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山東冠縣縣政府就“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一事發布通報稱,頂替者陳某某,系冠縣某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目前已被停職,事件涉及詳細信息正在進一步調查中。(人民網 6月11日)
被人冒名頂替上大學,此類的新聞報道并非頭一次見諸報端。這不禁讓廣大讀者發問,諸如此類的漏洞究竟還有多少?高考對一個人的一生來說意味著什么,相信大多數人都心知肚明。高考可謂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一次人生大考,是一次“鯉魚躍龍門”的人生轉折點。若是成功上岸,便有可能改變身份,獲得更好的生存機會。如此可以想見,時隔16年后發現自己被人頂替上大學時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都說沒有不透風的墻,但這堵墻卻阻擋真相16年之久。雖然涉事學校要對冒名頂替者進行注銷學籍的處理,冒名頂替者也已被做停職處理,接下來可能會面臨司法機關的進一步處理。但對被頂替者來說,造成的損失卻也是無法彌補的。我們在譴責冒名頂替上大學當事人以及其他提供幫助者的同時,更應該去反思如何避免這樣的人間悲劇不再重演,從源頭堵住漏洞,保證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組成部分。想方設法保證每一個受教育者都能得到公平地對待,都能公平地享受教育資源仍然是我們需要為之奮斗的目標。如果說16年前的技術手段、保密措施難免存在監管缺失,那么在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誰又能保證不會出現類似的事件,我想沒有人敢保證。但是,不敢保證是一回事,要不要做到是另外一回事。冒名頂替上大學,肯定不是一個人就能做到的,背后有著怎樣的利益關系,這有待于相關部門進行詳細調查。我們期待著早日給與事件受害者一個滿意的答復,但更希望能夠健全完善相關制度,徹底堵住此類漏洞,讓教育公平得以真正實現。“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已經發生的事情只能盡力去彌補,早日織牢制度之網、監管之網、保密之網,還世人一個海晏河清的清平世界。
作者:徐冉 河北省滄州市滄縣舊州鎮人民政府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