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3日-星期六
“我們應該明白,澳大利亞是美國的一部分,是這個英語帝國的一部分。按照安排,這個帝國的中心是美國,第二中心是英國,澳大利亞是郊外,我們的首都是華盛頓、是哥倫比亞特區。這就是現實…...那里才是決策地。”
美國總統拜登在記者會上甚至叫不出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的名字,只好用“南部那個家伙”來代替。網上圖片
中國領導人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中說:
“一個和平發展的世界應該承載不同形態的文明,必須兼容走向現代化的多樣道路。民主不是哪個國家的專利,而是各國人民的權利。近期國際形勢的發展再次證明,外部軍事干涉和所謂的民主改造貽害無窮。我們要大力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摒棄小圈子和零和博弈。”
這段話可算是對美英澳剛剛宣布建立的小圈子“AUKUS(奧庫斯)” 的間接回應:
你們搞“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我們則要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你們的所謂“軍事干涉”、“民主改造”貽害無窮,民主不是你們的專利,我們要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
寫到這里,突然間對毛主席說的“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這句話中的“藐視”有所了悟。
顯然,為了全人類共同價值而努力的戰略,當然可以“藐視”拉幫結派搞小圈子的戰略。
前者一定是“得道多助”,后者必將走向“失道寡助”。
01
事實上,美英澳小圈子“AUKUS(奧庫斯)” 與其說是“戰略”,不如說是“生意”。
從小處說,這個小圈子就是軍購生意。比如,立馬撕毀650億美元的12艘法國常規潛艇合約,將這筆生意改成8艘核潛艇,生意伙伴換成美英。讓法國氣得跳腳,讓歐盟感覺心寒,讓美國志得意滿,讓英國暗自竊喜。
從大處說,這個小圈子就是霸權生意。澳大利亞除了花錢買軍備,還要引狼入室,破壞太平洋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企圖以在亞太地區制造緊張局勢的方式,讓搖搖欲墜的美國霸權地位得以茍延殘喘,繼續充當全球資金避難所,延續其靠軍力和金融霸權剪全球羊毛的日子。
根據澳大利亞國防部長達頓的說法,AUKUS 三國小圈子不僅要為澳大利亞部署8艘核潛艇,美國還會在澳大利亞輪換部署各種類型的軍機,也就是說,澳大利亞簽了這個小圈子協議,實際上將海軍和空軍的軍事主權拱手相讓。
顯然這個協議對美國是有利的,對英國是無關痛癢的,對澳大利亞的好處在哪里呢?
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拍著胸脯說,這是為了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忽悠誰呢?澳大利亞需要核潛艇嗎,難不成是為了吞并距離其2000多公里外的鄰國新西蘭嗎?
02
莫里森領導的中右翼自由黨政府2018年8月上臺后,就一直采取挑釁中國的政策立場,不僅取消多個一帶一路項目,還頻頻鼓吹戰爭。
他的國防部長達頓頻繁暗示,澳中難免一戰。他的內政部長佩祖洛今年4月極為罕見地公開表態,聲稱隨著多個西方國家與中國的緊張局勢升級,“戰鼓”正在敲響。
這些戰爭言論的動機現在有了明確的答案:原來是為了與美國和英國結成反華軸心聯盟造勢。
所謂的民選政府不去改善民生,而是肆無忌憚地、急切地將國家綁架到美國的戰車上,幫著域外國家,針對本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國,這不是典型的吃里扒外嗎?無緣無故開罪最大的貿易伙伴,去討好軍火頭子,不是賣國是什么?
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
03
澳大利亞國內并非都對莫里森政府的賣國行為視而不見。
澳大利亞前總理基廷。
1991年至1996年擔任澳大利亞總理的基廷怒斥,美英澳協議“使澳大利亞主權進一步嚴重喪失”,“根據那份協議,澳大利亞將在美方的任何行動中,成為‘人質’。”
基廷之前也曾指責莫里森是美“搖尾乞憐”討好美國,破壞澳中關系,令國家陷入與中國冷戰中。
他指出澳大利亞與中國沒有領土爭端,而且自成一個大陸,沒有任何接壤的鄰國,卻采取與相隔12小時飛行距離的中國對抗的立場,是荒謬的。而這種對中國進行的不必要的挑釁,是把國家帶入“戰略死胡同”。
至于美國磨刀霍霍向中國,基廷認為,這是“美國必勝主義不可原諒的原罪”:擔心中國實力逐漸與美國齊平,甚至有超越美國的潛力。因為中國的存在就是對“美國例外”的冒犯,因此美國劇本里就根本沒有“中國崛起”這個詞。
此前,特恩布爾和陸克文這兩位澳大利亞前總理也批評了莫里森政府的對華立場,不過就有點避重就輕。
他們警告,莫里森政府的反華言論可能會導致反亞裔仇恨罪行,就像特朗普政府的反華言論在美國導致的反亞裔仇恨罪行一樣。
特恩布爾說,莫里森的政治言論如果被右翼媒體炒作,會破壞澳大利亞社會在多元文化方面的成就。
莫里森這種將國家利益、民眾利益置于腦后的政客,是怎么選出來的呢?或者說,所謂的票選民主制度實際上是無法阻止潛在的賣國政客上位的。
當年袁世凱接受“二十一條”、出賣中國主權的消息一經傳出,中國各地掀起集會抗議和抵制日貨浪潮,迫使“二十一條”無法付諸實現。如今莫里森簽了出讓主權的小圈子協議,澳大利亞民間反應冷淡,看來所謂的“民主國家”,不僅距離“人民當家做主”還很遠,民智也亟待開啟。
04
澳大利亞“哈美”政客層出不窮,選民們似乎也見多不怪,即便前總理霍克被曝曾是美國中情局線人,民間也相安無事。
今年年中,學者考文垂在研究分析1973年-1979年的外交電文檔案時發現,1983年至1991年出任澳大利亞總理的鮑勃.霍克曾是中情局線人。他在擔任工黨領袖和澳大利亞工會理事會領導人期間,曾將政府、工會運動等敏感情報,傳遞給中情局。
而且電文還揭示,當時很多澳大利亞名人政要都與美國官員保持秘密關系,包括政府部長,州長,政黨領袖等,這其中霍克走得最遠。
當時的澳大利亞總理惠特拉姆獨立自主意識較強,為美國所不喜。惠特拉姆任內與新中國正式建交,明言澳大利亞不再需要外國勢力主導,從越南撤走所有澳大利亞軍隊,他的內閣部長們甚至譴責美國發起的越戰是腐敗和野蠻的。
澳大利亞前總理惠特拉姆。
正是這位惠特拉姆總理,在1973年派人突襲搜查澳大利亞安全情報組織(ASIO),才發現原來澳大利亞十七年前就是五眼聯盟成員,而歷屆總理被蒙在鼓里17年之久。
美國一直想把惠特拉姆趕下臺,積極物色替代人選。美國外交官認為霍克值得“投資”,有潛力成為澳大利亞未來重要政治人物,于是在電文中建議邀請他到華盛頓與美國大銀行代表、商會代表、智庫代表們見面,接受當時新興的“新自由主義”思想教育。
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
霍克不負所望,在執掌澳大利亞工會理事會期間,按照美國的利益,將工人運動溫和化。他甚至告訴美國外交官,有時候為了安撫左翼,不得不言辭激烈些,但那都是演戲,是為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霍克以工黨領袖身份上臺執政后,果真兌現對美國的承諾,在任內壓制所有社會民主行動,解除對銀行業的管制,貨幣兌換自由化,成為不折不扣地美國追隨者(狗腿)。
他的間諜身份早在2013年4月就被維基解密曝光,但這一消息在澳大利亞沒有掀起多少波浪。
難怪阿桑奇這么說:
“我們應該明白,澳大利亞是美國的一部分,是這個英語帝國的一部分。按照安排,這個帝國的中心是美國,第二中心是英國,澳大利亞是郊外,我們的首都是華盛頓、是哥倫比亞特區。這就是現實…...那里才是決策地。”
來源:峰銳觀察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