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蘭德公司2018年7月發布《美國如何打政治戰》的專題報告,通過反思冷戰后美國在幾場地區戰爭中政治失敗的教訓,對比中俄在政治戰方面的優勢,提出美國應積極構建政治戰能力的觀點和舉措。蘭德公司所說的政治戰,基本可以理解為國際關系體系下國家層面的“三戰”,其中強調,信息域是政治戰中越來越重要、甚至決定性的領域,信息以各種方式發揮作用:放大、混淆和說服,而及時提供令人信服的證據是對付假信息的最佳“解毒劑”。
凡事講證據,用事實說話,是人們的基本是非判斷。正如蘭德公司所言,證據包括意在“放大、混淆”事實的證據,以及用于“解毒”的“令人信服的”證據。兩種證據之爭,就構成了現代國際關系中政治戰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在當前高度信息化的輿論傳播體系下,證據戰的運用效果,往往直接決定了國家對外話語公信力的強弱,甚至政治上的成敗。
近期兩起國際重大突發事件,可讓人進一步體悟“證據戰”的關鍵作用:
一起是2月23日在委內瑞拉與哥倫比亞邊境,美國運送人道主義救助物資的車隊在試圖進入委內瑞拉時遇阻,部分車輛被縱火焚燒。對此,包括筆者在內的廣大輿論均很清楚,美國援助車隊入委,是典型的“特洛伊木馬”戰略,是點燃委安全局勢的火繩,很可能成為美直接武力干預的借口。于是,火繩點燃,車隊車輛被燒,一切仿佛是委方所為,山雨欲來,哥倫比亞居民甚至觀察到疑似大批美軍直升機開赴哥委邊境。然而,就在次日,“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公布了兩個視頻證據,一個是疑似反對派的人向美國運輸物資車隊扔燃燒瓶,一個是疑似反對派的人在裝填燃燒瓶。證據公布后,我們注意到,美西方炒作多日的救助物資入委鬧劇迅速狼狽收場,連質疑車隊被燒的聲音都沒聽到,委在這一問題上完全掌握了斗爭主動?;剡^頭看,上述證據的獲取和公布決非偶然,估計是俄羅斯或委內瑞拉安全部門根據相關線索,預判到美西方為制造直接干預委局勢的借口,可能利用救助物資入委制造足以混淆視聽的意外事件,進而提前派特工人員混在反對派中進行了現場取證,最終取得了“四兩撥千金”的效果。
另一起是剛剛發生的印巴交火事件。2月26日,印空軍出動戰機對克什米爾巴方一側據稱為恐怖組織的營地實施了空襲,印隨后公布空襲成功,一舉“消滅了300余名恐怖分子”;2月27日,巴空軍采取報復行動,期間擊落印空軍米格-21型戰斗機1架,俘虜了跳傘飛行員,而印方單方面宣稱擊落巴方F-16型戰斗機1架,并以一塊AIM-120空空導彈的殘片為依據堅稱巴空軍F-16型機曾參戰并被擊落;3月4日,巴方公布在巴方水域內驅離印海軍1艘潛艇的視頻影像,印方對此予以否認??梢钥吹剑谶@次印巴沖突中,證據戰貫穿始終,巴方第一時間采集并公布了印飛行員被抓捕、印潛艇被迫上浮駛離等視頻,及時邀請國際媒體
和組織現場觀察印度宣稱“成功空襲”的地點,特別是及時釋放被俘飛行員,借飛行員之口使印軍宣稱擊落巴空軍戰機的說法不攻自破。巴方各項證據的獲取及公布及時、全面、真實,既對印方進行了警告和一定程度的羞辱,又及時傳遞了和平意愿,在政治戰的斗爭中明顯占據了上風。相反,印方進退失據,在對巴空襲效果問題上始終拿不出有力證據,官方公布的說法和證據有“硬往臉上貼金”之嫌,難以“令人信服”,遭到國內外普遍質疑,嚴重影響了軍心士氣,損壞了印苦心經營的大國形象。
可見,證據戰有幾個關鍵環節必須重視:一是準確開展形勢預判,提前做好證據采取準備,是打好證據戰的前提。大國對抗,必須料敵機先,提前對對手戰略意圖、戰役布勢、戰術行動進行全面準確的預判,并針對性做好證據采集的各項準備。俄羅斯一舉占控克里米亞、控制并扣留烏克蘭軍艦等重大軍事行動,無不體現了先機制敵的戰略預判??梢哉f,“料”與“不料”,“備”與“不備”,已是衡量大國力量厚度的一個重要標尺。二是靠前部署取證力量,第一時間進行證據采集,是打好證據戰的保證。取證行動應作為作戰行動的一部分進行統一籌劃,取證力量也應作為作戰力量的一部分靠前部署,做到第一時間進行證據采集。現代化軍事對抗中,作戰平臺本身就擔負同步取證的任務,印度空軍在此次空襲行動中證據的缺失及后續政治戰中的被動,與空襲戰機同步取證不到位直接相關。在平臺不具備的條件下,人的作用不可低估,巴方在第一現場部署跟拍印被俘飛行員的人員,不明方在委哥邊境安排拍攝反對派舉動的人員,保證了第一時間獲取現場證據,極具說服力。三是研判證據真實性和關聯性,適時多渠道發布證據,是贏得證據戰的關鍵。獲取證據后,必須及時進行全面分析,判斷證據的準確性,以及與其他證據的關聯性,力爭形成完整的“令人信服”的證據鏈,避免出現漏洞,顧此失彼。根據形勢發展適時公布證據也極為重要。急于發布證據,往往因經不起推敲或過早暴露底牌導致被動,而遲遲不能發布證據必然導致先機盡失。此次印軍在空襲后急于發布“空襲”成功的結論,又以“保密”為由遲遲未能發布有力證據,是導致印軍在事件中由主動變被動的重要因素。
自然而然,我們必須思考,如果我們國家和軍隊大事臨頭,證據戰會打得怎樣?還記得2008年西藏騷亂事件,當時筆者身在國外,看到外媒撲天蓋地對事件的報道,全部引用西藏流亡“政府”的消息和數據,基本聽不到國家發出的聲音,有一種欲哭無淚之感。日前美國炒作中國海軍艦艇與美海軍進入中國西沙領海的“迪凱特”號驅逐艦“危險接近”事件中,也基本看不到我方公布的證據,讓人急在心頭。中國國勢日盛,美西方圍堵日緊,我們必須使出十八般武藝,以5000年積累的機智和勇氣,逐步轉劣勢為優勢,積小勝為大勝。在這一斗爭中,發揚我政治戰的優良傳統,把握好證據戰這一關鍵環節十分重要。小小的證據,凝聚著一個國家的戰略思維、戰略決策、戰略籌劃、偵察情報、戰術行動等全方位能力,絕不可輕視!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