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1934(油畫,中國美術館藏) 張慶濤作
一
我站在橘子洲頭,望著湘江水,悠悠蕩蕩,流向遠方。
湘江之水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
湘江,古稱湘水。《山海經》寫道:“湘水出舜葬東南陬,西環之,入洞庭下。”這句話是在說,湘江發源在帝舜所葬之地的東南一隅,從環繞陵墓所在山的西側流過,最后流入洞庭湖。
舜,傳說中父系氏族社會后期部落聯盟的首領,是三皇五帝之一。按照《史記·五帝本紀》所述:帝舜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為零陵。鑒于帝舜葬九疑(今九嶷山)是上古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教學參考地圖集》將“零陵”這個極久遠的古地名歸于夏以前出現的重要古地名,注明其地在湖南寧遠。《辭源》《辭海》“零陵”辭條,第一語義均釋為:“古地名。在今湖南寧遠東南。”由此可見,湘水自遠古以來就泛著中華文明的波光。
談及湘江,就不能不提其在湘北的最大支流汨羅江了。汨羅江又以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投江于此而聞名。
兩千多年前,一位頭戴高冠、廣袖長服、腰挎長劍、目光如炬的詩人,久久徘徊于汨羅江邊。屈原生活在群雄爭霸的戰國時期。那是個充滿紛爭與變革的年代。湘江見證了戰火的煙云,也見證了楚辭的興盛。屈原作為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楚辭”的開山鼻祖,其文字也與湘江結下不解之緣。
屈原做過楚國的左徒和三閭大夫。他一腔愛國熱忱,對內主張選賢任能,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卻屢遭楚國貴族誹謗和打壓,先后被放逐到漢北和沅湘流域,留下了《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傳世之作。
我們現在讀《離騷》,依然能感受到屈原行跡中的文化脈動:“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敶詞;啟《九辯》與《九歌》兮,夏康娛以自縱。”詩人渡過了沅水湘水,一路南行,在臨近虞舜的陵地時,他陳述了自己的憂心:禹之子夏啟從天帝那里得到《九辯》和《九歌》神曲,不用來祭祀,卻令人痛心地用以安逸娛樂,這簡直就是在自我放縱啊。從《離騷》的字里行間,人們仿佛能看到身處逆境的詩人在流放于湘水間時,面對國家沉淪和民生疾苦,心急如焚,只能用詩句來釋放內心的憤懣和吶喊。
湘江之水,浩浩湯湯。那水韻天成的三湘之美,那楚湘靈動的岳麓之風,也與湘水一道流淌在中華大地上。博大精深的湘楚文化,融入了荊楚文化、巴楚文化的神韻,進而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支脈。
一條北去的湘江,從古至今是多少文人墨客的靈感之源,多少名篇華章都與湘水一脈相連。每每讀起,人們都能從中感受三湘文化的豐厚底蘊,領略中華文化的魅力四射。
北宋文學家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寫出了巴陵郡勝狀,一句“北通巫峽,南極瀟湘”,就將洞庭湖所處的地理位置講了個通透。洞庭湖的北面,直通長江的巫峽;洞庭湖的南面,連接湘江。“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也沿這一脈絡躍然于紙上。
《岳陽樓記》跳出了文人雅士寫山水樓觀的狹境,而是以托物言志、寄景生情,將“上下天光”與“覽物之情”熔于一爐。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情懷,已深深植入中國人的基因。
這不禁令我想到了“傳承”二字。中華文脈是有傳承的,愛國情懷也是有傳承的,猶如那蜿蜒曲折的湘江源遠流長。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