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關于高考報志愿的事情,在網絡上甚為火熱。一個考生,到底要申報一個什么樣的學校,如何選擇專業,如何選擇學校。這都是考生本人、家長,甚至高中的老師們都很關注的問題。而且所有這些關注者,都希望這種志愿的申報能夠讓人們都很滿意。
特別是一些高考分數很不錯的考生,在這個問題上尤其比較糾結。他們最擔心的是,自己的分數不低,但是如何選擇學校,就有可能出現所謂高分低選的現象。本來自己可以讀一個更為中意的學校,但因為如果在志愿申報上所為不當,就可能錯失理想的學校。這樣的遺憾幾乎經常發生。
我聽到過這樣一個多年前發生過的事。有一個地區,地處邊疆。那兒有一個考生,在本地唯一的高中里讀書很優秀,高考成績名列本校第一名。但是在選擇學校志愿上,當時由于根本就沒有充分的信息,說是兩眼一摸黑,一點也不過分。后來這位考生說,按照他當時的成績,他可以去讀西安交通大學。這絕對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好學校。然而,他所在高中的老師也不了解情況,似乎擔心,西安交大錄取分數太高,如果這位考生申報了,就有較大的可能不被錄取。幾經權衡,最后老師給他選擇了一所南方的,也有交通大學之名的學校。后來這位考生去了這所學校,去了之后,才發現這所學校基礎太差,從專業,從師資,從圖書館等所有方面來看,那差得就不是一星半點。但到了這個時候,再后悔也沒有用了。
當然,對于一個真正努力的學生來說,這種選擇的失誤對他的學習,或者對他將來的就業都會有那么一些不利的影響。但如果這個學生真正愿意努力學習,愿意克服這些復雜的困難,那么這樣的學生還是能夠有很大作為的。但是很多人往往會被這種外部條件的不理想,而導致自身在很多情況下的的努力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或者,如果外部條件的局限,而導致學生自身因氣餒而放棄,就更是讓人非常遺憾了。一個本來能有更大作為的青年人,就因為這樣的狀態而失去了更好的前景。
可能有更多的青年人,不是都有這種自覺和自律的精神的。所以報考一個什么樣的學校,特別是報考一個適合自己的學校與專業確實非常重要。現在囿于對于考生方面的那種信息不對稱,由于網絡比較發達的情況,應該不像過去那么嚴重了。但是對于邊遠地區來說,這種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其實還是很嚴重的。所以,我以為,各省市的招辦,在高考之前,應該專門做一個對于全國各主要高校的詳細信息的介紹,甚至在介紹中,直接建議什么樣的成績的考生,比較適合報考哪一類的院校。至少在考生、家長和老師那里,人們看到這樣的信息介紹,心里多少有那么一點底,而不是盲目地瞎撞亂碰。
看到《中國青年報》的“青年調查”欄目,那上面說,考生報考專業和學校,第一位的是將來的就業,再后面的是學校的名氣。說實話,這兩種考慮或許多少有些道理,但很多事都不是固定不變的,也是不確定的。就業的態勢就不是固定不變的,而學校的名氣就是不確定的。有的高校,在名氣上一直排名靠前,但一讓他拿出真章來,那些排在他后面的很多學校,都比他強了不知多少。這種學校表現出來的就是一個字“虛”,兩個字“太虛”。如果一個很好的學生進入到這個學校,不能說他就一定是吃虧上當,但在這種不實的風氣上,會受到這種不實在的偏差的影響,那也是很有問題的。
關于就業。現在沒有一個專業可以保障學生未來的就業就一定絕對靠譜,更不可能保障你未來的收入就一定高過大多數人的平均水平。即使在某個年份,某個專業的就業確實非常美好,但所有的情況都是會變的。而且即使你去了一個一直在薪資上很不錯的崗位,那也不能保證你在這個崗位上就一定是很出色的。我見過兩個中國頂尖高校的博士。要說起來,這樣的高校名氣絕對頂尖,而博士的學位又絕對高大上。可是在實際上,這兩位博士在工作中表現得非常一般,甚至還不如大多數的碩士。所以,以為在某個專業方面的學習就可以保障你未來職業生涯的美好,基本就是沒有多大的可能性。
在那份《中青報》的“青年調查”,有42%的考生是憑著個人的興趣愛好來報考專業的。我以為,這是在各種報考動機中,還是比較靠譜的。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動力。當然,興趣也是會改變的。過去有種說法,叫“干一行,愛一行”。現在也有很多情況,有點類似于“學一行,愛一行”。可能有的青年,對于他剛剛所接觸的專業,并沒有興趣。但在學習過程中,他從中發現了自己的興趣,因此就很愿意認真地學習。這總歸是一個較好的結局。如果他對所學的專業沒有興趣,而且在整個大學期間,這種興趣也一直沒有培養出來,那他真的是很不幸。讓他退學重新參加高考,選擇一個心儀的專業,這浪費的時間,消磨掉的青春,讓人不敢相信他會對一個新專業有更大的興趣。如果就在學校里混到畢業,他自己不甘心,可是也非常無奈。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要求自己必須對所學的專業產生興趣。因為這個興趣,并不只是要求你如何學好這個專業,而是能讓你在學習過程中發現更多有趣的、有意思的東西和過程。而這些東西和過程才是你在大學學習中最有用的、最有意義的收獲。
至于未來的就業,可能肯定的是,現在許多在各個工作崗位上工作的人們,他們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甚至是一大半以上的人,所從事的工作,與他們在大學中所學的專業并沒有多少直接的關系,有的甚至完全不沾邊。所以如果有人認為,學了某種專業,就一定能從事與這個專業直接相關的工作,這基本都是一種幻想,絕對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所以,在報考專業時去考慮將來就業的問題,也不是什么有準譜的事。反正在我看來,選擇專業如果目的是就業,那么這樣的選擇未必就是明智的。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北航老胡之閑話”微信公眾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