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理論研究  > 閱讀信息
曾令輝:論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對科學社會主義的追求、堅持與發展
點擊:  作者:曾令輝    來源:昆侖策網【授權】  發布時間:2022-01-25 08:42:26

 

1.webp (10).jpg

【內容提要】回顧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歷程,中國共產黨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不同歷史時期實際和世界發展形勢,創新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無論是在艱苦卓絕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中,還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在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同時,又從中國實際出發,與時俱進地創新發展了無產階級革命理論、馬克思主義過渡理論、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理論和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發展理論等,為繼續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創新發展提供重要啟示。

 

回顧黨的百年光輝歷程,中國共產黨百年來既堅守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不同歷史時期實際和世界發展形勢,將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形態推向實踐形態,又從新的實踐形態推向制度形態,創新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習近平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這就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不是別的什么主義。”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何以煥發出強大生命力,彰顯其無比的制度優勢呢?要解開其成功密碼,需要從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奮斗歷程中來探尋。

一、中國共產黨對科學社會主義的追求與堅持


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歷史任務勇敢擔當,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社會執著追求。中國共產黨自誕生那一刻起,就堅定地選擇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崇高理想。無論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是低潮還是高潮,都始終矢志不渝追求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從未動搖或放棄,并把科學社會主義作為改造舊中國和建設新中國的強大思想武器。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動搖,并不斷地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結合起來,豐富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不斷把科學社會主義推向前進,擴大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彰顯其強大的生命力。

1.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

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為了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先后經歷農民階級革命、資產階級革命,但均未完成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率先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1921年在上海宣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重任就自然落在以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工人階級政黨身上。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時,就把實現共產主義的理想作為奮斗目標。在黨的一大上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的綱領》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確立為黨的綱領,旗幟鮮明地提出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政權,消滅私有制。黨的二大進一步確定了黨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在全國廣泛宣傳馬克思主義,迅速掀起了工人運動的高潮。林祥謙、施洋、李大釗等一批共產黨人在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運動中用自己的行動、鮮血乃至生命詮釋了堅守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理想。“堅守理想”之所以成為偉大建黨精神重要內容,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在創建中國共產黨的過程中始終把共產主義作為崇高理想來追求,也正是由于有了對崇高理想信仰的追求,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才能始終團結帶領人民克服前進道路上的重重困難,堅定地朝著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目標前進。

在大革命時期,廣大共產黨員胸懷共產主義理想,有力地推動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和北伐戰爭的蓬勃發展。一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斗爭中始終保持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的獨立性。黨的三大通過的《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雖然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但同時保持黨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的獨立性。二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獨立自主地領導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中國共產黨在成立后不久就迅速掀起了工人運動的高潮,黨領導的農民運動也風起云涌,有力地打擊了反動統治集團,支援了北伐戰爭。三是共產黨員在追求共產主義理想時不怕流血犧牲,體現了堅定的革命意志。例如李大釗在《獄中自述》中慷慨陳詞:“釗自束發受書,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業,實踐其所信,勵行其所知,為功為罪,所不暇計。”在臨刑前大義凜然地說:“不能因為你們今天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產主義!”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開始嘗試體現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社會主義制度實踐探索。一是進行“打土豪、分田地”,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賦予農民土地所有權和買賣、租佃相對的自由權”。二是進行了創造新型政權的偉大嘗試。中央蘇區成立了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其他蘇區紛紛成立了蘇維埃政府,建立了黨的領導制度、蘇維埃代表會議制度、行政制度、蘇維埃政權選舉制度等。三是把科學社會主義原則貫徹到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衛生建設等領域中。例如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確立黨對一切領域的領導;開展經濟建設,成立勞動合作社,探索社會主義生產方式;頒布了《婚姻條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法》等法律法規,提高婦女地位,同時積極發展科教文衛事業,把自由平等、人民幸福等科學社會主義理念和原則貫徹到社會生活實踐中去。

在全民族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更加自信自覺地堅定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一是在全民抗日戰爭時期的任何情況下都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決反對王明“一切經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承認國民黨是領導的優勢的力量”等錯誤做法,始終堅持黨獨立自主地領導抗戰。二是在嚴酷的革命斗爭中始終不放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闡明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基本綱領,指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前途必然是社會主義。三是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延安整風運動。毛澤東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是從客觀實際產生出來又在客觀實際中獲得了證明的最正確最科學最革命的真理;但是許多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人卻把它看成是死的教條,這樣就阻礙了理論的發展,害了自己,也害了同志。”四是堅持以科學社會主義原則指導抗日根據地建設,爭取一切抗日力量,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例如采取了“三三制”“豆選”等方式進行政權建設,獲得廣大愛國同胞的擁護。在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以科學社會主義原則為指導在解放區開展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建設,尤其是實行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使9000多萬農民獲得了土地,為奪取全國勝利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2.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原則不動搖

新中國成立后,“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擺在中國共產黨面前。雖然在理論上有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導,在實踐中有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經驗可供借鑒,但是中國共產黨并沒有完全照搬照抄,而是從中國的具體實際出發,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動搖,積極探索中國式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在艱難的探索中將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形態推向新的偉大實踐。

第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建立和鞏固了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政權。奪取國家政權成為執政黨后的中國共產黨,首先面臨的嚴峻考驗是如何堅持人民民主政權,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馬克思指出,“工人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存的國家機器,并運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對外面臨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顛覆破壞和武裝挑釁,對內面臨著不甘心失敗的反動勢力的反撲和破壞。在這種革命形勢下,中國共產黨加強黨對政治經濟各領域的領導,通過開展“三大改造”“三反”“五反”、抗美援朝等,對外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擊退到朝鮮“三八”線以南,粉碎了美帝國主義企圖侵占朝鮮并進而侵入我國的狂妄計劃。對內和平解放西藏,政治經濟形勢迅速穩定,人民民主政權進一步鞏固,文化教育事業得到恢復和發展,黨的領導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第二,立足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具體實際,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后,如何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既學習蘇聯,但又不照搬蘇聯模式,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動搖,又結合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實際,制定了符合我國國情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實施了“三大改造”,完成了幾千年以來中華民族最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確定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時,按照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的要求,大力發展生產力,實施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的:“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里,并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經過全黨全國人民共同努力,到1957年年底各領域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為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奠定了初步基礎,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起了重要推動作用,使新中國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初步建立起一套工業體系。實踐再次證明,中國共產黨面對國內外嚴峻的革命形勢,立足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具體實際,圓滿地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消滅了幾千年的封建剝削壓迫制度,使古老的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第三,立足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具體實際,進一步探索社會主義具體制度。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雖然沒有完全適合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經驗可以借鑒,加上當時國內國際形勢異常嚴峻復雜,毛澤東明確提出,將黨的工作重心由新民主主義革命轉移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重大問題上來,向自然界開戰,發展經濟,發展文化。黨的八大宣布,今后全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就是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把我國盡快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后又逐步提出“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雖然在社會主義建設探索中經歷嚴重曲折,但中國共產黨始終沒有放松社會主義建設,沒有動搖社會主義道路和社會主義制度,確保國家政權牢牢掌握在黨的手中,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始終沒有改變,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上向前繼續發展。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

3.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高舉科學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中國共產黨在總結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偉大成就的基礎上,繼續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開創、捍衛、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不管國際國內形勢如何變化發展,中國共產黨始終高舉科學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第一,在改革開放中毫不動搖地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之初,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計劃”與“市場”關系的問題、姓“資”姓“社”的問題等一直困擾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發展。針對這些制約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深層次的問題,鄧小平于1992年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發表了南方談話,旗幟鮮明地指出:“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提出了“三個有利于”的標準,并以“三個有利于”的標準,厘清了姓“資”姓“社”的爭論問題。闡述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問題,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等觀點,這些觀點破解了長期制約經濟體制改革的舊觀念和舊思想。南方談話幫助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沖破了思想禁錮,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推動了中國經濟的發展。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西方新自由主義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產生不利影響。曾在一段時間,國內外的新自由主義者及受其影響的人大肆鼓吹私有化。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共產黨旗幟鮮明地高舉科學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化改革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機制,堅持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在亞洲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危機等經濟風險中,國有經濟發揮了經濟壓艙石和發展引擎的作用。

第二,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領導和加強黨的建設。通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也取得了偉大成就,但是黨也面臨“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等“四大考驗”和“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等“四大危險”。為此,中國共產黨旗幟鮮明地堅持治國先治黨、治黨必從嚴,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和加強黨的建設,開創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以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堅決排除各種干擾,從容應對關系我國改革發展穩定全局的一系列風險考驗,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障,進一步鞏固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保持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本色,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理論。

第三,在改革開放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隨著對外開放日益擴大,西方各種社會思潮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影響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歷史一再證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始終沒有放棄對我國的和平演變,沒有放棄把中國作為他們的附庸納入西方資本主義體系的企圖。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也從來沒有停止過。20世紀80年代“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一度泛濫,“和平演變”與“反和平演變”斗爭異常激烈。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作為世界超級大國的蘇聯一夜之間土崩瓦解,舉世震驚,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一度陷入低潮,國際上反共反社會主義的敵對勢力大肆抹黑我國社會主義,極力鼓吹“中國崩潰論”。進入21世紀以來,意識形態領域斗爭更加復雜激烈,敵對勢力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抹黑黨的領導,否定馬克思主義,肆意攻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面對國際國內復雜形勢,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中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改革開放初期,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堅決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旗幟鮮明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20世紀90年代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于低谷時期,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決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成功地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新世紀新階段,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把握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從新的偉大實踐出發,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一步鞏固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4. 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展示了科學社會主義強大生機活力

黨的十八大以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

第一,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全面深化改革,聚焦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將改革開放向廣度和深度發展,不斷深化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彰顯出顯著的政治和制度優勢。

深化對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的認識。習近平指出,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地位,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支持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建立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使我國國民經濟在國際風云變幻的驚濤駭浪中平穩運行,國有企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煥發出強大活力。

深化對政府和市場關系的認識。一方面,政府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作用得到了進一步加強。立足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新發展理念,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牢牢掌控國民經濟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另一方面,深化對市場經濟的認識,堅持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增強市場主體活力,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彰顯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顯著優勢。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一個新突破,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新的成果,標志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第二,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鞏固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執政地位和執政基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勇于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大風險挑戰和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突出問題,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從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制度上等方面根本扭轉了黨風、政風,進一步鞏固了黨的執政地位和執政基礎,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共產黨成為擁有9500多萬名黨員、領導14億多人口、并在社會主義國家執政70多年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

深化了對鞏固共產黨執政地位的認識。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作為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核心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更具有全面性、系統性和整體性。進一步深化了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深刻認識到黨的團結統一是黨的生命,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政軍民學,東南西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揭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

深化了對鞏固共產黨執政基礎的認識。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定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堅守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始終牢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密切聯系群眾是黨的最大政治優勢。從精準扶貧到精準脫貧再到決戰脫貧攻堅,從溫飽不足到整體小康再到全面小康,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無不彰顯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進一步深化了對鞏固共產黨執政基礎的認識。

第三,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推進理論創新,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全面系統地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成功實踐,對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和貢獻,為解決人類發展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二、中國共產黨對科學社會主義的豐富與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始終在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從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實際出發,在苦難中頑強奮斗尋找中國革命道路,在篳路藍縷中發奮圖強探索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在改革開放中開創、捍衛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了強大生機與活力,為科學社會主義豐富和發展作出了原創性貢獻。

1. 在探尋中國革命道路中豐富和發展了無產階級革命理論

馬克思恩格斯通過深入研究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和東方國家的國情及階級矛盾狀況,提出了“暴力革命論”“社會主義革命論”“共同勝利論”等無產階級革命理論。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提出了“一國勝利論”和形成了革命“城市中心論”的思想,發展了無產階級革命理論。

在早期革命斗爭中,中國共產黨堅持革命“城市中心論”,發動城市工人革命運動,使工人運動迅速風起云涌。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起初也試圖堅持革命“城市中心論”,在城市建立革命政權后把革命浪潮推向全國,最后武裝暴動奪取革命勝利。在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一系列武裝革命先后遭受嚴重的挫折后,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探索在堅持無產階級革命理論的基礎上,從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出發,開創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這是中國共產黨對無產階級革命理論的創新發展,從突破“城市中心論”開始。

1927年10月到1930年1月,毛澤東在總結井岡山等革命根據地革命斗爭經驗的基礎上,先后撰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論上對中國農村革命根據地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等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刻的論述和回答,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標志著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新道路理論的基本形成,這是中國共產黨對無產階級革命理論在中國革命實踐中的創新性發展。

在土地革命時期、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和全國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繼承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工人階級為領導階級的無產階級革命理論的基礎上,在革命的依靠力量、革命政權的創建和鞏固等方面創新發展了無產階級革命理論。

一是在全民革命依靠力量上,創新發展了以工人階級為領導階級,以工農聯盟為革命主力的理論。在農村革命根據地中,依靠農民階級,充分發揮農民階級革命主力軍的作用,把農民階級中的先進分子培養成為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共產黨員,這是中國共產黨對無產階級革命的又一創新發展,對以后亞非拉各國人民的革命斗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是在革命政權建設上,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時期,采取了黨領導下的蘇維埃制度和工農兵代表大會制度,進行民主選舉,建立了蘇維埃政府,實行工農民主專政。在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采取了“三三制”和民主選舉制度,創造了“票選法”“豆選法”“畫圈法”“畫點法”“畫杠法”等獨具中國特色的民主選舉方式。這些探索豐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無產階級專政理論。


三是在經濟建設上,土地革命時期,在經濟上實行“打土豪、分田地”,探索建立農民合作社,建立生產、金融、貿易制度,對發展科教文衛等各項事業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延安時期提出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自給自足的政策,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并根據抗日戰爭形勢的變化,實行了“精兵簡政”政策,減輕人民的經濟負擔。全國解放戰爭時期,黨的主要工作是進行革命戰爭,但在有條件的解放區進行了土地改革,初步進行了經濟建設。這些探索豐富和發展了在共產黨領導下以經濟建設鞏固無產階級政權的理論。


四是在黨的建設上,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斗爭中,逐漸擺脫了共產國際的神圣化和教條化的束縛,通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等各項建設,進行黨內整風,大力弘揚革命精神和黨的宗旨,促進黨和軍隊的革命化,探索了在以農民為大多數的落后國家建設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問題。

2.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探索中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過渡理論和無產階級專政理論

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探索中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過渡理論。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明確指出,資本主義社會與共產主義社會之間存在一個轉變時期。在《共產黨宣言》中,公開宣告共產黨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馬克思恩格斯認為通過無產階級專政采取革命措施消滅舊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最終進入無階級社會,無產階級國家和無產階級政黨也隨之消亡。但隨著研究的深入,馬克思恩格斯認識到要經過長期的生產力發展才能進入無階級、無國家、無政黨的共產主義第一階段,這是馬克思恩格斯對西歐資本主義國家向共產主義過渡的觀點。馬克思通過對俄國革命的研究,提出了“跨越論”,認為由于俄國存在“農村公社”及俄國革命具體形勢等原因,可以跨越資本主義階段而直接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馬克思關于落后國家也可以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思想對東方國家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列寧在革命實踐中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過渡理論,認為從舊社會向社會主義過渡需要一個很長的時期,即使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后,無產階級專政也只能繼續堅持和鞏固,直到進入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才會走向消亡。

第一,中國共產黨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過渡理論。中國共產黨從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出發,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理論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總路線。毛澤東早在1940年發表的《新民主主義論》中就對中國未來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制度進行了深刻的論述,對國家的前途等問題作了系統的回答。他指出,中國革命可以分為“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個步驟”:第一步是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建立新民主主義社會;第二步是在這個基礎上繼續進行社會主義革命,使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1949年9月通過的《共同綱領》確定了新民主主義階段的各項方針政策。1952年年底,中國共產黨根據社會主義革命的需要,提出了過渡時期總路線,成為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根本遵循。過渡時期總路線的主要內容包括兩個方面,即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通常被稱為“一化三改”。除了新民主主義階段理論,社會主義工業化思想和三大改造理論也成為過渡理論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工業化方面,中國共產黨借鑒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做法,但也認識到了蘇聯片面發展重工業的錯誤。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指出:“重工業是我國建設的重點。必須優先發展生產資料的生產,這是已經定了的。但是決不可以因此忽視生活資料尤其是糧食的生產。”在對農業進行改造方面,在廢除土地私有的基礎上,通過建立互助組再到初級社、最后到高級社的合作化道路,把農民個體經濟逐步轉變為社會主義集體經濟。對手工業的改造方面,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過渡的步驟,從手工業生產合作小組發展為手工業供銷合作社,再發展為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方面,除沒收官僚資本、買辦資本的財產收歸國有外,對民族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采取了“公私合營”“手工業合作社”的形式,實行有償贖買的政策,使社會主義改造順利完成。

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探索中,不僅在理論上論證了新民主主義社會,而且在實踐中僅用七年左右的時間就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順利過渡。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既不是馬克思恩格斯所設想的向無階級、無國家、無政黨的共產主義社會過渡,也沒有像列寧認為的需要一個很長時期才能過渡成功。無論是在過渡的內容上,還是過渡的形式及過程上,中國共產黨總體上避免了蘇聯過“左”過激的做法,在實踐中形成由新民主主義社會理論、過渡時期總路線思想、社會主義工業化思想、三大改造理論等組成的過渡理論,這是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過渡理論的創新性發展。

第二,中國共產黨發展了無產階級專政理論。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了向社會主義過渡之后,面臨的重大歷史課題就是繼續堅持和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專政理論是堅持共產黨領導的理論基礎,堅持無產階級專政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和科學社會主義的根本標志。馬克思把無產階級專政看成資本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政治條件,也是階級社會進入無階級、無政府、無國家的共產主義社會的必要條件。列寧發展了無產階級專政理論,認為舊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后,仍需要堅持和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和無產階級國家,需要加強政治、經濟、文化和黨的建設等各項建設。

中國共產黨繼承了馬克思和列寧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同時又發展了蘇聯工人階級專政的理論與實踐,提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思想,創新發展了無產階級專政理論。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發表了《論人民民主專政》,深刻闡述了什么是人民民主專政、為什么選擇人民民主專政以及如何實現人民民主專政的問題。在實行人民民主專政、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目標,極大地激發和鼓舞了全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人民民主專政理論豐富了無產階級專政的內涵,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的建設和黨的建設的方方面面。政治上,提出黨領導一切的同時,實行多黨合作制,國家大政方針采取廣泛協商的方式確定,提出發展人民民主,加強人民對黨和政府的監督。經濟上,用無產階級專政確保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的主體地位,實行黨領導下的計劃經濟。文化發展上,強調“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對社會矛盾的認識上,黨的八大提出了國內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雖然在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的過程中并非一帆風順,也走了彎路,但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艱苦探索中為創新發展科學社會主義作出了重大貢獻,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

3.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本質理論和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理論

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問題,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帶有舊社會痕跡和弊病,例如在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的經濟關系和社會關系中,由于實行等量交換的按勞分配原則,還存在著類似資本主義社會那種形式上平等而事實上不平等的屬于資產階級性質的法定權利。這就需要在資本主義時代成就的基礎上,采取一切手段迅速增加生產力的總量,以便消除天然的特權和事實上的不平等,實現勞動者真正的聯合和解放。也就是說,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創造無產階級解放的現實條件,尤其是生產力條件。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觀點可以凝練為消除舊社會的痕跡和弊病,實現勞動者的自由聯合和解放。列寧繼承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觀點,而且明確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為“社會主義”。他認為社會主義仍然存在無產階級國家和無產階級政黨,其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和提高勞動生產率。列寧提出的關于社會主義的兩個著名公式都與發展生產力有關,即“蘇維埃政權+普魯士的鐵路管理制度+美國的技術和托拉斯組織+美國的國民教育等等等等++=總和=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就是蘇維埃政權加全國電氣化”(這里的共產主義指的是共產主義第一階段)。可以認為,列寧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也是以發展生產力為核心的,符合俄國的發展狀況。但在列寧之后的社會主義實踐中,斯大林開啟了把集體化、國有化、工業化的指標當成社會主義因素的先河,并把計劃經濟等同于社會主義,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逐漸教條和僵化,這種把實現社會主義的形式和手段當成社會主義本質的思想對新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第一,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本質論。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在新中國成立后近30年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中,解決了舊中國向社會主義過渡和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問題,并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但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沒有徹底解決“什么是社會主義”這個本質問題,也存在把計劃經濟等同于社會主義的認識偏差,成為制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障礙。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經驗教訓基礎上,繼續高舉科學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團結和帶領全國人民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和列寧的社會主義本質理論,進一步揭示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深化了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為推動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在社會主義本質論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圍繞怎樣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上,突破了西方國家重市場輕政府的理論,擺脫了新自由主義的干擾,把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結合起來,成功地走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道路,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新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第二,中國共產黨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豐富發展了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理論。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從資本主義社會到共產主義社會有三個階段,即過渡階段、共產主義第一階段、共產主義高級階段。列寧繼承并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觀點,把共產主義第一階段命名為社會主義階段,而且認為社會主義本身也有不同的階段,存在不同的發展和建設任務。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在繼承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共產主義階段論的基礎上,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歷史階段進行了新的探索。鄧小平指出:“黨的十三大要闡述中國社會主義是處在一個什么階段,就是處在初級階段,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根據這個實際來制定規劃。”深刻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內涵:一是進一步明確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因此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二是進一步明確了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因此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并從我國人口結構、工業發展水平、地區發展狀況、科學教育文化發展等方面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征進行了概括。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確定了正確的歷史方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提供了指南,為開創、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根本遵循,為豐富和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理論作出了原創性貢獻。

4. 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偉大實踐中對科學社會主義作出了原創性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順應時代發展,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科學思想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對科學社會主義作出了原創性貢獻。

第一,提出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無產階級革命勝利以后的國家是人類社會最后一種國家形式,是一種向無國家的共產主義社會過渡的國家形態。當國家采取各種革命措施消滅了舊的經濟基礎之后,國家的歷史任務也就完成了。列寧認為,無產階級革命勝利后,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采取各種措施加強和鞏固無產階級國家。各國共產黨奪取政權后普遍突出專政的色彩,采取管理國家的思維方式。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明確提出了“國家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把國家管理理論發展為國家治理現代化理論。習近平指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應有之義。”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解決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運行機制成熟定型的歷史難題,對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的意義。在實現路徑上,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法治與德治相結合、運用科學技術手段、進行國家機構改革等新思路新舉措,取得了實踐上的重大突破。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治理現代化理論和實踐方面,探索建構了不同于西方的話語體系和實現路徑的國家治理現代化體系,是當代世界國家治理理論的新發展,豐富和創新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

第二,提出了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黨的建設理論主要是在嚴峻復雜的斗爭中產生發展的,主要圍繞著怎樣建設一個先進的工人階級政黨來推動黨的建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戰略高度上,提出了一系列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對馬克思主義黨的建設理論作出了原創性貢獻。一是首次提出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習近平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黨的領導是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是我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根本點,絕對不能有絲毫動搖。”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一般特征或本質特征作過經典的概括,但沒有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最本質的特征進行概括。中國共產黨首次從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本質的關系的高度,深刻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同時,又深刻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從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一切非社會主義區別開來。二是首次提出“全面從嚴治黨”。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中首提“全面推進從嚴治黨”。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時指出,“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將全面從嚴治黨作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到一個全新的戰略高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從嚴治黨重大問題,充分展現了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決心和信心。全面從嚴治黨既是解決黨內突出問題的需要,也是打造一個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先進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需要。三是首次提出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黨的建設的首位。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事關統攬推進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歷史上黨的建設的主要內容由思想、組織、作風、紀律、制度等各項建設組成。黨的十九大突出強調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確立為黨的根本性建設,這是中國共產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新認識,是對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新發展。

第三,提出了生態文明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系的學說。馬克思對人與自然的關系作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自然是“人類之母”,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也提出了豐富的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思想。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繼承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思想的基礎上,首次提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許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國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國共產黨把這一重要理論體系確定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并且把生態文明的“綠色發展”融入“新發展理念”,把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與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揮棒、紅綠燈。同時,中國共產黨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大報告在黨的基本路線中增加了“美麗”一詞,凸顯了生態文明建設在黨的大政方針中的重要地位。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哲學思考發展為一種現代化理論,開拓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領域,創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系的學說。

第四,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創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是在批判和繼承黑格爾世界歷史思想的基礎上確立的。馬克思認為“世界歷史”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人類歷史發展到近代以后各個民族和國家通過交往而聯結成一個整體的結果。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從根本上說是社會生產力和交往關系發展的結果。世界歷史時代是由資產階級開辟的,是資產階級代表的現代工業和市場經濟的生產方式向全世界擴張的過程和結果。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促進了世界的普遍交往。但在資本的邏輯下,這種交往具有“雙刃劍”的性質,資本的全球擴張,一方面使非西方地區可以吸收資本主義的文明成果,但另一方面資本主導的交往把資本主義的弊端帶到全世界,加劇階級的分化和對立,擴大西方和非西方的差距。20世紀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成立后,一度與西方世界形成對峙的格局,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歷史發展和走向。

自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全面擴大開放,積極主動融入世界經濟政治發展格局,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推動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完善,促進國際經濟秩序朝著平等公正、合作共贏的方向發展。但西方國家對中國快速發展的敵視心理不斷增長,尤其是美國對中國外交政策的轉變使中國國際環境日益復雜多變。但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題,共同發展、共同繁榮是世界各國尤其是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渴望。2013年,習近平從順應歷史潮流、增進人類福祉出發,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這一理念適應了世界歷史發展的要求,反映了各國人民的心聲,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人民的歡迎和認同,并被寫進了聯合國重要文件。在價值取向上,反映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把世界看作利益緊密相連、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匯聚了世界各國人民對和平、發展、繁榮向往的最大公約數。在思維方式上,擯棄了西方對立、對抗的思維方式,代之以合作、共贏、共享的新思維方式。在交往方式上,強調不以意識形態劃分敵我,不管國家大小堅持平等交往、和平共處、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在貫徹落實上,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創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強化上海合作組織合作機制,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等措施,搭建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交往平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超越了西方國家“資本優先”“本國優先”的發展理念,是對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的重大創新。

三、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對科學社會主義堅持和發展的啟示


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如一地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在艱難曲折中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

1. 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

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我們黨百年堅持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根本啟示,是接續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政治保證。習近平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百年奮斗歷程中,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為不偏離科學社會主義方向提供了根本保證,確保沿著科學社會主義正確方向前進。

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必須加強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領導,必須準確把握我國基本國情與時代特征,持續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不斷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確保黨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展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的強大生命力。

2. 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動搖

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動搖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堅持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的根本啟示,是接續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帶領中國人民迎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其根本在于中國共產黨無論是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逆境還是順境,始終如一地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從未放棄或動搖過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習近平強調:“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

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大歷史視野來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發展仍然是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代,依然處在科學社會主義經典作家在《共產黨宣言》中所深刻闡明的“兩個徹底決裂”“兩個必然”“兩個絕不會”的時代,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種社會制度和兩種意識形態的斗爭與反斗爭,演變與反演變還將長期存在的時代。站在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新起點,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厘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的關系,其本質關系就是共性與個性、普遍與特殊、本源與派生、源與流、根與枝的關系,科學社會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源”,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豐富和發展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推進科學社會主義向前發展。

從中國共產黨百年探索、堅持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所開辟的偉大道路、創造的偉大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并被實踐證明了其正確性的科學社會主義。它的本質仍然是科學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蘊含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之中。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植根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

從21世紀社會主義發展大勢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堅定不移地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堅守科學社會主義本色,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拓展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為解決人類發展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3. 堅定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信仰

堅定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信仰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堅持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的主要啟示,是確保接續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精神動力之源。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時就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堅定不移的指導思想,把共產主義作為自己最高理想追求。100年來,在革命、建設、改革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守理想信念毫不動搖,無數共產黨人和革命烈士之所以不惜流血犧牲,靠的就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信仰信念。堅定的理想信念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最鮮明的政治品格和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及政治靈魂。

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和教育全黨和全國人民,樹立起堅定的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結合、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結合,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推動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不斷豐富和發展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

4.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堅持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啟示,是接續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的根本力量。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習近平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始終牢記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血肉聯系。人民群眾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最大底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先后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偉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不斷地向前發展,就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始終緊緊依靠人民群眾。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民共同富裕必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風險,必須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加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凝聚民心,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人民群眾是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強大根基和力量之源。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2]《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17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
[3]《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
[4]《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
[5]《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
[6]《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年。

(作者系南寧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廣西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南寧師范大學研究基地]副主任;來源:昆侖策網【授權】,轉編自“馬克思主義研究”,原刊于《馬克思主義研究》2021年第11期)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