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以來美國發動或策動了阿富汗、伊拉克和敘利亞戰爭。在這幾次戰爭中,美國戰亡的士兵達到6700多人,付出近2萬億美元。盡管美國擁有世界最強大的軍事實力,但在這些戰爭當中,美國都沒有取得戰略性勝利。相反,成了阿拉伯人、俄羅斯人等許多國家人民心目中的敵人,政治形象嚴重受損;歐洲人也認為,中東大量難民涌到歐洲是美國輕易發動伊拉克等戰爭導致的結果。21世紀美國的大量軍事行動,被證明是災難性的。
俄羅斯《獨立軍事評論》周報2015年1月16日刊登了俄羅斯軍事科學院通信院士瓦西里·米克留科夫的一篇文章,題為《美國為什么打不了勝仗》。文章指出,二戰結束后,美國發動了幾十場戰爭和軍事沖突,大多沒有獲得最終勝利。專家們指出,美軍取得了很多戰役戰斗勝利,但無法贏得任何一場戰爭,總與戰略勝利無緣。
美國的戰略錯誤以及缺乏持久的戰略耐心,使美軍雖然擁有技術和火力優勢,能夠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戰役和戰斗的勝利,但卻難以取得戰略性勝利。戰爭實際證明,美軍雖然有巨大的技術優勢,但是戰爭能力是由物質和精神兩方面構成的,美軍官兵的精神狀態不行。美國人民沒有耐心長期忍受戰爭帶來的艱難困苦,美國已習慣使用飛機、巡航導彈、遠程火炮、無人機進行非接觸戰爭,任何真正意義的近距離戰斗都會令美軍感到恐懼。例如,1993年美國在索馬里損失19名特種兵后,立即停止了在該國的軍事行動。美國對戰爭勝利的希望,主要寄托在自己的技術優勢上,這在一定程度上腐蝕了美國軍人的斗志。因為他們在戰爭中不能直接面臨恐懼和生命危險,技術優勢使他們產生了自己天下無敵、毫不費力就能無傷而勝的信心,一旦面臨戰場上的挫折和生命危險,就會使其喪失在戰場上連續作戰的意志和能力。
先進武器裝備的優勢是相對的
美國能夠保持全球霸權的客觀因素之一,主要是擁有科學技術優勢。擁有技術優勢的一方在戰爭中可以保護己方士兵的生命,減少士兵傷亡,同時可以殺傷更多的敵人。現代先進武器裝備許多是美國發明的,如原子彈、互聯網、GPS導航定位衛星、核潛艇和無人機等。美國能夠保持全球領先的科技地位與其采取政治、經濟、科技等多種手段網羅世界優秀人才有直接關系。據2015年底的統計,全球共有244位獲得過諾貝爾科學獎的科學家,其中159位在美國工作,世界上超過65%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在美國工作。美國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有48人是移民,其中有8人來自德國,6人來自加拿大,5人來自中國。其余111位生在美國,其中51人是盎格魯撒克遜人,45人是猶太人,3人是華人。美國對科學領域的控制是絕對的。
但先進武器裝備的優勢是相對的。1945年美國研制出核武器并將其投向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取得了對日戰爭的勝利。美國開始在戰爭中倚仗核打擊優勢威懾對手。美國的艾森豪威爾總統1953年制定了“新面貌戰略”,其主要目標是利用美國核武器對蘇聯占有優勢的假設出發,企圖以核打擊手段抵消蘇聯軍隊的數量規模優勢,籌備和發動對蘇聯的全面核戰爭。1961年,由于蘇聯的核實力增強到幾乎與美國相當,美國企圖對蘇聯使用核武器打擊并發動核戰爭的戰略目的沒有成功。原因是美國不可能逃過蘇聯的核報復,華盛頓被迫放棄了“新面貌戰略(大規模報復戰略)”而轉向“靈活反應戰略”。美國企圖利用技術優勢抵消蘇聯數量規模優勢的“新面貌戰略”以失敗而告終。其原因就是俄羅斯擁有足以摧毀美國及北約的核力量,并且在核技術領域和核武器威力上有領先美國的優勢。至今,俄羅斯的核力量在爆炸當量、核打擊能力和核突破能力方面領先美國,這個優勢足以使普京能夠在收回克里米亞后有底氣對西方記者說,俄羅斯不怕美國,俄羅斯擁有摧毀美國的核打擊能力和堅強意志。
落后于美國的伊拉克暴亂和騷亂分子則采取不對稱技術優勢來抗擊美國。他們在炸彈制作水平方面僅用了12個月,就超過了愛爾蘭共和軍30多年所取得的成就。在伊拉克戰爭期間,每個月都要發生200多起簡易爆炸裝置襲擊事件,炸毀美軍的悍馬軍車,甚至坦克,凡是能想到的電子裝置都被廣泛應用到爆炸裝置上,包括汽車警報器、無線門鈴、手機、傳呼機和加密無線電。在車臣、阿富汗、巴爾千半島和中東的“圣戰”分子,則通過因特網和光盤進行恐怖分子訓練,以閃電般的速度共享著技術、戰術和各種作業流程。簡易爆炸裝置成為對付美軍最有效的武器,也是暴亂和騷亂分子的首選武器。暴亂和騷亂分子對現有彈藥快速而有效的利用,為他們帶來了極大的優勢,對美軍產生了極大的威懾力。美軍為化解這個優勢,投入400多億美元,研制了2.7萬輛防簡易爆炸裝置的伏擊車,才減少了士兵的傷亡。恐怖分子在路邊炸彈研制以及其他反美手段方面的技術創新精神無窮無盡,給美軍造成了巨大的殺傷,使美軍士兵提起路邊炸彈就膽戰心驚,美軍的技術優勢也不能保證對簡易爆炸裝置的及時發現,不得不研發新的防簡易爆炸裝置的伏擊車。戰爭證明,技術優勢必須與士兵的士氣、紀律、戰術和編制結合起來才能發揮作用,只靠先進的武器裝備并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不容忽視的紀律優勢
紀律是軍隊在戰爭中制勝的核心要素,缺乏嚴明的紀律,往往是導致戰爭失利的一個重要因素。長久以來,無論何時何地,勝利總是屬于那些重視紀律、訓練和集體凝聚力的國家和軍隊。士兵的紀律性遠遠強過對手是軍隊能夠奪取戰爭勝利的重要條件。紀律是將個體凝聚成一支軍隊的粘合劑,確保士兵無論面對怎樣的恐懼、死亡和損傷,都能夠堅守陣地。沒有紀律的軍隊就不是軍隊,而是一群武裝暴徒。卓越的軍隊紀律不僅指服從命令,更重要的是團結一致和個人對集體的忠誠。
嚴明的紀律跟技術優勢一樣重要,因為它能將部隊團結在一起,讓先進武器在戰場上持續發揮效用。軍隊僅憑技術優勢并不足以打贏戰爭。技術優勢需要依靠嚴格的訓練和紀律才能發揮最佳效能。即便到今天甚至未來,戰爭的勝負也并不僅僅取決于技術,更多是依靠更強烈的意愿、更完善的作戰計劃、出乎對手意料的表現、更強大的經濟實力以及更為出色的紀律和訓練。士兵面對流血死亡毫不畏懼,不但不逃跑,還要履行殺敵的職能,這需要巨大的勇氣和卓越的紀律。只有依靠嚴明的紀律、士兵才能在戰場的惡劣條件下正常履行職責。
美軍認為,毛澤東的革命戰爭理論非常強調革命軍隊與民眾的魚水關系,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最大優勢是紀律優勢。紀律優勢也確實一直是我軍制勝的核心因素之一。戰爭實踐證明,堅守紀律的軍隊往往能夠贏得戰爭的最后勝利。解放軍從紅軍時期制定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到建國后的歷次自衛戰爭、海外維和及搶險救災、歷次閱兵,均顯示了人民軍隊強大的紀律優勢。
美軍在戰爭中濫殺無辜平民,在伊拉克戰爭中用酷刑折磨、非法監禁或羞辱伊拉克民眾,在伊拉克阿布格萊布監獄的美國軍方人員,虐待被其關押的伊拉克軍民,這一惡行進一步增加了伊拉克和世界人民對美國入侵者的反感,這是美國在伊拉克不能取得最終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意志力優勢的重要性
克勞塞維茨認為,盡管戰爭的實施過程非常復雜,但戰爭本身并不難理解。戰爭不過是意志力的比拼,是迫使敵人服從戰勝方意志的一種暴力行為,從本質上講,戰爭只是雙方意志力的較量。換言之,戰爭中最難估量的就是人的意志,對交戰備方來說都是如此。克勞塞維茨的上述觀點過去適用,現在和未來依然適用。
摧毀敵人的斗志是所有戰爭的關鍵。戰爭伊始就擁有意志力優勢,或在戰爭進程中軍隊獲取意志力優勢,都有助于獲得制勝。如果擁有強大的民族意志,結果更是如此。無論國家武裝力量的意志多么強大,缺乏民族意志也會削弱其戰斗力。有強大民族意志的國家還能在初戰不利后重整旗鼓。意志力在任何戰爭中都有可能成為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力量倍增器。必勝的信念能夠幫助物力乃至人力處于劣勢的一方克服劣勢,而強大的意志力則可以增加實力較強一方獲勝的幾率。但意志力本身并不總是決定性要素,如果實力懸殊,意志力再強大,弱國、小國也不可能戰勝強國、大國。
8月2 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表電視講話公布美國對阿富汗新戰略,表明美國不會從阿富汗撤軍,稱美軍從阿富汗匆忙撤軍會造成權力真空。圖為8月22日,在阿富汗喀布爾,一名男子在收看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電視講話。
意志力會對戰爭的進程和結局產生重要影響。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時擊潰了伊拉克軍隊,但并未摧毀薩達姆時期處于掌權地位的伊拉克穆斯林遜尼派民眾的意志。此外,駐伊拉克美國聯軍臨時管理部門作出了諸多適得其反的戰略決定,包括解散伊拉克軍隊和剝奪遜尼派領導人的政府職位,從而導致被遜尼派伊拉克人視為侵略者,遭到伊拉克民眾的激烈反抗,恐怖襲擊和簡易爆炸裝置的爆炸到處發生,導致美軍在伊拉克處處被動。在付出巨大代價后,美軍被迫于2011年11月撤出伊拉克。直到今天,伊拉克持續動蕩、每天都有流血犧牲,最終發展演化成“伊斯蘭國”反美的重要基地。
意志力的來源主要是民族主義、宗教、意識形態、復仇和領袖能力等。如伊拉克的許多穆斯林遜尼派成員只是希望將美國趕出去。因為在美國的支持下,薩達姆時代處于領導地位的遜尼派被什葉派排除在政治體系之外,喪失了原有的政治地位,這是“基地組織”“伊斯蘭國”能在伊拉克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宗教因素成為號召遜尼派伏擊、打擊美國侵略者的重要驅動力。遜尼派為了確保伊拉克的領土完整,并恢復其在伊拉克社會與政治中的地位,他們拿起武器只是為了反對美國的外來入侵,以及重新獲得在伊拉克政治體系中的支配地位,這是美國伊拉克戰爭失敗的重要原因。
在當今及未來戰爭中,意志力因素仍將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美國及西方至今贏不了對“伊斯蘭國”和阿富汗塔利班的戰爭,這與他們的對手擁有強大的意志力優勢有直接關系。美國及西方與“伊斯蘭國”“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的戰爭是持久的戰爭,因為美國及西方是“侵略者”,其對手是反對其入侵的“反侵略者”,他們擁有更強的意志力和經受戰爭艱難困苦的能力,以及勇于犧牲和不計犧牲地反抗美國及西方的決心和意志。意志力優勢不屬于美國和西方,因為西方沒有認識到反暴亂騷亂行動需要極大的耐性,而這種耐性須依靠強大的意志力和持久戰的決心。所以,美國在中東發動的戰爭還要付出更大的戰略代價。
西班牙《起義報》2015年10月31日刊登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語言學與哲學教授諾姆·喬姆斯基在紐約新學院大學的一篇講話。喬姆斯基說,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是美國,美國漠視《聯合國憲章》和國際公約,采取雙重標準,在國際上以美國的霸權需要制定政治原則,對挑戰及不服從美國的國家進行政治打壓、軍事威懾、經濟制裁。美國政治階層則普遍認為,美國是個例外,有權任意在國際上訴諸武力。但事實是,美國雖然頻繁地發動戰爭,卻由于屢犯戰略錯誤而難以打贏長期戰爭,更難取得戰略性勝利,這使美國在世界上的形象和實力嚴重下滑。★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