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余宏杰團隊研究顯示,
中國若取消清零,或將引發奧密克戎感染潮,
導致超150萬人死亡
自2021年 8月以來,中國采取了動態清零策略來應對具有更高傳播能力的 SARS-CoV-2 變體,現在正在考慮是否可以以及該政策可以保持多長時間。因此,辯論已轉向確定緩解策略,以在全國范圍內流行病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減少對醫療保健系統的破壞。2022年5月10日,復旦大學余宏杰團隊在Nature Medicine在線發表題為“Modeling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Omicron in China”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開發了一個針對 2022 年上海 Omicron 爆發的初始增長階段校準的 SARS-CoV-2 傳播的年齡結構隨機區室易感-潛伏-感染-去除-易感 (SLIRS) 模型,以預測 COVID- 19 假設緩解情景下的負擔(即病例數、需要住院和重癥監護的患者以及死亡人數)。該模型還考慮了特定年齡的疫苗覆蓋率數據、針對不同臨床終點的疫苗功效、免疫力減弱、不同的抗病毒療法和非藥物干預。該研究發現,2022年3月的疫苗接種活動誘導的免疫水平不足以防控 Omicron 浪潮,這將導致重癥監護能力超出預期,重癥監護病房的峰值需求預計是現有能力的 15.6 倍,并導致約 155 萬人死亡。然而,該研究還估計,通過確保疫苗和抗病毒療法的可及性以及維持非藥物干預措施的實施來保護弱勢個體可能足以防止醫療保健系統不堪重負,這表明這些因素應成為未來緩解政策的重點。
2021年11月在南部非洲發現的 SARS-CoV-2 的 Omicron 變體已迅速傳播到世界各地,并取代 Delta 變體成為全球主要毒株。Omicron 已證明相對于 Delta來說,免疫逃逸能力及傳播能力有所提高。連同對與先前感染和/或疫苗接種相關的感染的保護作用逐漸減弱,這些特征已導致大多數國家發生主要的 Omicron 流行病。盡管有跡象表明其臨床嚴重程度可能低于 Delta,但 Omicron 感染的絕對數量已經使全球醫療系統緊張,包括美國和英國。例如,在英國,Omicron 波導致的感染率高于2021年冬季的第二波,導致大量住院和死亡(2022年1月14日至 2月4日期間每周報告超過 1,000人死亡)。在 2020年初在湖北控制了最初的流行病浪潮后,中國部署了多層非藥物干預 (NPI) 方案來遏制主要來自國際旅行者的零星 COVID-19暴發。在整個大流行期間保持普通人群的低感染率使中國有時間對人群進行大規模免疫以抵抗 SARS-CoV-2。截至 2022年 4月18日,91.4% 的 3 歲以上人口已接受 COVID-19 疫苗接種的完整初級計劃(以兩劑方案施用的滅活疫苗,或以三劑方案施用的重組亞單位疫苗,或以單劑施用的重組腺病毒5型載體疫苗);其中 53.7% 的人接受了加強注射。然而,疫苗誘導的人群免疫可能不足以預防 COVID-19 的爆發。從 2022年3月1日到4月22日,中國幾乎所有省份都報告了超過 500,000 例本地 Omicron 感染,其中大部分(約 93%)發生在上海。為了遏制具有高度傳染性和免疫規避性的 Omicron 變體,將需要采取額外的 NPI 措施來維持動態清零政策。
【2022 年 3 月至 2022 年 9 月在樂觀的 VE 情景下,中國采用個體緩解策略時預計的病床和 ICU 需求和短缺(圖源自Nature Medicine )】
自 2021年8月以來,中國為應對具有較高傳播能力的 SARS-CoV-2 變種而采取的這一政策包括一套全面的措施,以識別 SARS-CoV-2 感染并阻止任何傳播鏈,從而反復將本地傳播歸零。截至2022年5月,兩種獲批的抗病毒治療藥物(BRII-196/BRII-198聯合用藥和nirmatrelvir/ritonavir聯合包)已在中國使用,為抗擊COVID-19提供了新工具。該研究開發了一個針對2022年上海 Omicron 爆發的初始增長階段校準的 SARS-CoV-2 傳播的年齡結構隨機區室易感-潛伏-感染-去除-易感 (SLIRS) 模型,以預測 COVID-19 假設緩解情景下的負擔(即病例數、需要住院和重癥監護的患者以及死亡人數)。該模型還考慮了特定年齡的疫苗覆蓋率數據、針對不同臨床終點的疫苗功效、免疫力減弱、不同的抗病毒療法和非藥物干預。該研究發現,2022年3月的疫苗接種活動誘導的免疫水平不足以防控 Omicron 浪潮,這將導致重癥監護能力超出預期,重癥監護病房的峰值需求預計是現有能力的 15.6 倍,并導致約 155 萬人死亡。然而,該研究還估計,通過確保疫苗和抗病毒療法的可及性以及維持非藥物干預措施的實施來保護弱勢個體可能足以防止醫療保健系統不堪重負,這表明這些因素應成為未來緩解政策的重點。
論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2-01855-7
(來源:昆侖策網,轉編自“中國病毒學論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