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網上下載)
2021年9月15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向歐洲議會作“國情報告”,“中國”話題在她的報告中顯然占據很大比重。
9月16日,歐洲議會以壓倒性高票(贊成570反對61棄權40)通過了“外交委員會”所提出的新“歐中戰略”(EU-China Strategy)報告。
《法蘭克福匯報》指出,這其實就是歐盟的“印太戰略”,著眼點是安全問題,“既不尋求與北京發生公開的沖突,但是又想遏制北京的權力野心。”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在這份戰略文件中強調,歐洲海軍在印太地區的存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今年上半年,法國向存在主權爭端的(南中國海)海域派出了一艘核潛艇,一艘兩棲攻擊艦和一艘護衛艦。8月初,德國“巴伐利亞號”護衛艦也動身駛向南海,也將穿越中國聲索主權的海域。據報道,該軍艦要求停靠中方港口上海或青島,被中方拒絕。
負責這項新“歐中戰略”報告案起草的比利時籍歐洲議員博特曼詩(Hilde Vautmans)在投票結束后表示:“我們在與中國打交道時不能天真,中國是重要貿易伙伴,同時也是制度競爭對手,對我們的生活方式和自由世界秩序構成挑戰。經濟利益不該使我們對中國共產黨野心勃勃的政治議程、日益強硬的外交政策以及對新疆和香港的打壓視而不見。”她強調:“我們必須通過在貿易、數字與安全、國防等領域取得歐洲戰略自主權,來捍衛我們的價值觀和利益。”
新“歐中戰略”報告起草人博特曼詩稱:“我們必須拋棄對中國的天真想法。”(圖片Ksliu提供)
在貿易問題上,“報告”承認中國是歐盟的重要貿易伙伴,但是建議歐盟擴大與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印度的貿易關系,并尋求與臺灣達成貿易和投資協議。
在安全和防衛問題上,“報告”建議與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尼西亞和日本建立更緊密的海上關系,實現更多的海上軍事部署,在中國宣稱擁有海上主權的貿易路線進行巡航。它還將向歐盟駐該地區的代表團派遣軍事顧問。
在基礎設施問題上,歐盟推出了一項名為“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的新計劃,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基建戰略相競爭。
德國《商報》指出,“以前德國以出口機會最大化為主的對華政策的時代,似乎與默克爾時代一起走向尾聲了。基民盟內部也進行了反思,上周日該黨副主席施潘在電視節目中明確指出:‘20年代最大的挑戰是再次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德國經濟界也開始越來越多地同中國保持距離。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外貿主管阿克曼 (Ulrich Ackermann) 敦促歐盟必須明確表示,印太地區‘包括的經濟區域不僅限于中國’。此外,歐盟必須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做出強有力的回應。”
歐洲議會再度明確表示,在中國取消對歐洲議會議員和歐盟機構的制裁前,不會啟動對“歐中投資協定”的審批程序。
“報告”還譴責中國侵犯人權的行為,呼吁定期與中國就人權問題對話,并制定衡量進展的基準,新疆、內蒙古、西藏和香港的侵犯人權行為都應該被納入討論。馮德萊恩強調,歐盟國家應禁止購買使用“強迫勞動力”生產的產品,因為“不能以任何價格出賣人權。”
在歐洲議會表決通過新“歐中戰略”報告后,中國駐歐盟使團發言人表示:“不能認同”和“堅決反對”,“在當前全球性挑戰交織上升的復雜形勢下,中歐關系尤其不應被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裹挾綁架,沖突對抗對雙方和全世界都有百害而無一利。”
(作者系美國知名時事評論員;來源:“老夫子雜貨鋪”微信公眾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