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活動是參觀合肥市的三河古鎮,古鎮的著名景點是“孫立人故居”。
說是故居,其實是新居。歷經戰爭、革命與改革,故居早已蕩然無存。
目前的“故居”是2008年新建的。
現在的風氣,是但凡提到國軍將領,都充滿溢美之詞,就連軍事上提不起來的張靈甫都獲得了“抗日名將”的頭銜,何況是多少還有兩把刷子的孫立人?
布展方對孫立人相當誠惶誠恐,一會兒“虎將”,一會兒“名將”,給我的印象是他們也不明白孫立人是什么“將”,只是覺得跪下請安就好。
“故居”的布展中,濃墨重彩的當然是孫立人抗戰中的經歷,尤其是他擔任中國遠征軍將領的經歷,對于抗戰勝利后,孫立人追隨蔣介石參加全面內戰,在初期的四平之戰中力挫東北民主聯軍,并率先攻入長春的“輝煌戰績”就絕口不提了。
這些都可以忍了,但是對展覽中提到孫立人指揮的遠征軍新一軍時,一口一個“我軍”就讓人覺得匪夷所思了。
我瞬間感覺像咬了一口青杏,牙都酸倒完了。
“我軍”是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說,“遠征軍”是爺爺,咱們是孫子唄?
可是你這樣,別人也得認啊!
孫立人在生前,從來沒有稱“共軍”為“我軍”,而是一直稱“共匪”或“匪軍”。
孫立人之外,能夠代表“遠征軍”說話的非蔣介石莫屬。
蔣介石從來都是自稱“國軍”,意思是他統領的軍隊才是正宗的“國家軍隊”,稱共產黨的軍隊為“匪軍”,用“共軍”這種比較客氣的稱謂的時候都很少。
蔣介石死后,蔣經國在這個問題上完全按照蔣介石的口徑,并無創新。
蔣經國死后,國民黨和臺灣當局雖然由于形格勢禁,不再稱“匪軍”,但也一律稱“共軍”,連“中國軍隊”這樣“客觀”的稱呼都不肯用。
“國軍”既然不認“共軍”為“我軍”。“咱們這邊”又何必認“國軍”為“我軍”呢?
一口一個“我軍”,口氣甜得肉麻,有必要嗎?熱臉貼人冷屁股,很有趣嗎?
反觀“咱們這邊”,對“國軍”的稱呼也幾經變化。
解放戰爭時,曾經稱他們為“蔣匪軍”。鑒于“國軍”進入解放區后殺人放火無惡不作,這確實是一個恰如其分的稱呼;
有時候也稱他們為“蔣軍”,鑒于“國軍”,尤其是“中央軍”除了蔣介石誰也指揮不動,完全是蔣介石的私人軍隊,這樣的稱呼也是正確的;
比較正式的是稱他們為“國民黨軍”,這樣的稱呼點明了所謂“國軍”無非是國民黨一黨一派的軍隊,當然沒毛病。
在新中國的前三十年,從來沒有稱呼“國軍”為國軍,這也是對的。蔣介石統領的軍隊本來就不是國軍,從來都不是國軍。
今天,“國軍”的稱呼已經大行其道,這實際上是接受了蔣介石的自稱。
非常有趣,蔣介石生前,“國軍”反攻大陸不能成功,蔣介石可謂死不瞑目。
但是這些年來,“國軍”的稱呼倒是成功登陸了,這算是對“國軍”之為國軍一個為時過晚的承認,對蔣介石也算是一種補償吧?
如果他九泉之下有知,除了對民進黨動輒用紅漆潑棺、潑銅像感到煩惱,別的煩惱應該是沒有了。
這倒也罷了。
但稱“國軍”為“我軍”,在歷史敘述時會遇到無法克服困難。
“中國遠征軍”,包括孫立人最心愛、最驕傲的“新一軍”,在全面內戰爆發后,被蔣介石全師投入東北戰場。雖然在戰爭初期,他們憑借美式裝備獲得了一定優勢,但沒兩年就在遼沈戰役中被解放軍全殲。
孫立人很幸運,由于在和同為遠征軍將領的杜聿明在傾軋中失利,早早被蔣介石調離東北戰場,這使他免于如鄭洞國、廖耀湘、李鴻等遠征軍將領或投誠、或被俘的命運。
但是,怎么敘述這段戰史呢?
“我軍”被“我軍”全殲?好別扭啊!
“我軍”被“共軍”全殲?
或者“我軍”被“匪軍”全殲?
我去,更不像話了。
也許,正是因為稱呼問題解決不了,所以“孫立人故居”的布展方才回避了全面內戰那一部分?
這年頭,認賊作父的時代,“換爹心切”是可以理解的,但顧頭不顧腚,又會產生無法解決的問題。
讓熱衷于“換爹”的人去發愁這個問題吧!我才懶得管這種閑事呢。
犯賤,可憐!
只是,接下來在瞻仰皖西革命烈士紀念碑時,忽然感到一陣心痛!
蔣介石是瞑目了,為新中國犧牲的烈士們有沒有瞑目,就不知道了!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