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讀到廣東省國有資本研究會梁軍會長《回歸科學社會主義本源的國企改革新思路》(昆侖策網2024-02-27)一文。在文章中,作者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在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如果國有企業(yè)因所謂的‘所有者缺位’而‘效率低下’,大概率競爭不過私營企業(yè),那我們還怎樣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怎樣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此,作者從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所有制觀念入手,提出了“國企改革的新思路,就應當以促進全民共同富裕為根本目的,重新闡釋曾經耳熟能詳卻又不甚了了的全民所有制,再結合市場經濟一般規(guī)律和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公司治理規(guī)范,重新建立全民所有、全民監(jiān)管、全民共享的個人所有制”的處方,并相應提出了從“創(chuàng)新外部監(jiān)管規(guī)制”“強化授權代理體制”“活化內部激勵機制”三個方面的十五條“全民所有資本市場化監(jiān)管基本法”。而詳細閱讀作者對“社會主義本源”的理解,我認為梁軍會長用產權觀念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所有制觀念是一個誤區(qū)。正是這一誤區(qū),因而把馬克思體現(xiàn)勞動所有的“個人所有制”誤解成了資產所有的“個人所有制”。“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資本主義占有方式,從而資本主義私有制,是對個人的、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的第一個否定。但資本主義生產由于自然過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對自身的否定。這是否定的否定。這種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資本主義時代的成就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在協(xié)作和對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資本論》第一卷,第832頁)。
在這里,馬克思明確地給我們指明了社會主義所有制的基本特征:第二,是在協(xié)作和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基礎上;
在這里告訴我們:1、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不是重新恢復個體小生產者的私有制形式;2、社會主義所有制是一種重新建立的個人所有制;3、社會生產是由生產資料和生產勞動兩個方面構成的,既然社會主義這種個人所有制是以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為基礎的,那這種個人所有制就是指生產勞動的個人所有制。我們知道,馬克思恩格斯把資本主義所有制叫做資產階級所有制或資產階級私有制。為什么可以把資本主義所有制稱為資產階級所有制或資產階級私有制呢?因為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者與其生產條件相分離,他只占有自己的勞動力。因此,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的結合是通過勞動力商品化來實現(xiàn)的,即通過勞動者把自己勞動力作為商品出賣來實現(xiàn)的。當勞動者在市場上出賣勞動力之后,進入生產過程之后,勞動力的使用就歸資方所有,因此,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生產資料和生產勞動都是屬于資產者所有的。因此,資本主義所有制可以稱為資產者所有制或資產階級私有制。正因為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力的商品化,客觀上消去了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生產主體地位,因此,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所體現(xiàn)的是資產者利益要求的過程,即體現(xiàn)資產所有者對資產所有權的利益要求的過程。因此,資本主義生產的重點是財產增殖,而資本主義制度所體現(xiàn)的正是資產者對財產增殖的利益要求。因此,資本主義制度的重點就是體現(xiàn)資產者對個人利益的要求一一即對資產所有權的利益要求,按資分配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最基本的特征。當社會實現(xiàn)生產資料公有制之后,人格化的資產者已經被消滅,人們在資產所有方面也由于公有制本身而沒有差別。因此,社會主義生產過程的實質就是勞動者聯(lián)合起來,在不損害公有資產的前提下,利用公共資產,通過自己的勞動滿足自己的消費需要。由于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勞動者仍然是以生活消費個體性為基礎的,因此,勞動者的勞動投入就具有個人所有的性質。而且也正是因為這種個人所有的性質,社會主義也需要實行按勞分配。正如按資分配是體現(xiàn)生產資料的個人所有的道理一樣,按勞分配也是體現(xiàn)的個人所有,只是它是生產勞動的個人所有而不是生產資料的個人所有罷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在所有制上的相同點都存在個人所有,區(qū)別在于資本主義是生產資料(資產)的個人所有,是少數(shù)人享有的個人所有;社會主義則是勞動的個人所有,是絕大多數(shù)人享有的個人所有。
二、社會主義所有制的重點是在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基礎上重建生產勞動的個人所有制
我們知道,馬克思恩格斯把資本主義所有制叫做資產階級所有制或資產階級私有制。為什么可以把資本主義所有制稱為資產階級所有制或資產階級私有制呢?因為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者與其生產條件相分離,他只占有自己的勞動力。而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的結合是通過勞動力商品化來實現(xiàn)的,即通過勞動者把自己勞動力作為商品出賣來實現(xiàn)的。當勞動者在市場上出賣了自己的勞動力,進入生產過程之后,勞動力的使用就歸資方所有,因此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生產資料和生產勞動都屬于資產者所有。所以,資本主義所有制可以稱為資產階級所有制或資產階級私有制。正因為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力的商品化客觀上消去了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生產主體地位,所以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所體現(xiàn)的是資產者利益要求的過程,即體現(xiàn)資產所有者對資產所有權的利益要求的過程。因此,資本主義生產的重點是財產增殖,而資本主義制度所體現(xiàn)的是資產者對財產增殖的利益要求,即體現(xiàn)資產者對資產所有權的利益要求。而從上面的引用可以看出,在馬克思對社會主義所有制的定義中,社會主義所有制的重點并不是如我們習慣性想象的那樣,只是生產資料的公有制,而且還是勞動的個人所有制。這與大多數(shù)人對社會主義所有制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在社會主義社會,生產資料公有化的作用與勞動力商品化的功能是相似的,但它的實現(xiàn)事實上是在生產過程中消去了資產者的主體地位,從而使勞動者成為唯一的生產主體,使社會生產成為滿足勞動者利益要求的過程。社會主義實現(xiàn)了生產資料公有制,但沒有改變生活消費的個體性。因此,作為勞動力的生產和再生產仍然具有個體的性質。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反映生產過程中勞動者投入勞動量的差別,并在管理上和分配上把這種差別體現(xiàn)出來,因此,社會主義就必須采用按勞分配來體現(xiàn)生活消費的個體性的特點,必須采用按勞分配來體現(xiàn)以生活個體性為基礎的勞動者對勞動所有權的利益要求。生產資料公有制一方面消滅了人格化的資產所有者,從而使勞動者成為唯一的生產主體;另一方面又消除了人們在資產所有方面的差別,從而使社會主義生產過程的差別主要表現(xiàn)為勞動所有方面的差別,因此,使體現(xiàn)勞動者對勞動所有權的利益要求成為必然。從這個角度看,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功能和作用,就在于消去了資產者在生產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就在于消除了產權賴以生存的基礎。進而,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意義,在于它是消滅資產所有權的基本形式,就在于它是重新實現(xiàn)勞動的個人所有權的基本形式。
三、社會主義革命的本質就是要實現(xiàn)從資產所有到勞動所有的根本轉變
事實上,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就是要實現(xiàn)“資產所有”到“勞動所有”的轉變。資本主義實現(xiàn)按資分配,那體現(xiàn)的是個人資產的私有制。這個結果大家也看到了,最后是大家為老板打工,因為資本的生產方式的結果必然是兩極分化,大多數(shù)人注定是要成為無產階級隊伍中的一員的。正是因為要從根本上避免這種結果,即所謂的“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所以社會主義才要實現(xiàn)生產資料公有制:而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xiàn)產生兩個結果,一是消滅了人格化的資產者,這就使勞動者成為唯一的生產主體;一是消除了人們在資產所有方面的差別,從而使勞動者的勞動所有的權利得到體現(xiàn)。這就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意義所在——社會主義實現(xiàn)公有制不是為了體現(xiàn)產權,而是為了消除產權存在的依據(jù)!因此,社會主義實質就是用勞權主體取代產權主體,即讓勞動者當家做主,體現(xiàn)勞動者當家做主的主人翁的權利;因此,社會主義實質就是用體現(xiàn)勞權的制度取代產權的制度,從而實現(xiàn)按勞分配,滿足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的要求;因此,社會主義就是用消費價值(勞動者對消費需要的滿足)的生產方式取代剩余價值(資產者對資產增殖的需要的滿足)的生產方式。在這里的核心,就是從“誰投資誰受益”的資產經營方式轉變?yōu)?ldquo;誰勞動誰受益”的勞動經營方式的根本轉變。這不僅是生產方式的轉變,不僅是基本制度的轉變,也包括主體觀念、權利觀念、企業(yè)觀念、制度觀念的轉變!當我們說到社會主義革命是,它就是實現(xiàn)從資產所有到勞動所有的根本轉變;當我們說到馬克思主義學說時,它就是探討勞動者實現(xiàn)其勞動所有權的學說;當我們說到社會主義時,它是指以勞動者為主體的、體現(xiàn)勞動者消費需要的生產方式!所謂的按勞分配的核心內容,就是在分配上體現(xiàn)勞動者的勞動所有的權利要求!
四、對社會主義所有制的生產方式要結合按勞分配來理解
社會主義不僅要實現(xiàn)生產資料公有制,同時也必須實現(xiàn)按勞分配,因此,理解社會主義公有制必須結合按勞分配。反過來,公有制是按勞分配得以實現(xiàn)的前提,因此,在研究按勞分配問題時也必須結合生產資料公有制這個基礎。為什么馬克思所說的“重建個人所有制”是指生產勞動的個人所有制,而不是資產的個人所有制?其實我們只需要了解按勞分配的基本常識,就不難理解了。因為按勞分配它指明了社會主義生產的主體、權利要求和生產方式。即一旦我們談到按勞分配時,那么,它必然指的是以勞動者為主體的、體現(xiàn)勞動所有權的生產方式,而且這種生產方式必然是消費資料或消費價值為目的的生產方式,即消費資料或消費價值的生產方式。同樣的道理,當我們談及按資分配時,意味著它是以資產所有者為主體的、體現(xiàn)資產所有權的生產方式,而且這種生產方式必然是以剩余價值為目的的,是剩余價值的生產方式。由于按資分配屬于資產所有權,它是資產所有者的權利。因此,在資本主義企業(yè),要實現(xiàn)按資分配,就必須建立以資產所有者為主體的、全面體現(xiàn)資產所有權的企業(yè)制度,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產權制度。
那么,實現(xiàn)按勞分配的前提條件又是什么呢?
根據(jù)馬克思的論述,對照按資分配原理,我們得到的認識是:按勞分配作為勞動所有權,是以勞動所有者為主體的。它首先表現(xiàn)為體現(xiàn)勞動所有權的生產結果分配模式,這種模式與傳統(tǒng)企業(yè)的生產結果分配模式的區(qū)別在于:它必須首先使公有的生產資料價值處于預定狀態(tài),從而使企業(yè)經營活動的變化表現(xiàn)為個人勞動收入的波動;其次是它必須采用類似股票的、以勞動時間為單位的分配形式(例工票或工分)區(qū)分勞動者投入勞動量的差別并分解消費價值量。因此,按勞分配只有在建立了以勞動所有者為主體的、全面體現(xiàn)勞動所有權的企業(yè)制度的條件下才有可能實現(xiàn)。
與按資分配相比較,按勞分配也是一種體現(xiàn)生產主體差別的分配方式:按資分配體現(xiàn)的是資產所有者在資產所有方面的差別。按資分配的實現(xiàn)促使人們拼命地積累財富,從而爭取更多的、能夠占有他人勞動成果的資本;按勞分配體現(xiàn)的是勞動所有者在勞動所有方面的差別。按勞分配的真正實現(xiàn)會促使人們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科學知識水平和勞動技能,從而爭取更強的、能夠獲得消費資料的工本(相對于資本的社會主義范疇)。因此,真正的按勞分配企業(yè),本質上是一種學習型企業(yè),按勞分配企業(yè)的員工是學習型的員工。從這里我們也不難了解,按勞分配與平均分配也是互不相容的。
當我們全面地理解作為科學社會主義本源的社會主義所有制基本原理時,特別是當我們結合按勞分配來理解社會主義所有制時,在這里涉及的是勞動所有者和勞動所有權、勞權制度等基本范疇,因而,當我們來考慮解決公有制企業(yè)或國有企業(yè)發(fā)展問題時,也應該進行勞權思路的改革,而不是什么產權改革。(來源:昆侖策網【原創(chuàng)】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fā))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zhàn)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guī),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