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0日-星期四
一部《論語》,中國人讀了幾千年;一部《論語心得》風靡全球,暢銷數百萬,被譯成多種文字。但,讀《論語》究竟有什么用?《論語》究竟應該怎么讀?國學大師錢穆為您解答。
凡關心吾中華民族之生命前途,必連帶關心及于吾民族文化之傳統。凡關心吾民族文化傳統者,又必關心及于吾古圣先師之孔子。
若使中國人,只要有讀中學的程度,每人到60歲,都讀《論語》40遍到100遍,那都成圣人之徒,那時的社會也會徹底變樣子。
——錢穆
一個“學”字,幾千年莫衷一是,錢穆講夫子十二論“學”,告訴你,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學”。
--------------------------------------------------------------------------------
論語二十篇,首篇第一章,即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最先提出一個“學”字。但當時孔門,究竟所學是何?又該如何學?歷來儒者,自漢迄清,為此“學”字作解,爭議紛綸,莫衷一是。
--------------------------------------------------------------------------------
1. 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述而)
朱子曰:“此章言人之為學當如是也。蓋莫先于立志,志道則心存于正而不他。據德則道得于心而不失。依仁則德性常用而物欲不行。游藝則小物不遺而動息有養。學者于此,有以不失其先后之序、輕重之倫焉,則本末兼該,內外交養,日用之間,無少間隙,而涵泳從容,忽不自知其入于圣賢之城矣。”
竊謂論語此章,實已包括孔學之全體而無遺。至于論其為學先后之次,朱子所闡,似未為允,殆當逆轉此四項之排列說之,庶有當于孔門教學之順序。
程子曰:“君子教人有序,先傳以小者近者,而后以大者遠者。非傳以小近,而后不教以遠大也。”
朱子曰:“學者當循序漸進,不可厭末而求本。亦非謂末即是本,但學其末而本即在矣。”學于藝,即“游于藝”之學
2.達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吾何執,執御乎,執射乎?吾執御矣。”(子罕)
此章雖孔子謙辭,然孔子遍習六藝,御、射皆其所學。
3.太宰問于子貢曰:“夫子圣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圣,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不試,故藝。”(子罕)
此章所謂“多能”,即猶前章之“博學”,又曰“藝”,則孔子之學,對于當時社會人生實務,絕不鄙棄不之習,又斷可知矣。若就今日言,如音樂、跳舞、游泳、駕駛汽車之類,亦社會人生實務,亦猶古人之所謂“藝”也。推而廣之,如一切科學工業技術,亦猶古人之所謂“藝”也。孔子若與吾儕生同時,亦必時習于此人生諸藝,所謂“多能鄙事”,實未必有悖于孔子之學也。
4.子曰:“三年學,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泰伯)
據此章,學以求祿,亦指學藝之學言,直至近代,求學率為職業,在孔門亦復如是。
5.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學而)黃震日鈔曰:“
此章教人為學以躬行為本,躬行以孝悌為先。文則行有余力而后學之。所謂文者,又禮、樂、射、御、書、數之謂,非言語文字之末。” 今按:古人所謂“文”,本與“藝”通。
6.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后為學。”子曰:“是故惡夫佞者。”(先進)
此章言“讀書”,猶上章言“學文”。可見孔門絕不斥讀書為非學。程朱論學,有時于習藝不免輕視;而自陸王迄于顏元,又不免輕視讀書。一軒一輊,同是不平,此于論語之未見也。
7.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陽貨)
此章孔子勸人學詩,即勸人讀書學文也。
8.子謂伯魚曰:“汝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墻面而立也與?”(陽貨)
此章孔子教其子伯魚學周南、召南,即教其學詩,教其讀書學文也。
9.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季氏)
此章記孔子教其子伯魚學詩、學禮,亦即教其讀書學文也。子思曰:“夫子之教,必始于詩、書,而終于禮、樂,雜說不與焉。”
10.子曰:“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
此章“博文”,即包括讀書學文。可見當時所謂圣人博學,大義不外兩端,一多習藝,一多讀書。直至近代,言人博學,亦率指此二者。朱子不免偏重于教人讀書,顏元不免偏重于教人習藝,是皆各得其一偏也。
1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
何義門讀書記:“小學先行而后文,‘弟子’章是也。大學先文而后行,此章是也。”
12.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何晏論語集解引鄭玄曰:“言此者,勸人學。” 今按: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孔子不自居于生知,孔子之所謂學,正在于好古敏求。好古必從事于讀書學文。不讀書,不學文,有何以博聞于古而擇善以從乎?可知孔門之學決不廢讀書,抑且必以讀書為要務。以上言孔門之學,首重通習技藝時務,讀書博古。此乃古今為學通誼,即孔門為學,亦無以異也。
(以上摘自錢穆《勸讀論語和論語讀法》。)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