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應邀外出參加一次活動,乘坐的高鐵叫“修正集團號”。
這讓我產生了一點超現(xiàn)實的感覺,一路上總是聽成“修正主義集團提醒您,列車前方到站是······”
真是活見鬼!
“修正主義”作為一個政治詞匯,早就退出了中國主流話語,70后可能就已經不太熟悉了;而熟悉這個詞匯的人,恐怕對其準確含義也不甚了了。
簡單點說,這是國際共運中的一個“專用詞匯”。主要是指對馬克思主義的一些基本原則、原理進行“修正”的理論或政策。比如馬克思主義認為無產階級必須通過暴力革命才能奪取政權,而“修正主義”則認為可以通過“議會道路”和平“長入”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認為只有消滅私有制才能建成共產主義,而“修正主義”則認為不觸動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也可以建成社會主義乃至共產主義,等等。
“修正主義”一詞因為六十年代的中蘇論戰(zhàn)以及晚年的毛澤東主席反復強調“反修防修”、“斗私批修”而為國人所熟知。
關于這場論戰(zhàn)的詳情,這里不展開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當年在毛主席親自指導下寫的“九評”。我仍然認為,這是二十世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理論高峰,也是最重要的理論遺產之一,至今熠熠生輝。
但在一定意義上說,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出現(xiàn)的社會主義陣營發(fā)生“修正主義”問題,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
這里一個比較“剛性”的因素,是社會主義陣營仍然內在于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之中,當社會主義革命凱歌行進的階段結束之后,社會主義國家就不得不沿著“利潤/成本”的維度和資本主義世界展開競爭,在這種情況下,“修正”原來的社會主義原則,就成了一種“必然”。
在二十世紀國際共運最重要的領袖當中,只有毛主席見微知著,看到了似乎僅僅發(fā)生在“邊際”的“修正”——比如“物質刺激”、“承包制”等——所潛伏的巨大危險。只要按照這樣的方向“修正”下去,社會主義革命的成果,早晚會蕩然無存,已經初步獲得主人翁地位的勞動者,還會重新異化為資本家榨取利潤的工具。
在毛澤東這位偉大的預言家去世僅僅15年之后,蘇聯(lián)就用劇變和解體,來為中蘇論戰(zhàn)做了最后的結論。
扯得有點遠了,打住。
我這里想說的僅僅是:
七十年代之前,中國對“反修防修”的堅持,實際上意味著中國是一個堅持原則的國家,是一個原則高于一切的國家。“修正主義”具有毋庸置疑的負面含義,或者說,是一個“壞詞”。
但“修正集團”(強調一下,筆者無意對作為一家企業(yè)的“修正集團”做任何評價,這里僅僅是當作一種文化現(xiàn)象來討論),故意選擇這樣一個“壞詞”當旗號,則意味深長。
顯然,這里有一點對歷史的嘲弄、反諷,有一點大膽無恥的自白,有一點解構。而且毫無疑問,前三十年關于“修正主義”的大規(guī)模宣傳,無疑成了“修正集團”免費的前置廣告。
這真是一個有幾分邪惡的天才創(chuàng)意——“修正主義”原本包含的一絲不茍的政治含義被解構了,其潛在的商業(yè)價值則被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出來了。
當然,這也是一個象征——當“修正主義”變成了“修正集團”,以此為標志,中國從一個堅持原則的國家或社會,嬗變成了一個一切以逐利為原則的社會。
這不是孤立行動,而是一個心照不宣的遍及全社會的大規(guī)模行動。比如,前三十年以工農兵為主角的各種宣傳畫,被做了各種夸張的改造或者加上庸俗的解說詞后印在飯店的招牌、圓領衫甚至廁所小便池的上方。
人們似乎本能地意識到,只有把這些堅持原則的象征都變成可笑的、滑稽的,我們才能毫無心理負擔地加入到逐利的狂潮中來。
今天的現(xiàn)實是:放棄原則,以逐利為原則搞了這么多年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真正得利的其實只有少數(shù)人。由于只講利益,不講原則,我們反而喪失了安全感,被毒奶粉、假疫苗、地溝油、電信詐騙、金融詐騙等等所包圍,我們反而失去了自己的利益。
這時,我們才恍然領悟到,只有生活在一個堅持原則的社會,我們才會有安全感,每個人的利益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好在我乘坐的高鐵是“修正集團號”而不是“修正主義集團號”,否則的話,終點站一定是非常可怕的。
今天,我們應該停止對堅持原則的年代的解構與嘲笑,轉而投去慚愧和尊敬的眼光,并低下頭來,沉思一下我們的未來!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