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興遭美國制裁一事被廣泛討論,中國企業的自主創新和知識產權問題也引發的全社會的關注。
4月22日上午,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建福州舉行,與會的多位數字行業領軍人物就“如何掌握核心技術”發表演講。
峰會現場
馬云:不掌握核心技術就是在別人的院子里種菜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在發表演講時指出,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釋放了體力,第三次工業革命釋放了腦力;第一次工業革命歐洲抓住了機遇,第二次工業革命美國抓住了機遇,第三次工業革命亞洲應該抓住機遇,這是我們亞洲也是中國的機遇。
對于眼下,馬云說,“前20年技術變革,后30年應用變革。我們現在面臨30年來互聯網技術深入到傳統行業方方面面的巨大的變革,現在是關鍵時期,也是決勝時期,我們今天所做的任何決定,我們制定的任何政策不僅僅影響今天,也是影響到未來30年,甚至更加長久。”
對于未來,馬云說,“未來30年,數據將成為生產資料,計算會成為生產力。互聯網是一種產關系,有了計算能力,有了數據,有了人類的創新,人類社會將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如果我們今天不數字化,不和互聯網相連,不去擁抱變化,那么會比過去30年前我們不通電來得更加可怕,我們不能被今天的想象力限制了我們自己的未來。”
馬云
在談到企業責任時,馬云表示,大企業要有擔當,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如果不掌握核心技術,就是在別人的墻基上砌房子,在別人的院子里面種菜。核心技術很難,但也不是高不可攀,我們錯過了昨天的機會,我們再也不能錯過明天的機會,我認為真正的大企業不是看市值有多大,而是擔當有多大,不是看市場份額有多大,而是看是否掌握了核心和關鍵的技術。市場份額牛不叫牛,核心技術牛才是真正的牛,在社會發展人類進步的關鍵技術核心技術上突破,是大企業當仁不讓的責任。”
為此,馬云倡議,中國需要一大批能夠擔當大任的企業,能夠將數據和技術引向應該走的方向,能夠在關鍵技術、關鍵領域,解決未來問題,人類的發展問題和國際技術競爭中擔當重責。
在談到知識產權保護時,馬云說,中國需要一部數字經濟法。“進入IoT(物聯網)時代,萬物互聯將會帶來數據爆炸,今天全世界都在擔心數據時代的帶來的挑戰和危機,但是今天的數據和未來相比只是滄海一粟。在這樣的未來面前,中國當前需要一部數字經濟法,這部數字經濟法不僅僅是監管法,而應該是一部發展法,一部未來法,一部全球法,它著眼于世界發展,面向未來,有全球的眼光和擔當的大法,我們建議完善相關法律。舉綱才能目張,創新發展思路,從技術創新開始走向制度創新。”
談及技術,馬云說,在未來面前,今天沒有哪個國家沒有哪個企業可以說自己在新技術上高枕無憂,也沒有哪個國家哪個企業是絕對的優勢,絕對的壟斷,絕對的安全。未來全球既要有競爭,更要有合作。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只有敞開胸懷擁抱變化,以期達到共打造共同的命運空間,擁抱新技術,分享技術的成就,人類社會才能持續發展,科技才會不斷變革。
馬化騰:只有科技足夠硬,中國才有機會站起來
會上,騰訊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分享了三點想法:
第一,我們的數字化技術需要“站上來”。中國擺脫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只有科技這塊“骨頭”足夠硬,我們才有機會站起來,與國際巨頭平等對話。
第二,我們的數字化創新需要“沉下來”。目前互聯網正在與各個垂直領域深度融合,數字化創新需要下沉,進入各行各業的五臟六腑。我們要發揚“數字工匠精神”,從外到內打磨每一個細節的改進,而不是熱衷概念炒作。
第三,我們的數字化升級需要“用起來”。我們尤其要跨過數字鴻溝,把數字產品和服務做好“向下兼容”,讓盡可能多的人能“用起來”,“用得好”,特別是讓弱勢群體、老少邊窮,能夠分享數字紅利。
馬化騰
華為董事長梁華:將依托芯片設計等核心能力創建創新“黑土地”
華為董事長梁華在談及技術現狀時表示,目前,各行各業的“應用、平臺、網絡、行業終端”之間的數據通道和業務通道并未完全打通,仍然有非常多的數據和業務孤島,還存在著大量的數據和業務斷點。正是這些斷點,阻礙了各行各業實現數字化。
此外,梁華還說,華為將依托核心能力“芯片設計、數學算法、架構設計”,構建端、網、云協同的ICT(信息通信技術)基礎設施平臺,創建各行各業生態合作伙伴的創新“黑土地”。
梁華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