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無視國內外反對呼聲
當地時間8月24日13時
正式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
“我們不能失去海洋!”
同日,中國海洋大學的一篇推文
引發關注
“海洋是全人類賴以生存的藍色家園
日本將核污染水一排了之同時也將自己置于國際被告席必將長期受到國際社會譴責”
在《焦點訪談》
“核污排海,貽害無窮”專題中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王悠教授就核污水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危害進行了專業解讀
目前已經報道的核污水含有60多種放射性物質,毒性來源有雙重屬性,第一是它的放射性,第二是它的重金屬屬性。
這兩種屬性都可以對海洋生態系統產生危害,比方說產生DNA損傷,銫-134和銫-137的半衰期分別能到2年和30年左右,碳-14的半衰期可以高達5370年左右,核素進入到生態系統當中,它必定會通過食物鏈層層傳遞,影響到人類健康。
綜合央視新聞報道,在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的核污染水排海方案中,多核素處理系統(ALPS)是關鍵。日方堅稱經過ALPS處理的核污染水為“處理水”,并認為“處理水”已達標可排。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第一,核污染水中,很多放射性核素尚無有效處理技術。
福島核污染水中含有60多種放射性核素,例如氚、碳-14、碘-129等,其中很多放射性核素尚無有效處理技術,而日本卻一直在做出“問題只在于氚元素”的誤導。
國際環保組織2020年在題為《東電福島第一核電站污染水危機》的調查報告中指出,核污染水中存在高濃度的放射性碳-14,ALPS設計之初沒有考慮去除碳-14。報告作者、德國研究人員肖恩·伯尼指出,東電直到2020年才承認所謂“處理水”中碳-14的存在。
國際環保組織調查發現,ALPS不能去除放射性氚和碳-14,也不能完全去除其他放射性同位素,如鍶-90、碘-129和鈷-60等。
第二,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核素,影響人類健康。
日本方面主張,經海水稀釋之后,水中的氚濃度將達到日本管制標準的四十分之一以下。然而稀釋并不能減少排放核污染水的放射性總劑量。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毛亮舉了一個例子,“核輻射暴露分為內暴露跟外暴露,氚釋放的是β射線,氚水排放到海洋里,藻會利用氚水把它合成蛋白有機物,藻又是蝦和魚的食物,它就會被魚和蝦吃掉,成為魚和蝦體內的蛋白。那么在我們食用魚和蝦的過程中,就可能把在蛋白中的氚就引到體內,它就成為了身體的一個部分,這就會發生長期的內暴露,勢必會影響到健康。”
中國海洋法學會會長、國際海洋法法庭前法官高之國表示,這些放射性核素進入海洋環境生態以后,氚可能還不是最危險的,對人類、對海洋生物影響危害最大的是碳-14和碘-129,碳-14的半衰期超過5000年,碘-129的半衰期更長。碳-14會在海洋生物,也就是魚類的體內聚集,碳-14聚集的豐度或濃度可能是氚的50倍。
第三,核污染水影響范圍,涉及全球。
德國海洋科學研究機構指出,福島沿岸擁有世界上最強的洋流,從排放之日起57天內,放射性物質將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3年后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國和加拿大將遭到核污染影響,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
根據計劃,排海時間至少要持續30年。
福島核污水的“潘多拉魔盒”被打開,其給海洋生態環境、人類健康帶來的影響,不可想象。
中國青年報(ID:zqbcyol 整理:陳垠杉)綜合:中國海洋大學、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