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勞致富”難道有錯嗎?
——與《關于“勞動”的五個錯誤認識》商榷
紫來齋
正當全國人民歡度紅五月,感受“勞動光榮”的時候,有位署名“酷哥”的發表《關于“勞動”的五個錯誤認識》,其中之一就是借著普及正確“財富觀”的名義,批判起“勤勞致富論”。說什么:“勤勞致富,這句話幾乎已經成為公理了,但卻經不起推敲。絕大多數苦守這個理念的普通老百姓,雞鳴即起,日落方歸,卻極少有掙出體面家業的。”什么原因呢?他告訴人們;“這里的關鍵就在于,勞動創造出來的也很有可能是垃圾,比如一個不懂做飯的人,會把很多好食材弄得無法下咽。”“創造財富靠的是人的智慧”等等,聽起來好像有點道理,其實是“經不起推敲”。
眾所周知,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活動,勤勞是人生的美德。朱德就說過:“勤儉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固有的美德“。勤奮是開啟成功大門的鑰匙,是飛向智慧的翅膀,是攀登知識天宮的云梯。勤快有趣、有樂、有光彩,勤奮可以生愛心、建功業、強心身,發家致富。“創業維艱勤為本”,勤奮是創造多彩世界、開辟人生道路的的基石,擁有勤儉的人生才能是輝煌燦爛的。財富不會從天降,要靠自己的雙手來創造。
勞動也是一種實踐,是一種踐行,實踐出真知,因此勞動出智慧,出人才,出財富。馬克思指出:“生命的燈因思維而點燃,但勞動可以把油加進去。”勤奮是事業成功的動力。人們往往將成功歸結為對方聰明,甚至說他是天才,只看到他成功后的榮耀,而忽略了其背后的辛勞。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人們把我的成功,歸因于我的天才;其實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罷了。” 魯迅說得更直接:“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吹盡狂沙始得金,沒有辛勞地千淘萬漉,那里能“始得金”。可以說,除了富二代之外,要真正“發家致富”,離不開勞動。當然,這里的“勞動”,既包括體力勞動,也包括腦力勞動。
“酷哥”在這里玩弄的,一是偷換概念,什么叫“富”?什么是“體面家業”?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標準。解放前,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坑頭,是人們普遍響往的富裕生活;解放初,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是人們憧憬的小康藍圖。1984年鄧小平說:“翻兩番,國民生產總值人均達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紀末在中國建立一個小康社會。這個小康社會,叫做中國式的現代化。”進入新世紀后,黨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更加明確,主要是兩個指標:一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二是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0平方米。現在我們已達到了這個標準,怎么是“極少有掙出體面家業的”?!如果說,要有比爾•蓋次的“家業”,才算“休面”,那這在美國也是極少數。其實這是用抽象的概念來否定我們現在的小康生活。
二是以偏概全。“酷哥”說“一個不懂做飯的人,會把很多好食材弄得無法下咽。”不會做飯當然弄不出好飯,但是誰天生出來會做飯?大廚是從小廚開始的。巧媳婦是在當家中鍛煉出來的,沒有經過辛勤的勞動,就要求人一上手便燒出一桌好菜來,那不是無知,就是胡說八道。
三是本末倒置。酷哥口口聲聲說“創造財富靠的是人的智慧”。確實,智慧有利于創造財富,但智慧不會憑空而來,就像人天生不會做飯一樣,人的聰明才智是在實踐中煉就的,是在辛勤的勞動中磨煉出來的。勞動才是本。習近平總書記說得好:“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發展中的各種難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勞動創造了中華民族,造就了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也必將創造出中華民族的光明未來。”請注意,總書記這里說: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離開“源“來談‘流”,離開“本”來求“末“,那不是本末倒置么?!
勞動光榮,勤勞出智慧,勤奮才能發家致富。讓我們用辛勤的勞動,創造美好的明天!
據查,酷哥的《關于“勞動”的五個錯誤認識》最早是2018年5月1日由先知書店策劃,作為“特別節目”推出的,由此流傳網上。以后每年的五一勞動節都會重見于各網站。“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今天將此奇文作為附錄,發于本文之下。酷哥之文,有許多觀點讀來很“酷”很新潮,大多涉及人們關心的“勞動直接相關的’財富’”等問題,“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因此倒底是我們社會“根深蒂固的錯誤”,還是酷哥“酷”得出“奇”,歡迎大家就此討論。
關于“勞動”的五個錯誤認識
文:酷哥 編:先知書店
又到了五一勞動節,有很多人的認知仍然停留在,“勞動最光榮”。實際上,勞動節本身卻是因反對“勞動”,增加勞動者自由和權利而設——當然,反對的是不合理的勞動制度。
1886年5月1日,美國2萬多家企業的35萬名工人停工上街,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要求改善勞動條件,實行八小時工作制。為紀念這一偉大的工人運動、勞工史上的里程碑事件,1889年,5月1日被確定為國際勞動節。
事實上,關于“勞動”,以及和勞動直接相關的“財富”等看似淺顯的概念,在我們的認知中,卻存在根深蒂固的錯誤。比如下面這五個。
▌錯誤認識一:
愛勞動是人類的天性
好吃懶做、好逸惡勞,這兩個詞大概是批評一個人貪圖安逸享樂,逃避勞動時最常用的詞了。這里預設了一個前提:“愛勞動是人類的天性”。
但事實是,人類的絕大多數勞動,都是被生活所迫。如果吃穿不愁,什么都是現成的,極少有人愿意出力受累地勞動。
孟子說過“食色性也”,承認人類天生追求安逸的愿望,才是尊重人性的善舉,是實現幸福生活的前提。“逸”和食色一樣,是人的基本需要,夏避暑,冬避寒,活得舒適些不是罪過,否則,怎么會有勞逸結合這個詞呢?
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黃宗羲就說過,“好逸惡勞,亦猶夫人之情也。”是說好逸惡勞是人之常情,既是人之常情,當然就是本性了。
愛勞動不是本性,懶惰才是人的本性。我的同事千字君說:人之初,性本懶。
而每一次技術進步,都是為了讓人類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更好地享受生活。
人類的生活越來越幸福,不是得益于勞動強度越來越大,恰恰相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從勞動中解放出來。今天人們追求的所謂“財富自由”,其實質就是不用勞動、生活質量也不會下降。
有句話說得好,“文明是懶人發明的。”正是因為好“逸”的天性,人類才發明了替代四肢的動力機械,發明出替代大腦的智能機器人, “好逸惡勞”并不可恥,反而是推動人類發展、享受更美好生活的強大動力。)
▌錯誤認識二:
企業家靠奸詐和剝削不勞而獲
“老板或者商人,很少參加勞動,但卻賺錢最多,因為他們奸詐,剝削勞動者。”這一錯誤觀念從兩千年前的重農抑商時代延續至今。
表面看來,企業家很少參與體力勞動,沒有像農民一樣辛勤耕作,也很少與工人一起煉鋼、造紙或者打磨家具,甚至很多“腦力勞動”企業家也沒有參與,比如,圖紙設計、原材料的引進、商品的營銷計劃,等等。然而,企業家真的是多余的嗎?
當然不是。事實上,沒有企業家,就不會有企業的建立,“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連勞動的機會都沒有。企業家的職責是,發現市場需求,并配置各種資源將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服務生產出來。或者說,企業家的職責,不是勞動,而是“發現需求、并有效配置資源”。
企業倒閉,不少人認為只是老板的事。然而,這是關乎所有人的大事。因為企業是經濟組織的基本細胞,企業出問題了,意味著經濟出問題了;經濟出了問題,下一步必然是大規模的失業、財政困難、社會動蕩等一系列嚴峻的問題。
但,每當災難過去我們常常會忘記這些教訓,繼續仇視企業家。 而一個國家的進步,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企業家們所創造的財富。
正是因為企業家的冒險精神和智慧,是多數人所不具備的,而企業家的獲得高收入,就是市場支付給他們的報酬。
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勞而獲”的只有貧窮,唯一可以無中生有的只有夢想。因為勞動不一定是“揮汗如雨”,也不一定就是“伏案疾書”,勞動創造是人類特有的文明行為,因此,我們關注的重點,應該是創造,而非勞動。
張維迎教授說:企業家是冒險事業的經營者,是技術創新、財富創造的先驅,市場上所有的人都要搭他們的便車。
▌錯誤認識三:
“投機取巧”地賺錢不道德
市場中,很多人不親自參與生產,僅僅依靠資本運作就能賺取高額利潤。這種看起來空手套利的“投機取巧”,被很多人看作不道德的“無本生意”。其實,這是對金融的誤解。
有錢但不會投資,只能叫守財,有能力,無資本卻只能無奈。正如一條魚,在普通人的手里,僅僅只是一條魚,而在企業家的手里,可能變成觀賞的作用,可能被拿來交換其他物品。正是因為企業家具有有效配置資源的能力。
資本天生逐利,在一個健康的金融市場中,錢會流向有企業家精神和企業家才能的人手中,他們會用這些錢創造出更多的財富。
《從資本家手中拯救資本主義》就揭示了,如果沒有一個活躍的、有創造性的金融市場,整個經濟將走向僵化和衰敗。
可見,智力才是最高的成本。經濟學家滕泰將它稱作“軟價值”。軟價值是一個新的概念,但并不是新的領域,事實上,不僅卓越的投資眼光,一個代碼、一種比特幣、一部好萊塢大片,一場思想盛宴,都是軟價值。
傳統時代,我們的財富觀更多是一種“物質財富觀”,與之對應的是硬價值——即我們只看重那些由勞動創造出來的,看得見、摸得著的財富,而忽略了軟價值,那些靠智慧,而非簡單勞動創造的財富。
▌錯誤認識四:
勞動創造了人類文明
“勞動創造人”的理論,至今快七十年了,大家都認為理所當然。其實這是錯的。所有的動物都要勞動---它們為了存活必須覓食,這就是勞動。
有些動物為了獲取食物甚至要流血、拼命。但從古到今,沒見過哪只猴子或老虎變成人。
是什么讓人成為人的?不是勞動,是理性。人的勞動是需要思索和強制的理性行為,勞動之前先要想活該怎么干,怎么才能少出力、多出活,各種步驟都要預先考慮好。
勞動不僅需要理性,還需要經驗,有些勞動看著比較簡單,但那也是人類長時間積累出來的。用什么積累出來的?理性。
尤瓦爾·赫拉利說,人類懂得分工合作,懂得建立規則。為了實現更高效的交換,人類創造了貨幣符號。為了維持長治久安的公正規則,人類創造了政府。
這種強大的虛構能力(理性),是其他動物都不具備的。動物的勞動都是直截了當而簡單的動作,不會考慮方法步驟,只是完全的本性行為。
正因為不存在理性,一只猴子哪怕辛苦勞動億萬年,也不可能變成人!
▌錯誤認識五:
貧窮是因為不夠勤勞
勤勞致富,這句話幾乎已經成為公理了,但卻經不起推敲。絕大多數苦守這個理念的普通老百姓,雞鳴即起,日落方歸,卻極少有掙出體面家業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已經擁有財務自由的一些人,其勞動量同他人相比,也并未有所增加。
農民勤勞,民工勤勞,清潔工人勤勞,你見這些人中有富裕的嗎?為什么勤勞而不致富呢?
這里的關鍵就在于,勞動創造出來的也很有可能是垃圾,比如一個不懂做飯的人,會把很多好食材弄得無法下咽。
按照勞動創造財富的理論,既然人人都可以勞動,每個人的財富就應該是均等的,歷史上農民起義“均貧富”就是這么提出來的。但現實中我們知道,均貧富并不創造新的財富,只是分配別人已有的財富而已。
創造財富靠的是人的智慧,而人和人的智慧是有差異,因此,財富有多有少是正常的。
比如,某人發現了一座鐵礦,然后招募大量工人進行采掘,他無需親自勞動就可以發家致富,因為在他發現這座鐵礦之前,它們被認為是一堆普通的石頭而已。他是用什么發現的呢?是他的知識或者經驗,我們統稱為智慧。
幾千年來“勞動創造財富”的觀念根深蒂固,這恰中皇帝的下懷。“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這是儒家思想對皇權統治的一大貢獻,因為只有沒命的勞作,才會免去思考的時間,而一個人失去了思考能力,唯一的念想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溫飽夢想。
再延伸一步,這也是皇權時代,為何重農抑商,為何將讀書人鎖在書齋里的緣故。
今天雖然我們已經進入市場經濟時代,但是,這些流行于上一個世代、甚至更為久遠的“勞動觀”和“財富觀”仍然大行其道。
決定一個人的行動,不是利益;決定社會行動的,也不是權力,而是我們擁有怎樣的觀念。如果不能警醒這些基礎觀念的謬誤, 人類倒退回一個更糟糕的經濟體制之中,將不再是杞人憂天——20世紀的種種災難至少已經表明,強權、資本很難主動汲取歷史教訓。
事實上,當下社會中的許多話題,包括勞動的話題,本質上都是“財富觀”的問題。個人如何獲取財富,如何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如何通往財富自由;國家如何對待社會分配,怎樣看待通往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對待企業家,這些難題的背后,都涉及到財富觀的選擇。
作者系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紫來齋:“勤勞致富”難道有錯嗎?——與《關于“勞動”的五個錯誤認識》商榷
2022-05-29?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