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線電通信
1949年2月,解放戰爭進入戰略追擊階段,國民黨主力已被殲滅,剩下兵力220萬人,正規軍只有100余萬人。國民黨企圖保住江南半壁江山,組織建立了長江防線。中國共產黨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研究討論了黨的工作重心由農村向城市轉移。
在戰略決戰、追擊階段,統帥部對各大戰役的發起時機、指揮機構的組成、部隊的編成、主攻方向和第一攻擊目標的確定、兵力部署、行動時間的確定、各戰場之間的協同等重大問題,都由中央軍委決定;軍委三局和無線電總臺及各野戰軍無線電臺的無線電通信,成為統帥部對全軍實施戰略指揮的重要手段。
總臺由崔倫、劉法墉、田寶洪三位副總臺長負責。總臺及各野戰軍的無線電臺有力地保障了統帥部指揮各野戰軍決勝于千里之外。
北平和平解放后,中共中央決定于1949年3月25日進駐北平。
早在3月16日,總臺先遣電臺隊報務員、機要通信員、警衛員約20多人,攜4部電臺,于18日先行進入北平舊交通部第七區電信管理局大院,至3月22日,逐次接替了總臺的全部聯絡任務。另一先遣隊奔赴西山敷設電源線、電話線、天線和遙控線等。為三局和總臺進入北平“打前站”。3月23日,三局和總臺進入北平,集中到八大處,局機關設在靈光寺,總臺臺部和收信臺設在長安寺,發信臺先設在魏家村、后遷至衙門口,多部大功率電臺迅速展開,確保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指揮通信不間斷,精心保障了黨中央在戰略追擊階段指揮的渡江戰役、太原戰役及向全國進軍的無線電通信保障。
長安寺舊址
靈光寺
二.電話保障
1 香山電話專用局
香山電話專用局具有獨特的“紅色”歷史,它是中國革命勝利后,直接為黨中央通信服務的第一個電話局。
1948年12月中旬平津戰役剛剛開始,中央軍委三局就開始了接管北平電信系統的準備工作。軍委三局王諍局長、王子剛副局長等,率領部分人員從當年黨中央所在地建屏縣西柏坡村附近的高家莊移駐良鄉,組成了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電信接管部。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當天,接管部主要領導人立即進駐北平電信局,并與中共北平電信系統地下黨組織領導人具體商議接管北平電信系統事宜。在地下黨組織的密切配合下,順利完成了接管北平電信系統的工作。
那時,全國有線通信網路,經過8年抗日戰爭與3年多的解放戰爭,已破壞殆盡。當時,北平電信局用的都是日本人留下的機器,全部是自動機,比電話隊用的人工機器先進很多。北平只有幾個電話分局、6萬部左右市內電話。長途機務站設在和平門外,簡稱南局(現在的北京網通廠甸電話局)。由于線路破壞嚴重,長途業務基本停頓。中央機關進城后駐地分散,急需通信聯系,還要注意保密。鐵路、交通、電力、廣播等部門恢復建設,也離不開通信。整個社會的有效活動,離不開健全的信息網絡,黨政軍民各行各業都有恢復國內外通信的迫切需求。
中共中央準備將中央機關從西柏坡遷往香山。在延安和西柏坡黨中央的通訊保障,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有線通訊由軍委三局電話隊承擔,設立一部或幾部磁石電話交換機,各有若干分機,分設到機關各部門和首長住地;與各大軍區的通訊,主要靠無線電臺聯絡。接管電信局一個月,就接到上級命令,軍委三局讓電話排長彭潤田帶人上香山。
1949年2月初,接管部領導成員、軍委三局辦公室主任李玉奎奔赴香山,走遍了香山園內及其周圍地區,了解中央首長、中央和中央軍委機關駐地分布情況。香山園原有一個隸屬于舊北平電信局的營業處,裝有100門供電式電話交換機,不論從規模還是所處位置來講,都不能滿足中央首腦機關進駐香山的通訊需要。必須易地新建。根據中央主要領導人員和辦事機關駐地分布情況,選定香山慈幼院的理化館作為建局地址。
局址選定后,建局工作立即開始。工程包括三個部分:一是安裝一部150門步進制自動電話交換機、中繼交換臺和相應的電源設備;二是架設香山園內及至周圍地區中央及軍委機關的用戶電纜和線路;三是擴充由香山至北平市內的電話線路,借以使專用局與市內電話網及全國電話網勾通。
跨進香山靜宜園大門,沿著小河谷旁用巨大石塊鋪起的汽車蜿蜒而上,映入眼簾的第一個建筑物是茂密樹林掩映下的一所白色石基、白色墻柱、綠色欄桿圍起的院落。院內蔥郁樹蔭下一幢幢白色石頭建筑傍山而立,濃綠之間襯出幾許潔白,顯得那么寧靜而典雅。這里就是1949年中共中央電腦機關進駐北平后的第一個專用電話局。
現香山電話局所在地,左下角為紀念石刻碑。
2月中下旬三部分工程陸續開工,參加工程建設的人員除少數軍委三局電話隊的同志外,絕大部分是北平電信局的工人。這支特殊的電信隊伍有機務員、線務員、話務員,這些人大部分是原來北平電信局里的地下黨和表現突出的工作人員。香山原本有機器,但大都老舊不能用了,只能換新機器。
軍委三局的領導一到北平就決定為中央機關安裝自動電話,接管部為此派遣北平電信局工程師到已接管的各部門物色可使用的自動電話交換設備,最后選中一臺150門西門子式步進制自動電話交換機和無紐式中繼交換臺。2月中下旬,選派了五六名政治可靠、技術熟練的機務員在南局(即現在廠甸局)機房大樓一樓進行整修。設備投入使用后的經常性管理、保養和優良的服務是極為重要。北平電信接管決定派彭潤田去香山擔任局長、全面負責專用局的工作。彭潤田原為軍委三局電話排排長,1944年從晉察冀軍區調到延安電話排,一直擔負責為黨中央電話通訊服務的工作。他熟悉中央通訊的特殊要求,熟悉中央首腦機關的人員。3月9日彭潤田到達香山。這時整修交換機的工作已經完成,3月10日裝機工作正式開始。
2月末3月初的香山,到處堆積著殘雪,屋檐下掛著長長的冰凌。架設線路的人員在山間野外凜冽寒風中施工,栽電桿、架明線、掛鋼索、接電纜,地凍得梆梆硬,要一根一根地栽好電線桿,把幾百對電纜接起來,困難可想而知。室內的條件也好不了多少,沒有取暖設備,要堅機架、裝機械,編扎纜線、焊接大量機間連線,任務相當繁重。全體人員不畏天寒地凍,爭分奪秒,以出色的工作表達解放了北平電信工人邁向新生活的無限歡欣。
3月中旬的一天,北平電信接管部整副部長王子剛和李玉奎來香山檢查工作,一面同大家談心,一面詳細問工程進展情況。王子剛要求大家積極參加革命工作,并告訴大家匯報完工程進度之后,王子剛夸獎他們任務完成得好,鼓勵大家繼續克服困難按期完成任務。3月23日,機線設備安裝工程如期完成,中央進駐北平后第一個專用電話局——香山專用電話局正式投入運行。
從接到任務到完成任務,他們只有十幾天的時間。13天后,西門子自動交換機150門、無繩人工臺1部都安裝到位。
香山電話專用局 簡介 銅牌
“總機”:
香山專用電話局機線設備安裝工作完成后,除少數施工人員留局繼續從事經濟性的通訊保障工作外,大部撤回到北平電信局。同時,北平電信接管部又在軍委三局和北平電信局遴選了政治可靠、思想進步、工作認真、技術熟練的機務員、線務員、話務員,調到香山電話局工作。到達工作崗位后,進一步進行紀律教育,明確提出工作要求:平日不許回家,不許隨便外出,不許與親友通信,不許告訴親友自己的工作地點和任務,要求每個人要以高度負責精神去完成每一項工作,迅速、準確地保證中央的電話暢通。
電話專用局首批工作人員絕大部分是共產黨員,一些非黨同志也是團結在黨周圍的積極分子。當他們了解到工作的具體內容后,更加激起做好工作的強烈的責任心,一連幾個月不回家,一心撲到工作上。
香山電話專用局舊址
香山電話專用局被中央機關的首長和同志們親切地稱作“總機”。“總機”——這個延安時期對通訊部門的傳統稱呼,從延安、西柏坡延續到香山,后來又延續到了中南海,直到今天。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剛到香山后兩天,周恩來副主席提出自動電話用起來不如人工電話,并限定時間解決。當天,彭潤田、龔云濤就趕到城里,從原國民黨聯勤總部倉庫挑選了一臺美國軍用的BD-96型40門磁石電話在交換機和若干部美制11型磁石電話機。設備運到香山后,機務員、線務員、話務員不分工鐘晝夜施工,安裝設備,架設線路,只用一天時間就為中央首長裝上了磁石交換機和電話機。
磁石交換機裝好后,話務室同時管理兩種交換臺,原有中繼臺負責轉接市內呼叫香山的電話,磁石臺直接為中央首長服務。當時磁石臺只裝有十幾部電話,裝用磁石電話的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和任弼時五位書記以及與他們電話聯系最多的胡喬木、王稼祥、楊尚昆、李濤等人。人工交換臺裝好后能直接為中央領導接電話,話務員們既激動又緊張。能夠在電話里親耳聆聽黨的領袖的講話聲音,對于年輕的共產黨員別提有多高興了。然而中央領導人講話大多帶有濃重的家鄉口音,給一直生長在北方的女孩子帶來很大困難。領導要求迅速準確地接通電話,聽不懂或聽錯了就會耽誤大事。中央領導人大都習慣在夜間工作,夜里接到電話也特別多,因此上夜班就更緊張,她們就更加專心和細心。為了迅速準確地接通每一個電話,話務員們用心地背記電話號碼,雖然香山局的電話只一百多部,但是對外聯系日益廣泛,使用自動電話的我也常向“總機”查詢北平市電話號碼,所以背記的號碼越來越多。
話務員塑像
為保持設備良好運轉和通訊質量,機務員們堅持每天測試全部線路,晚間檢修機械,利用局內的測試手段主動配合線務員裝電話、維修線路,每天的工作也是很緊張的。
香山電話專用局的服務區界原來只到香山、碧云寺、臥佛寺一帶,但隨著中央和中央軍委機關陸續遷到北平,服務區范圍越來越廣,電話裝到了八大處、半壁店、萬壽寺、遺光寺,后來還裝到了中南海的居仁堂。這樣,安裝機器線路和維護修理的工作量日益增加,線務員們起早貪黑,不管風霜雨雪,酷暑嚴寒,任務下達,立即出發。他們的信念是一切為了中央的電話暢通。線務員忙不過來,不值班的機務員、話務員就一起參加架線、裝電話、檢修線路。
北平解放后,社會上還不很安定,國民黨的飛機還經常在平津一帶騷擾。當時香山鬼見愁山頂警衛點,既是地面警衛哨,又是監視敵視的觀察哨。為了給鬼見愁山頂警衛安裝電話,在線務員的帶領下,機務員、話務員一起出動。為縮短線路長度,提高通話質量,線路全架在沒有路的地方。負責搬運器材的還可以偶爾地繞一繞走些好“路”,負責放線扎線的全得順著水道陡坡從山腳直插山頂。放線的扛著大捆的被覆線在前面攀登放線,扎線的在后面綁扎,大家同心協力,只用半天就完成了任務。
話務員塑像
為了提高大家的應急能力,鍛煉在異常情況下保證中央通訊的本領,專用局的工作人員組織了多次防空演習,模擬空襲情況下架設總機、搶修電話線路。在家準備了應急專用的器材和工具,埋藏在附近山坳里,一聲令下立即拿起備用工具、器材奔上戰斗崗位。演習中用人做過以人體代替導線的試驗。磁石電話機搖把一搖能發送出幾十伏交流電,通過身體還真心讓人心里發顫,參加演習的人硬是用手接通電話,作為一名通訊戰士還有什么比保證中央通訊更重要的呢!
1949年六七月以后,中央領導人在中南海的活動逐漸多起來。開始時,差不多是白天在城里工作,晚上回香山休息,后來搬到城里的機關工作人員陸陸續續地多起來,專用局的工作重點也逐漸往中南海轉移。在這段時間里,中央機關仍有許多部門留在香山,“總機”的任務仍然不少。
1949年7月15日,新建的中南海專用電話局開通,彭潤田擔任局長。此后,香山電話專用局成為中南海局的一個支局。1954年后,隨著中央機關全部撤離香山,香山專用局改為民用電話局。這個中央首腦機關進駐北平后的第一個電話專用局,光榮地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三、新華廣播電臺
在軍委三局和新華通訊社的共同努力下,新華廣播電臺的播音從未中斷,在保障中共中央的新聞政治宣傳,鼓舞軍民士氣、瓦解敵軍中,發揮了黨的重要“喉舌”作用。
1949年1月31日,范長江等新華社和廣播電臺人員進入北平,在西長安街迅速接管了舊政府的廣播電臺,2月2日將其改名“北平新華廣播電臺”開始接替播音。3月25日,陜北新華廣播臺隨黨中央進駐北平后,用“北平新華廣播電臺”播音,先期廣播的電臺改名“北平人民廣播電臺”。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