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9日-星期二
秋石客:中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點和終點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周年,值得更深入關注,以利于消滅戰爭根源,防止新的世界大戰悲劇再重演。特別是更應清醒地意識到中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特殊性和歷史經驗教訓,以利于確定正確的戰略。我認為,紀念二戰勝利要出新,不要年年一個樣,要結合當前世界面臨的戰爭問題,有所發現,有所總結,有所提高。中國今年的二次世界大戰紀念活動,要突出中國的作用,突出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作用;要認真總結二次大戰經驗教訓,警惕新綏靖主義,堅決反對美國新帝國主義戰爭政策,維護世界和平。同時,要對二戰后世界格局有所分析,有所準備。中國是二戰的起點和終點是我的一個見解,希望能引起世人的關注。
一、兩次世界大戰簡介
1914至1918年,同盟國與協約國之間 為瓜分世界、爭奪殖民地和霸權而進行的首次世界規模的戰爭。戰爭先在8個歐洲國家德國、奧匈帝國及其敵對國英國、法國、俄國、比利時、塞爾維亞和黑山之間開始, 后來逐漸有38個國家15億人卷入戰爭。戰場遍及歐、亞、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 平洋等海域。歐洲特別是法國戰場是決定戰爭全局的主戰場。
早在1882年5月,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在維也納簽訂同盟條約,形成了侵略性的軍事政治集團——同盟國。 1892—1907年,俄、法、英三國先后簽訂協約,逐步形成了與同盟國相對立的協約國。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弗蘭茨·斐迪南為對塞爾維亞炫耀武力,到波斯尼 亞檢閱部隊,在薩拉熱窩遇刺。 這一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7月28日,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俄 國根據有關條約,為支持塞爾維亞,于7月30日宣布軍事總動員。8月1日,德國對俄宣 戰。8月3日德國對法宣戰。8月4日英國對德國宣戰。大戰由此全面展開。
1918年,協約國發動總攻,同盟國土崩瓦解。 11月11日,《貢比涅森林停戰協定》簽訂,德國投降。歷時4年零3個月的第一次 世界大戰以協約國的勝利告終。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各國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災難。戰爭期間,協約國總計動員軍隊 4218萬人,損失2210萬人,其中死亡515萬人。同盟國總計動員軍隊2285萬人,損失 1540萬余人,其中死亡380萬人。交戰雙方直接戰費約為1863億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帝國主義各國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德國戰敗,割地賠款; 奧匈帝國徹底瓦解;英法雖取得了勝利,但在戰爭中元氣大傷,受到削弱;美國在戰爭 中牟取暴利,一躍成為經濟強國。戰后帝國主義奴役掠奪戰敗國和宰割弱小國家的《凡爾賽和約》等分贓條約,雖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戰勝國之間的關系,但沒有消除它們之間的根本矛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禍根。
毛主席說戰爭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戰爭很正確。第一次世界大戰促進了各國的革命運動。在俄國十月革命影響下,德國和匈牙利等 國,也先后爆發了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蓬勃興起。1919—1920年召開的 巴黎和會,成為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分贓會議。蘇俄遭到排斥和敵視;塞爾維亞等小國 受歧視。作為協約國一員參戰的中國,在會上非但未能品嘗到勝利的果實,反而成為列強宰割的對象。日本勾結英法美等國,妄圖迫使中國承認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予日本,因而激起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導致爆發偉大的“五四運動”。
1939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社會所進行的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造成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爭。交戰雙方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法國等國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與以德國,日本,意大利等國組成的法西斯國家軸心國集團。 戰爭最高峰時期,全球有60%的國家參戰,戰火遍及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及大洋州五大洲;交戰雙方同時也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開戰斗。
盡管在1939年9月前,中國的抗日戰爭,埃塞俄比亞的抗意戰爭等反法西斯的抵抗已經開始,但一般認為戰爭從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國投降而告結束。
在這場血腥的戰爭中,無辜平民的傷亡是歷史上最慘重的,其中包括了納粹德國針對猶太人和其他東歐人種的大屠殺、日本對無數中國與朝鮮平民的屠殺,以及戰爭末期盟軍針對德國與日本境內民用目標的轟炸。第二次世界大戰總共導致了全球5千萬人的死亡,超過歷史上任何一次戰爭。紀念反法西戰爭勝利年復一年,我印象很深,但從來沒有留意每年紀念的差別,也沒有仔細想過有什么問題,總覺得紀念缺乏新意和深度,簡直到后來有些反感起來。對于戰爭,我天生的不贊成,歷來厭惡,有時到了不分黑白、不分正義與非正義的地步,一概加以反對。由此,自然會對戰爭勝利紀念的事不以為然。歷史上多數戰爭從本質上是不同民族或階級之間的互相殘殺,勝者歡欣,敗者悲哀。紀念殺人的勝利,不論勝者是誰,總不見得是什么好事。我這種不分皂白的理念持續好多年,直到最近稍好一些,經常思考戰爭類問題。
二、二次世界大戰性質、根源和紀念原因等問題
第一次世界大戰,究其根源首先是帝國主義時期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性的加劇,導 致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強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由自由競 爭階段發展到以壟斷為特征的帝國主義階段,各國政府代表本國壟斷資本集團為獲取最 大限度的壟斷利益,積極推行對外擴張和侵略政策,在世界各地以武力爭奪殖民地。老牌殖民帝國英、俄、法占據了世界絕大部分殖民地,而經濟發展迅速、國家實力急劇膨 脹的德、日、美等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所擁有的殖民地卻相對很少,這種經濟發展和殖 民地分配的不均衡導致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尖銳起來,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強烈要 求瓜分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的殖民地。其次,資本主義國家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和國內階 級矛盾的尖銳化也使帝國主義各國統治不穩,各國紛紛擴軍備戰、尋找同盟,企圖通過對外發動侵略戰爭來緩和國內階級矛盾。兩大軍事集團的對立,加速了雙方擴軍備戰和爭奪戰略要地的步伐。巴爾干半島和 地中海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從1905—1913年,兩大軍事集團為爭奪戰略要地制造了一 系列國際危機,甚至引起局部戰爭。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的加深,各帝國主義集團迫切希望從戰爭中尋求出路。
有時我常想一個問題,同樣是世界大戰,為什么不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而單獨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呢?是因為戰爭的性質有區別嗎?顯然不全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通常被認為是一場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狗咬狗的戰爭,但第二次世界大戰能說是完全的正義與非正義的戰爭嗎?顯然不能。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雖然有社會主義國家與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戰爭、如蘇德戰爭,有帝國主義國家與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之間的戰爭,如中日戰爭,依然還有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戰爭,如美日、德英之間的戰爭,二戰在某種意義上講是一戰的繼續,是一場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因此,紀念二戰勝利而不紀念一戰主要原因不是因為戰爭的性質,應該主要是戰勝國的利益所在。當然,還有世界各國人民熱愛和平等原因所致。
第一次世界大戰同第二次世界大戰一樣,也應該紀念,讓世界人民牢牢記住戰爭的災難,并牢牢記住產生戰爭的根源在于資本制度和帝國主義,要為徹底消滅戰爭而斗爭。資本主義國家不愿紀念一戰,是想掩蓋戰爭產生的根源,如此而己。那么,二戰和一戰有什么不同呢?有無聯系呢?我看沒有根本的不同。希特勒發動二戰,本質上是一戰的繼續。是資本主義國家為爭奪生存空間、爭奪市場的必然產物。資本主義制度只要存在一天,戰爭是不可避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人類殘存的嗜殺成性的不良本性,局部戰爭從來沒有停止過,只要條件成熟,還要打打打、殺殺殺,產生新的世界大戰,君不見當今美國的種種戰爭行為的危險嗎?
如果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反法西斯一方對外國入侵本國的斗爭都是正義的,那么現在伊拉克等國的反戰行為可不可以都稱為正義戰爭呢?我看是可以的。然而當今世界的現實卻是發動侵略戰爭的一方振振有詞,世界許多國家為虎作倀,又有許多國家裝龔作啞,這又是為什么呢?難道判斷戰爭性質的標準不是被顛倒了嗎?
如果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有意識形態影響,社會主義蘇聯反對入侵是正義的,那么,二戰能否說是一場社會主義與帝國主義的戰爭呢?我看也不能這樣說。雖然二戰有這種成份,但本質上依然沒變,和一戰一樣,主要是一場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是強盜們為爭奪對人民的壓迫、剝削和人民反壓迫和剝削的戰爭,而不是別的。毛澤東式的人物是想變戰爭為革命,變革命為人民造福,但并沒有取得完全成功,待他老人家一逝世,整個世界又逐步還原了,基本變成了資本的世界。城頭變換大王旗,人民并沒有從戰爭勝利后得到徹底解放,這才是二戰后的主要現實。
三、如何看二戰后的戰爭與和平問題,人類要從二戰中吸取什么經驗教訓
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人們己習慣于按照西方勝利者的說教去單純的慶祝勝利,慶祝打敗了德、意、日等法西斯國家,以為從此天下太平了。這是很危險的心態,只要稍加注意和分析,你就不難發現,法西斯幽靈并沒有滅絕,只不過是改頭換面而己,是更加有欺騙性而己,新的戰爭策源地依然存在,美帝國主義等正在扮演著新法西斯的不光彩角色。
在我看來,面對二戰造成的史無前例的災難,應該喚醒全人類重視的,不應該僅僅是慶賀勝利,而應該是找出災難的根源,找到尋求和平的根本途徑,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切實找出人類永久和平的有效途徑。
災難的根源就是資本主義制度。馬克思、列寧主義有許多關于資本主義、帝國主義與戰爭的精辟分析,大多被人們遺忘了。資本主義要生存下去,必須要不斷地擴大市場,不斷進行整合,由低級向高級,從小到大。當國內市場飽和,必然采取和平的或非和平的方式向國外進軍,從而必然引發戰爭。如果正好碰到世界眾多國家遇到同樣問題,就會引發世界大戰。所以資本主義、帝國主義是現代戰爭的根源是毫無疑義的。
找到了產生戰爭的根源,再尋求和平的根本途徑就容易的多了。這個根本途徑就是一方面要徹底埋葬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反動制度。資本主義制度給人類帶來病態,生存環境日益惡化,道德淪喪,兩極分化,黃、賭、毒、黑猖狂發作,坑、蒙、拐、騙、偷泛濫成災,等等,罄竹難書。帝國主義就是戰爭之母,不斷產生局部戰爭和世界大戰,造成數以千萬計的人死傷,數以億萬計財產毀于一旦。另一方面就是在全世界普遍建立民主社會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類取得的一切文明發展成果,無一不是社會主義理念的成果,不論在東方實現蘇聯式的和中國式的社會主義制度,還是西方的國有化、福利化社會主義因素的壯大,都給人類帶來無限的光明。所以,要徹底清除萬惡的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制度,建立無限美好的社會主義制度。
經驗就是面對任何侵略戰爭,世界各國和人民要緊密團結起來,結成最廣泛的反戰統一陣線,把一切戰爭消滅在萌芽當中。要吸取形形色色綏靖主義教訓,堅決反對新的戰爭,保衛世界和平。反對資本和帝國主義制度,建立真正的社會主義制度。當前,非常值得人們注意的是新綏靖主義傾向,看不到這一點是異常危險的。
想當初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實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源頭,而當時東西方所有國家都沒有采取堅決反戰爭措施,有的國家以聲討了事,更有許多國家作壁上觀,也有少數國家妄圖想從中漁利。假如當時各國能放棄綏靖政策,共同聯合起來打擊日本帝國主義,就不會出現世界大戰。當然,這只是一種假設,因為當時世界各國多屬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不可能放棄綏靖主義。看到這里,也許有人會不承認綏靖主義產生在一九三一年的中國,西方中心說蒙住了他們的雙眼,但能睜眼看歷史事實的人,一定會接受新的綏靖主義歷史性觀念。
現代新綏靖主義傾向主要表現在對待美國新帝國主義戰爭熟視無睹。近一些年來,美帝國主義不斷發動戰爭,以強欺弱,肢解南斯拉夫,入侵阿富汗,更換伊拉克、利比亞政權,劍指敘利亞和伊朗,局部戰爭愈演愈烈。面對美帝國主義如此明目張膽的戰爭行為,多數國家不但不堅決反對,而是大搞綏靖主義。更有甚者,有不少國家助紂為虐,直接參與侵略戰爭,使人類蒙上帝國主義戰爭陰影,是令人作嘔的。可以斷定,如果全世界人民不能清醒地認真負責,放任美帝國主義橫行霸道,大行綏靖主義。那么,其后果將遠遠超過當年對日本帝國主義和德國帝國主義的綏靖主義,因為美帝國主義的戰爭能力,遠遠超過德日意法西斯,等著全世界人民的將是毀滅性的災難。
全世界人民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首先應該紀念反資本主義和反帝國主義的勝利,而不應該是別的東西,如反復回味勝利過程等。否則,只要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復活,其結果遲早會導致一場新的世界大戰,更大的悲劇在等待著善良的人們。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許多地方涌現出日益強大的人民性反戰運動,是令人感動和振奮人心的。現代人反戰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反對戰爭,而是反對一切戰爭,客觀上抓住了本質,因為戰爭的根源在于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反戰就是反對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只要消滅了戰爭,帝國主義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因此,是否支持反戰運動,成了識別當代進步與否的一塊試金石。一切熱愛和平的人們,都應積極支持和參加反戰運動。
就當前世界來說,堅決反對美帝國主義發動的一切戰爭,組成最廣泛的反美帝國主義統一戰線,制止戰爭,是全人類共同的神圣目標,是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經驗教訓的最現實總結,是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最好紀念。否則,盲目地慶祝勝利,不分青紅皂白,不分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不分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給一切戰勝國涂脂抹粉,很容易放過改頭換面的新帝國主義。反對一切戰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否則,當帝國主義份子喬裝打扮,以人權之類的外衣出現時,缺少辨別是非的善良人們,會不知所措,甚至會參加支持帝國主義的戰爭行為,鑄成大錯。難道德、日、意國家當年千千萬萬人民群眾,不正是在愛國的騙人口號下,糊里糊涂地成了帝國主義者發動戰爭的工具嗎?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全世界人民一定要擦亮眼睛,與形形色色的侵略戰爭劃清界線。
四、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歷史地位等問題
一百多年以來,世界話語權主流一直掌握在西方中心論者手中,形成此局面,除了西方主流者妄自尊大和有意為之外,中國思想文化界的盲目崇洋媚外、無知和極少數漢奸文人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關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及中國在二戰中的作用也存在此問題,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偉大貢獻被大大的低估了。因此,很有正本清源的必要。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源頭在哪里?許多歷史學家都云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國入侵波蘭為二戰的源頭。其實不然,那只是表面現象。實際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源頭完全可上朔到公元一九三一年日本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日本明治維新后搞資本主義,很難走下去,市場經濟規律迫使資本向帝國主義整合。由于日本國土資源、國內市場天生短缺,更具有向海外擴張的需求。日本資產階級必須尋找出路,因此,首先很自然把目光盯住腐化墮落的軟弱中國,這是完全符合邏輯性的,因為中國市場遼闊,對華作戰收獲最大。
對于日本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這場毫無疑義的侵略戰爭,中國外部,整個世界的反映是麻木不仁的。如前所述,主要大國奉若神明的是推行綏靖政策,明著口頭聲討,色厲內荏,實為隔岸觀火、幸災樂禍,暗自打著火中取栗、坐等時機想分一塊肥肉的主意。中國內部,則奉行先安內,后攘外的賣國方針。綏靖政策怪胎,說到底不是生于慕尼黑,而是產于沈陽。因此,日本軍國主義倍受鼓舞,得寸進尺,最終發展到利令智昏,全面入侵中國。更為遺憾的是,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關頭,西方主要大國,依然我行我素,養虎遺患,一直到希特勒德國步日本后塵,令侵略戰爭的風暴席卷歐、亞大陸及太平洋,危及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利益時,才被迫倉促應戰,整個世界為綏靖戰略付出沉重代價,演出一場同盟國對軸心國世界大戰的悲劇,老百姓生靈涂炭,人類又遭受一大劫難。
假定當初全世界各國都是真正反對侵略戰爭的,從一開始就全力對付日本侵略擴張,第二次世界大戰完全可以避免。實際上是當時的世界資本主義國家,共同制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單純把戰爭責任完全推到德、日、意法西斯身上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因為說到底,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制度才是產生戰爭的根源。
應該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源頭在中國至今沒有被人們認識是令人遺憾的。殊不知美帝國主義今天侵略這個國,明天滅亡那個國,如果不被制止,就可能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源頭。當前世界上多數國家陷入新綏靖主義而不覺,難道說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及歐洲各國非要等到美帝國主義者打到家門口才大徹大悟,奮起反擊嗎?難道說人類還要遭受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劫難嗎?我想,全世界對此會有所思考,有所行動的。中國應該積極團結俄羅斯、歐洲國家、印度、巴西等國和包括美國人民在內的全世界人民,組成最廣泛的反戰統一戰線,保衛世界和平。中國黨和政府應該積極在國內外聯合一切反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力量,徹底清除產生戰爭的根源,締造永久性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源頭在中國,那么,二戰的尾聲又在那里呢?現在,世界各國都在慶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但很少注意慶祝的統一時間問題。在我看來,應該有一個合理的公認的慶祝時間。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個整體戰爭,不應把某一階段性戰爭勝利當作整個二戰勝利紀念日,而應該把二戰取得徹底勝利的日子當作共同紀念日,不應該只是戰勝國紀念,而應該是全世界所有國家共同紀念。英、法、俄等國的紀念日都應該是局部的、獨立的紀念日。那么,究其根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真正結束日應該怎樣界定呢?那就要看二戰的尾聲在哪里。
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有兩個戰場,一個是東方戰場,另一個是西方戰場。東方戰場并沒有結束,怎能說二戰取得了勝利?這種以歐洲為中心的狹隘歷史結論顯然是站不住腳的。中國不僅是二戰的源頭,也是二戰的結尾,中國是東方抗擊法西斯的主戰場,中國人民在世界性反法西斯戰爭過程中時間最長,犧牲最大,最為艱苦卓絕,是有目共睹的。為什么全世界不能正視這種歷史事實呢?至少,作為每一個中國人,應該敢于理直氣壯地向全世界說明真相,千萬不要上西方中心論者的當。
只要不帶偏見,仔細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過程,就不難發現戰爭最后的槍聲是在中國及太平洋地區。因此,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日本簽署投降書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真正尾聲,真正結束日。這一天理所應當地應該成為全世界慶祝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光輝紀念節日。
要正確認識中國抗日戰爭,要把中國抗日戰爭放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全局中去。中國的國、共兩黨,前蘇聯、美國的歷史作用應該怎么看?我認為,要堅決突出中國共產黨的作用,實事求是地看待歷史。
最近些年來,有不少人重新評價國共兩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有個別人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歪曲歷史事實,突出國民黨,貶低共產黨,是不正常的。
正確評估在抗日戰爭當中的歷史作用,不能簡單化,一些國民黨抗擊多少數量日偽軍,共產黨抗擊多少日軍無可比性的數字是不能說明問題的。數字一定要有可比性。比如共產黨領導抗日時是多少部隊,抗擊多少日軍,國民黨領導多少部隊,抗擊多少日軍,一比較就出來了,實際上國民黨抗日的水平極差,對中國人民來說是既有功勞也有大過的。誰都知道,在九·一八事變時,日軍不過才有區區幾萬人,日本少壯派軍人制造九·一八事變是冒著極大風險的,日本高層甚為緊張、害怕,是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造成日本不費吹灰之力占領東北三省。是蔣介石間接鼓動了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侵略中國的野心,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在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后,國民黨軍隊以十倍于日軍的數量,屢戰屢敗,只有大逃亡的份。多虧中國幅員遼闊,人口多,否則早就亡國滅種了。相反,中國共產黨軍隊在毛澤東領導下,以幾萬衣不蔽體,糧不足食,甲不完備的情況下,與敵激戰平型關,發動百團大戰等,不遺余力,給侵略者以沉重打擊,相比之下,共產黨軍隊遠遠勝過了國民黨軍隊。
在分清中國的國共兩黨抗日的作用同時,也不要忘記其它國家的抗日戰爭,特別不要忘記蘇聯和美國的巨大作用。如果沒有蘇美的對日作戰,就不會在一九四五年取得勝利,可能要拖后很長時間。雖然說蘇聯和美國對日作戰美國作用不容低估,但有一點是值得一提的,在雅爾塔會議上,是美國錯誤判斷形勢,對日本關東軍實力估計過高,請求斯大林出兵中國東北的,后來發現日本關東軍潰不成軍,想急于擴大對日作戰影響,與斯大林爭高下,不理智地向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彈,迫使日本投降,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我認為,不用原子彈,日本也會投降,只不過時間拖后一些罷了。在戰爭中使用大規模殺傷武器,美國是始作俑者。
五、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積極意義是什么
全世界各國紀念二戰勝利,為何紀念?是值得人們深思的,不但戰勝國要深思,戰敗國也要深思,因為各國人民都是戰爭的受害者,過去如此,現在也是如此。全世界對紀念二戰是不那么公平的,例如對猶太人的苦難就重視,對中國南京大屠殺之類的各國人民的災難就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就新帝國主義策源地美國目前來說,更值得注意,美國的戰爭政策不但傷及被侵略者的人民生命財產,而且直接傷害美國人民,錢財不算,單就在入侵伊拉克戰爭中死亡的近兩千士兵而言,年輕輕就離開了這個世界,這難道不應該值得美國人反思嗎?什么人權!都是騙人的鬼把戲。
就二戰勝利的進步意義而言,主要有如下幾點:
第一,消滅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兩個策源地,從而結束了二戰,取得了暫時的世界和平。但局部戰爭并沒停止,因為戰爭的真正根源并沒有徹底消除,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只要存在,永久的和平就不會出現。
第二,更重要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新事物普遍出現,具體表現在東、西方出現許多社會主義國家,在西方出現了許多社會主義概念的國有化和福利化浪潮,這是二戰后真正意義的歷史性進步。
第三,老殖民主義體系崩潰,國家要獨立,人民要解放一度成為潮流。
第四,資本制度受到扼制,由此,人類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人類走向了光明。
第五, 培育了偉大意義的反戰精神,這種反戰精神一方面表現為堅決同侵略者血戰到底、保家衛國的被動的反戰,另一方面表現為和保家衛國無直接聯系的主動反戰精神。第二次大戰的反侵略戰爭屬于前者,現代世界各國風起云涌的反戰運動屬于后者,后者比前者更為可貴,不要等侵略者打到家門口才參戰。
我們紀念二次世界戰,就是要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歷史,不要忘記消滅戰爭的根源,不要忘記是帝國主義給人類帶來的戰爭,不要忘記是社會主義運動和理想給人類帶來的福音。雖然最近幾十年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由于叛徒出賣等原因走入低谷,以中國和美國為代表的新資本主義和新帝國主義興風作浪,在全球推行反國有化、反福利化、反社會主義,成為社會發展矛盾的主導方面,戰爭陰云密布,人類的生存發展受到嚴重威脅,但是,只要全世界人民能充分認清這些危險,積極團結起來,同新老資本主義和新老帝國主義作堅決斗爭,前途還是光明的。這些才是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真正意義。
六、關于如何看待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后的世界格局和變化問題
二戰勝利后的世界格局基本上是經過精心策略的戰勝國主宰世界的格局,這個格局發展到今天,大致可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美、蘇爭霸的冷戰階段。在基本勢均力敵的兩個世界對抗中,整個世界都受到程度不同的損害,而受益最大的卻是戰敗國德國和日本。為了對付社會主義蘇聯,美國不但沒有嚴厲懲罰德、日兩國,反而大行馬歇爾計劃,支持德、日復興。雖然聯合國憲章規定德、日不許恢復武裝,卻正好使德、日經濟免受龐大軍費開支困擾,因而發展很快,成為世界經濟大國,這是當初誰也沒料到的。相反,蘇美展開全球競爭,瘋狂進行軍備競賽,國力大損,蘇聯幾被拖垮,美國也靠借債度日。
第二階段是美國獨領風騷階段。由于中國、前蘇聯發生政治劇變,少數壞人和蠢貨當道,前蘇聯被無情肢解,經濟發展一落千丈,很快由超級大國變成二、三流國家。中國雖然表面上沒有崩潰,但也是迷失方向,名為韜光養晦,實為甘當美國的走卒,所以兩極格局和毛澤東苦心謀劃的三角格局都不復存在,美國樂陶陶一極稱霸。
第三階段是最近發生的多國挑戰二戰框架,反對美國霸主地位。而發起挑戰二戰框架的國家除了中國、俄羅斯等金磚國家,即便是二戰的主要戰敗國德、日兩家也想挑戰,突出表現在加入聯合國等問題及日本欲廢除和平憲法問題上。
說起多國挑戰美國霸主地位的原因,倒是因美國的倒行逆施引起的,這一點值得注意。美國今天教訓這個國,明天消滅那個國,搞的世界人心慌作一團。為求自保,有的公開入股,派兵參加侵略戰爭,有的暗送秋波,懷中掏出大把金錢。當然也有英明領袖,暗中策劃組成反美聯合陣線。在這場斗爭中,日本最為精明,深知無爭霸世界能力,因此緊靠世界霸主美國,反對中國,妄想在世界性霸主美國支持、默許下成為亞太地區霸主。前法國總統希拉克行為大氣,力圖整合歐洲,聯合中國、俄羅斯等國對抗美國。計策雖然美妙,只可惜希拉克總統生不逢時,內外遇到的全是鼠目寸光之徒,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最成問題的是中國,在當今世界大動蕩、大分化、大改組之生死存亡之秋,不思春秋霸業,卻大唱和平主旋律的調子,“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令人悲憤。倒是印度、巴西,雷聲小、雨點大,悄悄作起聯合國常任理事之夢。
說到聯合國,不得不談聯合國的本質。二戰之后,一九四四至一九四五年在美國華盛頓和舊金山脫胎的聯合國,表面上是為了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包括后來的反饑餓、反疾病、反愚昧等,實質上很明確,就是由戰勝國決定人類命運,并沒有考慮到戰勝國變成新法西斯國家怎么辦。否決權的規定,以使聯合國成為擺設。二戰后前蘇聯和美國頻繁便用否決權,使聯合國成為擺設。在常任理事國中,美國最會使用否決權為已服務,叫你聯合國什么不利美國的事都干不成,能利用聯合國則利用之,不能利用則躲開聯合國自個干。有些國家如中國空有否決大權,卻不見行使,如文物一般。因此,可以說聯合國的本質是美國的工具。
德國、日本、巴西、印度四國要結伙沖擊二戰政治框架,自有他們的道理,聯合國老一套也該改一下,否則有違公平。聯合國的改革有不可阻擋之勢,問題是聯合國怎樣改,是在現任常任理事國怎樣想,中國應該怎樣想和怎么辦。
聯合國怎樣改?有兩套辦法,一是換湯不換藥,增加幾個常任理事國,使世界各國頭上多增加幾個負擔,另一個是廢除否決權,重大事情由所有成員國投票決定,在聯合國實行民主制。
現任常任理事國各國的心態是什么,應加以分析。美國自成立聯合國以來,順風順水,自然第一個反對聯合國改革,但美國人很聰明伶俐,明知多數國家贊成改革,不會公開反對,而是采用聲東擊西,分化瓦解的政策。總之,改革不能損害美國的利益。英國多年來只是美國應聲蟲,自然還會步美國之后塵。最近些年來,俄國人一直患癡呆病,什么國土淪喪、財政崩潰等全無感覺,自己人被美國人賣了還替美國人數錢,不會自己思考問題,更不會有所作為。只有法國還不糊里糊涂,但勢單力弱,不能左右大局。法國最想通過改革增加德國一類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毫無疑問的。
在中國必須對二戰后形成的新格局做出判斷和決策的時候,必須重點搞清中美關系問題。在此問題上,幾十年來從中央到媒體精英主流,都力主修好、維護中美關系。據說這種意見反映了某決策人的意見,這個決策人分析二戰后的世界各國狀況好壞的原因,總結為:看你跟美國關系如何。處的好的國家,日子都好過,反之,都不好過,因此,為處好美國關系,寧可不出頭。且不說這種判斷是否符合事實,姑且承認這是事實,問題是中國怎樣才能取得美國滿意。一條是把中國變成美國殖民地,對此美國肯定滿意,中國老百姓和多數官員、知識分子不滿意;一條是毛澤東的戰略,以斗爭求和好,這一條美國不滿意,中國現領導也不想那樣做;另一條是我承認你是老大,我發展成老二、老三是否行。對于這一條,答案是肯定不行,美國不會滿意,美國的主意是,也只能是叫中國變成新殖民地。
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有個基本事實擺在面前:是中國不能發展到美國的水平,凡是有想把中國美國化的都是做夢。不說別的,單說目前美國消耗能源占世界百分之四十以上一項就決定中國不能美國化。一方面,美國才有兩億多人口就占四成能源,中國有十三億人口,把全世界能源百分之百給中國也達不到美國水平,怎樣實現美國化?至于全世界都走美國路更是笑話,除非發動一場世界熱核戰爭,殺的全人類人口只剩五億才行,要不然的話,就不要學美國。對此等常識性東西,美國是清楚的,所以要找借口侵略伊拉克,還想侵略伊朗等國家,目的就是占有資源,維持美國的正常生活水平。說美國不反對中國統一和發展,完全是騙人的。中國發展起來還了得!有些人把美國當活雷鋒,真是大白天見了鬼了!美國的如意計劃是,至少要維持現狀,誰發展都是同美國爭生存空間,特別防止中國坐大,中國發展了,美國就要喝西北風去,這是市場經濟常識。中國這樣的大國,只能是美國的戰略對手,根本不存在戰略伙伴關系;中美結成戰略伙伴,對付誰?美國利益的最高層次,是令中國也前蘇聯化,只有俄、中類大國被肢解和殖民化,美國才睡得著覺!
說到這里,要強調一點,我并不是反美國人民,而是反美國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反美國資本制度。全世界人民必須明白,美國那一套是癌細胞,最消耗能量,如果癌細胞擴散到全球,人類整體死亡的日子就到了。
在這種形勢下,中國應該怎么辦?有三種方案可供選擇。一是堅決維護二戰原有框架,反對實質性改革。二是采取實用主義方針,支持德、印、巴加入常任理事會,以日本對二戰認識不徹底為名,堅決反對日本加入。三是帶頭摧毀二戰框架,取得絕大多數國家人心,重新洗牌,爭取最好前途。必須明白,二戰框架是對美國有利,對中國未必有利。以上三策,前者為下策,因為會得罪多數要求改革的國家,后者為上策,即能爭得人心,又能打破美國稱霸全球戰略,第二種方案是中策,可操作性強,可進可退。何去何從,是中國政府必須面對的。
總的來說,中國要有突破二戰勝利后結構的思路,因為事實上也有突破。中國應采用軟化美國,孤立日本,爭取英國,依靠巴西等第三世界,團結法國和俄羅斯的戰略方針。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什么是紀念反法西斯戰爭活動的誤區,應該怎樣走出誤區。誤區可概括為不研究二戰性質和產生原因,不研究為何取得二戰勝利,不聯系實際,不研究新綏靖主義和新帝國主義問題,不研究中國在二戰中的特殊地位,不研究怎樣才能消滅戰爭,不研究反戰運動等。走出誤區可概括為指出二戰的性質,二戰是資本主義陣營內部法西斯分子和綏靖分子共同策動的,指出了二戰的開頭和結尾都在中國,指出二戰后真正的進步是社會主義思潮帶來的,指出了反殖民主義和反戰運動的意義,指出了二戰紀念范圍應是全人類的,指出了二戰后的世界格局的缺陷等等。
站的高才能看得遠。改革后中國外交家可以說都是鼠目寸光,缺乏世界戰略眼光。作為一個政治家或外交家,不說你是馬克思主義者,就說你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也要學會放眼世界。現在的世界以變得很小,地球在衛星上看就那么一點,用衛星導航可以導的很清楚,資源不多。如何分配地球資源是國與國外交的戰略根本。二戰以后,美國是食物鏈的頂端,歐洲日本吃中段,中國吃低端,非洲那些窮國喝湯,是世界基本戰略格局。對這個格局美國及其走狗想保持,后發國家想改變,要求重新洗牌。
這個局面中國你想不想改變?有右派說不想改變,我們永遠跟美國好,我們愿意當孫子!我覺得有人可能真是這樣想的,那就是美國的走狗。不是走狗的都要求強國。什么叫強國?中國強了,中國就吃多了,美國就吃少了,美國是不會同意的,這是一個簡單的事實,為什么有人就不明白呢。要去掉意識形態騙局,不要把美國當雷鋒。前蘇聯就是個教訓,美國等發達國家跟戈爾巴喬夫說了,我們之所以跟你不好,就是因為你們要搞社會主義,你只要搞資本主義,我們就給你多少錢。蘇聯的傻小子政治家們干了,后邊真解體了,西方給他錢了嗎?沒有!因為歷史已經證明了,蘇聯的強大永遠是西方的絆腳石。
現在,美國故伎重演,造成與中國意識形態矛盾假象,掩蓋地緣政治,掩蓋霸主面目,迷惑了不少中國人。現在世界上西方的主要敵人是誰啊?不是你想不想,就是你中國。因為有你這么大一個國家還吃那么胖,與西方爭食,怎么得了!多虧目前中國胖而無骨,多虧目前中國靈魂缺失,中國要是加上毛澤東的骨頭和頭腦,在那麻煩了,西方的好日子就過不下去了,所以美國為首西方主流堅定反毛主席,并讓隱藏在中國的走狗配合反毛主席。
作為中國人,你想不想改變世界的分配格局?應當想,應求變才是。重新洗牌對中國有利還是無利,顯然有利。
世界金融危機,美國摔地上了,是個好機會,我們本應該踢他一腳,乘虛而入,改變世界食物鏈結構。可惜的是,中國白白失去了重新洗片牌大好機會,甚至還扶美國起來,給美國數萬億美元支撐二戰美國霸權格局。對這種做法,有人說有意賣國,也可能是賣國,還有一個可能是不學習,智商低,缺乏世界戰略眼光。
總之,國家領導人要多考慮戰略大事,不要陷進事務和私利之中。要好好研究研究,下決心和左中右三派學者和老干部在一起議政,充分的討論學習,兼聽不同聲音,研究究竟中國向何去去,研究內政外交怎么發展的大事。
人活著的價值要搞明白,毛主席辭去國家主席想大事,在歷史上留下來一個爭論一萬年的偉大文化遺產,一萬年后人們還會記起毛澤東,相反,成天悶聲發大財,發了一萬億又當如何?不用說一萬年沒人知道了,就是一百年后,也沒有人知道哪個是萬億富家郎了,甚至只留下笑料和災禍,沒價值。
歷史的人物都要作古的,有些事一些政治家沒有想透,只要想透了,就不會去追求悶聲發大財的低俗價值觀,就一定去追求全身心做利國利民千古留芳大事的高尚價值觀。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