風運動歪曲成為“整人活動”的陰謀詭計,毛澤東為此在抗日軍政大學發表講話《矛盾論》,在延安干部大會上作報告《改造我們的學習》,系統化地闡明“實事求是”的思想原則。正是在“實事求是”的中國文化熏陶下,中國共產黨人成功地以“小米加步槍”,打敗了美國裝備的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八百萬軍隊,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新中國。
中國共產黨的第二代領袖人物代表鄧小平同樣的秉承“實事求是”的中國文化精神,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形成了鄧小平理論,指明了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國道路方向,是在堅持社會主義的前提下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化和補充。繼往開來的共產黨領袖人物江澤民、胡錦濤以“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在新時期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實現了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創舉,與時俱進地解決了黨的建設的問題,建樹了舉世矚目的“中國模式”,發展成就讓全世界刮目相看。習近平在中國經濟政治的新常態狀況下,堅定不移地反腐倡廉,堅定不移地全面依法治國,堅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把國家治理的現代化政治理念引入實現中國夢,倡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沿著馬克思主義路線形成“軟實力”,服務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切,都是在不同歷史時期結合中國的具體實際形成的,又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形成的,都共同的堅持了實事求是的原則,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集中體現。
二,中國語境的與時俱進文化把馬克思主義科學性賦予中國化意義
中國的與時俱進文化,首先是思想意識推陳出新,需要繼承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并且把這樣的精神文明與務實干事業相結合,講究新陳代謝的生命力,講求吐故納新的向前進。這是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而成功,不愿意追隨西方資本主義而爬行的一個重要的民族基因。正是因為中國人民擁有與時俱進、優勝劣汰的判斷力,才決定了馬克思主義成為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理論基礎。
看一看馬克思、恩格斯本人是如何以科學的精神,與中國特色的與時俱進思想意識不謀而合的。我們都知道,《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主義最有名的代表作。在這部著作發表25年后,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由于最近25年來大工業有了巨大發展而工人階級的政黨組織也跟著發展起來,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實際經驗而后來尤其是有了無產階級第一次掌握達兩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實際經驗,所以這個綱領現在有些地方已經過時了。”他們強調《宣言》的一般原理是正確的,但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馬克思、恩格斯的這個態度,使用中國文化的表達,就叫做“與時俱進”。這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是我們反對照本宣科和教條主義的原則立場。歷史經驗已經反復證明,如果我們不顧歷史條件和現實情況的變化,拘泥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針對具體情況作出的某些個別論斷和具體行動綱領,我們就會因為思想脫離實際而不能順利前進,甚至發生失誤。因此,堅持馬克思主義,必須從不斷變化的客觀實際出發,反對本本主義,在新的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堅持好馬克思主義。中共中央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其意義就在這里。
事實上,無論是中國文化,還是馬克思主義,都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與時俱進就是理論要跟上時代的發展,與時代共進。
中國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一樣的都是時代的產物,是實踐經驗的總結,是科學成果的升華,而不是封閉的思想文化體系,它們反對任何的“頂峰論”,例如把《四書五經》認定為中國文化的不可超越巔峰,已經醞釀著今不如昔的錯誤觀念。中國文化和馬克思主義都是隨著時代的改變、實踐的擴展、科學的進步而不斷豐富和發展的,需要我們以今非昔比的創新嘗試,來發展中國文化,發展馬克思主義。在馬克思主義產生160多年來的歷史進程中,它的創始人和后繼者總是根據變化了的實際情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形成了內容豐富并持續向前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中國共產黨人都是在時代的前進中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的。
當今時代和實踐的變化向馬克思主義提出的研究課題是多方面的,例如現實社會主義的變化、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經濟全球化、世界新技術革命和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都向馬克思主義提出了新的研究課題?;诖耍泄仓醒胧舜髸h指出,堅持與時俱進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這就要求我們今天的思想和理論,以及文化藝術能夠充分反映時代的進步,和歷史發展的要求,體現時代特點和時代精神。要求我們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為實際工作提供規律性指導。要求我們富于創造精神,在實踐中掌握新知識,積累新經驗,增長新本領,提出新理論,打造新文化,開拓各項工作的新局面,把各項事業提高到新的水平。
三,馬克思主義和國學文化在思想原則上會通一致
人類歷史上的一切文明本身,就具有會通的一致性。盡管東西方文化的歷程大相徑庭,但是人性一致,人心相通,五千年中華文化思想,與一百多年的馬克思主義,都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是與時俱進的科學思想體系。
第一,中國傳統文化的國學博大精深,儒釋道在其中占據了主要的位置,它是農業社會的自然經濟條件下產生的精神文明。而馬克思主義是工業化時代發展的產物,是資本主義時代精華的理論表現,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從來都把自己的理論作為行動的指南,與時代特征相結合,與時代和實踐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是與時俱進的典范。一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一部馬克思主義不斷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豐富發展的歷史?,F在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在市場經濟的工業化、城市化社會當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辯證法,把自然經濟農業文明的中國傳統文化進行與時俱進的創新發展?最近去世的李光耀先生就曾經成功的借助于“新儒教” ,在新加坡開創了不同于歐美發展模式的世界奇跡。李光耀是我們華人在海外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而不是拘泥于古字堆的榜樣,啟發我們的國學應該擁有國際化的視野,繼往開來,成就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
第二,馬克思主義的與時俱進,是由其實踐品格決定的。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實踐,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根本動力。 同樣的,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生活實踐與歷史進取,推動著國學的不斷與時俱進。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5年3月全國人大會議的討論發言里面,說王陽明的心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眾所周知,陽明哲學是中國思想史上的一個突破性成果,它不同于朱熹先生的注解《四書五經》,而是承前啟后地建立了一整套相對獨立的“知行合一”方法論,問題是沒有能夠成為當時社會的主導思想,明王朝的統治者看不到它的巨大價值。這一點,不僅僅是說明了中央集權制度對于思想文化成果的選擇性局限于“鞏固皇權”,而不是著眼于社會發展。同時,也說明了陽明哲學與民間化的傳播途徑缺乏適應性,畢竟在封建主義社會還沒有皇帝權力能夠管到縣級政府以下,縣太爺作為七品芝麻官已經是自己聘請師爺了,整個人口眾多的農村都是家長制的宗法管理模式,而陽明哲學不能融入這樣的家庭型農業生產力,不能融入相應的社會實踐,被官方和民間都給邊緣化了。對此,需要我們好好調查研究,在今天中國的新時代酌情挖掘陽明哲學的價值,讓它活力四射,造福桑梓。
第三,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國內外不同場合以國學表達的妙語連珠演講,引起了全世界關注中國文化的浪潮。歐美發達國家許多權威專家教授認為中國文化必將對于人類文明在二十一世紀的探索給予巨大支持,著名的歐洲歷史學家湯因比就說中國文化將會統一全球。中國政府也非常重視中國文化的“軟實力”建設,把這種文化軟實力與民族自信心相聯系,確認中國文化是我們走向世界的“知識資本之一”,提出與時俱進是中國文化和馬克思主義一樣的優秀品質。站在政治的角度來說,與時俱進地“全面從嚴治黨”是習近平對黨的思想路線的新發展。習近平提出來“四個全面”的重要思想,是與時俱進的典范,又是對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創新,對我們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提出了新的理論要求。根據“四個全面” 的精神,我們圍繞國學與時俱進的問題,首先需要擺正國學與馬克思主義的關系,明確是在“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堅持共產黨人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而不是共產黨員信奉佛教道教孔孟之道才能研究國學,必須準確無誤地掌握馬克思主義方法論,來創新和發展國學,堅決反對申公豹那種眼睛朝后看的人宣揚“厚古薄今”意識,習慣的說法就是“人心不古”,仿佛古代社會是人類歷史上最文明的最高級狀態,其中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認為現在的工業污染環境,霧霾遮天蔽日,只有古代的田園風光才是世外桃源。其實不然,在自然經濟的時代,人類平均壽命基本上在四十歲左右徘徊,糧食產量非常低,靠天吃飯,蝗蟲吃掉莊稼,黃河泛濫成災,兵荒馬亂,餓死人和人吃人的現象屢見不鮮,慘不忍睹的景象決定了中國人口劇烈的變化著。考古研究證明,沒有工業污染的古代塵土飛揚,一樣的有沙塵暴和霧霾重重,而且艾博拉病毒那樣的純粹農村疾病,與工業化沒關系,就像《水滸傳》里面寫出來瘟疫遍地,都是罪孽深重,禍不單行。因此,解放思想,團結一致向前看,才是國學與馬克思主義的會通之要義,是我們必須堅持的立場。
第四,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要求我們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即在堅持中發展馬克思主義,在發展中堅持馬克思主義。同樣的,我們不能數典忘祖,面對西方文化通過影視劇和現代歌曲、特別是網絡游戲之類載體沖擊中國傳統文化的嚴峻形勢,必須首先堅持國學優秀傳統文化的道德倫理原則,配合民主法治建設進行家庭教育和社區教育的國學宣傳普及工作,實實在在的把國學滲透到人們的言行舉止和日常生活當中,讓儒雅的“溫良恭儉讓”之類優秀品質成為每一個人的“常態化”習慣。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在反腐倡廉的講話里面,就倡導黨員干部一定要好好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仁義道德,樹立權為民所用的價值觀,不應該總是以“父母官”的優越感高高在上看不起群眾,卻是沒有“父母官”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自覺性。這方面,我們的國學與馬克思主義有一個最清楚的會通特征,就是為人民服務,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總的說來,國學與馬克思主義的會通研究,是一個很好的新課題,把過去“文革”時期的十年浩劫“破四舊、立四新”那種全盤否定孔孟之道做法糾正過來,不再是判決佛教道教之類宗教信仰包括周易文化都是牛鬼蛇神,讓打著馬克思主義旗號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的對立思維方式一去不復返。這是東西方文明成果的一種融合,共同開辟中國美好的未來。
責任編輯:昆侖俠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