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小女孩是這兩天出事的李云迪的粉絲。她跟李云迪曾經在后臺拍過一張照片。這照片上李云迪站在鋼琴前邊,小女孩在他旁邊站著,手還拉著這個大哥哥,跟大哥哥站在一起。媽媽說這個小姑娘特別喜歡這張照片,一直放在鋼琴邊上,媽媽也教育她將來要成為大哥哥這樣的人。
最近兩天李云迪因為丑聞爆了,小姑娘大哭,不吃飯,也不說話。不過媽媽最不能容忍的,是這個小姑娘不練琴了。開始都是說不要你們說大哥哥的壞話,但是網上什么都看得到,說這哥哥確實做壞事了。小女孩現在這種精神狀態很讓人擔心,在她朦朦朧朧的意識當中,李云迪這個偶像坍塌了,他給小女孩造成的心理傷害可能是一時的,也可能是持續時間比較長的,乃至成為一生當中的心理陰影。
在很多喜歡李云迪的小粉絲心目當中,李云迪是大哥哥,是美好的象征,是理想的象征,是未來的象征,是鋼琴藝術巔峰的象征。對小姑娘來說,甚至可能是未來男朋友的輪廓。
媽媽說這個孩子很有希望學習鋼琴專業的,因為她性格穩沉內向、意志力很強,各方面條件都好。長得漂亮,手也比較有力,特別適合彈鋼琴,這媽媽望女成鳳。沒想到練琴從不中斷的小姑娘,這幾天就不練琴了。她以前每天都到李云迪的微博下邊去看,有的時候還留言,最近幾天也不去了。
這讓我想到一個問題,很多人說李云迪這人可惜,他當然可惜,他自己斷送了前程,但是這個孩子不可惜嗎?這是所謂連帶效應,一個偶像坍塌了,粉絲怎么應對這種局面?對一些小粉絲來說,他們那么迷戀你們,把你們當成未來,是一切,以你們為榜樣,現在你讓孩子如何支持你們?
李云迪過去的形象還是算比較正面的,因為他還是全國十大青年,什么道德模范、道德楷模,城市形象的代表,甚至到處都是他的鋼琴課示范。還有的學校建立他的鋼琴實驗室,還當個什么鋼琴學院的副院長。總而言之,一切都在朝他招手,到處都是鮮花。小女孩每天跑到他的社交賬號下留言,那都是什么肉麻的詞啊,“寶貝你超棒!”“寶貝好想你哦!”“明天早上太陽升起來的時候希望再看到你!”
這種事情在突然間發生,這些孩子一個個嬌生慣養,讓從來沒經歷過這種事情的孩子突然進入了一個至暗時刻。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黑色的心理世界是一個深刻的心理世界。
很多過去有名的藝人微博,大家發現他不一定是本人運營的,有可能是他手下團隊打理的。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不管是誰打理的微博,下面粉絲們留言的那種甜蜜勁,那種無限崇拜,那種寄托全部情感,對于粉絲來說應該是非常難得的一份情感。
但是很遺憾的是,你的偶像辜負了你。不但辜負了你,而且讓你的理想徹底破滅。這些事情現在怎么看?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那些偶像坍塌了之后粉絲如何處理自己心理的這種難過,對他們的心理如何進行必要的干預,這可能是個需要研究的問題。粉絲不想接受,不愿接受,不敢接受,但是又不能不接受。
這讓我想起來北京有一幫年紀跟我差不多,比我稍微年輕一點的一幫人,喜歡穿上灰色的衣服,每個禮拜參加信了某種東西的活動,而且動不動就去這個寺廟那個寺廟,然后聽一個和尚講,那和尚比我小的多。今天和尚講怎么著怎么著,他們就回來跟我說:“哎呀,司馬南呀,他們夸我說你天分不錯呀。你唯一缺少的就是一個信仰,這個東西你該信呀。別的東西不能信,別的廟里都騙錢的,燒香磕頭的,都是騙錢的。”
結果有一天他們那個師傅出事了,出大事了。當然佛門更不能容忍這種事,人設就塌了。有人說這師傅確實是個花和尚,但是也有人說絕對不可能,這是社會黑暗然后陷害師傅,師傅現在在經受考驗等等。有人信仰就因此而崩塌了,心里邊更加難過,這都是一些成年人,因為一個偶像坍塌了,好幾年這勁過不去。那現在你面對一些十幾歲的,尤其是學鋼琴的,爸爸媽媽就是拿李云迪做榜樣,結果現在學著學著學成這個樣子,他現在這個東西你總不能學吧。
有人以為嫖娼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就是半個月加上5000塊錢嗎?從法律的意義上來說,他的確是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這件事過后李云迪還可以接著彈琴,但是這種傷害尤其是對粉絲們造成的傷害,可能這輩子都會存在。從這個角度來說,李云迪這事更是大不應該。
現在大家發現了沒有,這個粉絲圈,現在也叫飯圈,飯圈里面這偶像出事概率怎么那么高,越來越多?這背后是無數的粉絲。這些粉絲瘋狂的追逐,奉獻所有的愛和激情,對爸媽都那么冷漠,在家里面嬌生慣養的,然后為了自己的偶像什么事都愿意去做。
去打卡、給偶像一個打錢,所謂表達粉絲對偶像的熱愛,最簡單就是給他打錢。還有這商家也缺德,商家是同類產品或者近似產品,找這個偶像代言,再找另外一個具有競爭關系的偶像代言。雙方的粉絲就跟拉歌一樣,你唱的好我唱的更好,你調門高我調門更高,你氣勢壯我氣勢更壯。
古人說一覺獨存,就是說一切都可以沉迷,忘情的投入,但是要保持一個清醒的意識。哪怕有那么一點點的清醒,都不至于讓你突然間陷入巨大的幻滅,有徹底的失敗感。
他專業能力強,所以他出名。但是請注意,無論是什么十大名人,什么青年榜樣,什么政協常委,什么形象代言人,所有的一切都是十個指頭帶來的,就是他彈琴彈得好。但是他除了干這事以外,別的事他可能做的連個正常人都不及。因此,如果你開始就把他設定為一個完美無缺的太陽,光輝燦爛,多么輝煌,那你看得多就瞎了。突然間太陽黑子爆發了,太陽塌了,太陽沒了,一片黑暗,請問心里的光怎么點亮?
這件事說是一個心理學問題,其實對每一個家長,對每一個監護人來說,這都是一個天大的事情。因此平時對孩子教育,要教育孩子對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兩分法。不要無條件的投入,要有條件的投入。粉絲看偶像怎么看?先看顏值,然后再看他們的身材,最后看做的事。
那幫所謂飯圈里面的領頭人,就拼命忽悠你,拉近距離,刻意制造矛盾,讓你投放更多的精力,讓你覺得這偶像是由你打造的,增加你跟他的聯系,這是飯圈里面的亂象,也是現在我們要整治的內容。偶像出事了以后,對偶像的這種信任乃至信仰坍塌了,這些粉絲的心理問題怎么解決,這是個眼下很要命的問題。
愛一個人,可以愛他的全部嗎?可以。那熱烈燃燒的愛情,一切都不管不顧,現實生活當中你這么愛他是可以的。問題是一個八竿子打不著,評論有30萬的人,哪輪得著你呀?所以粉絲必須得有所保留。但是現在的互聯網發達,在線下見一個人要跋山涉水,在網上其實你從來沒見過,幸運的是拍過一張照片,剩下的全是這個偶像的團隊打造的人設,你對他們精心塑造的人設投入了自己的全部感情,結果他出事了。怎么著,你瞎了吧。
這篇文章對成年人來說可能意義不大,但是我希望你們看到了之后能夠給那些心里因此受挫的小粉絲、年輕的孩子們看看,也許他們會覺得司馬南爺爺說的話值得參考,有值得參考的地方。
有一個網站,上面全是年輕人,包括很多不到20歲的孩子,我跟他們很有共同語言。我原來以為像我這么老的老頭,孩子們不想理我,咱們各說各的,后來我才發現我們其實在很多方面共同語言。
我們不但在愛國主義方面有共同語言,我們在共產主義世界觀方面有共同語言,我們在閱讀馬列主義方面有共同語言,我們在很多現實的社會層面有共同語言。甚至我早晨起來做飯,擺個花樣,這種事都有一幫孩子跟我討論。所以我相信,今天那些因為李云迪和偶像受挫的孩子們,很可能也和司馬南爺爺可以溝通。你不同意我的意見可以,只要討論就好,怕的就是他根本就不搭理你,根本就不跟你溝通,我們很多家長痛苦就在于這孩子跟我什么都不說,不說這是個很大的問題。
就跟兩個年輕人談戀愛似的,倆人要在一塊,一會好了,一會不好了,這是愛情的常態。打架與冷漠相比,打架是愛情常態,而冷漠那是心死的標志。跟這些孩子我會跟他們講,偶像是個人,偶像不是個神。偶像有光環,那光環是打造出來的,那說到底還是個平常人。所以偶像經濟、粉絲經濟時代,我們需要有足夠的獨立的意識。沒有獨立的意識,你站不住,你一頭靠在這個偶像的身上,只有偶像活你才能活,那你就犯了大大的錯誤,是大失敗。
我不贊同一種說法,有人說既然是成長,那總是要跌跌撞撞的,小孩子學走路總是要摔跤的。崇拜一個偶像,偶像坍塌了,心里就成長了是一定的嗎?我不懷疑會成長。但是我們一定要偶像坍塌了,自己心里變成一片黑暗,經過自己吞噬著內心的痛苦、冰涼,然后一輩子留下這個陰影,然后才能成長嗎?不一定啊。大可不必通過這種先受傷再治愈的方式,就跟我們的環境一樣,你不一定要先污染再治理,你可以從一開始就有一個設定。
現在無數的家長都發現了一個問題,現在的孩子有營養問題嗎?基本沒有啊,什么都不缺。但是你知道什么問題最大?人格。完整的人格如何?有積極向上的心態,如何更專注更努力,這是現在還待解決的問題。還有跟別人打交道的時候如何有個平常心?跟偶像打交道的時候如何把偶像當成平常人?這是今天我們社會要面對的真實問題。
說到這,我們不妨把話攤開了說。孩子們崇拜某一個人,孩子在這個年齡段需要有人給他做一個榜樣,并且模仿力比較強,這和青年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兒童心理學有關。但是也有問題,就是我們整個社會有問題。我們整個社會只崇拜這種唱歌跳舞、做游戲、蹦蹦跶跶的偶像,把偶像的光環弄得太大了。什么天王巨星之類的東西,現在不怎么講了是吧,但是樹立別的偶像,而且這種偶像是資本打造起來的。他從來就不會跳舞,舞一般,他的嗓子比我也強不到哪去,他那種長相的多了,但是資本就把這種人打造起來,讓孩子去崇拜,這叫資本的產業鏈。
我們的文化關于這件事情沒有給孩子完整準確的信息,相反我們的熱搜上,我們的名人榜上,我們的各種榜上,各種滲透在這種文化中,都是對金錢的崇拜。但是現在你發現,因為金錢和產業鏈打造起來,特別大數據精準推送的背景下打造起來的偶像崇拜在坍塌。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說,這也許是個好的事情,拼死拼活甚至偷了爸媽的錢打給你根本就不認識的那個偶像,你說這不是很荒唐的事情嗎?
如果您覺得有價值的話,推薦給您周圍的那些曾經是某人的小粉絲的孩子們看一看,也可能是由于自己的年紀和經驗說得不對,那您就批評,我接受。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司馬南頻道”微信公眾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從洗衣妹到谷歌首席科學家,她靠孤獨改變了人工智能界,還活成了所有美國人的偶像!
2017-03-01?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