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正華的心,一直停留在紅旗升起的那一刻,從來沒有變過——他始終是那個在鐘樓上升起紅旗的年輕的熱忱的革命者。”
01
有網友輾轉送來一套新四軍老戰士古正華(筆名丑牛)的文集《卻道天涼好個秋》,并叮囑說作者希望我能為文集寫篇評論。
文集很快讀完了,但評論卻遲遲沒有寫出來,因為雖有無限感慨,卻不知從何處落筆。
還是從書名談起吧。
古老的文集,內容如巖漿一般熾熱,但書名,卻有幾分蒼涼無奈,何以如此呢?
“卻道天涼好個秋”,來自南宋抗金將領、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的《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全詞如下: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是山東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他21歲參加抗金義軍,經過幾番浴血奮戰,率部投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
這首詞的上闕說,少年時代思想單純,沒有經歷過人世艱辛,喜歡登上高樓賞玩景致,本來沒有愁苦可言,但是“為賦新詞”,只好勉強寫一些“愁苦”的字眼應景。
下闕則筆鋒一轉,寫出歷盡滄桑,飽嘗愁苦滋味之后,思想感情的變化。“識盡愁滋味”概括了作者半生的經歷,積極抗金,獻計獻策,力主恢復中原,這些不僅不被朝廷重視,反而遭到投降派的迫害。
辛棄疾的“愁”郁結心頭已久,很想對人傾訴一番,但是一想到朝廷昏庸黑暗,投降派一手遮天,說了也于事無補,就不再說了。“卻道天涼好個秋”,意思就是說作者無可奈何,只得回避不談,說些言不由衷的話聊以應景!
古老以辛棄疾自喻,胸中的塊壘與憤懣,可以想見。
02
不過,古老的文集,其實有點“名實不符”,因為他并未在書中顧左右而言他,“說些言不由衷的話聊以應景”,而是快人快語,直抒胸臆,每每一針見血。
古老1927年生于武漢,今年已是97歲高齡了。
1943年,剛滿16歲的古正華就加入了新四軍,多次直接參加了對日軍作戰,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出生入死。
抗戰勝利后,因傷暫時離開連隊的古正華,在尋找部隊的過程中被國民黨軍統特務逮捕,關進監獄,受盡了折磨,但他嚴守黨的秘密,絕不投降。后來在地下黨的營救下重獲自由。
出獄后,古正華根據黨組織的安排,擔任城工部秘書,再次潛入被白色恐怖籠罩的武漢,參與武漢地下黨迎接解放的斗爭。
古正華從事地下工作的一個重要“安全屋”,就在江漢關鐘樓下。鐘樓外聚集著國民黨軍聯合勤務司令部、警備司令部、憲兵營等要害部門,這些機構距鐘樓不過百米。古正華率領的一支特殊部隊,就這樣在敵人眼皮底下從事收集情報、開會、繪制城防地圖等工作,多少次與死神間不容發。
1949年5月16日,是武漢解放的日子。下午3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118師首先從江岸區劉家廟進入漢口,受到武漢市民熱烈歡迎,這一情景在影片《難忘的戰斗》中被藝術再現,垂暮之年的毛主席看到這些鏡頭,想起為新中國犧牲的無數烈士,忍不住潸然淚下。
在這一天的清晨,也就是大軍進城之前,古正華就和同志們在江漢關鐘樓上升起了一面帶有鐮刀斧頭圖案的鮮艷紅旗,這是武漢升起的第一面紅旗。
當時,雖然國民黨軍主力已經做鳥獸散,但武漢街頭還有散兵游勇和潛伏特務,果斷升起紅旗的行動仍然有很大風險。
一晃,75年的漫長歲月過去了,古正華已經從一位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變成耄耋之年的老人,但這本《卻道天涼好個秋》證明,古正華的心,一直停留在紅旗升起的那一刻,從來沒有變過——他始終是那個在鐘樓上升起紅旗的年輕的熱忱的革命者。
《卻道天涼好個秋》一書共分七集,圍繞“捍衛社會主義”這一主題,包括“有壓迫,就會有反抗”、“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等,分門別類地論述了“吃二遍苦,遭二茬罪”的人們遭遇的苦難現實,從理論的高度剖析了歷史劇變的前因后果,讀起來或令人潸然淚下,或令人振聾發聵,豁然開朗,重新鼓起斗爭的勇氣。
03
古正華的故事,常常令人聯想起《人民的名義》中的陳巖石。
在《人民的名義》中,陳巖石是“初心”的象征。和古老一樣,他也在抗戰烽火中參加革命。他有為人民服務的情懷,和工人群眾有著密切的情感聯系,工人們信任他,甚至熱愛他,他在工人中也一言九鼎。
陳巖石是真誠的革命者,不是投機分子,他一直為此感到驕傲。但是,當一個工人直接把刀架在他脖子上,指控被他欺騙了的時候,陳巖石才驀然意識到,自己的一生是一個荒唐的怪圈——以帶領人民反抗剝削壓迫始,以成為新的剝削者壓迫者的幫兇終。自己為大風廠工人所做的一切,無非是勸說他們心平氣和地接受新雇傭奴隸地位罷了。
陳巖石的良知使他無法接受這樣的現實,但對毛主席關于“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的自動屏蔽,導致他不能合乎邏輯地解釋自己“鬼打墻”般的人生際遇,當發現自己實際上出賣了自己最熱愛的那些人,他的精神支柱就此坍塌,這種煎熬使他生不如死——死反而成為一種最好的解脫。
古正華不是陳巖石,他不僅是真誠的革命者,而且是清醒的革命者,是一位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革命者!
古老悲壯地進行著戰斗,也深沉地進行著思考。《卻道天涼好個秋》是一部無比珍貴的革命者手記,是古老以實際行動捍衛社會主義制度的真實敘述,是他對歷史經驗的總結和理論探索的結晶,毫無疑問,也是后來者繼續前行的路標!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高度一萬五千米”微信公眾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