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2時3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一號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這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34次飛行。
海洋一號D衛星是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制生產的海洋水色業務衛星,發射后將與海洋一號C衛星在軌組網運行,主要用于獲取全球海洋水色水溫信息、我國近海和全球重點區域海岸帶環境變化信息及陸上區域數據、海上船舶信息,為海洋環境監測與預報、海洋災害預警、海洋維權執法和海洋科學研究提供服務。
澎湃新聞記者從主持建造該衛星的自然資源部了解到,海洋一號D衛星運行于太陽同步軌道,主要技術指標和性能與海洋一號C衛星相同,雙星組網后將使全球海洋水色水溫、海岸帶資源與生態環境觀測頻次與效率提升一倍,填補我國海洋水色衛星無下午觀測數據的空白,豐富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技術手段,為海洋強國建設提供數據支撐。
衛星還可應用于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服務生態環境、應急管理、農業農村、氣象、水利等行業。
星上配置五個載荷,其中海洋水色水溫掃描儀可實現全球海洋水色要素和海面溫度場一天覆蓋,空間分辨率1.1千米,幅寬大于2900千米;海岸帶成像儀可實現近岸水體環境、海岸帶、江河湖泊生態環境信息三天覆蓋,空間分辨率50米,幅寬大于950千米;此外,星上還配備了用于大氣校正的紫外成像儀,用于監測在軌輻射精度和穩定性定標光譜儀和用于獲取全球大洋船舶位置信息的船舶自動識別系統。
后續,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將會同研制單位和生態環境、應急管理、農業農村、氣象、水利等行業用戶共同開展衛星在軌測試工作,保障衛星按時投入業務運行。
據了解,自然資源部已建立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和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兩個專業機構,統籌和保障陸、海衛星遙感業務,并在包括11個沿海省在內31個省建立了自然資源省級衛星應用技術中心。
未來將基于自然資源領域陸海統籌、部省協同、整體聯動、多網協同、輻射市縣的衛星應用體系,加快自然資源陸、海觀測衛星數據及應用技術的推廣,充分發揮衛星效能,全面提升行業衛星遙感技術和應用水平,有效支撐自然資源部加強自然資源監管、實施生態空間用途管制、履行全面所有各類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全面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等一系列重大任務。
(來源:綜合新華社客戶端、澎湃新聞,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