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競爭日趨激烈已讓美國外交學界感到擔憂。他們擔心美國與中國一味對抗,可能導致兩個大國陷入冷戰甚至熱戰。美國智庫一批前高官和學者最近提出對華“巧競爭”政策,呼吁美國政府在對華施壓與威懾的同時,尋求通過談判解決問題,不要放棄與中國合作的機會;更不應為了防范中國而陷入自我封閉,甚至重蹈“麥卡錫主義”之錯誤。
美國智庫亞洲協會和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最新出版《道路修正:朝向有效永續的中國政策》報告。報告寫作小組共同主席是亞洲協會美中關系中心主任夏偉(OrvilleSchell)和加大圣迭戈分校教授、前副助卿謝淑麗(SusanShirk),成員包括前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前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前副助卿柯慶生、前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主任麥艾文、前駐華大使洛德,以及黎安友、沈大偉、傅泰林、葛維寶、易明、韓美妮等17位前官員和學者。他們多數人的立場傾向于民主黨。
這個報告開篇指出,美中正處于碰撞路上,幾十年來建立的善意基礎正在快速崩潰。許多美國人視中國為崛起的大國,會不公平地削弱美國的繁榮,威脅其安全,挑戰其價值觀;而許多中國人則視美國為衰落的大國,試圖延長其主導,不公平地遏制中國崛起。
評估當前美中關系形勢,該報告認為形勢之嚴峻是過去40年未有的,其惡化程度更深、更具系統性。更重要的是,這是在美中經濟和軍事實力趨于接近的時候發生的,這使得兩國發生公然沖突的危險性要大得多。特朗普政府低估美國的兩大優勢:盟友伙伴網和全球多邊機制,令這種危險性加劇。
這份報告認為,特朗普政府更強硬地回擊中國的行動是正當的,但僅有回擊不是戰略,必須伴有對特別目標之研判和如何實現這些目標。特朗普政府必須清楚地表明追求談判解決方案的意愿,通過講出具體步驟來恢復美中關系的公平與穩定。
報告建議特朗普政府應當設立謹慎的界限,包括任命專職官員,防止美中關系進一步脫軌。更負責任的治理手法是必要的,以保護美國利益,爭取避免出現沒有贏家的結果。
為此報告提出“巧競爭”(smart competition)的概念,涉及建設美國力量,與中國有效競爭,同時在有共同利益的領域維持盡可能多的合作;建設國際聯盟,促使中國遵循國際法和準則;在可行的關鍵爭端上通過談判尋找解決方案;保存和更新那些利于兩國和世界的國際機制。
報告指出,“巧競爭”意味著雖然美國在國家利益上絕不妥協,但也不應將那些利益定義為總是與中國追求合法的經濟和安全目標相對立。全盤反對中國影響力的擴大既不可取也不可行。美國的政策目標應當是提供美國的領導性,讓中國在全球層面以建設性的方式貢獻造福大家的機會最大化。
盡管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國家安全戰略將俄羅斯和中國同列為主要威脅,但報告認為,在挑戰美國方面,俄羅斯和中國非常不同。俄羅斯想推翻和顛覆西方民主,而中國只是想影響西方對于中國的敘事方式,以求其經濟發展模式和政治制度被接受和喜歡。從經濟層面講,美中相互影響和交織程度比美俄大得多。鑒于中美密切的經濟聯系,讓兩國經濟“脫鉤”必須謹慎而行。
報告強調,美國對中國過度反應的損失將與反應不足一樣大。美國不應當以有損美國社會開放與活力的方式來捍衛自己。對于美方來說挑戰在于,正確評估中國的威脅,尋求有效解決方案,又不損害美國體系的活力,美國的盟友建構,以及經濟福祉。美國應當對自己成功競爭和繼續領導全球有信心。
這份報告稱,面對中國在軍事和外交政策上更加強硬以及更加重商主義的經濟政策,美國應透過修正道路來應對,改變合作加施壓的手法,轉向更強調施壓與威懾。但專家們表示,報告并不呼吁美國轉向當代遏制政策,或者放棄尋求在可以合作的地方與中國的合作。
報告提出了專家們認為可以有效處理美中關系的指導綱要:
首先,美國應當公開指出并反對中國有損美國利益的行為,即便這種應對會給美國帶來經濟代價,但對華決定性行動必須與可實現的要求相伴。美國采取的措施必須仔細設計,用于保護美國特別的利益,而不能僅作為報復的方式,為競爭而競爭,或者為了政治上的嘩眾取寵。
第二,美國應當避免采取排他性的政策,導致兩國經濟與社會不可逆轉的“脫鉤”。
第三,與中國競爭,美國應當總是努力取得保護國家安全與保存社會開放之間明智的平衡。美國必須避免對感知的中國威脅做出過度反應,必須警惕重蹈麥卡錫時代錯誤之危險,對所有華人和與中國關系親近者投以不公平的懷疑。
第四,美國應當在那些明顯符合美國利益和中國愿意合作的全球和區域議題上追求對華合作,尤其是在氣候變化、海洋保護、抗擊大規模流行疾病、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反恐、朝鮮與伊朗核不擴散、處理難民危機等議題上,應當與中國合作。
第五,美國應當加強與盟友和伙伴協調,而不是單干獨行。
第六,美國既不應當停止倡導其自由民主價值觀,也不應當放棄許多中國人共享這種價值觀的希望。
第七,美國最好的防御總是成為民主自我的更好版本。除了維持硬實力資產,也要重申美國自己對于自由開放社會、有效民主、經濟活力、對教育和科研更大投資的承諾,持續支持活躍的公民社會,承諾重建基礎設施。
謝淑麗透露,他們推出這份報告后,與美國國會議員的助手、白宮和國務院的官員有過交流,希望美國決策者能夠瞭解這份報告提出的觀點與建議。
謝淑麗(Susan Shirk):是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是第一批來到中國的美國人,曾于1971年得到時任中國總理周恩來的接見,見過中國歷代領導人。克林頓政府時期,擔任國務卿助理,主管中國事務。目前,謝淑麗擔任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全球沖突與合作研究所所長。著有《脆弱的超級大國》一書 ,主張對華對話接觸政策,認為中國的主要國家利益是發展經濟。
(來源:經濟學書吧)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老兵任正非向習總書記匯報發言全文:以創新為核心競爭力 為祖國百年科技振興而奮斗
2017-08-15?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