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聽了一場葉永安教授的講座,頗覺震撼,對年初的那一場艱苦的戰疫以及戰疫中中西醫結合攻堅新冠重癥危重癥的細節又有了更多更深的認識,對中醫藥的信任又更進了一步,對中西醫結合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葉永安,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教授、國家中醫醫療隊北京中醫藥大學援鄂總領隊。在2020年9月8日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葉永安教授榮獲全國先進個人,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榮獲全國先進集體。
葉永安教授是一名傳染病專家,今年2月17日,葉永安教授帶領北京中醫藥大學團隊第二批醫療隊員,緊急增援武漢前線,入駐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整建制地接管了呼吸重癥病房,一共35張床。
隨著中醫藥的介入,越來越多的患者康復出院,但是,在重癥病房ICU病房里,還有一些新冠危重癥患者仍命懸一線。在2月中下旬,中醫藥參與危重癥救治的,仍屬鳳毛麟角。
而葉永安教授率領北中醫團隊赴武漢一線,整建制接管呼吸重癥病房,就是來啃硬骨頭的,他們要來攻克中醫藥治療重癥難題。同期,國家中醫醫療隊其他幾支隊伍也繼續增援武漢一線,開始介入新冠重癥危重癥的治療。
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是距華南海鮮市場最近的一家醫院,是這次風暴點的地方。據葉永安回憶,他們一進病房就看到有患者死亡,這對他們的沖擊很大,因為這個病是之前沒有接觸過的,對重癥危重癥,如何治療,大家一開始都是懵的。
葉永安為患者進行中醫診脈
葉永安和他的團隊讓一名79歲危重癥患者轉危為安,打響了第一槍。
這是葉永安第一次進入病房看到的一位患者,當時的情況是,患者胸悶憋氣厲害,因為對這個病的恐懼以及離開家人的緊張,患者出現了嚴重的焦慮煩躁、失眠,每隔5-10分鐘,患者便打呼叫鈴,醫護人員幾乎徹夜陪在身邊,寸步不離。
所有醫生想盡辦法,包括常規中醫、西醫治療,但是效果并不好,患者的焦慮、失眠持續不緩解,用大量的鎮靜劑也無效。當時這種情況如果再持續幾天,患者可能就沒救了。
這個時候的重癥病房,患者病情表現各自不同,治療上應一人一策。同時,因為病情較重、變化也快,這意味著要較高頻率對患者進行望聞問切,而中醫這些診斷,也意味著要與病毒近距離接觸。而且,病情進展快的患者會出現多種變證,如果不能較快地阻斷病情進展,則有可能轉為危重癥,將更難救治。
這真的是一場與死神賽跑的硬仗!要快、準、狠,才能及時地挽救重癥危重癥患者的生命!
葉永安教授調整中藥方劑
經過深思,葉永安他們回到古人的中醫經典《傷寒論》《金匱要略》去尋找有效的辦法,最終選用了《金匱要略》的方子,麥門冬湯,結合武漢的地域和氣候特點,根據患者的癥狀,再結合使用司天方正陽湯,進行了化裁調整。
用藥大概3天,這名79歲的危重癥患者整體病情大幅好轉,其生命指標也逐漸好轉。如今回訪,這名患者已經回歸正常生活了。
這一危重病例的成功讓他們找到了出路,隨即,對病房內其他危重患者也采取了相應措施,自此,他們接管的重癥病房再未出現過一例死亡,一掃陰霾,所有患者和醫護人員都有了信心。
真是震撼啊,仔細回味,又能感受到當時的無比艱難,不管是患者面臨可能死亡的絕望還是醫護人員面對患者生命流逝的焦慮,都是如此地沉重。而葉永安領導的中醫團隊在這里啃下了這塊硬骨頭,注入了絕處逢生的力量。
還記得在3月中旬,我國已經基本阻斷本土疫*情,而當時的意大利卻陷入了水深火熱,曾有新聞報道:意大利一家醫院新冠重癥患者已死亡107人,一例重癥患者都沒成功治愈。當時已是無比震驚和沉重,如今與葉永安教授所講述的重癥病房的經歷對比來看,更覺我中華醫學的珍貴。
而還不止于此,葉永安團隊在重癥病房狀況基本穩定以后,他們覺得應該去ICU看看危重癥患者了,恰好此時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院方鑒于ICU所面臨的困難,也邀請他們參與到ICU危重癥患者的中醫救治中去。
相比于重癥病房的情況,ICU里的危重癥患者的救治是一場更為艱難的硬仗。據世衛組織3月1日報道,危重癥患者死亡率超過50%,他們面臨極大的壓力。
超乎尋常的困難在于:患者都是70歲以上的老人,用呼吸機機械通氣,處于昏迷之中或是在鎮靜劑作用下昏睡,無法進行問診、舌診;且患者兩手幫著繃帶,寸關尺的把脈也只能是湊合進行,所以他們只好通過患者的踝部進行診脈。
在對一位76歲的危重患者診足部脈的時候,葉永安發現患者的足部冰涼像冰塊似的,正如古人描述的“陽氣衰微”,這一重要體征給了他啟發,在用藥上,他們大膽使用了大劑量附子、肉桂等溫陽藥回陽救逆。(在之后的ICU查房中,他們就很關注足部,這成為當時有限條件下獲得患者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1付藥下去,這位患者的血壓就平穩了,停用了血管活性藥;第2付藥下去,患者的整個狀態和指標就穩定了;第3付藥下去,患者成功拔管脫機。——如此神速,堪稱奇跡。
在葉永安團隊介入ICU危重癥患者治療后,那一批患者,幾天后病情基本上都穩定了。當地醫院領導在總結工作時非常感慨地說:“他們(指葉永安中醫團隊)來了以后,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們ICU不怎么死人了”
最終的情況是,葉永安團隊進入ICU之后,只有1例死亡,直到最后ICU患者轉走清零,就再沒有死亡病例了。
醫療隊在ICU病房查房
“不知道怎么回事”表達出了當時直面這種新型傳染病的醫護人員的迷茫心態,尤其是西醫同道,盡管現代醫學已經有了非常先進的生命支持系統,但是在這樣的疾病面前,很多時候仍然顯得無計可施。而中醫也同樣面臨的是一種突發疾病,但是一部中醫史就是一部抗疫史,我們有幾千年的抗疫史,有前人負重前行戰勝疫情的厚重的經驗。這些前人的經驗、中醫的經典,最終化為現代中醫能夠“克敵制勝”的利器。
同時,看到葉永安教授所講述的重癥危重癥患者救治的過程,讓筆者忍不住思考的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醫學檢測儀器越發精細先進,但是對于中醫來說,望聞問切仍然是必須傳承不可丟棄的診斷方式,因為總有這些儀器探查不了的生命信息,或者說,就算是探查出來了,如若不能指導用藥,那又有多大的意義呢?
最后,對于葉永安教授總結的那句:西醫撐得住、中醫救得活,筆者覺得這是對這次抗*疫中中西醫結合非常鮮活的一種描述。葉永安教授所講述的重癥病房以及ICU救治過程,也讓筆者對當時張伯禮院士所說的:“對重癥患者一定更強調中西醫結合,重癥患者中藥也要早用大膽使用,往往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經歷這次大考,中醫之自信當更強,中醫的傳承和發展要更加堅定地走下去,守正創新,任重道遠!
來源:濟世齋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張伯禮、施一公、李蘭娟等齊點贊!新冠病毒“完整結構圖”到底有多牛?
2020-09-25李良:怪!特朗普為何2月7日前知道新冠病毒致命且可經空氣傳染
2020-09-16?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