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全國范圍內的疫情,乍看起來,似乎并不兇猛,但從這些天的發展勢頭上看,問題并沒有那么簡單。在去年疫情最猛的勢頭過去之后,雖然也再度發生了規模不算太大的局部傳播,但畢竟范圍不算很大,涉及的人數也不算太多,所以在不長的時間內都給平息了。
而這次疫情的復燃,多點爆發,且增長勢頭雖然不是很大,但卻一直都有著增長的趨勢。這樣的狀態應對起來,是有點麻煩。至少它不是靠著某種大刀闊斧的方式就能在短期內很快就得到解決的。在這種狀態下,人們必須要準備打一場時間可能不是太短的小時長的持久戰。
目前,各個疫情爆發點的源頭情況還不十分明朗,所以人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掉以輕心。而且,這次疫情的多點爆發,與人們的輕忽和麻痹是有著很大關系的。
中國經過這一年多來的抗疫和防疫的戰斗,與世界其他國家,包括發達國家相比,成績確實可圈可點,甚至相當突出。然而這樣的狀態很容易讓人們產生麻痹和松懈的情緒。似乎在某些人看來,中國現在在疫情上已經基本穩定了,即使有點有折騰,也不會出什么大的問題。
其實,我們的任何麻痹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就如一個盛水的桶。我們已經做了大量的密封措施,使它幾乎滴水不漏。但如果人們以為這種滴水不漏是萬全之策,從而產生了疏忽與麻痹。那么,很快就會在不長的時間里,某一個小小的疏漏就可能導致全局的崩潰。
那將可能是如下的情況:這里出了一點疏忽,那里出了一點漏洞,再對某些本來應該嚴格執行的防疫措施馬馬虎虎,結果這些小的疏漏積累起來,肯定就會出大的問題。而且,由于不止一個地方存在這樣的狀態,那么多點疫情的爆發幾乎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現在有些地方如超市、農貿市場入口處,一些掃碼設備幾乎是擺樣子的,測體溫的工作者也是馬馬虎虎,象征性的在人們的手腕上面晃一下就完事了。可能他們也認真看了測溫計上的讀數,但是他們的那種很輕忽的態度卻讓人難以放心。這些狀態是不是漏洞?是不是隱患?
雖然我們現在與國外相比,新產生的確診病例在數字上比那些國家要少一些,但這并不就說明我們可以按照目前的狀態繼續存在下去。因為這種情況不可能在這樣的范圍和水平上得以繼續保持,它一定會在更大的范圍、更為嚴重的程度上產生更大的蔓延,從而帶來我們根本不愿意,但又可能完全難以避免的嚴重后果。
北京出現了出京后,也沒有去過中風險地區,然而卻無法回京的情況。這引起了一些人們的意見和不滿。這樣的情況發生,確實是令人感到不滿和遺憾的。
然而,我們必須要知道,現在疫情其實是相當危急的。上述情況理應得到注意,而且還能得到更為圓滿的解決,自然是皆大歡喜。可是我們更要看到,這種在目前看上去規模不大,趨勢也沒有那么兇猛的疫情,其實存在著極大的危險。萬一有個疏忽,就完全可能全面崩盤。真到了那個時候,真是哭得來不及了。所以,盡管目前有些地方的防控措施看起來有點粗糙,有點不夠人性化。但為了大家的安全,希望受到牽連的人們還是要從大局出發,對給自己帶來的不便先忍耐一下。
有位律師朋友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他在網上說,本來,他們的助理已經遇到了這樣的情況。但是他們從客戶的需要和利益出發,自己還是義無反顧地也離開了北京。結果也遭遇到與他們的助理同樣的處境。這里是不是就應該考慮清楚。
對于律師來說,客戶的利益當然需要考慮和尊重。但是如果從防疫的大局來看,是不是應該把客戶的利益放在全國防疫大局這個更大利益之后?從職業道德角度來看,這位律師的做法無可指摘,但如果從全國防疫大局來看,這樣的做法以及后續部分給自己帶來的不便,是不是在律師們的行動之前,就應該更為謹慎地考慮周全?
簡單說來案子重要,但防疫大局更重要。這樣的認識有錯嗎?在目前復雜的環境下,要求所有的措施都非常嚴謹和精準,是不是有點強人所難?當然,國內有些地方、有的城市做得很好,他們那里的管理水平非常高,成為全國的標桿。但我們不可能要求全國所有的疫情較重的地區都能做得完全一樣好,都能成為標桿。這是現實問題,不是理想問題。
全世界的防疫工作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美國防疫做得很差,但它必然會影響中國的防疫效果。對這一點,我們可能有不少人還沒有認為到。除美國之外,全球范圍內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在防疫上如果做不到位,都會影響中國疫情的防控效果,這是毋庸置疑的。
我以為,有些專家對于疫情發展趨勢,或者疫情能在什么時候結束的預測,在目前來看,都沒有太大的意義。畢竟每位專家都不是算命先生。而且即使是算命先生,也不可能都算得那么準。算得不準的幾率遠遠大過算得準的幾率。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說某某人算得準,那又能有什么意義呢?所以這類預測幾乎毫無意義。
當然,我們從感性上,希望他們的預測是準確的,只是這種希望不具有現實意義。我們的工作不能建立在這種所謂專家預測的基礎之上,這樣的出發點都是缺乏依據的。我們只能老老實實把控好我們防疫與抗疫的各個關鍵要點,嚴防死守,不存任何僥幸心理,不抱任何幻想,老老實實、踏踏實實做后我們的工作。
有些人已經開始擔憂我們現在的嚴格防控是不是會影響我們國家經濟的恢復與增長。這樣的擔心當然不是沒有理由的。他們認為,現在的防控措施成本過高。從實際上看,如果看不住疫情,那樣造成的結果,會讓國家承擔的成本會更高,而且對人民群眾的心理壓力也會更大。
因此,為了我們經濟能夠真正地恢復起來,而且能得到較高速度的增長,那么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疫情防控得非常嚴格,不允許病毒有任何可乘之機。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經濟才能有一個健康恢復與增長的環境。任何因小失大的做法都是愚蠢的、短視的。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北航老胡之閑話”微信公眾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