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2日-星期五

|  站內搜索:
栩先生:毛澤東的“先知悲劇”
點擊:4968  作者:栩先生    來源:栩然說 微信號  發布時間:2021-11-02 09:54:15

 

1

 

最近的中美經貿、政治形勢讓大家都開始重新審視那70年前的“立國之戰”。

 

年度票房冠軍《長津湖》更是徹底讓“抗美援朝”戰爭火了一把。

 

但就在這中間,一個尖銳的聲音越來越刺耳,一些所謂的“專家”“學者”“大V”,裹挾著很多不明所以的人問出這樣的問題:

 

為什么一定要打這場戰爭?

 

他們給出的理由很多:比如別人不只是美軍,還是其他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是經聯合國授權的軍事行動;朝鮮戰爭是由朝鮮先發起的侵略,我們不應該去幫“先動手的人”;打得又不是你中國,我們強行介入“師出無名”……

 

當然,最厲害的還是這條:死傷那么多人,每一條都是鮮活的人命,我們不要戰爭。

 

所以,這些人得出結論:不要歌頌戰爭,不要“美化”英雄,我們要反思戰爭。

 

關于對這些人和這些觀點的反駁,“栩然說”曾經在1026日的發文《三觀炸裂!如何系統反駁腦殘、公知、歷史盲、恨國黨的種種言論?》中進行了逐條駁斥,這里不再贅述。

 

我只強調兩點:

 

1. 這些人可以舉出“抗美援朝”不應該的無數條理由,我也可以舉出這場仗打得好的無數條理由,但都敵不過一條理由:這場戰爭讓我們在開國初期站穩了腳跟,走出了一條獨立發展的道路,并沿著這條道路一直走到了今天。

 

2. 那些為我們犧牲生命的烈士們,對他們最好的祭奠不是反思而是尊崇,如果你把這些英雄烈士們流血流淚、拼死拼活的一場戰爭搞成了“歷史虛無主義”,搞成了是沒必要的,那他們的血才真的是白流了。

 

正是因為烈士們當年的犧牲,一代人打了五代人的仗,才有了我們現在生活的風平浪靜。

 

我們不能躺在舒適的床上,就忘記了無數英雄先烈為了我們今天的生活,曾經流過的鮮血,要去反思“他們是不是不該去打仗”。

 

這是愚蠢且自私的。

 

當然,今天的文章,我并不是單純地去討論“朝鮮戰爭”,而是借由這個現在大家都能看到的現象,探討一個非常深刻且嚴肅的問題。

 

抗美援朝這么多年過去了,我們沿著這條立國之仗后開啟的社會主義道路,已經走到了世界第二的位置,還有這么多人在質疑和否定是否應該打這場戰爭。

 

大家可以去想想,遠在70年前,朝鮮戰爭剛爆發不久,我們到底應不該應該參戰,會有多少能真的想明白。

 

事實上,當時的整個政治局基本都不主張出兵朝鮮。

 

從頭到尾,真正堅持一定要出兵的人,只有一個:

 

毛澤東。

 

 

2

 

1950年的9月至10月,無疑是毛澤東在建國后最艱難抉擇的一段時間之一。

 

自夏季朝鮮戰爭爆發以來,中國就一直高度關注。

 

金日成想要武力統一朝鮮半島,毛澤東一開始是持反對意見的,而且中國當時的戰略重點也不在半島,我們一方面要大力搞經濟建設,另一方面要籌備渡海作戰,黨內也還在深入開展整風運動,實在是很難兼顧到那去。

 

但當朝鮮戰爭爆發后,我們還是提前做了很多軍事上的準備,以備不測。

 

一開始,戰爭基本呈現一邊倒的態勢,朝鮮人民軍僅用了幾天時間就攻下了漢城,之后也是節節勝利,但從7月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開始武裝介入后,形勢就開始出現逆轉。

 

特別是,9月份美軍在仁川登陸后,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壓力驟增,朝鮮戰局發生急劇變化。

 

美軍依靠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現代化武裝,很快將朝鮮人民軍擊敗,10月份更是悍然越過三八線,占領平壤。在蘇聯拒絕直接出兵的情況下,金日成甚至已經提出要在東北建流亡政府的想法了。

 

擺在我們面前最難的問題出現了,要不要出兵朝鮮?

 

現在的我們當然已經知道結果了,但在當時,從美國到蘇聯甚至于黨內,很多人都沒辦法做出判斷,美國甚至一直篤定:中國不會出兵。

 

如果彼時的美國政府能確定中國出兵朝鮮的決心和意志,很可能決策也會不一樣了。

 

1950102日,國慶節的第二天,毛澤東主席致電斯大林,提出準備義派一部分軍隊至朝鮮境內和美國及其走狗李承晚的軍隊作戰,援助朝鮮同志。

 

結果就在當天召開的中央書記處會議上,因為多數人不贊成出兵,這封電報竟然沒有發出。

 

由此可見,當時關于是否要出兵朝鮮,特別是直接和“地表最強”的美軍開戰,存在的分歧和爭議有多大。

 

在之后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更是震驚地發現,很多領導人都對現在出兵朝鮮持懷疑和反對態度。而更重要的是,軍隊領導人幾乎一致對與美軍作戰表示沒有把握。

 

時任代理總參謀長聶榮臻后來回憶,當時大家在會上發言的基本傾向是,“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最好不打這一仗”。

 

但毛澤東的態度是堅決的,和以前一樣,關于出兵朝鮮,他很可能是經過了非常長一段時間的思考和研究。

 

毛澤東在持續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對不愿出兵的同志說,你們說的都有道理,但是別人處于國家危急時刻,我們站在旁邊看,不論怎么說心里也難過。

 

彭德懷贊同毛澤東的意見。他說,如讓美軍擺在鴨綠江岸和臺灣,它要發動侵略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借口。如果讓美國占領朝鮮半島,將來的問題更復雜,所以晚打不如早打。

 

105日,中央決定,成立志愿軍,由彭德懷擔任志愿軍的司令兼政委。同時派遣周恩來、林彪到蘇聯,協商有關裝備問題。7日,毛澤東請蘇聯大使轉告斯大林,初步決定出兵朝鮮。

 

聶榮臻在回憶錄中說,“對于打和不打的問題,毛澤東同志也是左思右想,想了很久。毛澤東同志對這件事確實是思之再三,煞費心血的,最后才下了決心。”

 

13日,蘇聯大使將毛澤東的決定報告給斯大林,盡管斯大林對此將信將疑,但他還是立即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金日成,要金日成暫緩執行要他北撤的電報。

 

14日,斯大林得到了周恩來的正式通報,這回心里一塊石頭落了地。幾年后,當時在場的陳毅回憶說,斯大林被感動得掉下了眼淚。

 

今天看來,導致中國出兵朝鮮的許多原因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美國對中國采取的敵意行動。朝鮮內戰爆發后第二天,杜魯門即派第7艦隊封鎖臺灣海峽,如此明目張膽地侵犯中國主權,當然使中國無法置身事外。

 

就像中國代表伍修權在聯合國安理會上的發言所說的那樣,“能不能設想,因為西班牙內戰,意大利就有權占領法國的科西嘉?因為墨西哥內戰,英國就有權利占領美國的佛羅里達?這是毫無道理的,不能設想的”。

 

今天的美日歐又想勾結插手臺灣事務。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

 

還有,仁川登陸后,美軍飛機多次轟炸中國邊境。這使中國切實感到了戰爭的威脅。

 

事實上,關于中國為什么要出兵,毛澤東曾經在當年的1027日做過一次深入的闡述。

 

那天,毛澤東邀請周世釗來談論宗教問題,周世釗問:主席今天為什么有這種閑情來談宗教與哲學的問題,朝鮮局勢不是很緊張嗎?

 

毛澤東說:朝鮮局勢日趨緊張,這段時間我們為了討論這個問題,有很多天是睡不著覺的。但是,今天我們可以高枕而臥了,因為我們的志愿軍已經出國了。

 

他說:

 

“我們急切需要和平建設,如果要我寫出和平建設的理由,可以寫有百條千條,但這百條千條的理由不能抵住六個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現在美帝的侵略矛頭直指我國的東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鮮搞垮了,縱不過鴨綠江,我們的東北也時常在它的威脅中過日子,要進行和平建設也有困難。

所以我們對朝鮮問題,如果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進尺,走日本侵略中國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更兇。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我們的身上,從朝鮮一把刀插在我們的頭上,以臺灣一把刀插在我們的腰上,把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們的腳上。天下有變,它就從三方面向我們進攻,那我們就被動了。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不許它的如意算盤得逞。‘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我是不打無把握之仗的。

 

這段話,在我看來,比今天任何一切分析抗美援朝戰爭意義的文章都要深刻、通透,也比任何反駁那些“反思客”們的文字要清晰有力。

 

在志愿軍的英勇作戰下,美軍不得不黯然接受了那個他們不想要的結果。1953年,板門店停戰協定簽字,抗美援朝的勝利為中國贏得了近70年的和平建設環境。

 

就像有人說過的:一仗打出了50年和平。

 

什么是著眼全局的戰略眼光,什么是超越歷史的思考判斷,這就是!

 

 

3

 

我讀歷史的時候就發現,這并不是毛澤東第一次展現這種超越常人的眼光和判斷了。

 

當時開會,他經常直接開群嘲,上來一句以上全錯,下面聽我的blabla,甚至是對中央的決策也是繞彎子執行。

 

瞿秋白曾經評價說:我黨有獨立意見的要算澤東。

 

秋收起義,中央要求他進攻大城市、打長沙,他卻把部隊往山溝里帶,上井岡山,結果直接被開除出政治局(當時誤傳為開除黨籍)。

 

幾年后,共產國際要求紅軍打武漢,毛澤東說打武漢根本不可能,想都別想;打南昌,毛澤東說,打南昌也不行。

 

最后,紅軍決定要打贛州,幾乎所有人都表示贊成。

 

唯有毛澤東提出反對,說贛州打不下來,贛州是銅墻鐵壁。

 

彭德懷帶領的部隊在前往攻打贛州的途中還談道:打下贛州再和毛澤東算帳。

 

結果部隊損失慘重,大敗而回。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軍事轉移,湘江戰役一場仗,十萬紅軍戰士被打得只剩了三四萬,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

 

即使這樣,當時的博古、李德還要帶著紅軍以硬碰硬,往蔣介石的包圍圈里鉆。

 

這時候,還是毛澤東站出來,苦口婆心勸說主力紅軍放棄進入湘西和紅二、紅六軍團會和的計劃,因為蔣介石早已在那里埋下重兵,往那走就是絕路。

 

黎平會議,中央接受了毛澤東的建議,決定往貴州進軍。

 

1935年,紅軍進入貴州遵義,開會研究下一步往哪走,大部分人都主張打鼓新場,唯有毛澤東堅決反對。最后民主投票,決定還是打,由周恩來負責起草攻打命令。

 

深夜里,毛澤東思前想后、夜不能寐,最后連夜提著馬燈來找周恩來,讓他晚一點下命令,再商量商量。

 

這個舉動最終避免了紅軍陷入苦戰,被包圍覆滅的結局。

 

和張國燾的紅四方面軍會師后,張國燾堅持要南下打成都,毛澤東只能連夜帶著隊伍往陜北跑。

 

結果,十萬兵馬的張國燾在南下時被川軍打得七零八落,別說打下成都了,連成都的邊都沒摸到,就灰溜溜地沿著毛澤東之前走過的路線去了陜北。

 

徐向前回憶道 “毛澤東同志說過:南下是絕路。后來的事實,完全證明了這一正確論斷。我對毛主席的遠大戰略眼光和非凡氣魄,是經過南下的曲折,才真正認識到的。”

 

4

 

多年后,斯諾前往延安,在那里詳細地采訪了解了毛澤東和他帶領的部隊。

 

寫出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在書里,他寫道:革命運動要求它的領袖能夠比旁人早一點看到將來要發生的事情在這方面毛澤東很成功,所以他的追隨者對他的判斷力產生了極大的信心。

 

基于此,他對毛澤東作出了“窯洞里的預言家”的著名評價。

 

約翰·S·謝偉思,是抗戰時期美軍駐延安的觀察組成員。

 

在與毛澤東等人經歷了3個多月的深入接觸后,他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毛主席能夠成功地戰勝他的眾多對手,而成為公認的領袖?

 

最后,他的結論是:目光遠大。

 

毛澤東之所以與眾不同,就在于他的思考總是很超前,更重要的是,他想的往往總是對的。

 

我看到的一本書里曾經這樣說過:毛每逢大事,閉門不出,深思熟慮,把所有可能遇到的不利情形都考慮進去,然后予以逐步施行。

 

比如毛澤東,他早在1917年時就精確分析和預言,二十年內中日必有一戰。他在給好友的信里寫道:“思之思之,日人誠我國勁敵!……二十年內,非一戰不足以圖存,而國人猶沉酣未覺,注意東事少。”

 

1937年七七事變,抗戰全面爆發,剛好二十年。

 

如果說這時候他的預見,還只是基于直覺和巧合的話。

 

到后期寫論持久戰的時候,他就真的是“以理服人”了。 

持久戰這個說法,并不是毛澤東的原創,當時的國民黨和共產黨都有人討論過持久戰的問題。

 

但只有他將這個論斷,進行了長達數月的思考、總結和分析,最終形成了統籌國內國外,全面分析敵我對比,總字數超過5萬字的精辟著作。

 

寫《論持久戰》的時候,毛澤東并沒有到抗日一線,但他在指揮對日作戰中掌握了大量材料,多次和黨內高層共同討論,廣泛思考,縝密論證。

 

這樣作出的判斷,才可能具有預見性。

 

其實,革命時期,大家的想法都很簡單:你說得對,我們就跟你走。

 

而毛澤東,就總能在面對很多重大關頭的時候,通過自己的思考,為大家指出正確的路;或者在跟著其他人走錯了路,受到挫折時,回頭發現還是毛澤東說的對。

 

毛主席是理論上的領袖,每當中國革命面臨關鍵時刻,他就發表重要文章,給革命確定方向。——福原亨一

 

整個人類歷史上,總有一些仿佛具有預見性能力的“先知式人物”,他們有的只是故弄玄虛,而有的則像是毛澤東這樣,通過扎實的調研和思考分析判斷,真的具有了“預見未來”的能力。

 

只不過,這樣的“先知式”人物卻往往伴隨著孤獨與悲劇。

 

2019年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大火,但很多人不知道,這部電影實際上只拍了小說的開頭,它真正的高潮沒有拍出來。

 

 

小說里,地球上最頂級的一群科學家們預測了4個世紀后太陽將會發生一次“氦閃”,屆時太陽系里的行星和生物都將在太陽膨脹后劇增的體積中,化為灰燼。

 

他們提前400年看到了末日的悲劇,于是發出了預警。

 

為了拯救人類和文明,地球聯合政府設計了一個龐大的逃亡計劃,他們將通過在地球表面安裝巨大的發動機,推動地球脫離太陽系。

 

結果就在做了四個世紀的準備,地球即將脫離太陽系之時,全球各地都發生了叛亂。

 

叛軍認為地球是被出賣了,因為四個世紀已經過去了,太陽根本沒有“氦閃”的跡象,地球聯合政府和科學家們編造出“太陽系毀滅”的謠言,就是為了建立獨裁帝國。

 

反叛軍的支持者越來越多,為了保全地球發動機,聯合政府的5000名官員、科學家以及支持者們投降了。

 

他們在十多萬叛軍的注視下,被趕入零下一百多度的冰面執行死刑。

 

然后,就在死刑中,太陽發出了耀眼的光芒,幾個世紀前科學家們預測的“氦閃”爆發了。

 

除了剛脫離太陽系的地球,太陽系中的行星都毀滅了。

 

這群清醒而有遠見的科學家們死了,死在了他們為之拯救的人類手中。

 

太陽也死了,死前的最后一次光芒,照亮了冰面上那些堅持真理的、不屈的5000具無辜尸體。

 

想象一下,在幾個世紀前,那些人類歷史上最優秀的精英們就預測出了太陽系的覆滅,并制定了龐大的拯救計劃,結果卻因為無知民眾被煽動,而被集體宣判了死刑。

 

這是何等的諷刺,何等的悲哀啊!

 

5

 

這樣的真實故事,在人類歷史上并不少見。

 

比如,同樣是在意大利,當年那個堅決捍衛“日心說”的布魯諾,被活活燒死了;在他死去數百年后,地球圍著太陽轉,成了小孩子都知道的常識。

 

科學家普朗克曾經說過一句很殘忍的話:一個新的科學真理取得勝利,不是通過讓它的反對者信服,而是通過這些反對者的最終死去,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長起來。

 

其實,人類歷史的螺旋式前進,往往還意味著一些悲壯的獻身。

 

幾千年文明史里,總有幾個“先知”式的人物,他們清醒、睿智,試圖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但卻難以被大眾理解。

 

這就是“先知”們的悲哀,他們看到了問題,而且很難裝作沒看見;但貿然指出來,又沒人相信。

 

我把它稱為“先知悲劇”。

 

其實,先知悲劇最可怕的,不是先知們的遠見和大眾的短視之間存在矛盾。

 

而是,誰也無法一開始就判斷他們到底是“先知”還是“神棍”,是在指點迷津還是在妖言惑眾。

 

如果他們提前預見了悲劇并且采取行動,導致悲劇沒有發生,人們可能會覺得“悲劇原本就不會發生,有些人不過是杞人憂天”;如果他們沒有采取行動,結果悲劇發生,雖然證明了他們的正確,但他們也沒有阻止悲劇,提前預見又有什么意義呢?

 

似乎,要想證明他們是正確的,一定要付出代價。

 

甚至是巨大的代價。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先知悲劇”。

 

毛澤東在我們黨的革命初期,就展露出了非常強大、精準的預見能力,但這種能力在早期并不被大家認可,他被孤立、被打倒、被批判,甚至誤傳被“開除黨籍”。

 

這是他個人所付出的代價。

 

而紅軍則付出了更為重大的代價,不僅丟失了包括中央革命根據地在內的幾乎所有根據地,還損失了超過三分之二的紅軍戰士,僅湘江一役,傷亡紅軍就達數萬人,血染湘江的背后,是無數英魂。

 

甚至于,如果不是長征最后決定帶上毛澤東,如果不是在長征過程中,大家對博古、李德的軍事指揮越來越不認可,紅軍很可能還會遭受全軍覆沒的滅頂之災。

 

我經常覺得,毛澤東很多時候是很孤獨的,因為他的眼光太超前了,超前到不被人理解。

 

如果“抗美援朝”,他沒有下最后的決心,并努力地說服政治局和軍隊的同志,現在的我們是否還能夠享受如此安定祥和的生活?

 

如果毛澤東在那些生死攸關的口子上,沒有堅持,沒有果斷,今天的中國會是怎樣?

 

不可想象。

 

歷史不能假設。

 

毛澤東的一生,做出了那么多超越常人理解的決定和行動,這是需要多么大的政治智慧,政治擔當和歷史眼光。

 

我相信,能這樣做的人,一定是一個“我將無我”的人,一個人如果內心里只要有自己、有私心,都不可能豁出來去做那個超前決策的人,因為他會擔心、他會顧慮、他會猶豫。

 

而毛澤東,從開始到最后,都沒有這些“自我”的影子。

 

他的一生,只對歷史和人民負責。

 

——

 

最后,多說一點。

 

外國人覺得中國人活得很累,天天想這想那,但這才是中華文明綿延幾千年不斷絕的原因。

 

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的前面,是不用加古的。

 

因為從古至今,我們中總有一些有預見性的人,在夜里還睜著眼睛思考問題。帶領我們為應對危險做好充足準備。

 

這些準備,在和平時期,在舒服的日子里,當然是看不出來的;而一旦危機來臨,沒有準備,就會一亡具亡,無一幸免。

 

基辛格在《論中國》里說: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

 

現在我才理解,這種最勇敢絕不是匹夫之勇,而是因為對危機有了清醒的認知、有了應對的準備,才更有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在危險環境中表示絕望的人,在黑暗中看不見光明的人,只是懦夫與機會主義者。—— 《毛澤東文集第二卷》

 

作者:栩先生  來源: 栩然說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