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根思(1922.11.6~1950.11.29)犧牲在長津湖戰役中的下碣隅里戰場,他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級戰斗英雄,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一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他同時獲得朝鮮“一級國旗勛章”和“金星獎章”。整個抗美援朝期間,同時獲得朝鮮英雄稱號、一級國旗勛章、金星獎章的志愿軍將士極為罕見,僅十二位,分別是——彭德懷(1898~1974),志愿軍司令兼政治委員;回國后任國防部長、三線建設副總指揮; 楊根思(1922~1950),第二次戰役中斷敵逃路,彈盡后拉響炸藥包與四十余敵同歸于盡;黃繼光(1931~1952),上甘嶺戰役期間舍命飛身堵槍眼,為戰友消滅敵火力點創造條件;孫占元(1925~1952),上甘嶺戰役期間雙腿被炸斷,滾入敵群、拉響手雷與敵同歸于盡;楊連弟(1919~1952),清川江大橋指揮架橋時,被敵機投下的定時炸彈彈片擊中而犧牲;邱少云(1926~1952),解放戰士,攻擊潛伏中不幸被中敵燃燒彈,放棄自救,光榮犧牲;伍先華(1927~1952),解放戰士,江原道金城郡戰斗中拉響炸藥包與敵火力點同歸于盡;許家朋(1931~1953),石硯洞北山反擊戰中炸藥包淋雨未響,毅然以身體堵槍眼而犧牲;李家發(1934~1953),金城戰役反擊南朝鮮的轎巖山戰斗中,七處負傷后堵槍眼而犧牲;胡修道(1931~2002),上甘嶺戰役中,一個人一天內打退敵人41次進攻,殲敵280余人;楊春増(1929~1952),江原道金城座首洞戰斗中,彈盡后拉響手雷與三十余敵同歸于盡;楊育才(1926~1999),金城戰役中率部消滅敵精銳白虎團團部,《奇襲白虎團》主角原型。這個名單除了彭德懷是高級指揮員之外,其余都是一線指戰員,而楊根思的事跡發生最早、具有示范意義,他是電影《英雄兒女》中英雄王成的原型之一。楊根思影響和教育了整個志愿軍,鼓舞戰士們在武器不如對方的情況下舍身爭取勝利。比如上甘嶺戰役中僅僅有名有姓的被確鑿記錄的就有68個楊根思式的英雄,包括黃繼光——黃繼光犧牲后,從他的飯包里發現三本連環畫,第一本就是《楊根思》。而被志愿軍領導機關授予“特級英雄”這一稱號的只有兩人,一個是黃繼光、一個是楊根思。 楊根思原名羊庚璽,1922年出生于江蘇泰興縣羊貨郎店(此地如今的名字是根思鄉根思村)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父親羊德堂、母親劉氏,此外家中還有一個哥哥羊龍璽。羊庚璽6歲那年父親羊德堂無力償還地主的債務、全家被地主洗劫一空、憂郁成疾、累死在曬谷場的麥垛旁,幾天后體弱多病的母親積郁而死。為了生存,這對孤兒討飯為生,凄苦艱難自不必說,果腹尚且艱難、遑論上學讀書了。11歲時羊庚璽到地主家當牛倌放牛,15歲時與哥哥一起到上海林記地毯廠做苦工。1941年地毯廠倒閉,19歲的羊庚璽無奈隨哥哥回到家鄉,次年哥哥因打工時身體備受摧殘、貧病離世。孓然一身的羊庚璽在絕望中茍活——這等悲慘我們成人可能會感受到一些、但孩子們是不以為然的,所以我必須要好好寫寫羊庚璽。1944年2月,羊庚璽作為基干民兵參軍來到新四軍,分配到一師一旅一團一營三連三排九班。后來他曾對戰友說“與其被地主逼死或餓死,還不如到戰場上多打幾個鬼子戰死。”報名時口音重,工作人員把他的名字給寫成了楊根思,此后他一直用這個名字。楊根思的團長是廖政國(1913~1972,開國少將)—— 廖政國看似文質彬彬,其實是個狠人——1940年10月黃橋戰役后,鑒于一批手榴彈使用效果不好、威力不大,廖政國親自給部隊講解手榴彈的構造原理和使用,突然手里的手榴彈開始冒煙要炸,房子里沒地方可扔,千鈞一發之際,廖政國右手高舉手榴彈、硬生生讓手榴彈在自己手里爆炸,因此失去了右臂,上圖右側就是他后來的假肢。事后廖政國笑談“我是共產黨員,就應該這樣做。”在新四軍這樣的隊伍、在廖政國這樣的領導的耳濡目染下,楊根思快速進步是必然的。就這樣楊根思的戰斗生涯開始了,他勇敢機智、主動靈活,首次參戰就拿著長矛繳獲了步槍, 1944年6月參軍才四個月的楊根思就獲得了團“戰斗模范”稱號。1945年11月,楊根思入黨,熱淚盈眶的他在入黨志愿書中留下一句“我把這輩子都交給黨了。”1946年1月,部隊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練兵運動,楊根思通過學習爆破技術成為一名爆破能手;1946年6月,楊根思在攻打泰安的戰斗中獲團“戰斗英雄”稱號; 1946年10月,楊根思在魯南戰役進攻郭里集敵據點的戰斗后被譽為“爆破大王”;1947年1月,楊根思在齊村戰斗獲得“華東一級戰斗英雄”榮譽稱號,下圖是他和戰友們在表彰會上的合影;1948年9月,已經成為三排副排長的楊根思到縱隊教導團學習,因成績優異,被調往旅司令部參謀處工作。11月淮海戰役打響,楊根思回到三連擔任三排排長;1949年,楊根思參加了渡江戰役和上海戰役,立下新的戰功,被提升為三連副連長。1950年9月,楊根思參加全軍首屆英模大會,被評為“一級戰斗英雄”,同時被提拔為連長。10月1日登上天安門觀禮臺,參加新中國成立一周年典禮。全軍首屆英模大會會場,在這里楊根思見到了毛主席—— 在這次會議上楊根思寫下了“黨和毛主席領導下共同進步為人民服務到底”,這是他流傳到現在唯一的筆跡——會議前楊根思所在部隊選舉英模會議的參會者合影,二排右六是楊根思—— 楊根思從北京回來后與戰友合影以及在山東兗州駐地向部隊做報告—— 然而楊根思還沒來得及開始他新的人生,戰爭的陰云又來了,美軍在朝鮮半島瘋狂北犯,而且此前美國第七艦隊在朝鮮戰爭爆發后的兩天(1950年6月27日)就封鎖了臺灣海峽、阻止我們解放臺灣。此時楊根思所在的部隊被編為九兵團,原計劃解放臺灣省,此時終止了攻臺計劃,秘密北上。九兵團入朝后快速運動到朝鮮戰場的東線長津湖地區,參加了第二次戰役,此戰一舉扭轉朝鮮戰場的局勢、將美軍趕到三八線以南。 九兵團下轄20軍、26軍、27軍,戰役的計劃是20軍、27軍打主攻,26軍作為預備隊。20軍下轄的58師就是楊根思所在的部隊(楊根思是172團3連連長),58師的任務是攻擊下碣隅里——長津湖戰役在11月27日打響時志愿軍攻擊點主要有三個:柳潭里、新興里、下碣隅里。58師負責的下碣隅里有敵人主力陸戰1師的師部、物資集散地、野戰機場,而且是敵人后撤的必經之路,所以本來就防范很嚴,加之58師因為道路偵察失誤耽誤了時間,28日凌晨才到達攻擊位置,此時別的戰場已經打響了,下碣隅里的敵人有所準備。所以戰斗打成了焦灼狀態,十分艱難! 美軍陸1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王牌,號稱常勝軍。裝備精良,除了坦克,火炮這樣重型裝備,普通士兵手里都握著火力兇猛的自動步槍。除了敵人的兇猛,天氣也是志愿軍的大敵,當時朝鮮北部遇上五十年不遇的嚴冬,10月底普降大雪,到11月氣溫驟降到零下三十攝氏度。九兵團倉促入朝,南方戰士沒有御寒經驗、后勤補給因美軍掌握制空權而接濟不上、而且無法生火做飯,凍傷減員遠大于戰斗減員。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志愿軍還是打敗了狂妄的美軍,其中驕橫的陸1師自欺欺人地宣稱“沒有失敗、只是換個方向進攻”。戰役打響后美軍漸漸不支,各部逐漸向下碣隅里靠攏,打算通過此處撤退。所以守住下碣隅里附近的公路兩側的高地就成為重中之重,這些高地中最關鍵的是1071.1高地。朝鮮里的概念相當于我們的村,下碣隅里是個接近方形的村子,西北公路通向柳潭里、東北公路通向新興里、向南的公路則通過土古里水門橋一直到興南港——美軍是機械化部隊,只能沿著公路行動,所以封鎖了這些公路,美軍就很大概率被殲。 下碣隅里以東是從西北流向東南的長津江,江對面是一片高地、被稱為東山,東山最高處就是1071.1高地,這里成了對志愿軍價值很大的一個點。58師的計劃是173團從西南面和南面進攻、172團從東面進攻,174團為預備隊。28日晚戰斗打響。很快172團拿下了東山,但再前進則遭到了美軍優勢炮火的封鎖,于是決定先鞏固陣地,1071.1高地西南面不遠的小高嶺成為一道主要的屏障,守衛這里的任務先是交給了172團2營6連1排(排長趙海清),趙海清排在戰斗后傷亡殆盡、由楊根思的3連接替,由于地域狹小、隊伍展不開,最后楊根思帶著3排上了陣地。戰友們后來繪制的戰場草圖,最左的突出部就是3排的陣地小高嶺—— 出發前營長當面給楊根思下達命令,并且告訴他即將面對的敵人是一支從沒打過敗仗的部隊。楊根思聽罷心里那股不服輸的勁兒上來了,他當即立下軍令狀“我楊根思保證,人在陣地在。”從29日凌晨7點開始,美軍發動了八次沖鋒,均被打退,3排也幾乎傷亡殆盡。此時已經是29日下午6點多,陣地上只剩下連長楊根思、前來支援的機槍排長陳德勝、一個副班長、通訊員王喜、戰士吳富五個人,楊根思命令陳德勝將打完子彈的重機槍帶回營部并向上級匯報戰況,又命令副班長和和王喜將負傷的吳富背下去。副班長不愿意離開、下去不久又返回陣地,中彈犧牲。很快美軍第九次沖鋒又開始了,此次是美軍兩個連配坦克,此時陣地上只剩下楊根思一個人了,手頭僅有一個炸藥包、三顆手榴彈和一支駁殼槍。當敵人沖上陣地時楊根思抱起10公斤炸藥包沖了出來,美軍一片慌亂、來不及躲閃,瞬間炸藥包爆炸,隨著一聲巨響,楊根思和40多個敵人一同消失在了煙霧之中。戰后打掃戰場時沒有找到任何楊根思的遺跡,一只被炸到樹上的、不同于美軍的鞋子被懷疑是屬于楊根思的,但鞋子殘破、連尺碼都無法判定,所以無法定論。 楊根思犧牲的場景被后方團指揮所的58師宣傳干事范執中通過望遠鏡看到,楊根思犧牲后最初的材料就是他整理的。一百多米外2排陣地的戰友楊德勝也看在眼里,后來他回憶“光聽到一聲巨響,“轟”,當時我就趴著,震得好高。”戰后打掃戰場發現楊根思犧牲地有一個直徑大約四十米的坑,推測當時楊根思的炸藥包同時引爆了周圍別的炸藥包,引起了猛烈的爆炸。1957年11月29日,楊德盛的兒子出生,這天正是楊根思烈士犧牲七周年的日子。為了紀念老連長,楊德盛給兒子取名楊根寶。 老戰士楊德盛,他所在3連原本共計169人,長津湖戰役后僅余4人!其實楊根思完全可以不犧牲的、他也是可以活下來的——自己的部隊已經打光,彈藥也接近于零,背后還有防御陣地,再堅守的意義不大。但對敵的仇恨、軍人的榮譽、戰士的信仰使他做出了舍生取義的壯舉。明明可以生還但還是慷慨赴死、而且給敵人重大殺傷——這樣的戰士有勇有謀,是不可能被戰勝的。楊根思的犧牲不是一時的沖動,而是作為一個忠勇戰士的必然選擇——他說自己的標桿有三個人,一個是當年忍受手榴彈在手里爆炸的團長廖政國(此時已經是20軍的副軍長了)、一個是面對十多名敵軍仍然拼刺刀打退敵人的劉四虎、一個是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 楊根思與敵人同歸于盡的勇氣和廖政國面對手榴彈爆炸的勇氣何其相似。而且在當時的情況下,僅僅扔出炸藥包會被敵人躲避、戰果有限,而自己抱著炸藥包撲到敵人堆里就完全不一樣了。他的犧牲意義重大——不但大量殺傷敵人,而且震懾了敵人,從此美軍不敢再踏上東山,只是遠程炮火而已。在艱苦的抗美援朝中,我們必須要付出這樣的犧牲才有可能打敗武裝到牙齒的敵人,我們必要褒獎這樣的戰士才能令敵人絕望膽寒!第二次戰役結束后,當地朝鮮老鄉在楊根思犧牲地立起了紀念碑,石頭來自很遠的海邊,這在當時的運輸條件下是非常不容易的——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題詞贊譽楊根思是“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子,國際主義的偉大戰士,志愿軍的模范指揮員”—— 1950年12月24日,新華社發出了“不朽的楊根思排”的通訊電稿;1952年5月9日,志愿軍領導機關追記楊根思特等功,授予他“特級戰斗英雄”的光榮稱號,并將楊根思所在連隊命名為“楊根思連”,該連三排被命名為“楊根思排”。20軍軍長張翼翔(1914~1990)親自授旗——1953年6月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楊根思“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同時授予“一級國旗勛章”和“金星獎章”。1955年7月4日,楊根思衣冠冢設立在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東區一排一號——1955年10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將楊根思家鄉改名為“根思鄉根思村”,同時興建“楊根思烈士祠”、1965年改名為“楊根思烈士紀念館”,張愛萍題寫了館標、1970年改名“楊根思烈士陵園”。這里有楊根思烈士的衣冠冢,“楊根思烈士碑”的碑文為陳毅元帥手書——
陵園內有一座高達3.18米的楊根思塑像,腳下的鋼盔引人注目——2009年9月14日,建國六十周年之際,楊根思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2019年9月25日,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楊根思被評選為“最美奮斗者”。楊根思的壯舉甚至在多年后讓美國人心悸——2005年5月12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到訪楊根思連,他手撫鮮紅的連旗,說“全世界的黑暗,都擋不住一根蠟燭的光明……希望中美兩國永遠不要兵戎相見”。這讓我們不禁想起毛主席當年的豪言壯語:1953年1月,艾森豪威爾就任美國總統,2月7日毛主席發表講話,表明了中國人民將抗美援朝戰爭進行到底的決心——“時間要打多久,我講我們不要做決定。過去是由杜魯門,以后是由艾森豪威爾,或者是美國的將來的什么總統,由他們去決定。就是說他們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勝利!” 因為我們有千千萬萬像楊根思這樣優秀的戰士,我們絕不懼怕戰爭!遙想1950年,年輕的戰士楊根思踏上了北上入朝的征程,為古老而嶄新的中國抗擊全世界軍力最強的帝國主義國家。這是楊根思(前排右一)出發前和戰友們的合影—— 他青春而俊朗的面容散發著朝氣和自信,最后用行動實現了自己的諾言和理想。犧牲時僅僅28歲,和四天前犧牲的毛岸英烈士同歲——千千萬萬青年在人生最美好的年華為祖國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的死重于泰山。每每想到這里,不禁豪氣萬丈,自己的在互聯網上遭遇的種種不公就算不得什么了。
(作者系昆侖策特約評論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方中云訊”微信公眾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