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9月12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在官網發布消息稱,首輪核污染水排海工作已經結束,7788立方米的核污水已被排入太平洋。按照計劃,東京電力公司最早將于9月下旬開啟第二輪核污水排海工作,預計再向太平洋排放7800噸核污染水。目前,福島第一核電站已經存放了超過130萬噸的核污水,每天還會有100噸新的核污水產生。這樣一來,日本的核污水排海工作將持續至少30年,海洋環境將會遭到長期的破壞。得知日本已經完成一輪核污水排海的消息后,多國民眾都向日本政府發出了譴責和抗議,這其中也包括了日本民眾。多方人士早已指出,日本核污水排海缺乏透明度。直到現在,日本政府都不允許他國到福島海域監測日本核污水的排海情況。目前,人們依舊只能從東京電力公司的官網上了解到核污水排海的最新情況。

但即便如此,人們也清楚地看到,日本核污水已經對海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據環球網報道,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官網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在第一輪核污水排海過程中,東電1到4號機取水口內檢測出來的銫-137元素含量明顯高于以往。
銫-137通常是核爆炸或核事故的產物,它會發射β(貝塔)粒子和伽馬射線,會對人的細胞造成傷害。除了銫-137以外,日本核污水中還包含碳-14和碘-129等放射性元素,這兩種元素的半衰期分別達到了5370年和1570萬年,對海洋生物與人類的危害性最大。我國中科院海洋研究員陳更新指出,北太平洋將會成為最嚴重的被污染區,從擴散路徑來看,我國南海、東海、黃海和渤海都跳脫不了被污染的厄運。事實上,日本核污水最終會污染全球海洋。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日本核污水排海危害的是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對于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的首輪核污水排海,我國常駐維也納聯合國代表李松大使予以了嚴厲的抨擊。當地時間9月11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九月理事會在維也納國際中心正式召開。我國李松大使在會上指出,歷史會記住日本單方面啟動福島核污水排海的日子,核污水排海是重大核安全問題,不是日本一家的私事。

李松大使強調,日本政府無視國內外的強烈質疑和反對,對全球海洋環境和世界各國人民造成二次傷害。國際原子能機構應當建立一個長期有效、且不受日本控制的國際監測機構,來對日本核污水排海做出客觀公正的安全評估。不出意料的是,對于李松大使的表態,日本代表倒打一耙,他向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的35個成員國狡辯稱,中方的發言是“情緒化、政治化的”。日本代表表示,東京電力公司的核污水經過了“多核素處理系統”的凈化,與核電站正常冷卻水并無不同,是安全無害的。核污水排海方案“科學合理”,且向國際社會保持“公開透明”。任誰都看得出來,日本代表的發言罔顧基本事實,完全是在掩耳盜鈴。還是那句話,如果日本核污水真的安全無害,日本為什么不把這些水留作自用,而是專門修建了排海管道,把這些核污水排入大海呢?對于日方的無理言論,李松大使行使了答辯權,當場予以拆穿。李松大使指出,日本不顧國內國際的廣泛抗議聲音,執意把核污水排海,并想方設法給自己洗白開脫,這才是徹頭徹尾的政治化。我們知道,不論日本如何向國際社會狡辯,都改變不了核污水會危害海洋安全的相關事實。在日本核污水排海工作啟動的當天,我國海關總署宣布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一切水產品。如果日本一意孤行,它將會被長期釘在人類社會的恥辱柱上。
(來源:“3號國際站”,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