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老百姓,連商學院的管理學專家,也讀不懂華為,讀不懂任正非。沒辦法,英雄總是孤獨的,代溝太深,差異太大!
一、沒人看得懂的華為之謎
大多言不及義,是因為商學院的現代管理學很難解釋華為的奇跡,華為的股權高度分散、全員持股、輪流CEO制、拒絕上市和外部融資等,都是特立獨行、離經叛道的,并不符合“產權明晰、授權制衡、治理公開、制度管理”的現代管理學定律。至于扯到什么狼性文化、用年輕人、明賞信罰,研發投入……,這些元素沒有護城河,其實任何企業都可以復制,但無法解釋為什么中國只有一個獨一無二的華為,而同樣模式的大多數公司大都失敗了或不那么成功。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普通人看到的是輝煌的結果,專業人拷問的是內在的原因。任正非和華為成功的基因是什么?什么造就了今天的任正非?這才是有意義的問題。后來翻了一下資料,果然印證了我的一個判斷:任正非是個不折不扣的深度毛粉,華為是一個高度毛化的組織。
任正非的講話和思路,科班出身的管理學家是讀不懂的,其思維方式、組織形態、發展戰略,甚至話語風格,都充滿濃厚的毛澤東氣息。我猜任正非一定熟讀毛選,這種熟讀不是隨便瀏覽一遍,知道幾句名言警句,而是每個字都嚼爛了吃透了,融化到血液里,再能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出來……。我估計,任正非的毛化程度是高于著名毛派企業家馬云和史玉柱的,任是我目前所知的中國毛化程度最高的企業家。
大家知道任正非出身軍隊,不知道的是他竟是七十年代的解放軍“學習毛主席著作標兵”,在人民大會堂開過表彰大會,怪不得西方總說華為有軍方背景,百度一下即知:
1995年12月26日,毛主席誕辰紀念日,任正非在市場部整訓大會上發表了《目前的形式與我們的任務》,題目與毛澤東在1947年發表的文章完全相同。
1998年,任正非寫了一篇《華為的紅旗究竟能打多久》,題目與毛澤東在井岡山上的毛林問答如出一爐。
二、華為的成功就是毛澤東思想的企業化實踐
產權不明,全員持股:毛主席體制本質就是一種產權不清的組織體制,理論上人人有份,激勵上發揮每個黨員和社會成員的主人翁精神。
持股不多,精神領袖:毛主席的四個偉大,最看重的就是“偉大的導師”,主席多次接待外賓說自己不是政治元首就是個“teacher”,導師者,組織的精神領袖也!
聚焦通訊產業:毛主席反復強調的工作方法,抓主要矛盾,決不四面出擊。
發展戰略:農村包圍城市。華為作交換機完全照抄毛戰略,在中國市場上與各地的郵電部門成立合資單位,共享利益,實行“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迅速收回了被外國企業長期把持的中國市場。之后任正非又如法炮制,首先進軍非洲、中亞、西亞這些欠發達國家,兵強馬壯之后再逐個攻陷發達國家市場。
高度重視情報工作:知己知彼,天下無人不通共,國軍的部署計劃毛主席比蔣介石得到的還快,國府到處是共諜。華為在國際競爭中對情報工作是抓得最緊的。
高度重視研發投入:寧可勒緊褲腰帶,餓死也要不惜重金跨越式發展核武技術,毛主席才是高科技粉兒。華為是中國研發投入最高的制造業公司。
加班文化:毛主席始終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
危機意識:居安思危,毛主席建國之后沒有放松,而是始終警惕內外敵人,隨時備戰。任正非在繁榮期發表《華為的冬天》,隨時準備破產。
斗爭哲學與整風運動:全員軍事化管理,賞罰分明,奮斗終生,不停折騰,永不停息。凡是跟不上的員工就一律淘汰。
重用年輕人:革命成功后,放棄喪失革命斗志者,即便是元老級人物。放手重用更拼命的年輕新生代,喜歡敢斗敢闖的革命小將。任正非的狼性文化就是這種老調換了個馬甲。
三、克里斯馬型領導的未來
華為的毛氏軍事化體制,在創業階段是非常具有奇效的,但西方主流為何無法復制?是因為這種組織必須依賴克里斯馬型領袖,才能將戰斗力發揮到極致。
馬克斯韋伯把領導類型分三種:克里斯馬型(Charisma)、傳統權威型、法理官僚型。
中國的封建社會是傳統型統治;毛一代是克里斯馬型,即魅力領袖體制;目前是向第三種法理官僚型體制過渡。
企業也是一樣,創業者往往是魅力領袖,當一個組織的領袖、先知、真神死去之后,就面臨著制度化和官僚化的轉型。
西方的公司管理理論是對第一代創業領袖逝去之后的官僚化組織進行研究,所以無法解釋華為奇跡,也無法理解毛澤東思想蘊含的巨大威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