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9日,一個自稱是“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的人,在眾多網絡媒體平臺上幾乎同時發(fā)布了一篇題為《編造縮短學制,假冒部長講話,背后是一條詭異的謠言生成傳播鏈》的文章,文章不僅以“詭異”的標題打人眼球,而且其內容更為“詭異”,其辟謠溯源的矛頭不是指向造謠者,而是指向曾經正當提出教育改革建議的學者余云輝和轉發(fā)其建議的著名智庫昆侖策研究院。這個自稱“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以下簡稱陳志文總編)能量也非常“詭異”,竟然能將這篇文章在“今日頭條”“騰訊新聞”“微博”“一點資訊”“網易”以及“中國教育在線”等諸多網媒平臺一齊發(fā)布,一時間鋪天蓋地,造成黑云壓城般的強大輿論聲勢。這種貌似官方的“信息轟炸”,使得不少網民誤認為著名智庫昆侖策研究院和學者余云輝就是制造謠言的源頭罪魁。以下是鏈接和截圖:
今日頭條-“陳志文教育觀察”:
https://www.toutiao.com/i7020417589352694309/?tt_from=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wxshare_count=1×tamp=1634602681&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se_new_style=1&req_id=202110190818010101940580951D6C09DB&share_token=4b61f14f-996b-44e1-a0aa-36a3f68b7424&group_id=7020417589352694309
騰訊新聞-“教育人陳志文”:
https://view.inews.qq.com/a/20211019A03U2200

“微博”鏈接: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693974203105371#_0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YDMS4t9?appid=s3rd_op398&from=singlemessage&s=op398&ivk_sa=1024320uhttps://www.163.com/dy/article/GMMMP8VT0516S7IQ.htmlhttps://www.eol.cn/news/zbzl/202110/t20211019_2165553.shtml我們首先需要理清的是,新任教育部長確實未說過“要縮短學制”這樣的話,但是陳志文總編輯如此理直氣壯地將編造和傳播這一謠言的來源指向著名智庫和學者余云輝。他的依據是什么呢?
【注:《南方都市報》記者文章只是說,“兩月前的網友建言被‘改頭換面’。”】
通覽陳志文總編輯的全文,并未提及什么實質性的證據,反而只有一句“南都記者調查還原了這個過程”的說辭,既沒有轉述調查還原的證據,也未提供任何可以參詳的鏈接和報道,著實令人不能信服。不過,好在陳志文總編輯提到了學者余云輝的文章題目,可供抱有疑問的筆者搜索來看看該文到底是怎樣成為“謠言源頭”的,讓陳志文總編輯如此怒不可遏。
首先,經過一番檢索和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學者余云輝的文章完整標題是《改革九年制義務教育 增強國家長遠競爭力——給新任教育部黨組書記懷進鵬同志的建言》,最早并不是發(fā)布在昆侖策研究院的微信公眾號,而是2021年8月2日首發(fā)于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旗下的網站及其微信公眾號“紅色文化網”,而微信公眾號“昆侖策研究院”是在8月3日才轉載的。證據截圖及鏈接如下:
(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2i69OjgtPK-GGxGYDZ2hcw)
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是于2012年3月經中宣部同意,民政部批準成立的全國性社會團體,業(yè)務主管單位是中國社會科學院。2012年6月29日在北京召開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組部原部長張全景、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常務院長程恩富、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沙健孫等50余位學術委員出席。
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現(xiàn)任會長為:劉潤為,系《求是》雜志社原副總編輯,受聘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評審組成員、軍事科學院高級研究員。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為中共中央組織部原部長張全景。
【注:《南方都市報》記者文章中只是說,“中國社科院特約研究員余云輝在紅色文化網發(fā)布《給新任教育部黨組書記懷進鵬同志的建言》”,并未提及昆侖策研究院。】
看到這里,陳志文總編輯所采信的“南都記者調查還原了這個過程”一說,在所謂的“造謠源頭”上就玩弄了一個極大的“偏差”,從一開始就把這口所謂的“生產傳播謠言”的黑鍋張冠李戴扣錯人了?我想事情沒那么簡單,陳志文總編輯之所以避開“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這個有原部長級領導擔任職務的官方機構,而挑選昆侖策研究院這樣一個看似“民間”的“軟柿子”來捏,實際上是頗費苦心的選擇。可惜,打錯了如意算盤。

其二,陳志文總編輯文中明顯暗示著名智庫昆侖策研究院就是“流量就是生命力”、“靠流量變現(xiàn)”、“赤裸裸造假”的“專業(yè)公司”,這是大錯特錯,是赤裸裸地造謠和污蔑。
“昆侖策研究院是由部分軍地老同志、專家學者和企業(yè)家發(fā)起成立的綜合性戰(zhàn)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這是一個自主獨立的研究機構,它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這是一方群英薈萃、報國獻策的熱土,它在中國改革發(fā)展面臨重大挑戰(zhàn)和考驗的時候應運而生,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服務國家和社會,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這是一所沒有圍墻的研究院,它向社會各界具有愛國情懷、客觀精神和慧眼卓識的仁人志士、專家學者們敞開大門。”
(鏈接:http://www.jqdstudio.net/about/2015-02-23/89.html)而據昆侖策網站專欄介紹,昆侖策研究院的高級研究員、研究員多為黨史學者、大學教授等等。身為昆侖策研究院副院長兼秘書長的王立華大校,還曾經是轟動國內外的捍衛(wèi)“狼牙山五壯士”名譽權一案的案件代理人之一;另一個代理人,則是身為昆侖策研究院法律顧問、北京市第十一屆政協(xié)委員、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的趙小魯。
“2015年7月24日上午,《維護‘狼牙山五壯士’名譽授權儀式》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活動由北京華夏文化交流促進會、昆侖策研究院、狼牙山紅色文化發(fā)展研究會、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新版《狼牙山五壯士》劇組等社會團體共同組織。參加儀式的有授權雙方人員:‘狼牙山五壯士’葛振林的兒子葛長生、宋學義的兒子宋福保,‘狼牙山五壯士’所在連老連長劉福山的兒子劉宏泉,他們的委托代理人是趙小魯律師、王立華大校。”
捍衛(wèi)“狼牙山五壯士”名譽權一案,不僅轟動了國內外,而且受到了中央領導的密切關注,還有眾多黨政軍老同志、黨員干部、熱心群眾和各界仁人志士熱烈支持和積極參與。2016年8月15日,捍衛(wèi)“狼牙山五壯士”名譽權一案勝訴后,立即被最高人民法院認定為第99號指導案例,并直接促成全國人大《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立法。從此,有誰膽敢再歪曲、丑化、褻瀆、誹謗、侮辱國家英烈,包括有關職能部門和工作人員對此類事件玩忽職守,都將依法面對行政、民法和刑法的嚴肅處置,這就使猖獗一時的歷史虛無主義政治逆流受到遏制。可見,昆侖策研究院是為捍衛(wèi)英雄先烈,沖在與歷史虛無主義斗爭的最前線,打了大勝仗,立了大功勞的。
因此,昆侖策研究院根本不是什么所謂的“流量就是生命力”、“靠流量變現(xiàn)”、“赤裸裸造假”的“專業(yè)公司”,而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著名智庫,是長期從事于反擊歷史虛無主義、捍衛(wèi)社會主義事業(yè),并為國家建言獻策的正能量機構。其三,筆者認真閱讀余云輝文章的全文,整篇文章沒有所謂的“部長說過要將小學改成4年”的字句。只是鑒于存在“中國不僅面臨著年輕人口數量下降的危機,而且面臨著青少年一代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雙重下降的危機。”“‘初中考高中比考大學還難’的教育分流制度,對全體小學生、初中生以及他們的家長構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的現(xiàn)實問題,學者余云輝在向新任部長提建議的文章里提出“用‘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指導義務教育改革。”的建議,而他建議的中小學義務教育改革的總體目標共有四個,如下:以提高青少年“三大素質”為中心,縮短學制、普及高中(普高);把升學競爭后置,把專業(yè)教育(職業(yè)教育)前移;實行基礎教育基礎化、專業(yè)教育(職業(yè)教育)專業(yè)化;實現(xiàn)基礎教育與專業(yè)教育(職業(yè)教育)相結合。
余云輝文章的主題內容是從五個方面詳細論述了他的看法,雖是個人意見,但也頗費苦心,僅以第一個問題“縮短學制,普及高中”為例: 學者余云輝是依據環(huán)球時報等官方媒體報道出來的初中生課業(yè)壓力巨大的社會現(xiàn)象,提出“以小學到高中的十年制基礎義務教育,取代小學到初中的九年制基礎義務教育”的建議,從而避免“中國現(xiàn)有義務教育在同一層次知識點上重復、內卷、浪費青少年寶貴時間和精力”,從而避免“高中升學難造成百萬中小學生被迫留學海外”,從而避免“中國家庭財富的外流”以及“國家重要人才和勞動力的外流”。怎么看,這都是心系國家教育和建設,關心下一代健康發(fā)展的好建議,與造謠“新任教育部長將小學改成4年”的謠言八竿子打不著,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稍微有些智商的和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人都不可能將二者混淆不分,不知“南都記者”是怎么調查還原這個過程的?而陳志文總編輯又是依據什么標準張冠李戴把謠言來源的帽子戴到完全無辜的建言者頭上,這種行為本身難道不正是對建言者的造謠和污蔑嗎!其四,對于學者余云輝,陳志文總編輯聲稱“網上介紹比較凌亂,既是企業(yè)家,也寫著教授,但大多是特聘什么研究員、客座教授一類,從未提及哪個學校的正牌教授。無論是什么身份,但都與一個昆侖策研究院相關”,這是嚴重背離客觀事實的。余云輝,1986年畢業(yè)于吉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在某高校會計系執(zhí)教5年,1991年至1994年考入廈門大學經濟系攻讀博士學位,畢業(yè)后進入證券行業(yè),擁有15年的證券從業(yè)經歷,曾擔任海通證券投資銀行部高級項目經理、投資銀行部副總經理、基金部副總經理、交易總部總經理兼戰(zhàn)略合作與并購部總經理、德邦證券常務副總裁、總裁等職務。現(xiàn)為中材國際獨立董事、廈門大學金融系客座教授。
而據紅色文化網介紹,學者余云輝還是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鏈接:http://www.hswh.org.cn/wzzx/llyd/jy/2021-08-01/70529.html)余云輝是國內經濟學界知名的愛國經濟學家。2005年他與駱德明共同發(fā)表的《誰將掌控中國的金融》一文,引發(fā)了全國“銀行賤賣論”大討論,及時糾正了商業(yè)銀行全面對外資開放的政策,從而避免了數以萬億計的國民財富損失;他提出的“勞動三重性”、“商品三重性”、“目標—制度—政策”分析模型、社會主義有組織市場經濟制度等理論都屬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開拓性觀點。學者余云輝多年來在國家級核心期刊(包括理論性雜志和政策建言性雜志)上發(fā)表過眾多論文,證據如下: 其五,關于陳志文“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的身份,有必要做一些說明。據百度百科顯示,“中國教育在線”是由賽爾互聯(lián)(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綜合教育門戶網站。經天眼查查詢,賽爾互聯(lián)(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僅僅是一個成立于2011年的7月的一家私營企業(yè),主要從事中小學、高考、藝術類培訓、考研、留學、成人教育等的互聯(lián)網教育服務,并非是什么官方機構和政府部門。因此,中國教育在線這個網站,并非是官方部門的網站,由此而可能產生的誤會,是需要澄清一下的。 由此可知,擁有“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頭銜的陳志文所發(fā)表的意見并不能代表教育部或者其他政府部門。經筆者研究發(fā)現(xiàn),其在新媒體平臺“今日頭條”和“微博”的個人賬號,長期發(fā)布和評論教育政策和教育相關的社會熱點等話題,來提高自身熱度和關注度。這次又以詭異的標題、詭異的內容和詭異的手法,在網絡上制造嫁禍著名智庫和愛國學者的摧毀式輿論轟炸效應,不知道這一行為是否就是陳志文總編輯在文中嗤之以鼻的所謂“流量就是生命力”、“靠流量變現(xiàn)”的“專業(yè)公司”的行為呢?!陳志文總編輯僅僅依靠他一套不靠譜的“還原”手法,就能起到誘導讀者將昆侖策研究院這樣的著名智庫污蔑為“流量就是生命力”、“靠流量變現(xiàn)”、“赤裸裸造假”的“專業(yè)公司”,將余云輝這樣擁有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曾任德邦證券總裁、新華社特約經濟評論員、廈門大學金融系客座教授、中材國際獨立董事等頭銜橫跨商界和學術界心系國家的愛國學者污蔑為“身份比較凌亂”、“不是一個嚴肅的經濟學家”的謠言源頭作用。試問,蔑視經濟專家對國家教育事業(yè)的跨界建言獻策,豈不是極端狹隘、偏激?!經濟學家寫出了教育界專家們沒有寫出來的針對義務教育改革的系統(tǒng)性建議,并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反響,難道就可以被他譏諷為“不是一個嚴肅的經濟學家”了嗎?這樣的評價是令人難以信服的,也是對余云輝這位知名愛國經濟學家的人格侮辱和傷害。陳志文總編輯文章的標題是《編造縮短學制,假冒部長講話,背后是一條詭異的謠言生成傳播鏈》。讀完通篇文章,讀者根本不知道所謂的“謠言生成傳播鏈”何在?謠言的制造者是誰?謠言的傳播者又是誰?是什么平臺在制造和傳播謠言?對于這些關鍵問題,文章中只字不提,而用大量篇幅把矛頭指向著名智庫昆侖策研究院和愛國學者余云輝。陳志文總編輯是否可以解釋一下,你如此引導讀者是何用心?
有位老將軍打了個淺顯的比方,讓人豁然明悟:好比說,造謠者是指鹿為馬,有人高舉辟謠大旗,卻既不追查是誰干了指鹿為馬的事,也不說明鹿為什么不能成為馬,卻把辟謠的矛頭轉移到去追查誰是馬,馬是從何而來,這豈不滑天下之大稽?是呀,在這件事上,陳志文總編輯就扮演了這樣一個不追查是誰指鹿為馬,不說明鹿為何不成為馬,卻追查馬是誰、馬從何來的極不光彩的小丑角色。他打著官方教育部門辟謠溯源的招牌,不溯“造謠者”之源,卻溯“建議者”之源,企圖把公眾關注點引向遣責建議者。他的手法也很巧妙,一句也不明講建議就是謠言,卻是運用轉移視線、移花接木、含沙射影的文字,制造一種“建議就是謠源”、“建議者沒有資格談教育”的輿論導向和思維定勢,這難道不是居心叵測、有意陷害無辜的搞詭設套!其實,馬就馬,是堂堂正正的馬,是光明正大、理直氣壯的馬,是為黨為國為人民忠誠效力的好馬、老馬、千里馬,不會因為有人指鹿為馬,有人仇視和指責馬,就能損害馬的一根毫毛!更為可笑的是,陳還自詡為“教育人”,打著貌似中國教育發(fā)言人的幌子,以危言聳聽的標題將自己轉移視線、蓄意詆毀別人的文章,毫不負責地在網上到處發(fā)布,擴大傳播,這又是什么目的?難道中國教育就靠這樣品行的所謂“教育人”?!
《師說》有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奉勸常年做互聯(lián)網培訓教育的陳志文總編輯以及他所在的企業(yè),還是多下心思在術業(yè)上,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以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別再琢磨歪門邪道來碰瓷愛國智庫和學者!(作者:肖凡,系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昆侖策研究院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chuàng)】,作者授權修訂重發(fā))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zhàn)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guī),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