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根據毛主席的號令,中國啟動第一艘核潛艇工程項目,代號“09工程”。“09工程”的主要技術負責人是彭士祿和黃旭華,先后任第一代核潛艇的總設計師。第一艘核潛艇“長征一號”于1971年8月22日成功試航。黃旭華隱姓埋名30年從事核潛艇事業(yè),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彭士祿被譽為“中國核動力之父”。
關鍵詞:核潛艇 黃旭華 彭士祿 趙仁愷 黃緯祿 09工程 長征一號
黃旭華,核潛艇研究設計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先后任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核潛艇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副所長、所長,以及第一代核潛艇的副總設計師、總設計師。
黃旭華長期從事核潛艇研制工作,開拓了中國核潛艇的研制領域,是中國第一代核動力潛艇研制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與彭士祿共同主持完成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和導彈核潛艇的研制,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
黃旭華先后獲得1985年和1996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2019年9月17日,獲得“共和國勛章”;2020年1月10日,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黃旭華的父親是黃義林,母親是曾慎其。
黃旭華的夫人李世英是他的同事。
從交通大學的學霸到核潛艇研究所的所長
黃旭華原籍廣東省揭陽市,1924年2月24日(一說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廣東省汕尾市紅海灣區(qū)田墘鎮(zhèn),初名黃紹強。
1938年,黃紹強到廣東揭西山區(qū)的聿懷中學求學。1941年8月,黃紹強進入廣西桂林中學學習,并改名“黃旭華”,意為“旭日榮華”。
1944年,黃旭華到了重慶,進入政府為流亡學生開辦的大學特設先修班;后被保送到中央大學,接著又以第一名成績考上國立交通大學(今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的前身)。
1949年,黃旭華畢業(yè)于交通大學造船系,成為中共黨員,到上海招商局工作。
1954年,黃旭華被調到上海船舶工業(yè)管理局,參加蘇聯援助中國的幾型艦船的仿制工作。
1958年,核潛艇項目啟動,黃旭華被調到北京,在海軍司令部任核潛艇研究室副總工程師。
1961年11月,黃旭華被任命為國防部第七研究院(今中國艦船研究院)〇九研究室副總工程師。
1965年,第二機械工業(yè)部(二機部)七一九研究所(核潛艇研究所)組建,黃旭華任副總工程師,后任副所長、所長。七一九研究所后來劃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1994年,黃旭華當選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從毛主席的號令到核潛艇“長征一號”
核潛艇誕生于1954年。1954年1月21日,美國建造的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下水;9月30日,“鸚鵡螺”號完工服役。隨后,蘇聯、法國、英國也相繼有了核潛艇。
新中國遭受到核威脅、核訛詐后,毛澤東主席說:中國人要自己搞核潛艇。
1958年8月,中共中央下發(fā)了《關于發(fā)展海軍潛艇新技術問題》的文件。為保守機密,核潛艇工程取代號為“09工程”。據此,各研究機構均冠以“09”稱之。
1959年10月,蘇共中央總書記赫魯曉夫率團訪華。毛澤東主席在與其會見交談中,提出希望蘇聯幫助中國研制核潛艇。赫魯曉夫傲慢地說:“核潛艇技術復雜,價格昂貴,你們搞不了!蘇維埃國家的海軍擁有這種戰(zhàn)略武器,同樣可以保衛(wèi)你們的國土。”他并且接著宣布:準備撤回援華專家。毛主席冷靜地回答了赫魯曉夫:“撤不撤專家是你們的事。核潛艇研制,我們自己試試”。時過不久,一句氣壯山河的名言迅速在有關軍事科技機構傳開。毛主席在與周恩來、聶榮臻、羅瑞卿等人談到尖端武器研制時,斬釘截鐵地說:“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注:1963年,毛主席在《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中說:“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里,毛主席的話是最高指示,是動員令。承擔核潛艇研制任務的專家、技術人員,懷著滿腔熱情投入了科技攻堅克難的戰(zhàn)斗。
時任海軍核潛艇研究室副總工程師的黃旭華說:“毛主席的‘核潛艇誓言’堅定了我一輩子的人生走向。”
核潛艇到底是什么樣子,參研人員,包括09工程領導人彭士祿、黃旭華、趙仁愷、黃緯祿,誰也沒見過。核潛艇啟動時是“三無”:無圖紙資料,無專家權威,無外來援助。研制核潛艇完全是自己探索著干,“無中生有”。若干年后,黃旭華回憶說:“當時沒有計算機,大量的數據都是用計算尺甚至算盤計算的;技術資料更是少得可憐。單位的領導就發(fā)動大家按各自專業(yè)搜尋國外報道的蛛絲馬跡,哪怕是得到一張有參考價值的照片都如獲至寶,反復琢磨研究。”
在核潛艇副總設計師,兩院院士趙仁愷的回憶錄中,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的情景。他說:“為完成任務,為全國人民爭氣,我們日日夜夜努力學習工作。每晚辦公室都是燈火通明,我們一般都是晚上十一點以后才回宿舍休息,而第二天早上七點又都出現在辦公室里。我們遵守紀律,嚴格保密,集體戰(zhàn)斗。搞調研,啃書本,做方案。……,高速高效的集體學習,集體成長,集體完成任務。那種奮發(fā)圖強、廢寢忘食、出成果、出人才、戰(zhàn)斗成長的日日夜夜,至今我們仍難以忘懷。”
由于國家經濟困難,1962年7月20日,國防科委向黨中央呈送關于核潛艇的報告,建議暫停核潛艇工程項目。中共中央于1963年3月19日做出了最后決策,同意國防科委的報告。
在中國的經濟建設蓬勃發(fā)展的形勢下,1965年3月,核潛艇工程項目(09工程)重新啟動。
彭士祿任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主持核動力裝置的論證、設計、試驗以及運行的全過程。
1966年初,彭士祿、黃旭華和一批技術人員進駐遼寧的荒島葫蘆島,從事第一艘核潛艇的設計和建造。
1966年6月,文革運動開始。文革期間,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林彪很重視“09工程”。中央政治局委員、海軍第一政委李作鵬任“09工程”領導小組組長。因此,核潛艇工程項目繼續(xù)順利進行,沒有受到文革運動干擾。
在核潛艇工程項目進展的關鍵時刻,1968年7月18日,毛主席批示同意項目領導機構的報告;后來,通稱《7.18批示》。
《7.18批示》發(fā)出后,參加陸上模式核反應堆基地(“909”工地)施工的8000多名解放軍官兵、工人和技術人員受到極大鼓舞。他們懷著為現代化國防作貢獻的光榮感和責任感,在“賽革命、賽團結、賽進步”的口號下,戰(zhàn)勝了山高、悶熱、多雨等重重困難,不分晝夜地忘我勞動,施工進度大大加快。至1969 年底,“909”工地主體工程基本完工。
模式堆啟動試驗開始后,周恩來總理于1970年7月15日、16日連續(xù)兩天主持召開中央專委會,詳細聽取“909”基地領導和施工專家關于現場準備情況的匯報。匯報結束,周恩來強調了16個字:“充分準備,一絲不茍,萬無一失,一次成功。”以后多年里,這16個字成為核潛艇建造、試驗中的警語。
1970年8月28日,反應堆達到了設計額定功率,核動力裝置成功了。
1970年12月26日,毛澤東77歲誕辰日,中國第一艘魚雷攻擊性核潛艇下水。這艘核潛艇是黃旭華主持設計的。
1971年8月22日,我國第一艘核潛艇首次以核動力駛向試驗海區(qū),成功地進行了航行試驗。這樣,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1974年8月1日(建軍節(jié)),中共中央軍委發(fā)布命令,將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命名為“長征一號”,正式編入海軍戰(zhàn)斗序列。8月1日上午,核潛艇交艇命名大會在東北某造船廠舉行。國防科委副主任錢學森、國防工辦副主任鄒家華(后來成為中央政治局委員)等領導人參加了大會。海軍司令員蕭勁光宣讀中央軍委命令,并給“長征一號”核潛艇授予軍旗。
從第一代核潛艇第一任到最后一任總設計師
中國第一代核潛艇有四位總設計師和副總設計師:彭士祿、趙仁愷、黃緯祿、黃旭華。他們分別負責不同的工作。因此,四位科學家可以稱為“中國核潛艇之父”群體。
【注:2020年12月5日,“天下潮商傳媒”轉載的中國青年網文章《中國第一代核潛艇有四位總設計師》說,“中國第一代核潛艇有四位總設計師,分別是趙仁愷、彭士祿、黃緯祿、黃旭華。他們分別負責不同的工作,所以四位科學家都可以稱為核潛艇之父。”但是,關于黃緯祿和趙仁愷的“百度百科”詞條中,都說黃緯祿和趙仁愷是核潛艇副總設計師。本文采用“百度百科”詞條的說法。】
為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研制發(fā)展做出最大貢獻的是彭士祿和黃旭華,其次是趙仁愷和黃緯祿。
上面的合影,從左至右:趙仁愷,彭士祿,黃緯祿,黃旭華。
(一)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彭士祿
彭士祿(1925年11月18日—2021年3月22日),革命家彭湃烈士之子,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人;中國工程院首批(1994年)院士,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中國潛艇核動力之父”。他是中共十二屆候補中央委員,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
彭士祿是中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1956年至1958年,彭士祿先后在蘇聯莫斯科化工機械學院、莫斯科動力學院學習。他1958年回中國后一直從事核潛艇和核工業(yè)的開拓、發(fā)展。1962年起,彭士祿主持了潛艇核動力裝置和主要設備的論證、設計、試驗和運行全過程的前期開發(fā),以及核動力裝置的施工設計,并解決了幾個關鍵技術問題。1965年3月核潛艇工程項目重新啟動時,彭士祿任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第一任總設計師。他自稱是“中國核動力事業(yè)的拓荒牛”。
1985年,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研究設計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彭士祿作為第一主要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證書。
彭士祿曾先后被任命為中國造船工業(yè)部副部長兼總工程師,中國水電部副部長兼總工程師,中國廣東大亞灣核電站總指揮,中國核工業(yè)部總工程師兼科技委第二主任,中國秦山二期核電站聯營公司首任董事長。因此,彭士祿還是“中國核電站之父”。
2021年5月26日,中宣部決定,追授彭士祿院士“時代楷模”稱號。
(二)核潛艇副總設計師黃緯祿
黃緯祿(1916年12月18日-2011年11月23日),安徽蕪湖市人;中國著名火箭與導彈控制技術專家和航天事業(yè)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首枚潛地導彈總設計師,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副總設計師,中國陸上發(fā)射井液體戰(zhàn)略導彈副總工程師,水下核潛艇固體潛地戰(zhàn)略導彈總設計師,陸上機動車固體戰(zhàn)略導彈總設計師,地空導彈武器系統(tǒng)總設計師。黃緯祿被譽為“巨浪之父”、“東風-21之父”。
黃緯祿于1940年畢業(yè)于中央大學電機系,1947年獲英國倫敦大學帝國學院碩士學位。他1960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黃緯祿長期從事導彈武器系統(tǒng)研制工作,成功地領導了中國第一代固體潛地戰(zhàn)略導彈的研制,以及陸基機動固體戰(zhàn)略導彈武器系統(tǒng)的研制。這兩個型號導彈的研制成功,填補了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空白。
(三)核潛艇副總設計師趙仁凱
趙仁愷(1923年2月16日~2010年7月29日),江蘇省南京市人;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副總設計師,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和特等獎。作為技術負責人之一,趙仁凱參加和主持完成中國第一座軍用钚生產反應堆的研究設計和試驗,參加和主持中國潛艇核反應堆的研究設計及試驗運行。
趙仁愷于1946年畢業(yè)于中央大學機械系并參加工作;1956年至2010年期間從事核動力的研究和設計工作,歷任中國核工業(yè)部原子能研究院某研究室副主任,中國核工業(yè)總公司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中國核工業(yè)集團公司科技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防科工委核潛艇核動力裝置總設計師,中國國家核安全局專家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國家863計劃能源技術領域專家委員會首席科學家。他于1991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趙仁愷是國際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科學與工程技術研究設計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推動中國核電發(fā)展的先行者,為中國核潛艇研制和實現海軍裝備現代化建設作出了杰出貢獻。
(四)核潛艇第二任總設計師黃旭華
黃旭華從1958年到海軍司令部任核潛艇研究室副總工程師起,至今60多年,為中國的核潛艇事業(yè)殫精竭力,解決了核潛艇的多個關鍵技術問題,與“09工程”項目的科技人員和干部、職工一起,同甘共苦,為中國核潛艇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杰出貢獻。
1983年,黃旭華接替彭士祿,被任命為第一代核潛艇的總設計師。
黃旭華與彭士祿共同主持完成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和導彈核潛艇的研制,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
1988年初,核潛艇按設計極限在南海作深潛試驗。黃旭華親自下潛水下300米,指揮試驗人員記錄各項有關數據。黃旭華是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
1988年9月,某核潛艇潛入大海,執(zhí)行水下發(fā)射運載火箭試驗任務。火箭準確落在太平洋預定海域,試驗獲得圓滿成功。因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第二次核報復力量的國家。
1988年10月,黃旭華把接力棒傳給了第二代核潛艇研制人員。此后,他致力于為核潛艇的研制獻計獻策,促進國家的科技發(fā)展與人才培養(yǎng)。
從全國科學大會獎到榮獲共和國勛章
黃旭華為中國核潛艇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的貢獻獲得了黨和國家的高度贊揚與多次表彰。
1978年,黃旭華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1982年,黃旭華獲國防科技工業(yè)委員會二等獎。
1985年,黃旭華參與完成的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研制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1986年,黃旭華被授予船舶工業(yè)總公司“勞動模范”稱號。
1989年,黃旭華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1996年,黃旭華參與研制完成導彈核潛艇,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2013年,黃旭華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
2017年10月25日,黃旭華榮獲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獎“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2017年11月9日,黃旭華獲得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敬業(yè)奉獻獎。
2018年3月20日,黃旭華獲得“世界因你而美麗——2017-2018影響世界華人盛典”終身成就獎。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黃旭華“共和國勛章”。
2020年1月10日,黃旭華獲得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此外,黃旭華還榮獲總設計師突出貢獻獎,“潮汕星河成就獎”,被評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十大海洋人物”,等等。
從隱姓埋名30年的英雄到全國道德模范
黃旭華從1958年到海軍司令部任核潛艇研究室副總工程師起,到1989年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隱姓埋名30年。
由于嚴格的保密制度,長期以來,黃旭華不能向父母和親友透露自己的實際工作;加之,核潛艇研制工作實在太緊張,所以從1958年至1986年,他沒有回過一次老家海豐探望雙親。直到2013年,他的事跡逐漸在媒體曝光,親友們才得知黃旭華的一些事跡。
1988年南海深潛試驗,黃旭華順道探視母親。95歲的母親與兒子對視卻無語凝噎。30年后相見,62歲的黃旭華也已雙鬢染上白發(fā)。面對親人,面對事業(yè),黃旭華隱姓埋名三十載,默默無聞。
黃旭華一貫艱苦樸素。他的辦公室里沒有空調。分房時他挑了沒人要的頂層,夏季室內溫度經常達到39.5攝氏度。直至2005年,他才在家里裝了一臺空調。黃旭華沒有專車。
黃旭華獲得諸多獎勵,但是沒有個人專享獎金。他心念教育事業(yè)和困難職工。2017年12月8日,黃旭華捐給母校白沙中學和白沙小學各10萬元港幣,支持家鄉(xiāng)的教育事業(yè)。12月21日,黃旭華從自己獲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獎金中拿出20萬元港幣捐贈給中船重工719所離退休及社區(qū)管理辦公室,用于幫助有困難的離退休職工。
2017年11月,黃旭華被授予“全國道德模范”稱號。
2013年,黃旭華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感動中國”組委會給黃旭華的頒獎詞如下:
時代到處是驚濤駭浪,你埋下頭,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窮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為國家最大的財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潛艇,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
(2021年8月8日)
作者:吳國發(fā) 來源:公正之聲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