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7日-星期一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環球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李光滿:2022年,中國九大排雷行動!
點擊:7326  作者:李光滿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  發布時間:2022-01-25 08:20:27

 

1.webp (7).jpg

目   錄

 

第一,美元加息。

第二,經濟下行的壓力。

第三,人口負增長和人口老年化。

第四,美國對中國發動科技戰。

第五,美日繼續支持臺灣當局搞“臺獨”。

第六,看病難看病貴。

第七,新冠疫情持續。

第八,雙碳指標壓力。

第九,意識形態戰爭和顏色革命。

 

過去的2020年和2021年,是全球疫情肆虐的兩年,也是中國深刻變革的兩年。一方面美國各種挖坑埋雷,中美關系充滿沖突、對抗和戰爭的兇險,另一方面中國填抗排雷,削除各種危機,戰勝各種困難,沖破各種險阻。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防止資本野蠻生長,阻止螞蟻、聯想上市,對滴滴進行調查,處罰阿里巴巴、美團,嚴厲整治娛樂圈、文藝圈、網紅圈亂象,教育“雙減”,房地產“房住不炒”,維護烈士名譽,方方、柳傳志在網絡上成為過街老鼠,過去兩年可說是撥亂反正的兩年,是正本清源的兩年,是不忘初心、以人民為本、回歸紅色的兩年,是大力推進深刻變革的兩年。

2022年,中國面臨的形勢將更為兇險,發展將更為艱難,我分析,中國在2022年將會在以下九個方面采取排雷行動。

第一,美元加息。

美國大規模、無限量印炒引發的美國國內通脹已經開始反噬美國經濟。2021年12月,美國通脹率達到7%,突破美國40年通脹高點,最近美股已經出現大幅下跌,雖仍處在高位,但如同懸在頭頂的一把利劍,隨時可能崩盤。美聯儲已經準備開啟美元的加息周期,每當美元開始加息或降息周期,都必然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血雨腥風,這也是美國收割全球財富、緩解國內矛盾、給其它國家帶來金融災難的時刻。如何應對美元加息周期將考驗各國應對美元霸權的實力、能力和智慧。

為應對即將到來的美元加息周期,中國已經開始提前布局。由于中國控制疫情較為成功,制造業并未受到嚴重影響,2021年出口依舊火爆,這為維護人民幣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最近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的最新報告顯示,人民幣超過日元,在全球貨幣排名中排在了美元、歐元和英鎊之后的第四位,雖然占比只有2.7%,但顯示出人民幣是一個值得依賴的超穩定貨幣,具有長期向上的趨勢,為今后提升人民幣在全球貨幣流通中的更大占比和更堅實地位提供了信譽基礎。

面對美元加息預期,各國一般都會對本國貨幣采取提前或同步加息,以對沖美元加息可能帶來的美元出逃和本幣大幅貶值。面對即將到來的美元加息預期,人民幣不僅沒有貶值,而且還表現得十分堅挺,逆勢升值。一方面因為中國制造業景氣給人民幣升值奠定了基礎,提升了大家對人民幣的信心,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中國經濟超預期穩健發展,使人民幣有了獨立于美元走勢的實力。因此,2022年中國將繼續審慎應對美元加息周期可能對中國金融系統帶來的系統性風險,這也將成為中國2022年需要排的第一顆雷。

第二,經濟下行的壓力。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我國經濟在2022年將要面臨的三重壓力,一是需求收縮,二是供給沖擊、三是預期轉弱,這三重壓力如果應對不當,可能會對我國經濟造成一定的傷害。

2021年,中國經濟經歷了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大幅漲價、電力相對短缺造成的沖擊,經歷了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產業和高端制造業實施嚴厲制裁的沖擊,旅游、餐飲等產業受到了疫情一定程度的影響,以及互聯網平臺企業對實體商業的打擊,中國經濟數據雖然相對好看,但中小微企業普遍生存困難。

2022年,如何激活中小微企業的活力、促進就業穩定將成為我國破解三重壓力的關鍵因素。盡管有些人對疫情的發展持樂觀態度,認為疫情很快就會結束,但我認為疫情對中國的持續和更嚴重影響還沒有到來,經濟特別是部分行業受疫情影響的狀況仍將持續,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可能還會是持久和深刻的,甚至是永久性的。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GDP過去兩年平均僅為5.1%,雖然在全球各國中仍然是表現最出色的,但2021年四季度GDP僅為4%的數據卻不能不令人擔憂,中國發展速度是否已經進入了5時代值得重視,雖然我并不主張追求GDP,但保持適當的GDP仍然是需要而且是必要的,過慢的經濟增速不利于穩定就業、不利于與美國的經濟競爭、不利于國家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經濟增長收縮過快也不利于社會穩定和國際競爭。

因此2022年如何解決經濟可能出現的下行壓力是我們需要排的第二顆雷。

第三,人口負增長和人口老年化。

1月15日公布的人口數據令人擔憂。2021年年末全國人口(不包括港澳臺人口)141260萬人,比上年末僅增加48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僅為0.34‰,60歲及以上人口2.67億,占全國人口的18.9%,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億,占全國人口的14.2%。這一數據顯示,中國人口負增長和人口中度老齡化時期即將或已經到來,中國不僅正在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且還預示著中國人口負增長即將成為一種長期趨勢。

人口負增長和人口老齡化問題不僅是人口問題,而且還是整個國家繼續向上發展的動能問題,一旦出現人口負增長和進入老齡化社會,則預示著這個社會向上發展的空間和動能不足,青年人減少則預示著整個國家創新能力不足,人口數量和出生率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未來前景的重要指標。幾乎所有發達國家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出現人口負增長和老齡化問題,這可能是一個值得思考的社會學、政治學問題,古代社會經濟繁榮則會帶來人口大量增加,而今資本主義社會則出現相反的狀況,這值得我們對資本主義特性進行深思。

我們應該正視已經到來的人口負增長和人口老齡化問題,這將是未來中國將要面臨的最大挑戰。人口負增長和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的影響將是全面而深刻的,應建立國家長期應對戰略,采取長遠而有效的應對策略,從國家實力和競爭力影響、國家承受能力、國家發展后勁、政策優選方案、社會保障體系、政府機構設置等各方面綜合應對。為應對日益嚴重的人口負增長和老齡化社會到來,我認為國家應該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應對措施。一是建議成立老齡人口保障部,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二是采取全面鼓勵結婚、鼓勵生育、大力發展公立幼兒園、減輕教育負擔的綜合措施。三是繼續全面降低教育、住房壓力和生育成本。四是大力進行家庭觀念、養兒防老、養兒是家庭和社會責任的思想教育和輿論宣傳。

第四,美國對中國發動科技戰。

2021年華為在美國多輪制裁大棒打壓下,經營遇到空前壓力。2021年華為銷售收入6340億元,同2020年相比下滑28.88%。這一結果顯示,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和禁運已經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美國為了在芯片技術領域保持對中國的領先優勢,2021年6月8日,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了《2021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其中用于半導體、芯片和電信領域的投資就高達540億美元。2022年初美國眾議院再次啟動一項520億美元的芯片投資法案,這是2021年《創新與競爭法案》的延續,表明美國政府在芯片領域的投資力度在持續加大。另外,美國芯片巨頭英特爾公司計劃在俄亥俄州投資200億美元,建設兩家芯片工廠,未來十年最終投資將高達1000億美元,共建設8家制造工廠。英特爾還搶先打錢給阿斯麥訂購最先進的EUV光刻機EXE:5200。英特爾CEO蓋爾辛格表示,“此舉不僅是為了提高芯片產能,也是為了重振英特爾在芯片制造領域的領先地位。”2020年臺積電宣布在美國亞利桑納州建一座芯片工廠,總投資120億美元。2021年11月三星宣布將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建設一座芯片廠,總投資高達170億美元。以上這些動向說明什么?說明全球高端芯片制造正在向美國聚集,美國將在高端芯片制造領域重新形成壟斷優勢,這對中國意味著什么?顯然意味著美國一旦形成壟斷優勢,將會不遺余力地持續對中國發動芯片戰。

1月21日,美國以從事導彈技術擴散活動為由,宣布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四院及保利科技公司三家企業實施制裁,這是美國對中國高科技企業、機構、大學實施制裁的最新一次,現在美國已經對六百余家中國高科技企業、機構和大學實施制裁,顯然這種制裁還會在2022年持續下去,這份名單還會加長,美國對中國發動的高科技戰爭也還會持續下去,不打垮中國高科技和高端制造業美國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數據顯示,當前中國產業升級推進順利。2021年,中國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均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新能源汽車增長145.6%、工業機器人增長44.9%、集成電路增長33.3%、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增長22.3%。2021年中國高科技和制造業出口取得重要突破。

但在美國制裁下華為經歷的困難顯示,中國在芯片等頂尖科技領域仍然受制于美國及其盟國,并未取得實質性重大突破,打破美國在芯片、光刻機及原材料領域對中國的封鎖仍然是中國在2022年將要面臨的重大任務。這里最重要的是,美國是在集中國家力量推進芯片產業發展,中國也必須采取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方式,以舉國之力研制高端光刻機等關鍵卡脖子項目,無論需要多少時間,需要多少資金,我們都要采取重大行動,不能坐等,也不能各自為戰,而是需要國家集中組織、協調和大量投資,否則我們會與美國在芯片領域的差距越拉越大,一旦美國對中國發動全面芯片戰爭,對中國實施全面芯片禁運,中國將會不戰而敗。

第五,美日繼續支持臺灣當局搞“臺獨”。

中國臺灣和歐洲的烏克蘭是當今國際局勢中的兩大焦點。俄羅斯在烏克蘭與美國、北約、歐盟角力,俄羅斯對美國和北約發出了最后通牒,要求美國和北約書面承諾停止東擴、拒絕烏克蘭、格魯吉亞加入北約,而美國、北約拒絕承諾,俄羅斯與美國及北約在烏克蘭劍撥弩張,戰爭隨時可能爆發。而在中國臺灣,臺獨勢力在美國和日本的鼓動和支持下十分囂張。立陶宛事件表明,如果中國不能在臺灣問題上下狠招,中國外交有可能發生連鎖崩塌事件。

美國正在全面武裝臺灣,對臺軍售的技術和裝備越來越先進,美臺關系也已經全面突破中國底線,美國軍人駐扎臺灣,美軍機停靠臺灣,美國官員常態化訪臺,美國在國際上為臺灣爭取政治生存空間等,都表明臺灣問題已經到了不解決不行的地步。我認為2022年將是中國解決臺灣問題的關鍵年份,至少我們會在這一年看到中國大陸更多的軍事、政治動作,或許解決臺灣問題已經到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時刻。

很多人認為中國當前正處在國家發展的關鍵時刻,不宜發生戰爭,這本身是對的。但國家統一是一個與國家發展同等重要的戰略問題,從眼前看,我們可能會為解放臺灣付出了一定的代價,會遭到美國和西方的長期封鎖、制裁和禁運,甚至會經歷一場戰爭,但從長遠來看,解放臺灣、統一國家一定是利在千秋的偉業,是我們不得不采取的政治行動,我認為不宜拖,而應該盡速解決。

中國一旦解放臺灣,一定會迎來一個全面發展、國家影響力大幅提升的時期,屆時中國將真正成為一個全球性大國,中美將真正平視,美國日本對中國的態度也會發生根本性改變,想想漢武帝為什么要向強大的匈奴發起進攻?因為只有打敗匈奴大漢王朝才能獲得真正的和平,才能迎來真正的繁榮。

第六,看病難看病貴。

現在老百姓的負面情緒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教育、房地產和醫療,國家通過“雙減”解決教育領域的積弊,通過“房住不炒”、實施房產稅等措施控制房價,現在我們仍沒有看到國家采取更有效措施去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那么我分析,2022年國家將在醫療改革方面放大招解決這個焦點難點問題。

2021年我們看到政府在醫保藥品采購價格招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一些重要的藥品、醫療耗材方面壓低了價格,但并沒有徹底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2022年,我認為在鏟除醫療積弊方面應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建立以公立醫院為主體的國家醫療體系,建立大中小城市多層級醫療體系,將國家投資重點放在建設和加強中小城市特別是小城市醫療機構。二是徹底消除和嚴厲打擊醫藥費與醫務人員收入掛鉤的做法。三是建立國家統一的藥品價格管理體系,進行全行業價格約束和指導,全面取消醫藥代表和中間商。四是組建多家國家級醫藥企業,由國家控制醫藥價格、醫用設備價格和醫用材料價格。五是進一步完善醫保體系,爭取覆蓋更多人群,重點解決大病重病醫療費問題。六是依托大學及高水平醫院組建國家級新藥、先進醫療設備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重點研究機構,趕超世界先進醫藥研制水平。

教育貴、房價高、看病貴被稱為新“三座大山”,國家已經開始鏟除教育貴和房價高這兩座大山,我想,對看病貴這座大山,國家也該動手鏟除了,這可能會觸動某些醫療利益集團的利益,但只要是有利于人民的,我們就必須敢于降妖除魔,大力推進。

第七,新冠疫情持續。

兩年前,武漢封城,兩年后西安封城。變異毒株德爾塔之后,又出現了奧密克戎毒株,更令人擔憂的是奧密克戎突破了疫苗的防護,全球正在出現一波更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有人從感染奧密克戎后重癥病例和死亡病例下降判斷新冠疫情正在走向結束,我并不這么樂觀,而是認為,對中國來說,更嚴峻的考驗還在后頭。

盡管新毒株的重癥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仍然對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特別是感染后給人留下的后遺癥到底有多嚴重仍然沒有研究清楚,因此,防止感染仍應成為我們的首選防控方式。由于美國、歐洲各國以及其它許多國家疫情已經完全失控,這些國家并不關心感染和死亡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和傷害,而是全面放開限制,解除所有隔離措施、全面實施與病毒共存的政策,甚至不再統計感染人數,這使得中國實施動態清零政策越來越困難,在全球全面開放之后,中國會不會被世界孤立將對中國提出嚴峻挑戰和重大考驗。

我相信中國政府的力量和中國人民的智慧,一定能夠尋找到一種新的防疫方式,既能防疫又能開放。這種方式是什么呢?我想在疫苗失效之后,中國應該將主要防疫方向轉向隔離加中醫,中國在幾千年的歷史上已經有一套成熟的通過中醫防大疫的經驗和辦法,我們現在應該加速研制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中醫方劑,通過中醫預防和治療新冠病毒。唯有如此,才能使大家不擔心被感染,而且抗疫成本還會大幅降低。

我認為,為了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在有更好的防疫方式出現之前,無論其它國家如何不顧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而全面開放,搞與病毒共存,我們都不能學習西方那種不人道的做法,而應該繼續堅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原則,堅持嚴格隔離、動態清零的方式。

第八,雙碳指標壓力。

2021年秋季,我國經歷了一輪嚴重缺電的局面,也經歷了一輪一些企業為了完成雙碳指標而被迫停產的局面,雙碳指標正在成為制約部分企業正常生產的剛性約束。

自中國向全世界宣布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以來,雙碳指標就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并對我國經濟增長產生重大影響,能否完成“雙碳”指標已經成為衡量中國經濟能否保持健康發展的繞不過去的重要硬約束,也可以說,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都已經進入了一個雙碳時代,不管你能不能接受,也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你都得接受一個雙碳時代。

中國是一個石油天然氣相對貧乏、煤炭相對豐富的國家,而雙碳卻需要去煤炭化,使用相對清潔的天然氣和風光水清潔能源,這對中國經濟是一個重大考驗,將倒逼中國走上產業升級、經濟轉型的艱難之路,這對所有企業、所有領域、所有行業都是一個重大考驗。

雖然中國在風電和光伏發電方面有著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和技術體系,但由于風電和光伏發電的時段不穩定性對電網造成的穩定性沖擊使得風電和光伏發電仍有許多重大上網柔性穩定技術問題需要解決。從長遠看,我們要想在雙碳行動中贏得競爭,首先還是要依靠核聚變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最近中國在核聚變技術——人造太陽方面取得重大進展。2021年12月30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發布消息,12月30日晚,該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實現1056.66秒的長脈沖高參數等離子體運行,這是目前世界上托卡馬克裝置高溫等離子體運行的最長時間,這標志著中國的“人造太陽”和相關的核聚變技術已經走在世界前列,這次突破,為將來核聚變商用打下了堅實基礎。

可控核聚變技術,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優點。一是原材料豐富,可控核聚變中最主要的原材料氘在海水中的含量達到40萬億噸,以現在人類消耗能量的水平,一年4噸的氘,就可以滿足全球能量需求,海水中氘的含量,足夠人類使用10萬億年時間。二是安全和干凈,可控核聚變技術與核裂變技術不同,其在把原子核撞開、重新組合過程能夠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但整個過程沒有放射性元素產生,非常安全和干凈。三是高效,核裂變的利用率為0.123%,核聚變的利用率是其5倍多,達到了0.7%。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可控核聚變技術,都將代表著人類的未來,一旦掌握了核聚變技術,相信人類的生活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人類最終要走出環境和能源困局,中國要走出以雙碳困境,都需要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突破以及實用化商業化,這對人類提出了考驗,也給人類帶來了希望。令人欣喜的是,中國人在探索可控核聚變技術方面走在了世界前面,給中國也給整個人類帶來了希望。

第九,意識形態戰爭和顏色革命。

烏克蘭在顏色革命之后陷入嚴重的國家分裂和社會動亂狀態,這是美國在烏克蘭發動顏色革命出現嚴重后果的經典案例。最近兩年,美國仍在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進行顏色革命,由于俄羅斯采取了強有力的應對措施而使得這些顏色革命未能成功。

美國對中國的顏色革命從未停歇,2019年美國、英國等在香港策劃、組織、指揮的顏色革命演變成持續兩年的暴亂。2021年5月9日,美國借49中學生墜亡事件準備策劃一場顏色革命,雖然這場顏色革命未能成功,但對中國是一個重要警示。

2021年拜登上臺后對中國開始發動一場意識形態戰爭,除了在新疆問題上制造所謂種族滅絕的謠言以攻擊中國之外,重點在全球啟動了組建民主國家聯盟進程,舉行了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所謂民主峰會,甚至還邀請臺灣當局參加,拜登還計劃每年舉行一次民主峰會,2022年的民主峰會將從線上峰會轉為線下峰會,對中國打一場以民主和人權為主題的意識形態戰爭是拜登舉行民主峰會的重要目的。

中國國內有大量受美國教育洗腦、主動為美國服務的崇美跪美媚美公知,這些公知大量存在于我們的教育、經濟、法律、媒體、作家等領域,這些人構成了美國對中國發動意識形態戰爭和顏色革命在中國內部呼應的社會基礎。

為了在中國國內培養發動顏色革命的社會基礎,美國還安排了大量資金,以聯合搞社會科學研究、共同辦媒體、發表論文等名義資助國內公知,還在國內發展非政府組織進行呼應,一旦時機成熟,這些人就會在美國人的策劃組織下行動起來,在網絡平臺和由資本掌控的媒體上煽風點火,制造混亂。

2021年中國已經開始整治娛樂圈、影視圈、文藝圈、網紅圈,大力整頓社會風氣,弘揚社會正氣,但整個思想界、輿論界、經濟界、法律界、教育界、文化界大量存在的崇美媚美跪美思想、行為和輿論并沒有得到有力的整治和遏制,思想并沒有得到統一,社會環境并沒有得到凈化,仍然存在著大量公開或暗中為美國和西方反華勢力服務的漢奸走狗。

要打贏與美國的意識形態戰爭,要打敗美國發動的顏色革命,中國必須從內部的思想整頓開始,打掃屋子,清除灰塵,滅掉蟑螂臭蟲,凈化空氣。

2022年,中國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仍然任重而道遠,而且會非常激烈和殘酷,在這方面不能光做表面文章,而必須采取一些觸及思想的手段。

以上九個方面是中國將會在2022年遇到的重大而嚴峻挑戰,也是中國必須排除的九大暗礁和地雷,唯有做好這九個方面的應對工作,中國才能行穩致遠,才能健康發展,才能打破美國的圍追堵截,向著更高目標前進。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李光滿說”)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