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環球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迎春:混淆生產與收入是嚴重的錯誤——評國內生產總值指標
點擊:  作者:迎春    來源:烏有之鄉推文 微信號  發布時間:2021-08-26 11:50:29

 

我國采用國內生產總值(GDP)核算制度,混淆生產與收入的區別,是經濟理論方面的嚴重錯誤。

 

國內生產總值指標的解釋說:“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反映的不是生產成果,它也不能衡量國家或地區的真實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

 

一 國內生產總值統計的不是物質生產,而是收入

 

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生產是社會的基礎;而資本的本能就是追逐利潤,因此,資產階級經濟學認為“賺錢”就是“生產”,收入就是生產。

 

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的基礎,人們只有在吃、喝、住、穿以后,才能從事政治、文化、科學研究等活動。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活動也在發展,這些非生產領域的人們也要吃、喝、住、穿等,也有收入。非生產部門的人們收入的基礎還是物質產品的生產。可見,物質產品的生產是社會的基礎,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者是社會的主人。非生產部門的人消費的物質產品,是通過分配和再分配進入非生產領域的。生產與收入是不同的概念。只有生產勞動者才從事生產,而非生產者雖然也有收入,是從生產者創造的物質財富中分配和再分配得來的。所以,馬克思主義認為工人、農民等生產勞動者才是社會的主人,而西方經濟學則混淆生產、收入的區別,抹殺物質生產者在社會中的基礎地位,否認生產勞動者是社會主人。

 

 

西方經濟學只知道收入,不懂生產與收入的區別。“國民核算體系(SNA),是以西方經濟學家薩伊的庸俗經濟學為理論基礎的,不分生產與非物質生產部門,認為凡是收入的所有者即收入的創造者,不管你是生產勞動者、資本家、總統或者妓*女都一樣。”(《新中國前三十年關于計劃經濟小的爭論》劉日新著第44頁)

 

資產階級利用他們占有生產資料的條件,剝削雇傭勞動者,通過初次分配,占有利潤。他們的收入不是生產,是剝削、掠奪。而社會其他部門的工作者,通過再分配也會得到收入。可見,生產與收入不是一回事。用收入代替生產,抹殺生產在社會中的基礎地位,是經濟理論的嚴重錯誤。

 

只有生產發展了,國家才會富強,人民生活水平才能真正提高。像臺灣省那樣發行“五倍券”,增加居民收入,“拉動”經濟發展,純粹是無知,是自欺欺人的幻想,是錯誤的資產階級經濟理論。

 

在商品經濟占據統治地位的資本主義社會,一切關系都成為了“赤裸裸的現金交易”,收入多少決定著人們的社會地位。抹殺生產與收入之間的區別,按照收入(賺錢)決定人們的社會地位,否認物質生產的基礎地位,工農勞動群眾成為社會最底層的階級,而剝削勞動群眾的資產階級卻成為了社會的統治階級。混淆生產與收入的區別,用收入替代生產,是資產階級的認識,西方經濟學就是這種認識的理論表現。

 

“可見,是采用工農業生產總值等作為主要經濟指標,還是用國內生產總值作為主要經濟指標,不僅僅是指標體系的改變,而是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還是西方經濟學為理論基礎的兩種不同經濟理論的改變。”(《經濟理論大倒退的反映》——國內生產總值)

 

二, 國內生產總值的三種統計方法對嗎?

 

按照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建立的指標體系,統計的主要內容是物質產品的生產,包括工農業產品(如糧食、肉類、布匹、汽車等物質產品)的生產成果。不同類別的物質產品不能直接相加,只能采用社會勞動的形態綜合。毛澤東時期的工農業總產值指標,反映的是物質產品的總量,而不是貨幣收入。

 

在西方經濟學理論基礎上建立的國內生產總值,包括三種計算方法: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指標有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種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中國統計摘要》2021210頁)”用收入法、支出法統計“生產總值”,本身就是嚴重的錯誤,是混淆生產與收入、支出的直接表現。

 

1生產法的錯誤

 

國內生產總值的第一種計算方法是生產法。生產法把生產部門分為一、二、三產業。按照國內生產總值指標統計的解釋,生產法把產業劃分為一、二、三產業。第一產業是農業,第二產業是工業,是生產部門。

 

 “第三產業包括: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國際組織---。”(《中國統計摘要》2016  201頁)

 

 “科學研究”、“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國際組織”等,明明是文化、政治領域的部門,怎么能夠包括在國內生產總值之內?科學研究、教育、衛生、社會組織生產什么物質產品?把這些部門的“收入”列入國內生產總值是錯誤的,是混淆經濟與政治、文化之間的區別。

 

生產法把“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等行業的收入計入“生產總值”,是混淆經濟領域的生產與流通、消費之間的區別,也是錯誤的。  經濟是再生產,包括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等環節。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等屬于流通領域;住宿和餐飲業屬于消費領域。這些領域的活動也會得到收入,但不是生產,是再分配獲得的收入。

 

可見,國內生產總值的生產法,抹殺了經濟與政治、文化領域的區別;抹殺了生產和流通、消費的界限,是錯誤的統計方法。

 

2收入法的錯誤

 

用收入法統計國內生產總值,本身就是混淆生產與收入的直接表現。生產與收入不是一回事,怎么能夠采用收入法統計生產?

 

生產的概念是:“人們使用工具來創造各種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現代漢語詞典》第1024頁)馬克思說:“在生產中,社會成員占有(開發、改造)自然產品供人們需要------生產表現為起點,消費表現為終點,分配和交換表現為中間環節”。(《馬恩選集》第二卷第91頁)

 

收入的概念是:“1,收進來,收進來的錢”。(《現代漢語詞典》第1055頁)

 

生產和收入根本就不是同一概念,計算生產總值怎么用收入表現呢?現代西方經濟學像變魔術一樣,把生產變成了收入,用收入替代了生產,用收入法計算“生產總值”。這種所謂的國內生產總值,居然被譽為“20世紀的偉大創造” (薩謬爾森語),現代西方經濟學的混亂可見一斑。

 

“在中國的統計實踐中,收入法計算GDP分為四項:GDP=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余。”

 

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余等明明是收入,怎么變成了生產的組成部分了呢?資產階級認為收了錢就是生產,因此,把這四部分收入之和認定是“生產總值”。可見,國內生產總值不過是資產階級“賺錢”觀念的理論表現。

 

3唐的支出法

 

國內生產總值統計的方法之一是支出法。按照支出法的分類,生產總值的構成包括“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和“貨物和服務與凈出口”三個組成部分。

 

“最終消費支出”明明是消費支出,怎么會成為“生產”的組成部分?消費怎么成為生產的內容呢?而“最終消費支出”還包括“政府消費支出”。政府能夠生產什么物質產品?把政府消費支出作為“生產總值”的組成部分是荒唐的經濟理論。

 

政府消費支出的急劇增長,是不是生產的增長?當然不是,這是西方經濟學、統計學的嚴重錯誤,是荒唐的統計方法。

 

“資本形成總額”、“貨物服務與凈出口”,怎么直接成為了生產總值的組成部分?這種概念混亂,充分反映出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無知程度

 

三,國內生產總值統計造成的惡果?

 

本文重點是從理論上批判國內生產總值指標體系,它造成的實際惡果,我只提出兩點,希望讀者自己分析、探討。

 

由于國內生產總值指標統計的主要是收入,而且是以紙幣表現的收入,必然造成大量虛假的經濟現象并加劇經濟危機。

 

1造成虛假的“生產”增長

 

用紙幣收入表現“國內生產總值”,必然造成虛假的“生產”增長。

 

只要看一看世界主要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構成就一目了然。

 

在國內生產總值構成中,2011年美國第三產業產值的比重為78.6%2013年法國為79.4%,德國為69%,意大利為74%,英國為79%,日本2012年為73.1%。(引自《國際統計年鑒》 2014 48頁)2015年我國第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也達到50.5%。(《中國統計摘要》2020  23頁)

 

前面已經指出,所謂的第三產業根本就不是生產部門,不能生產物質產品。這些部門的“產值”實際是紙幣收入,因此,第三產業的產值都是虛假的“生產”,所謂的“生產”增長,也是虛假的增長。號稱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要依靠大量進口商品維持人們的生活,就是國內生產總值虛假的最好注釋。

 

掩蓋經濟危機的嚴重程度

 

資本主義發展到現階段,普遍使用紙幣流通,國內生產總值就是以紙幣計算的收入。紙幣是“由國家發行作為法定流通手段的貨幣符號。”(《政治經濟學詞典》上許滌新主編 第399頁)由于紙幣是國家發行的貨幣符號,資本主義政府為了防范和推遲經濟危機,利用貨幣政策,大量發行紙幣。這就是西方經濟學所說的溫和的通貨膨脹有利于經濟發展。

 

上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滯漲”現象,即一方面生產停滯,一方面通貨膨脹,是大量發行紙幣的必然結果。資本主義政府不得不利用發行國債,通過回收國債,再發行紙幣,從而加劇了經濟危機,經濟危機的現象也由生產過剩、生產停滯與通貨膨脹并存,演變為債務危機。2008年爆發的債務危機就是大量發行國債、紙幣,拖延生產過剩經濟危機的必然結果。

 

可見,國內生產總值指標掩蓋了經濟危機的嚴重程度,必須充分揭露。

 

我曾經寫過大量文章,批判、揭露國內生產總值指標的錯誤,這里再一次呼吁經濟學界認真探討這個指標及其理論基礎,以防范、化解經濟危機的爆發。

 

作者:迎春   來源:烏有之鄉推文  微信號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