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薩爾瓦多與“中華民國”斷交了。1933年起長達85年的邦誼就被蔡英文給毀了。
蔡英文政府上任以來,已經失去5個“友邦”,又無法參與國際政府間組織,臺灣的外交還能有多少空間?蔡英文的外交政策到底是什么?她有在想挽救邦交?還是早已下了決心,一面倒向美國,根本不在乎大陸的外交打壓?
兩岸外交競逐從1949年即開始,橫亙其中的兩個因素,一是主權歸屬,一是經濟實力。前者是由國際法與國際政治所形成的結構規范,后者是由兩岸經濟力量對比所決定。
在主權歸屬問題上,目前絕大多數國際社會均認同“一個中國”,且北京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因此在主權方面,大陸享有被國際社會認同的“結構性力量”。臺灣的外交受到這個結構制約,“一個中國”成為臺灣外交空間的天花板,政府最多只能代表“治權”,以“經濟體”身分尋求參與國際政府間組織。
在政經實力上,臺灣曾經運用經濟力量對外進行金援合作,以尋求鞏固既有邦誼。但由于大陸快速崛起,特別在推出一帶一路、亞投行,形成其全球經貿戰略布局后,使得臺灣陷入兩個困境。第一、臺灣外交資源已經難以與大陸匹敵;第二、原邦交國選擇與大陸建交,原因已非大陸給的金援多,而是希望參與大陸在該地區提供的整體合作結構,非洲即是一例。
簡單來說,在兩岸外交競逐的戰場,臺灣面對兩個“結構”限制,一是國際社會所接受的“一個中國”結構,一是北京經貿力量形成的戰略結構壓力。第一個結構屬于政治法律性,與北京的經濟力量較沒有關系,第二個結構則隨著北京的經貿力量成長而更增強。面對這兩個結構下,臺灣要憑藉己方的力量突圍,不僅不容易,而是愈來愈難。兩岸關系的緊張,更會加速北京緊縮臺灣的外交空間。
無法以自己的力量來突圍時,綠營基本上是以兩種思路來面對。一是希望外界能夠接受臺灣已經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從根本上擺脫“一個中國”所形成的天花板限制。但由于臺灣并沒有“正名制憲”,也沒有“公投獨立”,因此,綠營這種說法是讓自己爽的,國際社會也不會認真。另則北京必要時動武的宣示,也讓綠營根本不敢嘗試,因此,現有的外交結構困境根本無法突破。
另一個思路,就是現在蔡英文政府的思路,其實已經不是外交的突破,也不再理會北京的打壓,而是徹底的選邊站。美國近年來要打一場對中國大陸的“遏制戰”,在特朗普(特朗普)上臺后進入高潮,這恰好給蔡英文政府創造了機會,因而把自己的主權完全交給美國,希望透過美國對臺灣的支持,來證明自己在“外交”上有突破。這些綠營人士自知,臺灣在兩岸關系緊張下已無法再有外交成果,扈從美國已是其對外關系的全部。
在蔡政府眼中,邦交國的數目并不能確保臺灣的安全,這些邦交小國對臺灣的經濟利益有限,而能夠確保臺灣安全與利益的就是美國。對蔡政府而言,現存所有的17個邦交國加在一起也比不上一個美國來得重要。
北京或臺灣的泛藍,不要以為蔡英文政府會因斷交壓力而改變其去中國化的分離主義立場,更不要期待蔡英文政府會因避免外交雪崩而接受類似內涵的九二共識。
蔡英文心里是這樣想的,只要有美國挺著,即使剩下的17個邦交國全斷了,又如何?臺灣沒有了邦交國就代表大陸完成了統一了嗎?如何把斷交導向到臺灣人民討厭、敵視北京,才是蔡英文政府在斷交后的重要政治操作。從這次斷交后,蔡英文的發言,開口要“我們團結”,閉口要“臺灣團結”,就可以了解,將“斷交”導向“敵中”才是她的回應策略主要思路。
美中關系正走向新冷戰,而這場戰役不會在短時間結束,在新冷戰中,完全一面倒向美國是蔡英文/民進黨政府的唯一選擇。
政治上徹底地倒向美國,文化上全面去中國化,經濟上減少對中國大陸的依賴,這就是蔡英文政府目前的戰略。
北京會說,美國應恪守三公報,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是我也要提醒,特朗普可以退出伊朗核協議、氣候公約、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不理WTO,與北約盟友土耳其反目,特朗普的美國為何沒有可能放棄一個中國原則?
蔡英文政府外交的對美一面倒政策,就在等待這個時刻。
特約作者:張亞中,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孫文學??傂iL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普京牛了!你必須承認臺灣是中國的才能來看世界杯;蔡英文瘋了!44家外航將全部改標中國臺灣!
2018-06-12?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