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據媒體報道,今年43歲的周艷曾是浙江最年輕的正局級領導之一,39歲就成為了團省委書記。既是女干部、又是團干部,很多人將她視作當地官場的未來之星。不過,該省政府幾天前的一紙任命卻讓不少人大跌眼鏡:周艷出任省地質勘查局副局長,且還不是黨組副書記。正局級團干到“冷門”單位任普通副局,這樣的“降格”安排有何特殊意味?
共青團組織,從中央到地方歷來都是培養優秀年輕干部的“綠色通道”,何出此言?共青團雖是群團組織,但級別不低。在團中央,第一書記是正部;在地方,團省委書記是正局。而各層級共青團領導層一般都有相應的任職年齡天花板,比如團中央為45歲左右,團省委40歲左右,團縣委和高校團委35歲左右,一旦到齡就要轉崗至同級別的部門。由于是特別培養,團干部往往能轉任令人羨慕的要職:團中央第一書記到地方任職時,多能直接任省長,書記處書記則能安排實職省委常委,而團省委書記轉到地級市多能干市長或權力部門“一把手”。
年紀不大就能出任要職,這為團干部的政壇之路積蓄了超強的上升動能。團組織也因此被視作青年官員晉升的一條捷徑。
然而,浙江此次對周艷的職務安排,卻沒有按照慣常的路數來“操作”,甚至讓人覺得有些“屈就”了,這其中,是否隱含著新的選人用人信號呢?
前不久,中央召開了群團工作會議。會議規模很大,在黨的歷史上尚屬首次。會議結束后,各地均迅速傳達了會議精神。由于會議核心內容沒有公開,很多人一直沒有想明白這個會議為何動靜這么大?這不,總書記曾工作過的浙江省率先作出這個一反常態的人事調整。不難判斷,會議定是對共青團工作思路作出了重大的新部署、新調整。
總體而言,團干部的成長經歷相對單一,有的是從高校團委書記進步為團中央部門領導或團省委領導;有的曾有過一段時間地方基層工作經歷,之后被選拔為團的領導;有的是某個專業領域的突出人才,作為一個方面的代表人物進入團系統。他們晉升的關鍵臺階基本都受益于團干經歷。與許多地方干部或部門業務骨干相比,團干部基層鍛煉的經歷相對較少,社會上也有人將此稱為“爬得快,根不深”,從當下注重晉升履歷扎實完整、經過多崗位歷練和擁有豐富基層領導經驗的用人導向來看,團干部回補經歷成為了一項不可缺少的必備功課。周艷此番“降格”任職,也正與這一導向的思路相吻合。
上文已經提到,團干部之所以進步得快,年齡優勢是一個關鍵要素,既能低齡提拔,又能到齡轉崗,里外里比一般人快上好幾步。中央提出干部任用不再按年齡一刀切后,主打年輕牌的團系統自然也不能成為“特殊群體”。十八大后,接替陸昊擔任團中央第一書記的秦宜智,到任時年齡比陸昊還要大兩歲,已經48了,此前從未在團系統工作過。但秦宜智基層經歷豐富,當過鋼鐵企業負責人,又扎根西藏8年。用這樣的干部來當團中央第一書記,正說明中央任用團干部也在逐步打破唯“年齡論”,或許未來出現60歲的團委書記也不是稀奇事。
群團組織,歸根到底是做群眾工作。只要有一顆為群眾服務的心,不論什么年齡、什么崗位、什么級別都可以把工作做好。反之,年輕干部如果將此作為仕途投機的一條通道,不僅容易滋生官僚化、特權化、脫離群眾的問題,更是違背了自己苦讀報國的那顆初心。
可以預見,中央群團工作會議召開后,像周艷這樣的任職安排,不會成為孤例,而將成為一種新導向、新趨勢,這將讓團組織和團干部的面貌發生前所未有的深刻轉變。
(來源:昆侖策研究院根據網文調整編發)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