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在紀念毛主席他老人家誕辰125周年,也是毛主席領導我軍取得淮海戰役勝利70周年之際,作者撰寫了由《淮海魂》《淮海情》《淮海根》構成的《淮海夢》三部曲,深情贊頌我們的英明領袖和統帥、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三大戰役的最高指揮者、人民中國的偉大奠基者毛主席。首部《淮海魂》已于11月28日昆侖策網發表,現發表第二部《淮海情》,以饗讀者。
偉大領袖毛主席永遠活在中國人民和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心中。

一
淮海之名最早見于《尚書.禹貢》。主要是指包括淮陰與海州地區(連云港)在內的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地區。它東瀕黃海,西連中原,南鄰江淮,北接齊魯。淮海地區是歷史自然形成的區域,自古以來山水相連,習俗相似,道路相接,商旅相通。在這塊平坦寬廣的土地上,1948年的11月6日曾爆發了一場震驚中外的大戰——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是我華野、中野以60萬兵力打敗國民黨80萬之眾的著名戰役,是徹底打敗蔣家王朝,加速推進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進程的重要戰役,是繼遼沈戰役之后,平津戰役之前的三大戰役其中的一個一戰定乾坤的戰役。它無論在我國革命斗爭史和我軍軍史上都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我在淮海戰役勝利70周年紀念日寫了自己的感受《淮海魂》。許多戰友、同學、發小都紛紛給我鼓勵:寫得不錯,有感情。也有人說,現在只有你們這群人對此感興趣。沒有多少人關心這個了。也有的說,你看到當下新聞媒體會報道嗎?根本不會!
真的言中了。紀念日新聞媒體沒有什么反映‘’濤聲依舊。‘’管它了。愛怎么辦怎么辦。我們不是為它們而活著。我有自己的主意:不忘歷史,不忘初心,弘揚傳統,奮斗不息。

二
淮海戰役勝利已70周年了。當下,我們的祖國是鶯歌燕舞,舊貌換新顏。在以習近平為首的黨中央領導下,改革開放又吹響了新的號角,全國人民義氣風發正在邁向新時代。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我們現站在新的起點上,不能忘記我們的出發點,不能忘記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崢嶸歲月。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古來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臥土泥。可現在一個‘’戲子‘’的離婚史,一個“名星”的艷遇,卻被頻頻爆光,十分的吸人眼球。而我們的老紅軍辭世了,為國獻身的科學家走了,人民的忠誠衛士捐軀了,卻很少有人問津。太麻木了!病了,有病了!可也有些人,他(她)們忠誠在方寸,報國爾所向。他(她)們不記名不為利,只為實現父輩的遺愿,傳承紅色的基因,給這個社會增添正能量出一份力。在淮海戰役勝利70周年到來之際,她(他)們出發了。她(他)們踏著先輩的足跡,重走父母親當年鏖戰的戰場。
這里是她(他)們魂牽夢繞的地方。這里是她(他)們永存心中的豐碑。這里是她(他)們難以割舍的圣地。吾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前方死不休。 “當你服務他人的時候,人生不再是毫無意義的。”

三
這個淮海戰役勝利70周年尋訪組有十人組成。年齡最大的88歲了,最年輕的也是奔六的人了。
早在今年年初,尋訪組就開始謀劃了,建全組織,查找資料,勘察路線。為此,還結合療養,就近就便打前站踩了點,確定今年十一國慶節小長假一過,次日一早就出發,尋訪當年的淮海戰役戰場。
尋訪組的顧問是我十分尊敬的姜文特阿姨。老人家今年88歲了。淮海戰役打響時,她是華野司令部的報務員。那時正逢花季少女,婷婷玉立。“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顏。”華野有佳人,絕世而獨立。老人家對淮海戰役她所經歷的事歷歷在目,記憶猶新。對那里的山山水水依然留念,難以割舍。對支前淮海戰役的人民情有獨鐘,永存心間。組長為趙小寧,組員喬春雷、吳欣欣、錢寧寧,李軍,張進滬、梁渤海、楊曉東、周廈海。在他(她)們之中,有的是我的同學,有的是我的戰友,也有的是我的發小。她(他)們的父輩70年前,均在華野部隊分別擔任軍、師、團的干部,親自指揮或帶兵參戰于淮海戰役的相關戰斗,為淮海戰役的勝利立下了戰功。如今尋訪組成員父輩們大都駕鶴西去,自己也是白發上蒼,步入了花甲之年。但 她(他)們胸前佩帶著淮海戰役勝利70周年的紀念章,懷揣著一個心愿:在有生之年,親眼看看父輩當年鏖戰的地方,憑吊祭掃為淮海戰役勝利而英勇獻身的先烈們。使自己的心靈受到一次凈化,思想得到一次升華,實現多年一直埋藏在自己心里的夙愿——淮海戰場,我們來了。
四
尋訪組一行十人,分乘三臺車,于十月八日從南京出發,駛向70年前的淮海戰役的戰場。
來了,來了,70年的夙愿今天終于實現了。已往淮海戰役戰場也去過,但都是有組織的單向的分開的參觀。這次是系統全面綜合的尋訪父輩在淮海戰役戰場的足跡。針對性系統性自主性極強。考慮到尋訪組成員年齡偏老的實際,尋訪組在日程安排上做到勞逸結合,半天活動,半天休息(整理尋訪資料)。這支隊伍非常精干,輕車簡從。成員里很多都是多面手,能拍能攝能寫能編。我因有事未能成行留下遺憾。但尋訪組的動態我一直都在關注著。尋訪組的反映迅速,動作極快,效率很高。基本上到了當天的情況,當天就能在微信上的美篇看到。尋訪組的成員尋訪熱情高漲,每到一地,不顧舟車勞頓,立即尋訪。尤其是姜阿姨,老人家精神抖擻,就像又回到當年激情燃燒的歲月。那時老人家是華野司令部的報務員。淮海戰役期間,機要人員也是異常忙碌。他(她)們要準確及時完整迅速地將毛主席、中央軍委對淮海戰役的有關作戰指令譯出,傳達到華野首長;華野首長為此定下的作戰決心又要準、快、好的譯發到華野部隊指揮員的手中,上情下達,下情上達,工作量遠甚于往常,且責任重大,不能出現絲毫的差錯。關乎淮海戰役的勝利;關乎華野、中野參戰官兵的生命;關乎中國革命的前途和命運。滴滴達達滴滴的聲音晝夜響徹華野司令部駐地上空。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五
尋訪組這次到了窯灣、碾莊圩、雙堆集、陳官莊、徐州等處淮海戰役戰場。
窯灣,是尋訪組的首站。窯灣是個古鎮。它位于徐州的新沂市西南,京杭大運河及駱馬湖交匯處,與宿遷、睢寧、邳州 三縣(市)相連。
窯灣古鎮已有1300多年歷史。古鎮西依大運河,東臨駱馬湖,三面環水“日過桅桿千桿,夜泊舟船十里。”素有“東望于海,西顧彭城,南瞰淮泗,北瞻泰岱。”號稱“黃金水道”,“金三角”,“蘇北水域勝江南”之美譽及“小上海”之稱。是國家AAAA旅游區。
窯灣古鎮歷史優久,風景秀美,物華天寶,人文薈萃。古老的大運河靜靜地默默地流淌著,好像在訴說著這千年的故事。吸引尋訪組而來的不是風景不是故事,是父輩曾經戰斗過的戰場。
尋訪組的成員楊曉東在自己制作的美篇寫到: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在窯灣打響第一槍,拉開淮海戰役的序幕。實現殲滅黃百韜兵團的作戰目標是從窯灣戰斗正式開始的。窯灣戰斗對象是黃百韜兵團的63軍。針對黃百韜兵團63軍的作戰是一個完整的追擊、攔截、圍殲的戰斗過程,華野聶鳳智的九縱在堰頭的戰斗,華野胡炳云的11縱在窯灣運河西岸的戰斗是窯灣戰斗的組成部分。華野葉飛的1 縱在窯灣的戰斗是窯灣戰斗的核心。全殲固守窯灣的國民黨63軍13000余人,擊斃敵軍長陳章,為淮海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而尋訪組的成員周廈海卻認為:窯灣戰斗是圍殲黃百韜兵團的開始,不是淮海戰役的第一槍。淮海戰役的第一槍,他沒有考證。是誰最先打響的?他認為是魯中南縱隊。11月6日晚首先發起攻擊有魯中南縱隊,圍郯城對敵王洪九發起攻擊;華野6縱圍殲碼頭敵軍;華野7縱向嶧縣、棗莊進攻;華野10縱包圍臨城……淮海戰役最先打響的應該是魯中南縱隊。
對在尋訪中出現的歷史疑問,成員們就在一起商榷,非常民主。當時難以證實的,就暫時擱置起來,非常認真。發現問題當場指正。在窯灣,尋訪組感到,彰顯的故鎮旅游,嚴重缺少紅色旅游的內容:如今窯灣古鎮的淮海戰役舊址只有兩處,一處是窯灣戰斗烈士紀念碑,另一處是聞名于世的“十人橋”。這次尋訪組還沒看到。尋訪組問到,千年的古鎮能保存下來,有關淮海戰役的東西為何卻不能保存了?當地人無語。
這就是當下在一些地方出現的問題:不認根,只認錢。危險啊!國歌響起……

六
淮海戰役碾莊圩戰斗紀念館。是此次尋訪組重點尋訪的地方。館名由華野的老首長,國務委員,國防部長,開國上將張愛萍親筆題寫。該館建于1958年,1960年竣工。面積104000平方米,是江蘇省重點烈士紀念物保護單位。
碾莊圩,是殲滅國民黨黃百韜兵團的所在地。是淮海戰役第一階段首戰告捷之地,也是尋訪組的父輩當年鏖戰戰場。
碾莊鎮,位于江蘇北部,邳州市西部。西與徐州相接,東與連云港毗鄰。徐州到邳州的公路穿鎮而過。因當年國民黨黃百韜兵團司令部駐防在碾莊圩由此得名碾莊圩戰斗。
碾莊圩戰斗,我江淮軍區的34旅和獨立旅功不可沒。11月8日夜,江淮軍區副司令饒子健率軍區前指和獨立旅、34旅急行軍120里,先于華野主力趕到趙墩,立即向守敵黃百韜100軍發動攻擊,隨后向碾莊地區追擊和阻擊黃百韜兵團西撤,激戰兩天兩夜,直到11月11日,將阻擊陣地交給趕來的八縱,為華野主力分割、阻擊、圍殲黃百韜兵團,爭取了兩天的寶貴時間,占居了有利的進攻出發陣地,創造了重要條件。
碾莊圩烈士紀念碑是在我國很少能見到的前國家主席劉少奇親筆題詞“浩氣長存”。有人會問,文革為什么沒有遭到破壞?尋訪組成員張進滬寫到:在那個非常年代,當地群眾將碑文用薄薄的水泥涂抹起來,才得以保護了這珍貴的碑文。尋訪組梁渤海是這樣描寫紀念碑:紀念碑南側的兩棵巨大的桂花樹正盛開,滿園香氣樸鼻,給長眠在這里的烈士們獻上勝利后的念想。先烈們,你們的兒女們來看望你們了。雖然你們走的匆忙,走的年青。可能你們尚未成婚,沒有兒女,但我們都是你們的兒女,都是你們永遠的親人!你們的鮮血不會白流,傳承你們的革命遺志,是我們革命后代永遠責任!
尋訪組來到無名烈士墓前。這是在碾莊圩戰斗中犧牲的烈士們。他(她)們沒有留下自己的姓名。為了新中國的解放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如今靜靜地默默的長眠在此。面對先烈,我們還有什么可比?他(她)們為新中國的創立獻出了自己年輕寶貴的生命。我們今天過得好日子他(她)們一天也沒有享受到!為什么不能大張旗鼓地宣揚他(她)們了?‘’一切向錢看,紅色江山就會變‘’!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的歷史悲劇不能發生。社會的主旋律永遠是人民。永遠是為我們的社稷江山犧牲的先烈們。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七
被毛主席稱為淮海戰役立功第一人的粟裕大將的骨灰撒放在這里。當年的華野女兵,如今的老兵姜文特阿姨莊重地向她的老首長行軍禮。尋訪組全體成員列隊向我們父輩的老首長,淮海戰役直接指揮者,戎馬一生,功勛卓著的粟裕大將墓碑行注目禮,逐人逐一地行軍禮。姜阿姨是解放戰爭時期的老兵,其它成員都是新中國成立后六、七十年代的老兵。在尋訪組成員的心中,粟大將是我們三野的統帥,我們心中的戰神!
碾莊圩戰斗打得很慘烈很艱苦。黃百韜在這里困獸猶斗,垂死掙扎。在李彌兵團構筑工事的基礎上,又作了搶修加固,形成了明暗火力配系,堡壕相連的防御體系。企圖固守待援,頑抗到底。碾莊圩紀念館里展現了當年戰斗的情景。組長趙小寧寫到:門廳的大型雕塑反映了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的勝利,六十萬解放軍的身后有五百萬支前民工的援助,這是戰爭史上從未有過的奇跡。目睹眼前“聲光電”的戰場還原老兵感慨萬分。……尋訪組的成員在紀念館陳列的“戰斗序列表”中找到了各自父親所在的參戰部隊:梁渤海的父親梁從學在江淮軍區,時任副司令員;張進滬的父親張秀龍,時任江淮軍區獨立旅旅長;楊曉東的父親楊漢林,時任華野七縱組織部長;趙小寧父親趙俊,時任華野六縱參謀長;錢寧寧的父親錢剛,時任華野十縱通訊科長;周廈海的父親周志堅,時任華野13縱司令員;喬春雷的父親喬信明,時任華野后勤總留守處處長。他們當年都是叱咤風云,戰功卓著,有著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

八
粟裕在圍殲黃百韜兵團的戰斗決心是動用華野五個縱隊:華野4縱,陶勇司令員;華野6縱,王必成司令員;華野8縱,張仁初司令員;華野9縱,聶鳳智司令員;華野13縱,周志堅司令員。這五位縱隊司令,號稱華野五虎將。所帶的縱隊都是威震敵膽,所向披靡的威武之師。“華野五虎將”也沒辜負粟總的希望,以實戰的勝利回報了華野統帥的信任。
碾莊圩戰斗的勝利來之不易。從11月6日開打,到11月22日戰事結束,共打了17天。我軍傷亡2.8萬人,其中犧牲6183人。殲敵一個兵團部,一個綏靖區司令部,八個軍部,十八個師,共計17.8萬余人,其中俘虜敵高級軍官41人。兵團司令黃百韜被我擊傷,逃至碾壓圩戰場尤家湖斃命。
碾莊圩戰斗,華野部隊打得相當艱苦。敵依托堡壘壕溝工事作垂死掙扎,與我反復爭奪。我與敵成膠著狀態。我軍步步為營,浴血奮戰,華野六縱涌現兩位黃繼光式的戰斗英雄(在上篇《淮海魂》已作了描述)。戰斗持續了17天,最終以我們勝利,敵人的失敗結束。
華野4縱的前身為新四軍一師。一直是華野的主力部隊。蘇北“七戰七捷”。孟良崮戰役中,是圍殲敵74師的主力之一。在淮海戰役中,是我軍殲敵數量最多的部隊之一。縱隊司令員陶勇,是粟裕麾下“葉王陶”三戰將之一,號稱“拼命三郎”。后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23軍。陶勇被評為開國中將。文革中慘遭不幸,一代名將死于非命。讓人扼腕嘆息。
傳奇將軍再出馬,三軍山呼旌旗懸。

九
華野六縱,時任司令員王必成,開國中將,是被敵我雙方稱為“王老虎”的傳奇虎將。他所帶的六縱,是我華野能打敢打會打的虎軍。六縱在“豫東戰役”攻下龍王店,活捉了區壽年。蘇中戰役,殲滅了國民黨美式機械裝備的李默庵的“王牌”。孟良崮戰役,六縱率先勇登峰頂,摧毀敵74師師指,擊斃敵師長張靈甫。六縱是碾莊圍殲黃百韜兵團的主力之一,為淮海戰役的勝仗作出了貢獻。后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24軍。
華野8縱,時任司令員張仁初,開國中將,他驍勇善戰,人稱“張瘋子”。8縱,沂蒙雄獅。是八路軍山東軍區所屬魯中軍區部分主力部隊發展而來的,是華野攻堅能力最強的6個縱隊之一。魯南戰役殲敵快速縱隊,萊蕪戰役生俘敵匪首李仙洲,孟良崮勇猛打穿插,豫東戰役突破開封城。淮海戰役8縱率先搶占運河鐵橋,為保證大部隊通過,圍殲黃百韜兵團贏得了時間。新華社專門播發了“運河橋頭爭奪戰,殲滅黃匪立首功”的專稿。后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26軍。
華野9縱,時任司令員聶鳳智,開國中將,他智勇雙全,文韜武略,號稱“常勝將軍”,幾乎指揮和參加過人民軍隊各種不同類型戰役、戰斗,包括陸海空協同作戰。9縱是在解放戰爭中的一支素以打硬仗著稱的英雄部隊,以進攻能力無敵勇冠三軍。萊蕪戰役,以兩個師的兵力殲敵近五分之一兵力。孟良崮戰役,是殲滅敵74師的五把尖刀之一。濟南戰役,大放光彩。首先攻入濟南城,活捉王耀武。淮海戰役是圍殲敵黃百韜兵團的主力部隊之一。后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27軍。
華野13縱,時任司令員周志堅,開國中將,號稱“鐵匠司令”,他善于帶兵,指揮有方,能攻善守,足智多謀。華野13縱是華野成立較晚的縱隊之一,被稱為“小弟弟”。在周志堅等首長的領導下,不到半年,就打出威風,讓人刮目相看。濟南戰役一戰成名,在主攻方向上率先攻入內城。在曹八集,13縱實現了粟總“不惜一切代價占領”的作戰決心。陳毅說13縱是華野五個攻堅力量最強的縱隊之一。吃完敵7兵團,接著就去啃敵12兵團,后又追擊敵劉、李兵團。13縱渾身是勁,所向披靡。后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31軍。
華野五將顯神威,碾莊圩戰軍旗紅。

十
尋訪組來到了淮海戰役雙堆集烈士陵園。它位于安徽淮北市濉溪縣雙堆集的南面。始建于1976年。門頭匾額是書法家啟功所題寫。從陵園大門至烈士紀念碑,依次鋪放了23塊黑色的大理石,詳細地記載了我軍在雙堆集圍殲敵黃維兵團二十二天半的全過程。一天一塊大理石,你邊走邊閱讀,當你走到紀念碑前,雙堆集圍殲戰的全程已基本了解。設計匠心獨具。
烈士紀念碑位于陵園中部。1985年5月動工,翌年10月落成。碑高22.5米。碑身正面刻有鄧小平同志的親筆題詞“淮海戰役烈士永垂不朽”。在其背后,是雙堆集烈士墓地。秦基偉同志題詞“淮海戰役雙堆集烈士墓”。
紀念館位于陵園東南部。館名由張愛萍同志題寫。館內陳列珍貴歷史照片300 余張,文物200余件,作戰地圖、圖表,美術作品20余幅,電動沙盤模型一臺。紀念館里歷史真實的反映了我人民解放軍圍殲敵黃維兵團的全過程。
11月22日,當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圍殲黃百韜兵團一結束,淮海戰役總前委就決定,動用我中原主力(7個縱隊)與華野一部(3個縱隊),對被我誘入合圍在雙堆集的敵黃維兵團發起攻擊,淮海戰役第二階段打響。
11月24日,中野第1、2、3、6四個縱隊,分別從孫町集,王溝集,白沙集,曹市集由西向東突擊;中野第11縱隊從靳縣集由東向西突擊;中野第4、9縱隊由伍家湖、邵瓦房由北向南突擊。激戰至25日晨,將敵黃維兵團壓縮在宿縣西南以雙堆集為中心,縱橫約7.5公里的地區內。
12月6日16時30分,我中野全線發起攻擊。由中野第4、9、11三個縱隊附華野特縱炮兵主力及豫皖蘇軍區獨立旅編成東集團,由陳賡指揮;由中野第1、3兩個縱隊和華野第13縱隊及華野特縱炮兵一部編成的西集團,由陳錫聯指揮;由中野第6縱隊和華野第7縱隊,陜南軍區第12旅編成的南集團,由杜義德指揮;同時對當面之敵發起攻擊。戰斗異常激烈殘酷。至13日,將敵黃維兵團壓縮在東西不過1.5公里的狹長地域。劉伯承、陳毅適時發出《促黃維立即投降書》。黃維拒絕放下武器。為屏障其兵團所在地小馬莊,黃維下令將兵團中300多輛美式汽車集中起來,用麻袋裝滿泥土和沙子,圍成婉延幾百米長的汽車防線,企圖利用這種酷似城墻的堅固防線,實施反撲。
當年我中野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時,從當時戰況出發,很多重型火炮被迫遺棄,部隊輕裝前進。為此,華野參謀長陳士渠根據總前委和粟裕的命令,親率華野特縱、華野7縱和華野13縱加入南集體作戰。當日晚,我發起總攻,至15日黃昏,黃維兵團全部被殲。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全殲國民黨12兵團4個軍1個快速縱隊,共計11萬4千余人,生俘敵兵團司令黃維在內的高級軍官36人。解放了戰略要地徐州,淮陰,淮安,靈壁等地。我即將贏得淮海戰役的徹底勝利。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淮海戰役總前委,右起:譚震林、陳毅、劉伯承、鄧小平、粟裕
十一
陳官莊位于河南省永城市東偏北18公里,是淮海戰役第三階段陳官莊決戰中心戰場,并由此聞名于世。
陳官莊烈士陵園,始建于1963年。烈士陵園紀念碑是敬愛的周總理題詞:‘’淮海英雄永垂千古。‘’烈士陵園紀念館座落在紀念碑后方,遲浩田同志題寫館名:‘’淮海戰役陳官莊地區殲滅戰紀念館。‘’烈士陵園,有2342名淮海英烈長眠這里。其中單身烈士651名,是全國最大的單身烈士墓群,年齡最小的烈士只有13歲。(我在《淮海魂》作了介紹。)他(她)們長眠在這里。靜靜地聽著共和國發出的聲音,聽著人民軍隊前進的步伐,關注著人民生活的改善和需求。您們永存在我們心中。
當我圍殲敵黃維兵團于雙堆集時,國民黨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奉蔣介石之命,率領邱清泉、李彌、孫元良三個兵團,三十萬之眾,由徐州南下,企圖先解救黃維兵團,再一起南撤。同時蔣介石電令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到蚌埠,指揮李延年、劉汝明兵團再次北進,接應杜聿明集團和配合黃維兵團的突圍。1948年11月30日,杜聿明集團沿徐(州)永(城)公路,各路縱隊,浩浩蕩蕩由北向南開進,采取東、北、西三面掩護,南面突擊,逐次躍進的戰法,向南攻擊前進。
粟裕指揮我華野部隊,針鋒相對從東、北、西三面攻擊,南面阻擊,對杜聿明集團發動猛攻,終于在1948年12月4日將杜聿明集團合圍在徐州西南65公里的陳官莊、青龍集、李石林地區。
黃維兵團被我殲滅后,李延年、劉汝明兵團撤回淮河以南。被我華野圍困在陳官莊的杜聿明集團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為配合平津戰役,從1948年12月16日至1949年1月5日,我華野對杜聿明集團圍而不打,展開了強大的政治攻勢。
杜聿明拒絕放下武器投降。1949年1月6日15時30分,華野按照總前委的命令,展開全面攻勢,至1月10日,激戰四天,全殲杜聿明集團26.2萬余人,杜聿明本人化妝逃跑至安徽淮北蕭縣青龍集鎮張老莊被我活捉。淮海戰役大獲全勝。
三仗皆告捷,淮海定乾坤。

十二
尋訪組還去了安徽的碭山,江蘇徐州,于10月13日返回南京。我對尋訪組發來的照片和美篇認真的拜讀,思緒隨著他(她)們的蹤跡而跳動。他(她)們回來了,尋訪活動結束了。可我思緒萬千,沒有停止。
我與尋訪組成員很有情緣。與有的人是發小,有的人是校友,有的人是戰友。還有的從父輩就是世交。組員梁渤海是我的校友學長,其父梁從學,老紅軍,淮海戰役時任江淮軍區副司令員,開國中將。組員張進滬,我倆同在南京軍區司令部工作,他在作戰部,我在動員部,我們是戰友。其父張秀龍,時任江淮軍區獨立旅旅長,開國少將。老人家又是我曾在一軍任過職的老領導。組長趙小寧,與我是校友,與我老伴嚴虹是發小。她的弟弟趙永平與我同在二師當兵。我調到南京軍區司令部動員部,趙永平后調到我曾任副團長的六團任團長。他在部隊表現突出,接過父輩的鋼槍,后晉升武警機動師參謀長,師長,湖南武警總隊司令員。網上傳他是落馬將軍連的一份子。我聞后斥之一鼻,無論從他的出身、經歷、家教、表現都不可能。現已退休。其父趙俊,時任華野6縱參謀長,開國少將。趙俊任南京軍區顧問,我大弟薛文浩曾任首長秘書。組員周廈海,與我校友。其父周志堅,時任華野第13縱司令員,開國中將。周志堅任軍區顧問,黨組織活動在動員部訓練處,我曾任該處副處長、黨小組組長。我大弟薛文浩也曾任過首長的秘書。組員楊曉東、錢寧寧夫婦是我戰友,我們都在南京軍區司令部工作。他在管理局,我在動員部。他的哥哥與我是初中同班同學。我們當時的家都住在軍區大院馬標。其父楊漢林,時任華野7縱組織部部長,開國少將。尋訪組成員喬春雷,現任江蘇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其父喬信明,時任華野后方總留守處處長。開國少將。她的妹夫劉晨華,曾任南京軍區檢察長,又是我的好友。他(她)們的父親,都是老紅軍、老八路、老新四軍,各個都有“過五關,斬六將”的出彩史。可父輩們卻很少提起,一般也不“痛說紅色家史”。現在父輩們都已駕鶴西去,他(她)們的革命史料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發顯得珍貴。
這次我就得到了我的發小、同學饒康寧的父親饒子建的珍貴信息。
饒子建,時任江淮軍區副司令員,開國中將。老首長有寫日記的習慣。老首長的日記,如實地記錄了敵黃百韜兵團前進到趙墩時,遭到時任江淮軍區副司令員饒子建親率34旅,旅長張秀龍率領的獨立旅堅決頑強的阻擊,與敵激戰兩晝夜,遲滯了敵黃百韜兵團的行動,為我華野主力圍殲黃百韜兵團贏得了時間,爭取了主動,創造了條件。
人民戰爭是法寶,地方部隊立新功。

饒子建(1909—2000),開國中將
十三
尋訪組的行動,引起我的追思。我懷念九死一生打江山的開國將軍們。元帥、大將、上將、中將都走完了。開國少將現在全國健在的僅有十六位了。他們是國寶。組長 趙小寧的爸爸趙俊叔叔,是我仰慕敬重的老首長,老領導,老前輩。老人家與我岳父嚴光同年出生,又是在南京軍區組建初期,基本上同時調入南京軍區任軍區副參謀長。趙俊叔叔從小參加紅四方面軍,他的父親是鄉蘇維埃委員,被國民黨反動派槍殺,母親被活埋。紅軍西路軍被打散后,他化妝沿途討飯,37天后找到部隊。他與我老岳父在文革前,同時離開南京軍區機關,他從軍區副參謀長調任江蘇省軍區司令員,我岳父從南京軍區后勤部長調任安徽省軍區司令員。文革時,都遭受不白之冤被打倒。同宋任窮、陳再道、秦基偉、李志民、左齊、張力雄、王必成、林維先、鮑先志、趙俊、陳茂輝、張秀龍、龍潛、嚴光、宋文、劉超、方曉等人被集中到北京海運倉北小樓辦學習班。被稱之“黑小樓”。老干部平反后,秦基偉說應是紅小樓。

啟用老干部,我老岳父再次出山,重被任命為南京軍區后勤部部長。趙俊叔叔當時有三個職務選擇:省軍區司令員;步校校長;軍區副參謀長。趙俊叔叔喜歡參謀這個職業。老人家當了一輩子參謀。他智勇兼備,羽扇綸巾,足智多謀。他長期分管作戰,對轄區內的地形地物非常熟悉。他性格開朗,多才多藝。我記得我任連長時,連隊被軍區評為“硬骨頭六連式的連隊”,全連榮立二等功。在軍區大禮堂頒獎典禮結束時,趙俊叔叔大聲的喊著我的小名,從主席臺上走下來與我握手。他那一口地道的安徽六安口音和舉動,引起其他首長的注意,趙俊叔叔就介紹我的情況,首長們都來與我握手,我像名星一樣被圍著,搞得我面紅耳赤,實在是不好意思。
還有一次在南京軍區西村靶場。南京軍區召開軍事訓練會議,要給1964年大比武的先進單位和個人恢復名譽,進一步掀起軍事訓練熱潮。我所在連隊三班,是五大軍區信陽賽區“五大技術比武團體第一名”。曾受到賀龍元帥、葉劍英元帥、羅瑞卿大將的接見。我一入伍,就在這個班當戰士,班長。軍區軍事訓練會議上,我班匯報表演軍事技術,聞名全軍的郭興福班匯報表演單兵戰術,當時的179師匯報表演對外軍外賓匯報表演時的課目。
我時任連長帶隊負責。我們匯報表演兩個課目:一是一兵多能,每名戰士打三種步兵武器,即半自動步槍,沖鋒槍,班用機槍。一百米,臥姿,半自動步槍10發速射。沖鋒槍,班用機槍都是30發,一百米連發點射。二是45米地環靶,全副武裝,持槍木柄教練手榴彈投準。我們所匯報表演的這兩個課目都是超軍訓大綱全軍部隊又沒有訓練過的還是我連自主改革創新的課目。
按照會議安排, 我們第一個匯報表演,首先是射擊。解說員在廣播里介紹我班時,隨著我的一聲令下,射擊開始,槍響靶落。射擊結束時,全班戰士列隊,手持靶子面向主席臺,每個戰士將自己打的靶子命中的發數環數全部標出來展示。‘’優秀,優秀,全班優秀‘’。廣播里介紹剛結束,觀禮臺上掌聲響起。我又聽到我很熟悉的趙俊叔叔的聲音,他坐在主席臺上指著我,給坐在他兩邊的首長說著什么。我們接著匯報表演手榴彈投準。我們就在主席臺的下方匯報表演,我面對主席臺立正,指揮班里戰士逐一出列匯報表演。我們匯報表演的課目引起首長和代表的興趣,叫好聲掌聲不斷。我們匯報表演一結束,我就被叫到主席臺上,首長們問這問那。我知道又是趙俊叔叔在關心我鼓勵我。趙俊叔叔時任軍區常務副參謀長。他當軍區副參謀長幾十年,下了個常務副參謀長的命令。全軍當時各大軍區都沒有這個位置。只有趙俊叔叔是常務副參謀長。可又不是職務又沒任何待遇。
趙俊叔叔和我岳父同時任軍區顧問。他倆又是牌友。在軍區首長打牌,他倆經常配對子,被秘書們稱為“常勝將軍”無對手。趙俊叔叔在當時顧問組里屬身體好的,被稱為顧問里的主力軍。不幸身患絕癥,1994年病逝于上海。趙俊叔叔走的時候,我岳父接連幾天悶悶不語。我知道老人家的心情,他的好戰友好伙伴走了,他又不能為他送別。幾十年的友情一言難盡。我作為晚輩,難以提會到老一輩的感情。但我深知趙俊叔叔關心我,老人家希望我在部隊里好好干能擔重任。
趙俊叔叔安息吧,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相關閱讀】
《薛文滔:淮海魂》(可點擊左下角”原文鏈接“),昆侖策網:
http://www.jqdstudio.net/llyj/fl11111111111/2018-11-28/129525.html

【作者:薛文濤 安徽省滁州軍分區原司令員】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