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經濟價值更重要的,是戰略意義。(圖/pixabay)
“炸開喜馬拉雅山,讓青藏高原變成魚米之鄉”。
30多年前,前首富牟其中的驚天設想,有了更加可行的現實版。
近日,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尼外長在會談當中,雙方一致表示將構建跨喜馬拉雅立體互聯互通網絡。中方將使用對尼援款支持中尼跨境鐵路的可行性研究,年內派專家赴尼開展踏勘。
來源:中國鐵建
前不久,我國剛啟動了有“史詩級基建工程”之稱的川藏鐵路,修建難度之高、耗費成本之巨、建設周期之久,創下了全國乃至國際之最。
相比而言,橫跨喜馬拉雅山的中尼鐵路,論難度不亞于川藏鐵路,而單位公里的建設成本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此龐大的超級工程,非“基建狂魔”難以勝任。
01
中尼鐵路,價值有多高?
中尼鐵路,是繼中老萬象鐵路之后,我國又一條即將橫空出世的跨境鐵路大通道。
根據規劃,中尼鐵路,從西藏日喀則市經吉隆縣,直通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境內443.8公里,境外約90公里。
未來,中尼鐵路有望繼續延伸,向南穿越尼泊爾、印度鐵路網,直達孟加拉灣;向西可經新疆直通中亞、歐洲,從而形成中國面向南亞、中亞的“一帶一路”新通道。
這條鐵路對于尼泊爾,堪稱有史以來的最大利好。
尼泊爾一面與中國相鄰、三面被印度包圍,屬于名副其實的“陸鎖國”。
中尼鐵路的開通,將助力尼泊爾融入中國構建的泛亞鐵路網,擺脫被印度全面鉗制的局面。
對于我國來說,中尼鐵路短期的整體經濟價值或許不高,但最大的利好將落在西藏身上。
畢竟,尼泊爾是世界知名的“窮國”,嚴重依賴外來投資及國際援助。
2021年,尼泊爾GDP總量僅為362.9億美元,與廣東揭陽、四川達州、云南玉溪、河南焦作等處于同一水平;人均GDP僅為1223美元,排在世界第188位,處于墊底水平。
中尼外貿規模同樣不高。
據海關統計,2021年中國對尼泊爾外貿進出口總值僅為127.70億,約為我國對南亞地區外貿總額的1%左右。其中出口125.98億元,主要以新冠疫苗、鮮蘋果、手機為主,進口1.71億元,可以忽略不計。
即使如此,這條路對于西藏,仍舊意義非凡。
要知道,中尼鐵路80%以上的線路都在境內,其開工建設,還有助于完善西藏的鐵路網絡,從而構建從拉薩到西南邊境的交通大通道。
更關鍵的是,中尼鐵路一旦建成,西藏有望從中國的鐵路末梢變成連接南亞中亞的鐵路新樞紐,從產業結構單一的欠發達省份,蛻變成為對外開放新的橋頭堡。
如果未來中尼鐵路能擺脫政治阻擾,順利向經濟體量更大的印度延伸,那么空間更是不可限量。
02
比經濟價值更重要的,是戰略意義
相比經濟效益,中尼鐵路不乏深謀遠慮。
如果將視野抬升到整個南亞及中亞的國際格局中,就明白這一布局的關鍵意義所在。
近年來,我國一直在大力構建從昆明連通東南亞諸國的泛亞鐵路網。
除了對接東盟這一最大貿易伙伴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泛亞鐵路,打造以中國為中心的歐亞大陸交通大通道,也為中國擺脫極端情形下遭遇海上封鎖的風險,尋找更多可替代的出境出海通道。
中尼鐵路也是如此。
這條鐵路,不僅在于連通中尼兩國,更在于補上“一帶一路”陸路大通道的最后一環,構建中國通往南亞的通道。
如果國際關系日趨緩和,中尼鐵路有望通過印度直達孟加拉灣,從而在陸路上徹底將中國與更廣闊的南亞連接在一起,這是其長遠經濟價值所在。
注意,這里的前提是國際關系緩和。
退一步講,即使國際地緣環境仍舊復雜多變,中尼鐵路,也將為我國國防安全爭奪更大的戰略騰挪空間。
在中尼鐵路之前,耗資3000多億的川藏鐵路就已上馬。
圖源:鐵路建設規劃
未來,我國將通過川藏鐵路、拉日鐵路與中尼鐵路,構建從成渝經濟區直達西藏再到南亞的交通大通道,發揮更強的經濟效應和國防效應。
所以,與川藏鐵路一樣,中尼鐵路的政治、軍事意義,遠遠大過經濟價值。
03
第一大難題:建設難度有多高?
設想極其宏大,但難度同樣極其巨大。
巨大的海拔落差,及復雜的地質條件,是第一層阻礙。
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為高大雄偉的山脈,作為主峰的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世界上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中有10座位于此,海拔7000至8000米的高峰更是多達40多座。
中尼鐵路雖然不必穿越這些世界級高峰,但也要跨越喜馬拉雅山脈。
中尼鐵路地貌渲染圖 來源:鐵路標準設計
我國西藏地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從日喀則到邊境的吉隆鎮,海拔將降至2800米,到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再降至1400米。
跨過山和大河,意味著在尼泊爾境內,大約98.5%的鐵路將是橋梁或隧道,成本將會無限提高。
更關鍵的是,中尼鐵路要面臨近3000多米的海拔落差,先下降后上升的大坡度,成為鐵路軌道建設的一道難題。
與海拔落差相比,地質條件是更大的問題。
中尼鐵路線路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線路經行區域地勢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由西向東呈階梯式遞降,由北向南波狀起伏,高山、峽谷、冰川、河流眾多。
同時,這一地帶新構造運動強烈,地震活動十分頻繁。加上青藏高原急劇抬升,沿線滑坡、危巖、落石、泥石流、崩塌遍布。
此外,線路整體走行于雅魯藏布江、雅魯藏布江谷地兩大地熱活動帶,高地溫也會對隧道工程產生巨大安全隱患。
正因為這些因素的存在,尼泊爾鐵路部門鐵路工程師曾表示:
“從技術層面來看,這可能是全球施工難度最大的鐵路工程。”
當然,有了青藏鐵路、川藏鐵路的建設經驗,對于“基建狂魔”來說,沒有什么技術問題不能克服。
04
第二大難題:地緣關系有多復雜?
與技術問題相比,第二大難題在于復雜的地緣關系。
雖然尼泊爾是世界知名的窮國,但由于夾在中印兩個大國中間,再加上美國“印太戰略”的擴張,讓這個南亞小國一度成為國際博弈的中心。
印度一直將周邊地區視為自己的禁臠,能吞并的就吞并,不能吞并的就合縱連橫,以圖建立自身在南亞的主導地位。
所以,中尼鐵路雖然倡議已久,但一直未能落地,除了成本與經濟效益的權衡之外,更大的問題就在于此。
單就經濟而言,把鐵路鋪到喜馬拉雅山下,進而連通印度及其出海口,不僅有助于中尼雙邊貿易的發展,也同樣有助于中印兩個大國進一步的經貿往來。
然而,基于政治及軍事層面的考慮,印度不愿看到尼泊爾脫離其勢力范圍,即使不能全面控制,至少也要作為兩個大國之間的緩沖地帶而存在,自然不愿看到其與中國的全方位合作。
這種背景下,如何加強中、尼、印三方的溝通協同,同時排除域外大國的持續干擾,必然是一大挑戰。
05
超級工程,意義幾何?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近年來啟動了一系列超級工程。
這些超級工程,未必都著眼于經濟,但每一個都有不得不上馬的理由。
從贛粵、湘桂、平陸三大運河,到滬甬、滬舟甬兩大通道,這是基于經濟價值的全面考量。
從已建成的港珠澳大橋到納入規劃的京臺高鐵,這是基于政治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多重考慮。
從已經開工建設的川藏鐵路到納入規劃的新藏鐵路,這是基于西部經濟發展、國防安全的全方位考慮。
從泛亞鐵路到中尼鐵路,這是基于一帶一路的前景而來,著眼的不只是效益,更是經濟和國防安全。
這正是“基建狂魔”的應有之義。
文章來源于國民經略 ,作者凱風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