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歷史,忘記來時的路。
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廣場前,靜靜佇立著一座高達18米的石碑,像一本翻開的殘破臺歷,遂名“殘歷碑”。日歷定格在中華民族刻骨銘心的一頁——1931年9月18日。
當天夜里,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柳條湖南滿鐵路路軌,嫁禍于中國軍隊,并以此為借口突襲沈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九一八事變爆發。此后,短短4個多月里,我國東北的大好河山相繼淪陷。在山河破碎、生死存亡之際,中國共產黨吹響了東北抗戰的號角。
李兆麟奔赴遼陽,楊靖宇去往磐石,趙尚志北上巴彥……到1933年底,由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巴彥、南滿、湯原、海倫等抗日游擊隊相繼成立,并發展成為東北抗日游擊戰爭的主力。
1933年1月26日,中共中央發出《給滿洲各級黨部及全體黨員的信》,首次提出在東北組織全民族的抗日統一戰線策略。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 九一八。”一曲《松花江上》歌聲響起,人們腦海中浮現的畫面,是祖國富饒的土地被侵略者的鐵蹄踐踏得滿目瘡痍。
一首首抗戰歌曲、一系列抗日宣言,猶如聲聲號角,鼓舞了中華民族面對侵略不屈服的抗爭精神。
1936年2月,東北人民革命軍和各抗日游擊隊改編為東北抗聯。
東北抗聯與窮兇極惡的日本侵略者展開艱苦卓絕的斗爭,在生與死、血與火的磨礪中,鑄就了以“勇赴國難、自覺擔當、頑強苦斗、舍生取義、團結御侮”為主要內涵的東北抗聯精神。東北抗聯精神作為偉大抗戰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東北抗聯奪取勝利的力量源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激勵了幾代人”,強調“我們仍然要用這些精神來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引導他們發揚優良傳統,在全社會帶頭弘揚新風正氣”。
2023年9月5日,中共中央宣傳部等印發《關于組織開展2023年“全民國防教育月”活動的通知》,要求以“踔厲奮發強國防勇毅前行向復興”為主題,在今年9月集中組織開展“全民國防教育月”活動。
2023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是陽歷9月16日,是第23個“全民國防教育日”。
魯迅說:“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個有了英雄卻不懂得敬重和愛戴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民族。”英雄得不到國人尊重,是國家之痛、民族之殤。作家郁達夫在魯迅逝世紀念會上說:“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一個可悲的民族,而一個擁有英雄而不知道愛戴他擁護他的民族則更為可悲。
習主席強調指出:“要廣泛開展先進模范學習宣傳活動,營造崇尚英雄、學習英雄、捍衛英雄、關愛英雄的濃厚氛圍。”
普及開展國防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青少年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學校是開展青少年愛國主義、英雄主義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是普及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學校要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大課堂的作用,組織學生觀看《楊靖宇》《八女投江》《趙一曼》等東北抗聯優秀影片;利用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發生日、9月30日烈士紀念日和9月第三個星期六全民國防教育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通過舉辦莊嚴感、儀式感強的紀念儀式,進一步掀起崇尚英雄、學習英雄、捍衛英雄、關愛英雄的新時代熱潮。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國防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每個家庭必須言傳身教,父母給自己孩子講好東北抗聯英雄故事:
東北抗聯在長期的抗戰中,孤懸敵后、武器簡陋,缺衣少食、挨凍受餓,面對挑戰人類極限的最惡劣條件和最殘酷斗爭環境,在深山野林、冰天雪地里與數十萬敵人進行殊死搏斗,涌現出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等一大批民族英雄。在中華民族最危急之時,這些優秀的中華兒女,以錚錚鐵骨戰強敵、以血肉之軀筑長城、以前仆后繼赴國難,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
2020年7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講述了楊靖宇的故事:“抗日戰爭時期,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楊靖宇將軍領導抗日武裝冒著零下四十攝氏度的嚴寒,同數倍于己的敵人浴血奮戰,犧牲時胃里全是枯草、樹皮、棉絮,沒有一粒糧食,其事跡震撼人心。”
電影《八女投江》
胡班長:準備戰斗!
女戰士:呀!沒子彈了!
楊貴珍:別出聲!
最小的女戰士:胡班長,咱們到哪兒去?
胡班長:咱們到沒有鬼子的地方去。
冷云:姐妹們!我們寧死、寧死也不當俘虜!
最終,因彈盡援絕,8名女戰士高唱著《國際歌》挽臂涉入冰冷的烏斯渾河。
1938年10月,以冷云為首的8名抗聯女戰士為掩護部隊突圍,被日寇圍困于牡丹江支流烏斯渾河邊。面對逼降,她們寧死不屈,英勇戰斗,直到打光最后一顆子彈,然后毀掉槍,挽臂涉入冰冷的河水,集體沉江,壯烈殉國。8名女戰士中年齡最大的冷云23歲,最小的王惠民只有13歲。她們的平均年齡才19歲,才19歲啊!
八女投江的壯舉,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她們身上閃現的是崇高的民族氣節和共產黨人視死如歸的革命斗爭精神。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在烈士投江的黑龍江省林口縣烏斯渾河邊,建立起一座雄偉的“八女投江”紀念碑,紀念碑正面寫著抗聯老戰士陳雷的題詞:“八女英魂,光照千秋。”
“一世忠貞新故國,滿腔熱血沃中華”,趙一曼以《濱江抒懷》一詩抒發著跋山涉水、無所畏懼的豪邁志向。1935年秋,趙一曼任東北抗聯第3軍第2團政治委員。11月間,第2團被日偽軍圍困于一座山間。趙一曼為掩護部隊突圍,身負重傷,養傷期間被日軍發現,戰斗中再度負傷,昏迷被俘。日軍對她施以酷刑,用鋼針刺傷口,用燒紅的烙鐵烙皮肉,逼其招供。她寧死不屈,嚴詞痛斥日軍侵略罪行。為了得到口供,日軍將她送進醫院監護治療。在醫院里,她積極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教育爭取看護和看守人員。1936年6月28日,在看護和看守幫助下逃出醫院。6月30日晨,被追敵再度抓捕,受到更加殘酷的刑訊。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敵殺害。
臨刑前,31歲的趙一曼最為牽掛的是年幼的兒子。她提筆寫下遺書:“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犧牲的!”2015年9月,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到了這份感人至深的遺書。總書記指出:這些革命烈士的家書是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材,應該編輯成冊,發給廣大黨員、干部,大家都經常讀一讀、想一想。
趙一曼對孩子的叮囑,穿過85多年的漫漫歲月,直擊人心。東北抗聯戰士不僅要與日本法西斯進行殊死戰斗,還要同惡劣環境作斗爭。由最多時3萬余人銳減到1000余人,烈士們的鮮血染紅白山黑水,鑄就了偉大的東北抗聯精神。
中華民族是一個崇敬英雄、愛戴英雄的民族,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民族。
人民英雄紀念碑巍然聳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其正面鐫刻著毛澤東同志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背面為毛澤東同志起草、周恩來同志書寫的碑文:“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2022年9月30日是第9個“烈士紀念日”,當天上午,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同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屆時,讓我們一起緬懷先烈,唱響《英雄贊歌》:烽煙滾滾唱英雄, 四面青山側耳聽……人民戰士驅虎豹, 舍生忘死保和平,為什么戰旗美如畫, 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
作者:魏慶;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