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據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報道,知情人士稱,中國商務部已批準高通與國有大唐電信的子公司組建合資公司——瓴盛科技。瓴盛科技將主攻價格在100美金左右的中低端手機芯片細分市場,如此一來,將與紫光展銳爆發直接沖突。在中美發生經貿摩擦的大背景下,紫光展銳很可能成為繼中興之后的第二個犧牲品。
瓴盛科技將成為高通在大陸的代理人
早在一年前,高通就與大唐合資成立瓴盛科技,根據公開消息,合資公司注冊資本298460.64萬元,其中聯芯科技占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的24%;高通占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的24%;建廣基金占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的35%;智路基金占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的17%。
從注冊資本占比來看,中資處于主導地位。不過,從歷次中外合資的情況看,由于外商掌握了關鍵技術,合資公司的主導權往往掌握在外商手中。而且國內資本投入越多,被綁架的就越深,而且瓴盛科技基本不具備重復高鐵模式可能性。
為什么這么說呢?
其實,大唐過去也是有自己的手機芯片設計團隊的,也就是大唐聯芯,紅米手機就使用過聯芯的芯片。可惜的是,由于在商業市場表現不佳,大唐解散了手機芯片研發團隊,員工很多分流到小米的松果電子,使小米獲得了一支手機芯片研發團隊,并開發出了澎湃S1芯片。
在缺乏一個強有力的技術團隊的情況下,瓴盛科技很難把高通給的技術消化吸收的。就像當年把運10的研發團隊解散,去和麥道合資,這種做法是不可能實現“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只會帶來失敗的苦果。
另外,從大唐把聯芯的手機芯片團隊解散這個事情來看,基本說明了大唐沒有自己開發手機芯片的想法。否則不可能發生一方面要消化吸收高通技術,另一方面又解散研發團隊這種自相矛盾的事情。
事實上,大唐選擇與高通合資,只是為了經濟利益,在2016、2017連續2年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負值的情況下,通過合資可以盤活僵尸資產,對大唐而言是非常劃算的買賣。
因此,瓴盛科技很可能著眼于給高通做代理商,把高通的芯片貼一個牌子變成“自主研發”、“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然后在國內低價傾銷和展訊打價格戰。
為何必須借助瓴盛科技打價格戰,而不是高通親自上陣呢?原因就在于高通的低端的驍龍200系列出貨量很低,在市場上難得一見,如果把高通400系列的價格拉到展訊一個檔位的話,降價勢必會影響到高通的營收,進而影響到高通的股價。這對高通的管理層來說是無法接受的——畢竟高通是一家美國上市公司,要為大股東負責。
另外,通過合資把中國公司也拉進來,不僅有利于高通在國內運作,還可以利用國內資本給高通補充彈藥。這就和最新政策允許國外車企獨資建廠,但多家外企希望保持合資一個道理。
為何大唐與高通合資讓人想起“汪精衛投日”
對于與境外公司合資,或開展技術合作,我們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從中國在過去幾十年的工業化歷程看,很多技術引進、技術合作,或與國外巨頭合資都對中國科技進步起到促進作用,比如建國初期的156工程,70年代的四三方案,90年代的雙引工程等。
然而,在合作/合資的時候必須分清楚,哪些是可以合作/合資的,哪些是不可以合作/合資的。
如果通過合資或合作,可以接觸到世界頂尖的技術,進入一直被西方科技公司壟斷的領域,從國外巨頭手中搶下一部分市場,這種合資或合作就是可行的。
如果合資或合作是引進國內已經掌握的技術,而且將會沖擊國內企業已經占據的市場,這種合資或合作就不應該做。大唐和高通的合資就是這種類型。由于瓴盛科技主攻的是價格在100美金左右的中低端手機芯片細分市場,而這塊細分市場是紫光展銳的基本盤。低端手機芯片的所有技術紫光展銳都已經完全掌握了。
可以說,大唐與高通合資是引進國內已經掌握了的低端手機芯片技術,而且將沖擊高通在中低端手機芯片市場的競爭對手,這種做法就有相互傾軋的嫌疑了。結果只會是親者痛,仇者快。也就難怪業內人士將大唐與高通合資評價為“汪精衛投日”。
紫光展銳很可能成為繼中興之后的第二個犧牲品
之前已經介紹了,大唐與高通合資早在一年前,然而,在過去一年的時間里,商務部一直沒有批準兩家公司合資。這其中有什么奧秘我們不得而知,很可能是商務部也看出了其中的利弊,在權衡分析后一直拖著。
在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一行訪華,與中國開展經貿磋商后,高通與大唐合資隨即就被商務部批準了。這很難不讓人聯想,這是美方施壓的結果。一旦瓴盛科技開始商業化運作,把高通的低端芯片穿個馬甲,在國內傾銷,將直接對紫光展銳造成沖擊。
必須指出的是,由于高通僅占合資公司24%的股份,等于是在價格戰中,高通只損失1美元,國內資本就要損失3美元。更糟糕的是,大唐電信、建廣資本的國字號背景,可以比較容易的拿到政府和國有銀行的錢,結果就造成了中國的國有資本幫助高通扼殺紫光展銳的尷尬局面。
一旦這種預測變為現實,這絕對是充滿黑色幽默的一幕。而紫光展銳,極有可能成為繼中興之后的第二個犧牲品。
雖然紫光展銳的手機芯片很難在國內中高端手機上看到,但并不意味著紫光展銳是一家無足輕重的芯片公司。
恰恰相反,紫光展銳是國內銷售額僅次于華為海思的芯片設計公司,在全球Fabless芯片設計公司中,展訊也擠入了前十。在2017年,紫光展銳總出貨量超過6億套,在手機基帶、WIFI、PA等方面,展銳占據全球27%的市場份額,被三星、華為等廠商采用,市場遍及歐亞拉非。此外,在射頻前端和物聯網芯片上,紫光展銳的市場占有率均為國內第一。
紫光展銳從零開始成長如今僅次于高通和聯發科,是非常不容易的。在2G時代做出國內首個GSM/GPRS基帶芯片;在3G時代做出全球首個TDS基帶芯片,全力支持中國TDS標準發展壯大;在4G時代展訊不僅穩住了低端市場,還積極向中高端市場沖擊,開發出SC9850、SC9853I、SC9860、SC9861I等一系列物美價廉的產品,大量銷往亞非拉國家的手機用的就是展銳的芯片。如果紫光展銳被高通采用在大陸扶持代理人的方式打垮或打殘,對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而言是一項重大的損失。
應學習美國先進經驗對外資投資進行審查
在過去幾年,中資在海外收購或投資科技公司仿佛唐僧西天取經,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即便和國外科技公司在商業上談妥了,也不能豁免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的審查把事情攪黃。
甚至還不乏美國總統赤膊上陣的情況,中資企業收購德國愛思強、收購美國萊迪思先后被奧巴馬和特朗普動用總統特權否決。要知道,在過去25年里,這種事情僅發生了4次。
相比之下,外國企業在中國投資卻如入無人之境,而且往往給予非常優惠的政策,比如三星在華設廠,地方政府給予三星無比優越的優惠政策:
1、三星需要的130萬平方米廠房,由中方建設,并免費提供1500畝土地。
2、每年向三星補貼水、電、綠化、物流費用5億元。
3、地方財政對投資額進行30%的補貼。
4、對所得稅征收,進行前十年全免,后十年半額征收。
5、將為項目修建高速公路和地鐵等交通基礎設施。
……
這種給予高額補貼的做法和高通、大唐合資類似,無益于發展本土產業和提升本土技術,只能為國外巨頭繼續保持壟斷地位添磚加瓦。
針對國外企業在中國投資,中國應學習美國的先進經驗,組建外資投資委員會進行審查,像美國政府那樣,以強硬的姿態保護國家利益和本土企業。不能一味的遷就外企,不能一味委曲求全。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以斗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