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1日-星期一
毛主席在1953年9月12日的講話中,專門講到了有關“仁政”的問題。毛主席說:“說到施仁政,我們是要施仁政的。但是,什么是最大的仁政呢?是抗美援朝。要施這個最大的仁政,就要有犧牲,就要用錢,就要多收些農業稅。多收一些農業稅,有些人就哇哇叫,還說什么他們是代表農民利益。我就不贊成這種意見。”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農民一直都非常貧苦。新中國建立起來了,土地改革也完成了,農民有了盼頭,也有了奔頭。但是,趕上了抗美援朝運動,為了支援前線,國家多收了一點農民的農業稅。多收稅這件事,作為老百姓,多少都可能有那么一點不太高興。但是那時的新中國真的是一窮二白,要什么沒什么。工業底子極薄,幾乎沒有什么利潤。打仗不可能不用錢。而蘇聯援助的武器軍火都是要用錢來買的。國家實在也沒有別的辦法,中國畢竟還是一個農業國,農民人口占了絕大多數。所以國家沒有其他的辦法,只好向農民多征一些稅。毛主席還說,“去年和前年,我們多收了一點農業稅,就是因為抗美援朝要用錢。今年就不同了,農業稅沒有增加,我們把稅額穩定下來了。”
這就是說,國家還是考慮到農民的實際情況,并不是無限制地向農民收稅。毛主席在講話中指的有些人,希望國家對農民施仁政,少收稅。毛主席不贊同這樣的觀點。當然,從某種角度上說,那些希望對農民少收稅的人們來說,他們可能真的是出于好心,出于對農民的關心,希望減輕農民的負擔。但是,在涉及到立國之本的抗美援朝戰爭方面,這樣的好心未必就能發揮好的作用。如果我們少收了農民的稅,國家財政就會出現更大的缺口,那么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們就缺了不少的錢。這要打起仗來,會有更多的困難。前言將士會流更多的鮮血,會付出更多的生命代價。如果聽從了那些人所謂施仁政的意見,農民少繳了稅,但前方將士多流了血,犧牲了更多的生命,那是不是說,這樣做的結果,對于我們的志愿軍戰士就是不仁了呢?
毛主席在這次講話中還提到,“所謂仁政有兩種:一種是為人民的當前利益,另一種是為人民的長遠利益,例如抗美援朝,建設重工業。前一種是小仁政,后一種是大仁政。兩者必須兼顧,不兼顧是錯誤的。那末重點放在什么地方呢?重點應當放在大仁政上。現在,我們施仁政的重點應當放在建設重工業上。要建設,就要資金。所以,人民的生活雖然要改善,但一時又不能改善很多。就是說,人民生活不可不改善,不可多改善;不可不照顧,不可多照顧。照顧小仁政,妨礙大仁政,這是施仁政的偏向。”
所以到底是仁政,還是苛政,不能只看一個方面,而要綜合考察。毛主席說的小道理要服從大道理,也是這樣的一個意思。為農民考慮,是有道理的,但是在抗美援朝這個大局面前,那就是個小道理。而抗美援朝才最當時的大道理。沒有抗美援朝,中國就會面臨更為兇險的國際環境,中國的生存、建設與發展都會遭遇到更多的困難。這也是對全國中國人民的不仁。所以,為了這個大仁,當時國家讓農民多受了一點累,吃了一點苦,確實是無奈之舉,但也確實是明智之舉。
改革開放之后,也有人對新中國建立之初,對農民收稅較多這一點提出了與那些建議施仁政者們相似的意見。當然,他們沒有直接指責抗美援朝戰爭,而是說在中國工業化建設時,也是給了農民加上了更多的負擔,這對中國農民是不公平的。確實,當時存在著工農差距。工人因為有工資,生活水平平均比農民要好一些。但在中國工業化建設中,這樣的代價是必須要付出的。中國工人當時工資雖然比農民的收要高一些,但整體水平來看,還是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之上的。當時的蘇聯專家,工資則要高出許多來。這都是沒有辦法的事,我們要搞國家的工業化,要建立中國自己的工業體系,要建立自己的國防軍工體系,這樣的代價不付出是根本做不到的。在當時的世界上,包括在今天這個世界上,有哪個國家像蘇聯一樣,全力支援一個國家建立自己獨立和全面的工業化體系。歐美國家沒有一個是這樣做過的。他們過去沒有這樣做過,現在同樣也沒有這樣做過。無論當時的蘇聯出于怎樣的動機,或者無論在之前或者在之后,蘇聯給中國帶來過不少傷害,但在幫助中國實現工業化的這個過程中,蘇聯人民確實是給了中國人民極大的幫助。至少,在后來中國自己繼續完善工業化的進程中,蘇聯幫助打下的這個底子是功不可沒的。
今天,國家比過去富裕了一些,也強大了一些,我們有能力付出更多的力量來幫助我們的農民了。國家的扶貧減貧政策恰恰就是幫助農民走出貧困的一個重要的舉措。在此之前,國家完全免掉了多年來,農民一直繳納的農業稅,已經減輕了農民的一些負擔。現在大力幫助農民脫貧減貧,更是幫助農民開始走上富裕之路。這樣的政策當然是更大的仁政。過去我們不得不向農民多收稅的時候,我們是在施仁政。今天我們免了農業稅,又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更是在施仁政。
稅收的問題,是一個敏感的話題。有些今天的中青年人,特別是那些自主創業的中青年人,對于國家征稅也是有些自己想法的。其中有些人認為,中國的稅收,稅率還是高了一些,稅負的壓力還是重了一些。具體與西方國家如何比較,我不是太清楚。但對于今天中國還在不斷完備工業化的過程中,要求我們的稅收制度完全與西方一樣,顯然不一定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的。我是不太懂有關稅收方面的很多情況,這其中可能有些因素是合理的,也有些因素可能是不那么合理的。合理的當然可以繼續維持下去,不合理的也需要做必要的調整和改變。但不管怎樣,最近一段時間,國家在減征稅收和減少所收取的費用方面,還是做了一些事情的。當然,到底稅收的比率到底應該是多少才算是合理,這事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美國的稅收比率合理嗎?有那么多人向往美國,可是美國還是有那么一些人希望避免他們認為過高的稅收而放棄美國國籍。所以,這個問題太復雜了,不好用一句簡單的指責來一概而論。
作者:胡懋仁 來源:北航老胡之閑話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