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中旬的一天,我走出設在北京大學校園內的燕京大學校友會辦公室,低頭看到手機上出現一篇推文題目《最強間諜墓碑驚現北京》,已有大量讀者,就隨手打開看了起來。
文中說的是作者在北京香山玉皇頂看到了世界情報史上的“超級謎人”金無怠的墓碑,碑上的銘文清晰可見,系金氏之女美石和兒子巨石、鹿石所立。這個署名確切。
金無怠,不正是我父親錢辛波在燕京大學新聞系的同學嗎?在我父親的相冊里,其中有一張照片就有金無怠夫婦身在其中。金的墓地不是在美國舊金山的奧塔瑪哈墓園嗎?后來著名的“蘋果之父”喬布斯也安眠同一墓場。金的墓碑怎么會出現在北京?
圖 | 金無怠
名噪一時的情報奇才
我曾聽父親說起過金無怠的名字,那是1990年,父親負責編輯燕京大學41學號同學入學50周年紀念文集,所有文稿我都幫著看了一遍。父親對我說:“其實還有一些40學號同學也和我們在一起上課,比如說金無怠,他就是40學號的,入學比我早一年,到成都復校上課卻比我晚一年,我和他交往不多。不過,那時候的金無怠是很積極的,思想傾向進步。”父親對金無怠的評價,我記得很清楚。
圖 | 前排左起:沈明霞、徐元約、程佳因,金無怠夫人周謹予的臉部只拍了半邊。后排左起:蘇傳緒、王恭立、金無怠。這張照片約拍攝于1982年前后,照片中人物除周謹予外均為燕京大學校友
當時我對金無怠一無所知,沒有深問下去,錯過了對這個歷史人物的了解。后來才知道,金無怠是中外情報史上一位罕見人物。
根據金的夫人周謹予回憶錄《我的丈夫金無怠之死》(1998年臺灣東皇文化事業出版公司出版,以下略為“周著”)記載,1985年11月27日下午,美國聯邦檢察院提出對金無怠的起訴。起訴書指控金無怠從1952年起,至1985年的30多年間,向中國大陸方面提供情報、保持接觸,涉及國家安全,因此不能保釋,要立即轉入監獄。1986年2月,法院陪審團裁定,對金無怠所有17項指控罪名成立,其中包括6項間諜罪,定于3月4日判刑。
此前,金無怠希望妻子向中方通報,希望能和被關押的美方情報人員交換,以獲得回到中國的自由。但是這條路不通。
金無怠在宣判之前的1986年2月21日,也就是被捕后3個月,在美國弗吉尼亞監獄中,用一個裝垃圾的塑料袋套頭延及脖頸,再用一根鞋帶扎緊,采用窒息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時年63歲。
他做得非常決絕,本來在呼吸困難難忍之際,只要手指捅破塑料袋就能獲得氧氣,但是他沒有。抓住早餐后僅有的將近1小時無人監控時間(那時還沒有普及攝像探頭),他走向生命的終結,將所有能帶走的信息都帶走了。
他的死亡原因通過法醫解剖得到證實。他的兒子是醫生,是解剖見證者,承認解剖結果。
12年后,金的夫人出版了她的回憶錄。她在書中說,成婚23年,對金無怠從事情報活動,妻子毫無知曉。這也使她沒有受到金案株連。她向讀者提供的只能是兩個方面:她所了解的金無怠,還有金無怠在被拘押期間寫給她的書信。
圖 | 金無怠同學錢辛波(作者父親),1941年10月攝于燕京大學
簡而述之,金無怠(Larry WuTai Chin)肯定列名世界情報史上最著名的潛伏者之一,潛伏時間長達37年之久,而且進入了美國中央情報局系統。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由于安全部官員俞某叛變,將有人潛伏于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消息透露給美方,使得金無怠被捕。在證據面前, 金無怠知道無法掩蓋,最后承認為中方提供了情報。于是引出轟動新聞。
金無怠自述中的燕京求學生涯
金無怠是1940年考入燕京大學的新聞系學生,可由燕大檔案證實:
在燕京大學的入學登記冊上,金無怠還有如下信息:他于1940年注冊于燕京大學法學院(新聞系設在該學院),籍貫填寫為“廣東南海”,入住一樓宿舍。
圖 | 1940年燕京大學的入學登記表:第5行寫明金無怠學號為: 40353,考入新聞系,入住“一食堂”
同時查到了他的小弟弟金無驕的入學登記,他于1948年考入燕京大學經濟系。畢業后到中國銀行工作。
周謹予回憶錄中附有她撰寫的《金無怠小傳》,其中說金無怠告訴她,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后裔,祖上作為清軍一員入關。清朝康熙年間,他的祖上從北京奉命到廣東鎮守邊關,落戶廣東南海,因此這個人家也稱祖籍為廣東南海。
金無怠的父親金孟仁曾留學法國,回國以后擔任由法國人創辦的平漢鐵路局處長。他有兩位妻子,原配姓陳,生長子金無病。側室妻子姓楊,生下長女孔章,下面是3個兒子,金無忌、金無怠,最小的兒子名叫金無驕。
金無怠,英文名納瑞·無怠金(Larry Wu-tai Chin),1922年8月17日出生于北京。當時只有長子金無病隨父親住在城內霞公府(今王府井附近),其余子女4人都住在西郊的香山別墅,在西山碧云寺上小學,此后均到城里上中學。
金無怠就讀于北京東城的大同中學,畢業后第一次考燕京大學,沒有考上,考入了輔仁大學就讀一年。第二年(1940年)考入燕京大學新聞系。
金無怠對燕京大學有深厚情感,他在1985年12月圣誕節當天給妻子的信中說:“無論多么艱苦(指金無怠就讀成都燕大時依靠貸學金,并兼做家教),燕大給了我一生受用不盡的知識和教育。沒有燕大的賜予,我是一事無成的。”“學校遷四川后,(我)只身赴四川成都繼續學習,但兩年后輟學。抗戰勝利后,再回到北平燕京大學完成學業。”(周著第451頁)
如果周著引述金無怠的敘述真實,他應該是1947年的燕大畢業生。但是查閱北京大學檔案館保存的燕京大學畢業生名錄,在1945年至1948年的4年間,沒有發現金無怠的名字。我的父親錢辛波1945年從燕京大學新聞系畢業,當年該系畢業生14人,其中沒有金無怠;1946年新聞系畢業生13人中也沒有。1947年新聞系畢業15人中,肯定沒有金無怠;1948年新聞系畢業12人,亦無金無怠的名字。周著中關于金無怠的大學畢業時間記載存疑。
周謹予寫道:“他在成都讀完兩年大學課程時,英國軍事代表團招聘翻譯人員,投考被錄取,派到廣東。一年后抗戰勝利,考取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所屬的福建廣播電臺任國語播音員。1947年,他在上海考進聯合國救濟總署,1948年考進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1949年隨美國總領事館轉往香港。1951年,他被派到韓國擔任戰俘營翻譯官一年,1952年由韓國返香港,路經日本東京,考取在沖繩島屬于美國國務院的外國廣播情報服務局,英文簡稱為FBIS,開始在沖繩島分局服務。”此后,金無怠到美國,進入中央情報局系統工作直到退休。
周謹予在書中描述了金無怠在燕京大學的生活:“讀大學時,為了把握學習時間,他課外活動全不參加,包括交女友,他認為對他來說這些都太奢侈了,他只能專心學業,他能唱男低音,又能唱男高音,于是團契約請他參加,在歌唱方面又表現了他的特長,滿腦子只想好好把握時間,在難得的有名學府完成學業。”(周著第452-453頁)
圖 | 周謹予回憶錄《我的丈夫金無怠之死》封面
為說明這一點,周著引用了金無怠從監禁中寄出的家書,其中說:“那時,除了努力念書和兼些工作糊口外,我幾乎什么活動都不參加,我也不喜歡和同學交往,連同學們約我去參加學校里的團契活動,我也不樂意,想的只是畢業以后能做什么?什么時候能回北京去。”(周著第133頁)
周謹予寫道,1943年金無怠到成都燕大繼續學習,這時金父已經去世,家境大不如前。他“只身隨校入川”。準確地說,金無怠告別母親,只身一人作為學生入川。置身囹圄的他寫信對夫人說,當時他“身無分文,一邊念書一邊做點家教,靠學校的貸金,日子可真不好過,可是我忘不了母親唯一的囑咐,無論如何要讀書”。
因為記得父親對我說起的金無怠情況,又知道燕大在成都復校是通過各種途徑來到大后方的燕大教師合作努力的結果,沒有組織在北方的學生集體南遷,因此金無怠只身一人從北平來到大后方成都可以采信。
周謹予回憶錄中用一句話概括金無怠在成都燕大的表現:“金無怠在大學期間并不是一個活躍人物,因其身材瘦高,同學還為他取了個綽號叫“掛拉扁兒”(北京方言,即螳螂)。”
如今金無怠早已作古,他的歷史全貌將隨著時間潮水慢慢退去而逐漸顯現,當然這需要更長的時間。我無意亦無力全面考察金無怠先生的歷史全貌,但既然校友前輩委托我編輯的文稿中含有保留燕京大學(包括人物)史料的責任,我有義務做一些努力,為燕大期間的金無怠留下一些歷史記錄。或許將來會有人考察到這些雪泥鴻爪,雖然只言片語,畢竟是全豹一斑。
至于周女士回憶錄中對丈夫金無怠燕大生活的描述,應該理解為都是轉述之語,出現偏差不足為奇。重要的是,燕大同學對金無怠的直接印象是什么樣子的?
圖 | 認識金無怠,20世紀40年代從燕京大學畢業時的祝壽嵩
燕大同學眼中的金無怠
我在此記錄金無怠的幾位同學對他的回憶。一位是我的父親錢辛波(燕大求學時名錢家瑞),還有3位是祝壽嵩、張澍智、蔡公期,上述4人都認識金無怠,后3位健在,思維清晰,他們的回憶至關重要。
4月里,我委托在上海的朋友管志華(退休時是《人民日報》編輯)向96歲的燕京大學校友祝壽嵩教授詢問(祝先生的生日1922.2.8)。身居上海的祝教授當年在成都燕大醫預系讀書,他的回答簡短:“認識金無怠,可惜彼此之間并不熟悉,說不上較多的。”談起原因,認為有兩點,一是沒有同宿舍,二來醫預系課業重,同學間的交往活動相對少一些。
另一位是我父親的同年同學張澍智阿姨,她的聽力極好,語言清晰,在電話里對我說,作為北京同鄉,她認識金無怠,而且是在成都熟悉起來的。在她的印象里,金無怠看上去“很土”,從來沒有見過他穿西裝,幾乎都是長袍大褂打扮,幾乎從來沒有見過他穿皮鞋,穿的都是布鞋。在同學看來,樣子有點兒寒酸。但是接觸以后就發現,這個人有非凡的記憶力,功課相當棒。樣子雖然土,但是英文極好。而且,這個人傾向進步,“非常愛國”。
圖 | 比較熟悉金無怠的張澍智在燕京大學求學期間的照片
周氏回憶錄中提到金無怠在成都燕大期間專心學習,不交女友。張澍智前輩告訴我:不對,他追求過一位女生的,而且是我的女友。但是沒有談成。也就不去說吧。(2018年5月19日訪問張澍智的記錄)
有張澍智前輩這個回憶,金無怠的燕大形象活躍起來了。
到蔡公期前輩那里,對金無怠的回憶就多了。他們同一學號,都是北京人,而且在燕京大學中同一個“甘霖”團契,蔡公期本人就是成都燕大時期甘霖團契的負責人。
蔡公期回憶說,我知道金無怠是1922年生人,1940年考入燕京大學,但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燕京大學被日軍封閉后,他沒有馬上到大后方復校(1942年10月1日開學)的燕大來上學,而是1943年上半年天氣暖和時來到成都燕大的。
蔡公期說,這年金無怠到成都恢復燕大學籍繼續讀書,和他同時期來到燕大的有位同學名叫陳麟章。這位陳麟章是我在北平育英學校的初中同學,一起同班3年。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后他就去了南方,具體做什么我不清楚。沒有想到1943年我們在成都燕大又成為同學。陳麟章在成都燕大和金無怠同住一個宿舍,兩人關系很好,我經常看到他們兩人在一起。如果在此前后金無怠的經歷發生什么重大變化的話,有可能和陳麟章相關。
后來,蔡公期成為中共地下黨員,他回憶:現在我不能確切回憶起陳麟章什么時候離開了燕大。然而新中國成立之初,饒漱石在上海是華東軍政委員會主席,陳麟章是他最為倚重的政治秘書。擔任這個職務的應該是老資歷中共黨員。從這一點判斷,進入成都燕大的時候,陳麟章早已是中共地下黨員。因為此時中共在燕大沒有建立地下黨組織,地下黨員都是單線聯系的,所以我對陳的政治活動了解不多。
金無怠來到成都燕大后立即恢復了在“甘霖”團契的活動,因為他于1940年在北平考入燕大后就是“甘霖團契”成員,活動相當積極。陳麟章則是新考進燕大的,他也參加了我們的“甘霖團契”。
成都“甘霖”團契原先由1938年入學的賈莼負責,賈畢業后有一位女同學短暫主持,1943年以后,就主要由我來主持團契活動了。我就在這時熟悉了金無怠。
金無怠有一副好嗓子,他的家庭有宗教影響,可能與他的父親曾留學法國有關。金無怠在團契活動時對唱圣歌很熟悉,唱得很好。我們這個團契幾乎每周活動一次,唱歌幾乎是必有的。每次活動開始,我們都要唱圣歌,大意總是天下兄弟一家這樣的意思。后來就慢慢唱起了抗日根據地傳來的革命歌曲,金無怠都是和我們一起唱的。
金無怠的功課相當好,英語嫻熟。他的中文也相當好,喜歡寫作,他在成都燕大讀的是新聞系。他的書法有一定功底,字寫得很清楚。“甘霖”團契有一項活動是成員寫一些思想感受、讀書筆記,相互之間傳閱,金無怠就寫過這樣的文字。后來他離開了燕京大學,還寫信來向團契成員講述近況,他的來信在我們團契成員中傳閱。
但是,金無怠在成都燕京大學時間并不長,到1944年就離開了。
大概在此之后,陳麟章也離開了成都燕大。這時,他已經和1943年考入燕大化學系的女生劉敦茀戀愛上了,后來兩人成婚。劉敦茀后來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研究制藥的醫學科學家,長期在成都工作,現仍健在。(2018年3月25日蔡公期口述記錄)
從這些口述材料中已經可以看到,金無怠外表看去沒有什么特點,然而思想傾向進步,功課好,英文相當好,中文寫作能力很強。如果沿著這樣的思想軌跡延續,那么他后來的人生道路走成這個樣子,或許可以想象。
“文革”結束后,在中國最早播出的電視連續劇《敵營十八年》,講述一位潛伏者的故事。而金無怠“潛伏”的時間,遠遠超越了18年。
金無怠面對指控時聲稱,他的情報工作,促進了中美兩國領導人相互了解,對兩國建立正式外交關系是有貢獻的。
再說香山果園中金無怠墓碑
話題再回到金無怠的墓碑上來。他辭世后很快安葬在美國東海岸加州奧塔瑪哈墓園,對此他的夫人周謹予完整記述, 她每年都到這里祭奠。
圖 | 金無怠在美國加州的墓地。墓碑上的銘文寫法是中西合璧的
然而,網絡上的北京香山金無怠墓地照片是令人信服的,而且把范圍確定在香山玉皇頂一帶。難點是我不熟悉那里。友人傅勝利先生幫了一個大忙,他就住在距離香山不遠的地方。今年3月下旬的一天,他上山經歷一番周折,找到了,發給我準確的定位。
4月清明過去,我和妻子秦小麗乘坐軌道交通來到香山,步行上山。按照定位,它恰在香山碧云寺和臥佛寺之間,有小汽車可以雙向行駛的道路可達。但是問遍當地居民,都說不知道金氏墓碑。玉皇頂他們是知道的,說從下車之處走上去,大約有2公里路程。
由于上坡,岔路口還要詢問,這段路我們走了30分鐘。玉皇頂停車場就到了。
圖 | 北京香山玉皇頂停車場,這是可以找到金無怠墓碑的一個重要標志
走進這座大門是找到金碑的關鍵。因為這是一個采摘果園的入口處。我們到達時離采摘季節尚早,門口顯得冷清。看門人允許我們進去。問他金碑何在,他搖手不知。
進得園內,是修剪整齊的果樹,主要是櫻桃,枝繁葉盛,必產佳果。
那么金碑在哪里呢?園子里只有幾位正在拉防鳥網的工人,他們是臨事才來干活的。因為友人已經先一步來此親眼看到,我充滿信心。
此時似有神助,我憑著感覺走去,該直走就直走,該拐彎就拐彎,在某處不由自主地拐入果林,徑直前行,竟直直地來到金無怠先生墓碑前。
墓碑高1.1米左右,寬約50厘米,厚約20厘米。碑上的主體文字刻著:先父金無怠之墓。右上首刻有碑主生卒年:1922-1986。碑左下方刻著3位立碑人的名字,分別是:女,美石;子,巨石、鹿石。對照周謹予回憶錄,這3個名字都是準確的。
圖 | 香山金無怠墓碑,右側后是金無怠父母的墓碑
我們是清明節后一周來到這里的,墓碑下有7束鮮花還是鮮亮的,應該是清明節期間獻到這里的。
在金無怠墓碑右側3米左右,還有一石碑形制稍稍小一些,是金無怠父母3人的墓碑。兩碑相比,父母之碑的碑臺較矮,幾乎與地表齊平。
圖 | 金無怠的父母墓碑
石碑中心位置刻著:顯考金孟仁之墓。他名字的右側刻:妣楊杜若;左側有第二任妻子的名字:妣劉春卿。這3個名字,都是準確的。
觀察石碑,應該是同時豎立在這里的。
怎么會將墓碑豎立在這里呢?以尋常做法,墓碑應該安放在墓園里,而此處為一果園,立碑處恰在香山碧云寺和臥佛寺之間。如此不同尋常,此中必有故事。問園中果農和園門守門人,皆曰不知。
我和妻子,在碑前向父親的老同學三鞠躬敬禮。
下山之后,我把尋覓所見告訴了蔡公期前輩。他顯得很激動,當即說,我要去看看這墓碑,看看我的老同學。
蔡公期老校友看望老同學墓碑
2018年4月30日上午,正是今年五一假日期間,96歲的蔡公期前輩和夫人劉亞南一家5口人,外孫女婿駕車從城里出發,因游人如織、道路非常擁堵,驅車將及4小時來到香山玉皇頂,又花了半個多小時,終于找到了金無怠墓碑。
盡管非常疲勞,但是來到了金無怠墓碑前的時候,蔡公期前輩十分激動,仿佛忘記了一切,只是極力去回想他和金無怠同學時的情景,他沒有想到當年在成都一別,竟成永訣。
蔡公期前輩在金無怠校友墓碑前獻上了帶來的鮮花,和妻子帶領兒孫輩向墓碑三鞠躬。
圖 | 2018年4月30日,蔡公期、劉亞南夫婦在金無怠墓碑前
面對墓碑,蔡公期前輩說了這樣一段話:“老同學,我看你來了!你在特定的環境中,通過自己艱苦卓絕的努力,以獨特的方式,為祖國的繁榮發展、為中美兩國首腦間的互相了解奉獻了自己一生。你是一個獨特的燕大學人,是我們燕京大學獨特的代表,我作為你的老同學將長久地懷念你。對你的一生,后人將逐漸地加深了解。”
這天看望老同學金無怠墓碑,把蔡公期前輩累著了,車行道中擁堵既久,入果園要走林間高低小徑,回來以后他休養了相當一段日子才緩過來。此乃燕京同學情誼,事非經過難及情感深處。
看來金無怠墓碑坐落在香山事出有因。他在1986年2月20日給夫人周謹予的最后一封信中寫道,青少年時,他曾在香山某處居所看到一副對聯:“山中不知歲月,世上哪有神仙?”
莫非就是應了這句話,香山之中才有了金無怠墓碑?此處并非公眾墓園,至于園中有一小小的基督教徒墓地,另有故事,為了不分叉主題不述及。而金碑可以坐落在此,必有前因后果,或需長長文字才能講述。
對于任何歷史人物,后人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逐漸了解他們。像金無怠這樣經歷奇特之人,要了解他則需要更多的時間。金無怠本人已經想到了這一點,在給夫人的信中說,他的經歷“可演電視連續劇,也可以(是)像《飄》一樣大場面的大型電影”。
然而他的夫人卻寫道:“無怠的一生將永不會為人所知曉,他留在人間的,只是支離破碎的片段,像一本殘缺不全的書,一首字跡為淚水浸濕而模糊不清的詩。”
倒是本文作者確信,既然在歷史舞臺上演出過這樣起伏跌宕的劇情,必有歷史留痕。要拂去風塵,將歷史印痕清晰地顯現出來,需要后人努力,還要仰仗時光的淘洗。
2018年5月于北京
原標題為“燕京人中‘超級謎團’金無怠”載于2019年《世紀》雜志第1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